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谁说的?”柳五儿吓了一跳,回想起之前经历过的,因为紫鹃一句话没说好,宝玉就犯了痴病的事,生怕宝玉在此时犯病,忙问。
“是凤姐姐让平儿姐姐过来给我传信的,云妹妹也已经听说了——刚才三妹妹过来问我,我也不知是怎么了。好姐姐,你千万给我个准话,可有这事没有?”
柳五儿见周围没有别人,拉着宝玉走到一棵树下,悄声道:“这话我也就私下和你说,你可千万别嚷出去——那可就连累到林姑娘了。”
“我一定不说!”宝玉竖起三根手指,做起誓状。
柳五儿虽然心下并不十分信他,却也知道如果事关黛玉,那么宝玉从心底就会升起几分小心来,这才放心道:“是那日回林家那边,堂二太太问起林姑娘和你拌嘴的事,才说起来让林姑娘搬过去的。”她又忙着安抚宝玉,“你先别急,听我慢慢说这里面的缘故。堂二太太也是为了林姑娘好,她知道你们两个从小一起长大,只是这样不清不楚地就同住在一处园子里,说出去到底不好听,让外人知道了,也有些不尊重。这才说,让林姑娘先避出去,等过两年,才水到渠成……”
她这话说得模糊,却刚好合上了宝玉的心事,宝玉来不及细想其中的不合理之处,只听得“水到渠成”四字,先就信了几分。
“就不能……就不能不让林妹妹搬走吗?”
“这自然不行。”柳五儿在心底白了宝玉一眼,又暗中盯着宝玉的眼睛,“有些姑娘能不讲究这些,林家书香门第,最看重的就是礼教——堂二太太这样决定,也是为了林姑娘好。堂二太太说,林家姑老爷去世前,是特意写了一封信,把林姑娘托付给她的,她自认对林姑娘也有一份责任,才这么着的。”
宝玉正是心底不坚定的时候,被柳五儿找到了空隙,又听了这样一番话,不知不觉就把犯痴病的时机混过去了,只是问道:“那你们这一搬走,可还有搬回来的时候?”
“那自然是有的。”柳五儿也不敢把话说死,只模棱两可地道:“回来的机缘也多着呢,就算别的时候不回来,老太太生日、还有几个大节气,必然会过来住几日的。”
宝玉得了这番保证,这才放下心来,又问了柳五儿些别的话,大多是林家的环境之类,听说陈氏对黛玉颇多体贴,这才放下心来。“紫鹃姐姐,你只管照顾好了林妹妹,若有什么难处,林家没有的,只管让人传话回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不说,我也会尽量帮着你们的。”
这话里体现出来的真心,虽然难免叫柳五儿也有几分动容,但是想到日后宝玉的作风和结局,她又不能不狠下心来。“宝二爷,我只有一句话嘱咐你,等见了林姑娘,千万别露出葳蕤的意思来,反倒让林姑娘难做——你只要记着,只要你现在行事得体,来日相守的日子还长着呢。”
宝玉是真心地信了这话,先就放柳五儿离开。等到下半日,宝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一同来潇湘馆寻回来的黛玉说话的时候,宝玉也就真的只露出了恰到好处的不舍,没有让黛玉难做,也没让湘云等人找到说嘴的契机。
宝钗和湘云也都对黛玉有些不舍,又觉得这事发生得太突然了些,都疑心其间还有别的缘故在。湘云藏不住话,当下就问了出来,“林姐姐,怎么好端端地,就说要搬去林家住了?”
黛玉瞄了宝玉一眼,又看了看宝钗,才道:“这次过去,堂伯母说我到底是林家本家的姑娘,一直寄住在舅舅家,实在是有些不像——林家就算再贫困,世代书香,也没有把家里的姑娘丢给外姓亲戚养一辈子的道理,就让我搬回去了。”
湘云虽然从小父母双亡,但是跟着叔叔婶婶过活,纵然有些不大如意的地方,也是本家本族的人住在一起,偶尔住到贾家,也不过是“做客”罢了。她听了这话,尚且没有什么多想的地方,宝钗却被戳到了痛处,脸上顿时就有些不自在起来。
“那也是太突然了些。”宝钗道,“前儿三妹妹还说,哪日有了空闲,咱们几个好凑一个诗社,不想你又要搬走了——这诗社怎么开得起来?”
