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亲,我要那个!”那四公主约莫是玩开了,没有先时那么拘束,这一不小心,露了本性,便指着黛玉头上在簪子,脆生生道。
话音一落,凤仪宫主殿里陷入诡异的宁静。
娘亲?淑妃娘娘再怎么尊贵,也只是一个妾室,如今皇后娘娘就坐在上首,四公主若是叫母妃也就罢了,如今居然叫起娘亲来!
“淑妃,你是如何教养的!”首先发话的是太后娘娘,她也是膝下无出,如今见这四公主言行举止,越发刺眼。
“是妾身教导不力,妾身忙于宫中事物,有所疏失,公主年纪尚幼,今后妾身必定好好教导!”淑妃已是拉着四公主跪了下来,二皇子和四皇子见状,也跪了下来。
“既是忙于宫中诸事抽不开身,便将孩子放到能教养的人手中吧!”坐在主位的明帝冷声道。
淑妃连道恕罪,可黛玉作为旁观者瞧着这淑妃要被人夺子,竟也没那么悲痛慌张。
“皇后博览群书,博学多才,最是知礼的”明帝微微笑了,忽的转了话锋,“只是皇后历来身子就差,哪里能经得住小儿淘气,宜妃娘娘膝下大公主年后就要出嫁了,免得她膝下寂寞,不如将老四给她教养,这万昭容才学也不错……”
“皇上,妾身一定好好教导,皇上恕罪!”这淑妃娘娘终于有了焦急之色,连忙欠身磕头。
“那就带着孩子们去下去好好教导吧!宫中事宜左右也就那么些,也不必禀报了。若是淑妃精力不济,这其它宫里的妃嫔们也是得用的。”明帝倒是一点都不客气,直接让淑妃走人。
淑妃也便带着三个孩子灰溜溜告退了。
这计谋太过拙劣,意图如此明显,这淑妃真是得意过头了,黛玉瞧着淑妃离去的背影,心中忖度道,这今上如此回护皇后娘娘,究竟是出于真情?还是因为太后和太上皇也在此?
毕竟今上并非太后所出,亦非太后所养,说到底同那二皇子和四皇子一样,只是妃嫔养大的庶子,只是她的母妃都故去十来年了,就算是追封,也是在太后之下的。是以如今面上看着,太后和今上,也还算和睦。
明帝是否应该庆幸,他没有那么个蹬鼻子上脸作妖的母妃,才能得了大位。
淑妃闹了这么一场,气氛反而有些尴尬,太上皇和皇上又说了几句让皇后好好将养的话,不多时摆驾离去了。这太上皇原本是想去沁源纳凉的,走到一半遇到下朝的皇帝,听说太后去了凤仪宫,也就顺道也来了趟凤仪宫。
说一千道一万,太上皇当年就是因为自己乃嫡出,从太/祖那里得了大位,这么些年和太后感情还算不错,就算有妃嫔,也是十分注重嫡庶之分,一直看重嫡系血脉,只是无奈嫡出之子没有养活,太后历来又没什么错处,太上皇膝下也不缺儿子,为了国祚可做不出废后那种事。只是见如今明帝也如此,嫡系无出,这不知事的淑妃居然仗着有孩子来耀武扬威,好在明帝还没有昏了头,太上皇也不便再说什么。
太上皇既然去了,太后也想回那园子里纳凉,便留了黛玉陪皇后说话,只吩咐晚上再将人送回来。
黛玉和皇后送了诸人,瞧着皇后脸上淡淡的,并没有因那事有多少起伏,这人一走。皇后便带了黛玉到自己的藏书阁里,给黛玉看自己的藏书。
才用了午饭,皇后午间要用的药还没有晾凉,外面又来了人,说是送了今上的赏赐来。柳皇后自是谢恩,倒也没多给那公公打赏,毕竟这是今上身边掌事的夏公公,眼皮子还没那么浅。
黛玉又在这宫中住了六日方才回转,好在不知是不是淑妃被训斥的缘故,随后的日子除了太后闲的无趣时会来凤仪宫,其余妃嫔,连个影子都不见。期间有一次,凤仪宫中的宫女们引了黛玉去御花园中的荷塘里摘芙蓉,不知是哪个宫的妃子,见了是凤仪宫中的宫人,远远的就避开了。
这些天黛玉与皇后所讲,大多是书籍,虽然投契。但贵人终究是贵人,黛玉虽然只得这么些年纪,但也明白勿要交浅言深的道理,只做乖顺模样,倒是安安稳稳的过了,出宫之时,自然是得了不少赏赐。比着宫中的规矩,她如今得的都是些小物件,待到她回到宅子,约莫还有一批赏赐要送到。
送黛玉出宫的,还是先时接她进宫的古嬷嬷,依旧是那副刻板严肃的模样。不过听那和紫鹃同名的宫女说,这古嬷嬷约莫是得了什么怪疾不会笑,心地却是好的,做事周全,才得了太后的青眼。
出了层层宫门,马车平稳使上了街,太阳已有西坠之势,路上的摊贩也开始收拾自己的摊子。
眼瞧着这再过两条街便到林宅了,古嬷嬷只听见车里有人咚咚咚,急急敲了几声车壁,连忙让停了马车,自个儿掀了车帘上车请示。
