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那位让他姐吃亏的二太太,已经很惨了。
“刚刚孙儿心急,坏了规矩,还请老太太责罚。”
贾母刚还在想着贾琏见到了什么,又见贾母弯腰鞠躬请罪,眼睛闪了闪,笑得一脸的慈祥,“看到你们姐弟情深,老太太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还会罚我们琏儿呢。好孩子,快别自责了,老太太知道你的心意。”
贾琏听到贾母这么说,倒是没再说什么的顺杆爬了下来,先是谢了老太太疼爱,然后又说要回到东大院给他老子请安去。
贾母见此,便打发贾琏去了东大院。之后也没说要留他过来吃饭的话。
想来贾母也知道贾琏今天晚上差不多是要在元姐儿那里用晚膳了。
一时,贾琏离开荣庆堂,先去见了贾赦和邢夫人,然后又去绿柳那里见了绿柳和迎春,将给迎春买的木雕小玩具交给她玩,这才又转头回了西边。
虽然贾琏极不喜欢给他那位贾正经的叔叔请安,但按着规矩总是要去见一面的。
在他二叔的书房给他二叔请了安,又接受了他二叔的考校,最后才去后院见王夫人和新出生的堂弟。
王夫人对贾琏若是以前还能维持个面子情,那么现在却是一点都没有了。
因着还有两天王夫人才出月子,所以这会儿子贾琏也不过在门外窗下请了安,并没有看见王夫人面上那厌恶嫉恨的丑陋模样。
关于衔玉的流言现在已经差不多被京城到处都在贩卖的通灵宝玉压下去了,可贾琏还是有些好奇新堂弟现在是什么模样。
只贾琏在二房这里并不受欢迎,刚说了想要见见堂弟,周瑞家的就说宝二爷刚睡下,琏二爷改日再见吧。
贾琏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周瑞家的,直接甩着袖子走了。
说的好像他多稀罕似的。
他还不是担心他姐移情别恋嘛。
呸,呸,呸,不是这个词,不过意思也差不多。
揣着点小心思,贾琏面上不显的回到元姐儿的小跨院。看到他姐儿还在啃肋条,旁边桌上还摆着他带回来的吃食。
看那数量就知道自他离开,他姐就没有停过嘴。
元姐儿见他回来,示意丫头给他洗手。然后在贾琏洗完手后,又指指桌上食盒里还散发着碳烤香气的肋排条。
“麻麻辣辣的,烤的又香又酥嫩,你快尝尝。”
这肋排条是司徒砍悄悄派人送过来的,元姐儿刚吃了第一根,贾琏就回来了,忒有口福了些。
贾琏从不跟元姐儿客气,见元姐儿指着那肋排条说好吃,哪怕是不好吃,贾琏也会陪着他姐儿一起遭罪。
拿起一根肋排条,贾琏只闻了闻便觉得开胃。笑着看了元姐儿一眼,贾琏便大口吃了起来。
国子监的饭菜虽然都不错,可到底那些菜是为了照顾所有人的脾胃,做得没滋没味的。现在吃到这种开胃的吃食,贾琏不觉得也有些饿了。
姐俩个面对面,将十二根肋排条都啃了个干净,这才传话到厨房,晚上做些清淡的吃食,再做两碗素菜凉面便罢了。
现在传话到厨房,饭菜怎么说也要半个时辰才能送过来。姐弟俩正好能将那些肋排条上的肉消化消化。
端着茶杯,贾琏看了一眼元姐儿屋里的丫头们。元姐儿明白事,直接给丫头们使了个眼色。
几息之后,屋里便只剩下元姐儿和贾琏俩姐弟。贾琏才问元姐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元姐儿简单的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贾琏听了沉着脸没有说话。
半晌,贾琏才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像是说给元姐儿,又像是说给自己听的轻声言语,“若是咱们手上没有银钱,也没有可以信得过的人,今天这事,亏是吃定了。”
元姐儿点头,“若不是让人弄了些血进来,我就只能割自己的肉了。哼,十天抄完十遍妙法莲华经,亏她想得出来。”
其实元姐儿从开始习字后,便有意识的抄写女戒女则以及各种各样的经书。就是为了不时之需。
一直到现在,元姐儿每天还要写上一个时辰的字。这一个时辰,元姐儿正经抄了不少经书和女戒。
那妙法莲华经是内宅女眷以及这个时代的女人经常看,经常抄写的。所以说别说是十遍了,就是让元姐儿拿出二十遍的手抄经书,元姐儿也能拿的出来。可问题是这一次她拿出来了,那下一次呢?