黛玉自负才华,听到开诗社,先是眼睛一亮,但是又很快遮掩掉这份向往,只淡淡地道:“不过是玩儿罢了,我也不是搬走之后就不回来了,到时候再聚也是一样的。”
湘云听了,少不得又打听了些林家的事,探春也在一旁帮腔,“林姐姐,我前儿去太太屋里坐着,听太太和凤姐姐说,我舅舅也听闻了令堂兄的事,上次来的时候还特意问了太太来着,听上去十分上心。若是得了我舅舅的赏识,令堂兄的仕途那可就更顺了。”
“那可真是托了舅母的面子了。”黛玉笑着客套,“朝堂上的事我也不懂,只知道堂兄是在翰林院做事,未来能如何,也不是我能操心的事,只随缘就罢了。”
说起林栖的事,纵然宝钗对宝玉已然种下情根,也忍不住用心听起来。探春倒是没有注意到宝钗的神色,只挑着眉头问,“对了,先前紫鹃去那边的时候,二姐姐做了些针线,托紫鹃送了过去……令堂伯母可说了什么没有?”
黛玉好奇地看了柳五儿一眼,但是主仆二人就算再心有灵犀,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一个眼神也不足以沟通出太多内幕。黛玉虽然对这事有些印象,但是这又不是她经手过的事,再加上这次过去,全部心神都放在了搬家与否上,自然更没有心思帮迎春打听陈氏对她的观感。然而探春问起,又不好不答,只好道:“堂伯母很少同我说起别家姑娘——包括亲戚家的姑娘在内,都很少提起,只前些日子她娘家侄女出阁,才提了几句送礼的事……也就说起过这么一个。”
探春听黛玉说得真诚,这才只得罢了。
***
黛玉搬离贾府那日,陈氏亲自过来接她,恰好那日史家也派人过来接史湘云回去,史湘云倒是借着这个机会见到了陈氏。
陈家和史家也有些旧交情,听说这是史家的大姑娘,陈氏难免多看了湘云几眼——又想起她和湘云的母亲当年也在某些场合中打过照面,听说了湘云的身世,对她也多了几分怜意。
送走了湘云,贾母和陈氏之间的气氛也不知不觉缓和了许多。陈氏又拿出林如海的信给贾母过目,贾母细细看了信中的内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罢了,亲家太太到底是玉儿的宗亲,接黛玉过去养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老了,日后还要请亲家太太多照管我这外孙女儿了。”一番话,又把黛玉说得红了眼眶。
陈氏少不得和贾母客套几句,又夸了夸贾家在场的几位姑娘,只在看着宝钗的时候目光之中带着些莫名。
宝钗微低着头,只露出得体的浅笑,比上一次见陈氏的时候表现得还要更加拘谨一些,却又十分合乎她的身份。
陈氏的视线在宝钗身上停留了片刻,才挪开,又笑着迎上了王夫人的目光。
作者有话要说:
这几章写的特别卡……
我也不知道为啥会这么卡
谢谢大家支持啦,么么哒~~
第146章 紫鹃(25)
当日黛玉就被陈氏接到了林家,连带着那些箱笼, 大大小小装了几车。
等到了林家, 陈氏先带着黛玉去了正房暂坐, 谷妈妈帮着柳五儿,招呼小厮们小心翼翼地将黛玉的箱笼都搬到偏院内, 又有柳五儿打头,领着丫鬟们整理摆设。
先前因黛玉只是暂住,这间屋里的装饰就十分平常。现在既然决定了要常住在这里, 日后这就是黛玉的闺房了, 自然要重新装点起来, 将黛玉日常所需的那些东西都摆出来。谷妈妈也在屋里帮忙,有些东西的精美就连她都没有见识过, 不由得啧啧称奇。
这里面有一部分是林如海留给黛玉的老家当, 还有一部分是这些年贾母陆陆续续送给黛玉的器物, 这次在老人家的坚持下, 也一并都带了过来——其中有一、两样,是贾母嫁妆里的稀罕物, 其精妙奢华处, 在荣国府的库房内都是数得上号的, 谷妈妈看了,更是赞叹不已。在惊诧于贾家的奢靡之余,而不得不认同贾母确实很疼爱黛玉这一事实。
众人忙碌了大半日, 才将将把这里外三间的屋子收拾妥当,又有些暂时用不上的器物, 都放到箱笼里,搬到倒座南房内妥帖安置。
黛玉是在主屋内用过晚饭,才回到偏院的——今天是她正式搬到林家来的日子,和先前偶尔暂住意义不同,陈氏就张罗了一桌小宴,和林栖一道,给黛玉接风。黛玉晚上回到偏院的时候已经快进一更天了,粗略地进书房看了一眼,就回了卧房,盯着桌角的灯烛出神。
柳五儿正在拿着艾绒熏屋角,夏日里蚊虫多,今日又换了不少家什,总要四处熏一下才好。用艾绒熏完,还要换上别的香料,燃在小香炉里,远远地放在案台上,不让烟气熏到架子床这边。
等到收拾好这些,柳五儿也躺到床上,黛玉才轻声道:“真是想不到,竟然真的离开舅舅家了……”
“是啊。”柳五儿也轻叹一声,和黛玉不同的是,她的叹息中带着无法言说的满足,“之前姑娘在那边府里,我倒是更为姑娘担心。现在到了这边,可算是松了一口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