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唯我煌煌大唐 完结+番外 (无法忘记的遗憾)
- 类型:青春同人
- 作者:无法忘记的遗憾
- 入库:04.09
换而言之,除非部分开明贵族愿意放弃自己对领土的所有权,否则,战争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
比起放弃领土的所有权,跟平民一样纳税,那都是毛毛雨了。
詹姆斯·贝克特道:“我们,我们可以联合各国的王族·贵族……”
“不可能的,詹米,”卡尔道,“你怎么知道,这位殿下不是在等着我们呢?我们坐在这里说话的时候,殿下的军队正在征服普鲁士。我们在这里迟疑的时候,殿下的政令已经贴上了普鲁士每一座城市的大街小巷。贵族们反对又如何?殿下正好可以找借口砍了他们的脑袋、把他们的家人放逐顺手接手他们的领地?……”
“你已经向比利时大公投降了?”
“不,还没有。我还没有下定决心,到底是退让,然后得以在吕讷堡里陪伴自己的妻子,看着自己的儿女们长大,就跟我的祖先一样。不然,我只能选择流亡英国,然后带着遗憾辞世。”
第139章
詹姆斯·贝克特傻傻地坐在那里,有那么一会儿,他根本就反应不过来。
他艰难地道:“您,……不,现在还不算太迟!我们可以去拜访别人,别的国家的使节,大家联合起来,成立反比联盟……”
“如果我们的战法、我们的军队有那么一丝成功的可能的话,那我还愿意试一试。但是,詹米,你没有直接面对过殿下的军队。你根本就不知道她的军队的可怕。”
詹姆斯·贝克特一下子跳了起来,抓住了卡尔·斐迪南的肩膀,道:“卡尔!我的朋友!你可从来就不是什么胆小鬼啊!快清醒一下!不就是冷兵器吗!我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冷兵器已经是快要被淘汰了的玩意儿。冷兵器的威力已经差不多是极致了,这也是各国公认的事实!这也是为什么各种火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的原因。它简便、易于使用,这是它的优点,火器取代弓箭也是必然!现在的技术是不行,可是只要加大投入……卡尔,普鲁士的根基薄弱,直到腓特烈陛下上位之后才开始投入军工业,可是英国不一样,英国的工业基础很好,英国的科学家也很多。你完全可以来英国!卡尔!我们需要你这样优秀的指挥官!”
没有人比詹姆斯·贝克特更加清楚卡尔·斐迪南的本事。
而且在欧罗巴,流亡国外的欧罗巴王族也不是一个两个,更不要说贵族们了。只不过输了一场战争又如何?
在詹姆斯·贝克特的眼里,只要能把卡尔·斐迪南挖到英国去,这就是胜利!
卡尔·斐迪南深深地看了一眼詹姆斯·贝克特,最后还是放下了酒杯:“让我想一想吧。我的朋友。”
火器的优点,卡尔·斐迪南比任何人都清楚,他也一样坚信,在未来,火器会取代冷兵器而成为战场的主流。可是,那毕竟是未来,现在的普鲁士只怕根本就等不到那一天就要被征服了,这对于热爱着自己的祖国的卡尔·斐迪南来说,如何不绝望呢?
卡尔·斐迪南甚至有一种感觉,一种普鲁士一旦落入李嫣的手里就再也不可能被人抢夺的强烈预感。
卡尔·斐迪南的推搡,让詹姆斯·贝克特非常忧虑,就是离开了对方的院落,也抵挡不住他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疲惫。
卡尔·斐迪南看上去失去了信心,可是英国方面又何尝不是如此?瓦隆现在没有人比詹姆斯·贝克特自己更加清楚英国国会是副怎样的模样了。
英国暂时跟比利时保持了和平,那是英国用北美英属殖民地换来的暂时现象。英国方面,除非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在技术上拥有突破性的进展,否则,要在海洋上跟比利时一决雌雄,那根本就是妄想。
“如果让这位殿下在陆地上得到了绝对的优势,那她就会腾出手了,收拾英国和海外殖民地了。所以,不行,我必须把欧罗巴各国都联系起来。必须让这位殿下在欧罗巴大陆上陷入战争的泥淖之中。否则,英国将绝无机会!”
再度在内心深处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之后,詹姆斯·贝克特高声对自己的车夫道:“去里特贝格亲王府上!”
