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看起来多可笑啊。
不过皇帝虽然看穿赵载桓这点小心思,却也不戳破,反而是满足了他。
如此,陈景书在南海第二年的时候,南海已经颇有起色,几乎看不到之前那副遭逢大灾,一片废墟的样子了,给朝廷的税收虽说不算多,但作为一个重灾区恢复第二年的成绩来说,足可以称得上是优秀。
陈景书则在这一年给李岩写了信。
陈景书两年前见李岩,与他相谈,要李岩好好读书,不过李岩读的却不是科举的圣贤书,而是陈景书大力推广的新学。
两年之后,陈景书请他到南海,此时陈景书正在松江府暂留,陈景书见了李岩,便问他愿不愿意出海。
李岩根本没有犹豫就点头了。
这反而让陈景书迟疑起来:“李兄,我也不说虚话,这条航线是我家里船队走惯了的,虽说很少出意外,但海上风云变幻,不到回来的那一天,会遇上什么事情都不好说,因此你若要去,也是有风险的。”
他多年以前就跟黛玉说想自己组船队出海,那会儿黛玉还支持他来着。
如今这条航线经过多年往返,已经走得熟练了,但陈景书对这个时代的航海条件依旧是不大放心的。
李岩却笑道:“两年前你要我读书,我就知道你日后必有事情托付于我,思来想去,也只能是与洋人有关的事情,我若是不愿意,也不会苦读这两年的书了。”
陈景书注意到,他上回见李岩,觉得对方似乎是看开了一些事情,这回李岩的气质却与他在旸兴与对方初见时完全不同了,想来李岩说愿意出海的话也不是虚的。
既如此,陈景书便道:“我请李兄走一趟,不为其他,而是确实有一些别人做不了的事情想请你帮忙。”
李岩道:“你想请我去看看那些国家到底如何,去有针对性的收集一些自然,科学,文化等方面的书,是不是?”
这倒是让陈景书惊讶了:“李兄如何得知?”
李岩道:“这两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后来我问自己,陈家缺少能为你出海的人吗?答案是必定不缺的,那么我又有什么优势呢?”
李岩对陈景书露出个笑容:“我读过书,考过功名,这就和那些人不一样,是不是?”
如果顺着这个思路想,倒是很容易猜出陈景书想要他做什么了。
陈景书此时不得不感慨,他当年就觉得李岩聪慧又具有才华,是旸兴那一年的童生之最,后来的事情只能说时代如此,世事弄人,如今李岩放开之后,又静心读书两年,果然是大不相同了。
李岩作为一个读过四书五经,而且读的相当好,又考过功名的人,他的眼光和那些行商的自然不同,再加上他本就聪慧,如今看来也不算死板,那么自然就成了好人选。
其实除了李岩,陈景书觉得大部分从小苦读,走科举路子又有了些成效的人,都不会愿意去海外的。
如他所说,海上风云变化无端,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出意外,还不如留下做官老爷自在。
但李岩显然不喜欢做官老爷。
他当年想做官是因为不甘心想报复,也想给自己和母亲求一个公正,如今却觉得,若这世上无大变革,就算他做了官老爷又能带来多少改变呢?不过就是给自己出一口气,然后继续蒙着眼睛自欺欺人罢了。
将出海的事情托付给李岩之后,陈景书便继续忙碌。
之后几年陈景书觉得自己的经历异常丰富。
他在南海诸省干了三年,之后又迁其他地方,皇帝也不知是不是故意,总是哪里穷就让他去哪里,但又不像是故意折腾他。
因为五年后,陈景书受封建安省总督。
不到三十岁的总督!
这圣旨一下,可以说整个官场都要翻过来了。
陈景书自己也是一脸懵逼。
他最初是四品,后来干了两年提了从三品,但官场向来是越到高层越难走的,多少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耗在四品三品的位子上不得升迁?
陈景书本以为自己也得熬个资历,怎么说也得在三品的位置上待个十来年吧?
他如今不过二十几岁,待个十来年也没什么。
哪知道不过前后不过五年,皇帝就给了他这么大一个惊喜。
不,说是惊吓还更加贴切一点。
吓得陈景书连忙给京城写信,请各亲戚好友打听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结果大家比陈景书更懵逼,压根没什么有价值的回答。
直到这时候,赵载桓的一封信让陈景书觉得自己似乎摸着点头脑了。
赵载桓言近些年皇帝的身体大不如以前,衰败的很快,朝中不少事务都交给他处理,尽心培养他,去年又给他定下了太子妃的人选,竟也是家中颇有权势的,之后又陆陆续续重用了不少赵载桓的人,想必是皇帝有所打算。
有所打算?
