泛着灰蓝的绿底子上绣上了翠竹, 给人一种山雨欲来、竹林黯淡的感觉。竹子画的不怎么地, 更别说那绣工还有点儿惨不忍睹。
颜继祖扫了一眼,就不得不别过目光。
朱由校也注意到颜继祖的目光了, 心里微微一笑。这些日子他一直带着这个荷包,任谁第一次见到这绣工怪异、颜色搭配、构图等都给人很沉郁感觉的配饰,都觉得天子不应该带在身上的。
可这是朱由检与三个皇女一起给他亲手做的礼物——感谢他从父皇过世以后让他们能够读书、照顾他们,让他们的日子过的比先皇在的时候还舒服。
这过的舒服指的是朱由校令人给他们盘了暖炕。
所以, 荷包再难看,但有那俩个十一岁、俩个十岁的四个孩子心意在里面,朱由校也是要佩戴的。除了大朝会,他是一直都挂在身上的。
朱由检还说呢,“皇兄,这竹子是我画的,我练了好几天呢。料子是六妹选的,也选了好几天。最后五姐、六妹还有八妹一起绣了很久的。”
朱由校坦然地坐在暖炕上,那荷包就突兀地垂在腰间。有资格参加小朝会的那些侍郎以上的高官,可能都曾私下里猜过是谁绣的。但是这些老男人虽没把自己的想法说出口,心里基本都认定天子是在内廷遇到了喜欢的女子。
英国公张惟贤也是这么想的。这个荷包让他很不舒服。
连着几代的天子,都是庶长子,生母都不被帝王喜爱。由此不知道惹出来过多少的麻烦事儿。要是自家闺女进宫也不得不面对庶长子,张惟贤只要这么想想就心肝肺都难受,喘气都费劲。所以他是唯一一个看天子挂上荷包后,就满脸阴霾,只想着怎么能以此为借口推脱了女儿进宫。
哼,要不是天家。敢生庶长子的人家,早就被媳妇的娘家打上门了。
没规矩。
不提荷包给颜继祖眼睛的伤害,朱由校在张问达和颜继祖行礼后,吩咐人给他俩看座。
“颜卿从辽阳回来,那里可安好?安稳?”
颜继祖刚坐下就又站起来回话。
“回陛下,辽阳安好,也很安稳,完全按着陛下的要求在做着严密的防守。几个城门只余下小南门未曾冻结。
微臣到辽阳的前一日,辽东巡按御史张铨和石砫宣慰使秦良玉,利用嫁女娶媳妇作诱饵,诱使建奴派回到辽阳原住民宁完我和马国柱出手,一举抓获了试图烧粮仓、军械库、毁坏火炮和炸/药库的宵小。参与此事的人都被抓获,微臣把全部的案卷都带了回来。”
张问达把自己抱着的那十几本厚厚的卷宗交给宦官。朱由校略略翻了一下就对魏朝说:“传刑部尚书、侍郎。”
然后就低头看起来颜继祖带回来的张铨的折子,颜继祖知道张铨的折子上会写辽阳发生的事情。天子不开口询问,他就跟随张问达沉默地坐着。
片刻后朱由校把张铨的折子给张问达看,自己问起颜继祖沿途的事情,还有他对白杆兵的印象。
“陛下,出了山海关以后,越往北走越冷。距离辽阳百里左右有最后一个驿站,其余的驿站都被张大人下令暂时关闭了。百姓也都或去了广宁卫、辽阳城或是盖州卫。微臣带着禁军护卫,在途中荒废的村庄滞留了一夜,然后起早冒雪赶到了辽阳。”
颜继祖见天子有兴趣听,就把自己在沿途所遭遇的前所未见的大雪、在白杆兵营中审讯奸细的那一夜事情,慢慢讲给天子。
“微臣与禁军的刘千户、魏千户不敢下死手刑讯那宁完我和马国柱,怕他俩出意外耽误张巡安的大事儿。可第二天,张巡安和侯总兵狠狠的一顿军棍打下去,那俩奸细问什么就说什么。还是微臣顾虑太多了。”
“可有逼供的情况?”朱由校见颜继祖怎么说,自然要问上一句。
“陛下,在捉到那俩祸首之前,侯总兵问了一天,从前一夜被捉的动手的那百十人的口里得了供述。微臣与刘千户、魏千户也提审了其中的一部分,做了交叉的印证。证实是宁完我出的主意,马国柱为首做的事儿。”
朱由校见颜继祖说的有条理,点头认可。张问达没想到自己以为有点儿执拗的小御史,这么会说话!这么快就能抓住天子的心思。
黄克缵和乔允升来的很快。朱由校让太监把案卷抱给他二人、让颜继祖讲了辽阳发生的事情。又把张铨的折子给黄克缵、乔允升传看。
黄克缵看完张铨的折子递给身边坐着的乔允升看。他手抚案卷慎重地说:“陛下,老臣认为张宇恒的处置很妥当。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宁完我和马国柱该剐。其余涉事的几家,即使是耿家的知情不报也该同罪。
但老臣想在看完全部案卷之后,再决定是否要需要派人去辽阳提审同案犯。毕竟这关碍的是几百条人命的事情。”