“是的,先生。”
卡尔·斐迪南的院落距离考尼茨的宅邸可不近,几乎要穿越小半个瓦隆新城。这也让詹姆斯·贝克特有了足够的时间去观察这座崭新的城市。
对于詹姆斯·贝克特而言,这座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坊街制。贝克特不清楚李嫣这里的坊街跟真正的大唐坊街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它不是真正的大唐的里坊制和后来宋代的街坊制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这不妨碍他对这座城市的欣赏。
这是一座巨大的城市,正北方是李嫣的别庄,也就是行宫的所在,行宫的前半部分就是李嫣的政府主要机构所在地。行宫正门前的朱雀大街把整个城市划分成了东西两个部分,而青龙大街则把朱雀大街一分为二。青龙大街以北是国里,住着贵族、王公大臣和官员,其中这些人的官邸在朱雀大街以西,而私邸则主要集中在朱雀大街以东。军营也在这里,位于整个城市的东北角。
青龙大街以南是闾里,住的是平民。
在贝克特看来,这种每一个坊街里都包含了医馆、学堂、小型市场和各种各样的临街店铺以及特别修筑的通渠、水井、水边公园、地下排水管道等基础设施,充分满足了每个坊街里的居民的日常需要,坊街还配备武侯和巡捕房,满足针对盗贼和防火等威胁坊街的安全需要。
这种特殊的制度,保证了政治上的管理和征税、徭役之类的管理需要之外,还保证了经济和教育方面的需求。这种城市管理制度,显然是国都的配置。就是贝克特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瓦隆新城,虽然年轻,但是无论是设计还是闾里坊街人来人往的热闹,都已经充分地体现出了这个城市旺盛的生命力。
尤其是人民脸上的笑靥。
没有人比詹姆斯·贝克特更加清楚这一点的。
想想吧,在这个时期的伦敦,一般的市民住的是什么样的房子呢?詹姆斯·贝克特很清楚,在这个时代,比起巴黎,伦敦一般平民的房子已经很好了。在巴黎,那些装饰华丽的大厦,不是属于贵族就是属于修道院和教会,就连百万富翁们住的房子,也比他们的伦敦同行的要差上一大截。
在巴黎,在欧罗巴很多地方,一般的市民劳苦了一辈子,攒下一辈子,最后积攒起来的砖头也只能垒一间小小的屋子,出入都要弯腰。
这还是工作非常非常努力而且一生都没有生过病、平平安安地到老的情况下。
对比之下,伦敦的平民的房子还算不错。
可跟瓦隆新城一比,那就什么都不是。
瓦隆新城的居民,哪怕是平民,他们每家都能够分到一座三进的院落,勤劳的主妇们还会在第二进的庭院里面种一点甘蓝菜之类的蔬菜,家里的人手多一点的话,还会让孩子们在侧面的院落里养些鸡鸭,也许味道不是那么好,但是一家子好歹每个星期都能够吃上鸡蛋!
这也是从唐人那里学来的。
有吃,有住,男人们还去上工,女人们照应家里……
这就是瓦隆的新经济模式,而这种经济方式,让瓦隆人得以安居乐业,也让瓦隆这个内陆地区爆发出了非一般的活力。
瓦隆人民对李嫣的爱戴,就是从这些东西上来的。
就跟法兰西国王手下有一堆的密探一样,英国方面也向瓦隆派遣了许多密探,而这些密探搜集来的讯息,让詹姆斯·贝克特也不得不承认:唐国公主殿下&比利时大公能有今日之强盛,绝非偶然。
第140章
考尼茨·里特贝格亲王的宅邸在城市的西北角,这是他作为人质和代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的优待。这一片住的白人并不是很多,而且绝大多数是男仆或者女仆,跟着他们的主人家一起住。
在这里,很少有人穿燕尾服,哪怕明明是中欧地区,可是这里的人们,头戴幞头,身穿长袍,无论男士还是女士都是衣袂飘飘,身上挂满了首饰,带着一种盛世特有的奢华。
如果不看衣服佩饰的样式,也不管礼节上的细节,光看拿着奢靡的风气的话,真的很难区分凡尔赛和瓦隆。
但是,无论是考尼茨还是詹姆斯·贝克特,他们都心知肚明,瓦隆新城绝对不是凡尔赛。
詹姆斯·贝克特跳下出租马车,直接就打发走了马车,然后叩响了门环。就跟他预料的那样,考尼茨对他的来访心知肚明,因为门子没有进去请示直接就请他进去了。
考尼茨的宅院是一座五进大宅,后面第四进住着他的情妇,而他自己住在第三进。他用来招待詹姆斯·贝克特的,正是第三进的侧厅,他的会客室。
看着身着燕尾服的考尼茨,詹姆斯·贝克特甚至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
当年的七年战争,是英国的皮特首相和考尼茨在智慧上的较量,也是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跟奥地利的道恩元帅在军事上的较量。皮特首相有多忌惮考尼茨,作为老皮特的得力助手和认定的继任者,詹姆斯·贝克特比任何人都清楚考尼茨有多厉害,就如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说过的那样,考尼茨拥有整个欧罗巴最聪明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