还不如想个釜底抽薪的办法,将这种事杜绝掉。
贾琏了解元姐儿,也知道元姐儿练字的时候都是抄这些东西的。之前一时没想到,也不过是关心则乱。
想到这一点的同时,贾琏也想到了他姐那什么都吃就是不吃亏的性子。一时间倒是对那位偷鸡不成失把米的二太太有些同情了。
惹谁不好,偏偏去惹他姐。这下倒霉了吧。
不过,
“姐,那你想没有想过以后。你真的要听老太太的话进宫去吗?就咱们家这从根子都要烂掉的人家,光靠一个女人进宫折腾又有什么用?”
元姐儿点头,她也觉得不光是荣国府,是整个贾家,都是那种不破不立的状态。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现在前人种的树已经被没用的子孙养得枯死了,重新种树是唯一的办法。不过这跟她进不进宫没啥太大的关系。
“确实没什么用,可你姐既然来这世上走一遭,总不能连御膳房做的饭菜都没吃过一口吧。”
贾琏:......
他们说的真的是同一件事吗?
作者有话要说: 听说杨贵妃有狐臭,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作者上大学的时候,宿舍里到是有一个。其实时间长了,也就闻不到了,不过那个妹子却直接将自己整成了神精质的洁癖。
诚如你们所希望的,下雨了。
妙法莲华经 ——(太长了,截了一段给大家看看长度吧。)
有上华无量诸华光通天地教主。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天人四众:‘吾于过去无量数中。求法华经。无有泄倦。于多数中。常作国王。发愿求于有上菩提。心不退转。
尔时世尊与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念过去数。 为求大法顾。 虽作世国王。 不贪五裕乐。
捶钟告四方。 谁有大法者。 若为我觧说。 身当为奴仆。
时有五道仙。 来白于大王。 我有微妙法。 世间所稀有。
若能修行者。 吾当为吾说。 时王闻仙言。 心生大喜悦。
即便随仙人。 供给于所需。 采薪及果蓏。 随时恭敬与。
情存庙法顾。 身心有泄倦。 普为铸众生。 勤求于大法。
亦不为己身。 及以五裕乐。 顾为大国王。 勤求获此法。
遂致得成佛。 今顾为吾说。
佛告诸比丘:‘尔时王者。则我身是。时仙人者。今提无量诸华光是。由提无量诸华光善知识顾。令我具足五。慈悲喜收。五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有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有上华无量诸华光通天地教主善知识顾。’
告铸四众:‘有上华无量诸华光通天地教主却后过无量数。当得成佛。号曰天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世世间觧。有上士。世界名天道。时天王佛。住世二十中数。广为众生说于庙法。顺河萨众生得阿罗汉果。无量众生发缘觉心。顺河萨众生发有上道心。得有生忍。至不退转。’
‘时天王佛后。正法住世二十中数。全身收立。起七宝塔。高五十由旬。纵广四十由旬。诸天人民。悉以杂华。末香。烧香。涂香。衣服。璎珞。幢幡。宝盖。伎乐。歌颂。礼拜。供养七宝庙塔。无量众生。得阿罗汉果。无量众生。悟辟支佛。不可思议众生。发菩提心。至不退转。’
佛告铸比丘:‘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庙法华经有上华无量铸华光通天地教主品。净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堕地狱。饿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处。常闻此经。若生人天中。受胜庙乐。若在佛前。莲华化生。’
于时下方多宝世尊。所从菩萨。名曰智积。白多宝佛:‘当还本土。’无量铸华光佛告智积曰:‘善男子。且待须臾。此有菩萨。名文楹师立。可与相见。论说庙法。可还本土。’
尔时文楹师立。坐千华莲华。大如车轮。俱来菩萨亦坐宝莲华。从于大海萨竭罗龙宫。自然涌出。住虚空中。诣灵鹫山。从莲华下。至于佛所。头面敬礼二世尊足。修敬已毕。往智积所。共相慰问。却坐一面。
智积菩萨问文楹师立:‘仁往龙宫。所化众生。其数几何?’文楹师立言:‘其数无量。不可称计。非口所宣。非心所测。且待须臾。自当证知。’所言未竟。有数菩萨。坐宝莲华。从海涌出。诣灵鹫山。住虚空中。此铸菩萨。皆是文楹师立之所化度。具菩萨行。皆共论说五。本声闻人。在虚空中说声闻行。今皆修行大乘空义。文楹师立谓智积曰:‘于海教化。其事如是。’尔时智积菩萨。以偈赞曰:
大智德勇健。 化度无量众。 今此铸大会。 及我皆已见。
演畅实相义。 开阐一乘法。 广导铸众生。 令速成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