只见黛玉小脸煞白,捂着肚子,早已疼的一脑门的汗。
古嬷嬷见状一时也慌了神,这承安县主虽然看着弱了些,这么些日子里在宫中,倒也没什么不妥,如今才出宫就这般了,也不知会传出些什么话来。
“古嬷嬷,何事如此慌张?!”古嬷嬷才下了马车,却见一人牵着高头大马走了过来。
“殿下……承安县主有些不妥。”古嬷嬷脑门冒汗,虽然还是那副严肃脸貌,但是来人正是长于太后膝下的十一殿下,怎么会看不出她慌了神。
“嬷嬷先将县主送回家去,本王这便去请太医!”那殿下话音刚落,利落的翻生上马,一扬马鞭,往宫城方向奔去。古嬷嬷也让赶车之人加快脚程,急急往林宅赶。
作者有话要说: 差点忘了,谢谢小紫的地雷,以及谢谢诸位的评论~( ̄▽ ̄~)~
淑妃娘娘的几个孩子都是二的倍数hhhh,然而~( ̄▽ ̄~)~
他们都还没名字,所以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为他们取个名儿……
姓寒,中间那个字就取暻吧~( ̄▽ ̄~)~
顺便也可以给宜妃娘娘的大公主取个名字,还有封号,毕竟人家要出嫁了~
我知道各位都挺有才的,我才不会说我是取名废。。。
第30章 求赐
三十、求赐
却说这黛玉在宫中这几日,除了那日淑妃讨了个没趣,其它时候都清清静静的,于她而言倒像是换了个新园子住着,贵人们也没怎么拘着她,太后还跟着她练了几出五禽戏。
可今上和太后那边却不怎么清净,这么些日子,已是有几位妃嫔,明里暗里的想为家中小辈求取黛玉。只是那些妃嫔去求见太后时,总是掐着黛玉往凤仪宫去的时辰,这宫中之人不多嘴,黛玉也被蒙在鼓里。
“何侍郎家想为家中三子求取,庄御史家欲为家中五子求取,而这齐将军家想为家中四子求取,还有这景国公家,居然是为家中庶子求取,父皇钦封的县主,就这么不值钱?!”明帝正在书房里理事,才送走景昭仪,忍不住嘲讽道。
这么些日子明帝也倒是没透露有许多妃嫔暗示过赐婚之事,只自己一人默默看着好戏。毕竟皇后娘娘不管这些事,皇上也还是雨露均沾,后宫和睦,嫔妃们自然是要略提一提的。
“这承安县主哪里是不值钱,却是太值钱了!放眼望去,京中哪家贵女会有这么些嫁妆?”夏公公是明帝身边的心腹,有些话说上一说倒是无妨。
“皇兄也真是辛苦,也不知母后那边这几日可还清闲?”因为景昭仪来访,暂避一旁的十一殿下寒继此时才从屏风后绕了出来。刚刚景昭仪所说,他自然听了大半。
明帝想想也是,这都求到自己这边了,太后娘娘那边也好不到哪儿去。
“十一,你说这些世家大族,就那么缺银两,都将主意打到这么一介孤女身上了?——罢了罢了,怕是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如此汲汲营营!”明帝自问自答,嘴角含着一丝嘲讽的笑意,无依无靠,娶了进宅子里,便是自家说了算了。
“承安县主在外历来有着体弱多病的名头,没准这些人家觉得自家愿意迎娶这么个女子,于孤身无依的承安县主是大大的恩德呢!”十一殿下心中不忿,也讥讽道,毕竟今上和他都不傻,若是真心求取,这些人家还有更好的男儿,可如今提到的都是什么货色。
“好在这林大人生前特意求了父皇母后,不要给其女指婚,先时觉得荒唐,现在看来,也多亏父皇母后应下了此事,倒也免得朕难办了。”明帝笑着看了看一旁的这位兄弟,想当初那手谕还是他送至江南的。
明帝每每面对这十一弟,心情总是有些复杂。虽然都是庶子,这十一长于太后膝下期间有几年身份尴尬,最后还是太后抚养长大的。明帝总觉得自己出身矮了这兄弟一头,心中难免介意,而十一殿下的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若是太上皇要扶他上位,也是可以的。只是本着稳妥的原则,太上皇还是选择了如今的明帝。
关键是这十一殿下长得是诸位皇子中最出挑的一个,想来当年产下她的那位美人,必定是难得的佳人。明帝每每面对着十一弟,总觉得自己不但名不正言不顺,长得还不如人家,心中总有些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