朱由校点点头。
所谓“老臣谋国”说的就是黄克缵这样虑事周全的人。
那大大小小的十几家晋商,疑犯都是提到京师里。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反复交叉核对了,才最终定下了没有冤判、没有错杀的凌迟、砍头、鸩杀、流放充军。
“黄卿,事情交给你,朕是相信你们刑部的。此事抓紧去办。不要漏过一个,也不能错杀一个。但是派人去辽阳前要与兵部商议,免得遭遇建奴的游骑。”
黄克缵和乔允升立即站起来对天子的信任和关心表示感谢。见天子再无吩咐了,四人行礼告辞。
此时的英国公和定国公,正在五军都督府里问回来缴令的刘千户、魏千户,听了二人说的辽阳的城防、还有禁军那六千将士与白杆兵的配合,以及对辽东当地军卒的防备。
英国公心有忧戚。
等定国公把事情都问完了,他赞了俩人差事做的好,叫过来军中的书记,给二人的考绩记上一个优,然后放了他们这百名禁军五天假。
刘千户、魏千户听说在考绩上能记上一个优,还可以回去休息五天,兴高采烈地回家休息了。
“老徐啊,我怎么觉得辽阳军卒之间有这样的防备,心里的感觉很不好啊。这不是等于城防只有白杆兵和禁军了?加起来才一万四千人。辽东的那些军卒要是在建奴围困的时候哗变,还不如普通百姓被拘在家里呢。”
定国公觉得英国公说的很有道理。
“张铨不会激化辽东兵与他们两军的矛盾。要依我说辽人守辽土的提法,也好也不好。像辽阳现在出的这事儿,处置起来就缩手缩脚的。不能像处置晋商一样,把涉案的掌柜还有伙计一起砍了。要估计那些掌柜和伙计在辽东的亲眷,免得激起不必要的麻烦。唉。”
“可辽东太寒冷了,调南边卫所的军卒,还要去习惯辽土的天气。”
“英国公啊,白杆兵都能在去辽阳坚守,那不也是南方人?你什么时候婆婆妈妈的了。”
英国公一笑,自己是有点儿想的过多了。
“该把辽阳的守兵换换了。换去南边,就是与建奴有瓜葛,也掀不起什么大浪。”
英国公和定国公俩人很快就调换辽阳的守军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可是天下的事情往往是怕什么就会来什么。
张铨、秦良玉已经命令军卒小心再小心了,还是白杆兵营的门前还是出现了军卒斗殴之事。要不是侯世禄的儿子听信就过去了,与马祥麟一样弹压住闹事的军卒,就给那几十号的辽东兵冲进白杆兵营了。
第809章 木匠皇帝64
朱由校的读书进度之快, 让公鼐夸了很多回。常说他就是在少年时也不如天子领悟的快、记得扎实。
由此而来的好处就是他常常会给朱由校留下书单, 刘时敏会按着书单准备好, 略略有点儿时间,轮值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就会给闭着眼睛的天子诵读。
魏朝曾经干过一边揣摩天子一边读书的勾当, 结果因为读错可几个字,搁下书本就被天子下令打板子, 错一个字一板子。从那以后轮到读书的司礼监的太监没人敢走神。
王安因为魏朝挨罚的事儿, 知道之后隔天又打了他一顿。
刘时敏给他送伤药的时候安慰他:“王安去找我给你求情,说给你一次机会。你要明白他打你也是为你好。他打了司礼监就不会再罚了。你在御前出这样的错误, 如果你不能保证长记性, 就趁着我和王安还能照顾你,选个别的地方。不然再出错, 要是有人籍此攻讦你,司礼监就留不得你了。”
被剔除了司礼监, 还不如从来没进过司礼监呢。
魏朝早就后悔自己的讨打行为。在内书房跟着老师傅们学习的时候, 被老师傅们用板子教导以后犯错是拿命来受惩罚。深究自己那行为, 就是欺皇爷年幼、欺皇爷读书晚, 当场被打死都不冤。若是其他轮值读书的人都跟着他这么做, 天子信以为真,万一以后闹了笑话, 就是司礼监这一批的人都没了活路。
幸好是刘时敏做监正,给他留了一次机会。
魏朝立即爬起来给刘时敏磕头,连连保证当差的时候一定会更用心,不再出错, 刘时敏才放过此事。但那之后时常会提点司礼监的人。
“皇爷的规矩不严苛,大家做好分内的事情就可以了。犯了一次错挨板子,同样的错其他人再犯,咱家就要撵人了,免得以后拖累的大家都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