陈景书看到这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皇帝这是打算给太子铺路了。
而作为如今赵载桓最看重的人之一,陈景书自然也是皇帝着重培养的人。
这些年可劲儿的折腾他,其实也是一种磨练。
如今皇帝皇帝给了他一个总督,只要皇帝能撑住几年,那么几年后陈景书再回京,那就足可以在朝堂上成为太子的依靠。
就算撑不住,有一省总督的分量,也是赵载桓极大的助力了。
陈景书叹了口气,若是这样的话,这总督的职位,他便不能推辞了,不仅不能推辞,还一定要做,并且做好。
不过,三十岁都不到的总督,怎么想都有点吓人。
然后陈景书见识了一把皇帝的不要脸程度。
对于众人反对,说陈景书年纪太小的时候,皇帝看朝臣们的眼神充满了鄙视:“陈景书是多少岁中的状元,你们又是多少岁才入的进士?这能比?”
当时满朝大臣都沉默了。
哦对,按照一般惯例来说,陈景书如今这年纪,多数还在忙着考举人呢。
皇帝道:“朕也不是不知道,多数人都是三十岁,四十岁才中了进士,之后做官十几年,混到五六十岁,也差不多可以做个总督了,但陈景书不一样嘛。”
陈景书十八岁就中了状元啊!
而且是个含金量超高的六元及第,和普通的状元都不同,更别提是进士了。
而且,能够十八岁就中得六元及第,本就证明陈景书比一般人优秀,那么他晋升比旁人快也就很正常了。
这么一算,陈景书从中状元到如今也快有十来年了,如果真的照着皇帝之前的方法算,在旁人身上,这就相当于五十岁上下嘛。
这好像……也没毛病?
没毛病才怪呢!
但众人看着皇帝如今的身子骨,再考虑一下太子殿下与陈景书的关系,聪明点的,都琢磨出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若是旁人,他们除了年龄,还能以资历和功劳说话,但对于陈景书,好像这一点压根不管用。
赵载桓一早就冷笑着说过:“无能之辈才熬资历,有才干者自当凭功勋,我大晋就是熬资历的官员太多了!”
要说陈景书没功劳……看看沿海地区这两年的税收,谁都说不出这话来。
从一个百废待兴的重灾区到如今大晋的税收支柱之一,只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这种成绩,谁都说不出个不是来,否则只要一句话就够了“你BB,你倒是拿出个更好的办法来啊”。
没人能在这事上说陈景书不行。
北静王对陈景书更是推崇了。
应该说沿海政绩如此之好,北静王可是最大的受益人,他自然是旗帜鲜明的支持陈景书。
嗯,表面上是支持陈景书,实际上是向太子和皇帝卖好。
站错队这种事,北静王觉得人这一辈子有一次也就够了。
于是陈景书的职位就这么定下了。
当然,和陈景书一起懵逼的还有黛玉。
毕竟,总督夫人……肯定是要封诰命的吧?
接到圣旨的时候,黛玉看看自己那已经能打酱油,但却还没见过亲爹一面的女儿,再想想陈景书这简直比话本里还要夸张的晋升速度,已经啥都不想说了。
就……还是涨个零花钱吧。
于是因为多年不归家被断了零花钱的陈景书,终于在时隔几年之后,再次收到了充满了黛玉风格的厚厚一叠‘零花钱’。
陈景书:“……”
第112章
陈景书看到京城城门的时候,心情复杂极了。
从最开始为了救灾而离家, 如今已经过去五年的时间, 说起来, 最开始的时候,包括陈景书自己,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一去会那么久。
这几年他忙于公务,日常多数是在穷山恶水的地方打转, 虽说颇有政绩, 但若论对家庭,倒是满心歉疚了。
但他刚回京的第一件事情却不是回家,而是要先入皇宫,拜过皇帝和太子之后才能回去。
皇帝那里倒是好说话, 看得出来他对陈景书的政绩十分满意,陈景书去了他便把陈景书好一通夸奖。
又道:“朕知道你当初走的时候家中妻子有孕在身, 唉, 这些年你们一家子不得相见, 也是辛苦你了。”
相似小说推荐
-
[综英美]哥谭假日 (其恕) 2018-07-30完结1622 3745 营养液数:1035 文章积分:51,292,184当全家除了你之外都是超级英雄时…&hellip...
-
[综英美/美娱]维密天使 完结+番外 (半只肉球) 2018-10-08完结29579 37469 营养液数:76678 文章积分:646,495,168我们的目标是!掰弯全世界!帅出新天际!富豪丶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