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慢穿之还是社会主义好 完结+番外 (小二娃)
真不像顾妩以前想的那样,大家穷的一年四季都穿着布鞋。
别处顾妩不知道,但宁远这地方,大冬天的穿皮鞋、暖鞋,稍微不注意点都得满脚的冻疮。
真要是穿布鞋,呵呵,别说千层底了,就是万层底底下再钉个橡胶的,脚指头也得给冻掉了。
更何况靠山吃山,那深山里头也没少下来饿疯的狼啊熊啊的,这皮子可都是做鞋的好材料呢!
而牲畜寿命短,这些年大队上的牛、马、驴也没少死,交给鞋匠好好拾掇一下,穿起来暖和着呢!真没到一年到头都穿布鞋的地步。
更何况这地方,哪家的大姑娘小媳妇没个拉棉鞋的手艺!
就算再穷,人也得想办法活着不是?
其实按理说这东西顾妩不该往出来拿,毕竟就算来头能说的过去,以一管牙膏都心疼成那样的劲,这东西拿出去了,李秀英得心疼的窒息。
但顾庆海他吸烟,所以身上的棉衣棉裤没少烧出来烟眼,这穿的时间长了,里头的棉花都掉的差不多了。
看着不好看,也不咋暖和,他外头穿的那个解放大衣,里头的羊毛,也都开始一缕一缕的掉了。
而李秀英的衣服也好几年没换新了。
虽然小两口今年赚了不少钱,但指望他们两给自己买新衣服,那得等到猴年马月了。
干脆她先斩后奏直接拿出来好了,反正据她观察,这两人虽然节俭,但买回来的东西,他们向来也是舍得用的。
……
大年初一过,就开始正经拜年了。
初二这天按照这边的风俗,有岳家的陪媳妇转娘家;没岳家的由当大的领着转舅舅。
顾庆海的岳家被媳妇连根带回来了,他本身既没有舅舅,又不是当舅舅的。
就只好老实搁家里待着,烫个大砂锅,围着边吃边打牌。
他连着给李秀英做了好多场牌,总算让因为大闺女“败家”念叨了一晚上的李秀英开心了起来。
抱着一怀毛币嘴都要咧耳朵根后边去了。
一家人加上李玉香,也算玩了个尽兴,也就只有李永安眼巴巴在跟前看着,一点也不敢上来一起打牌。
顾庆海知道他岳父死这上头了,所以李老太太额外忌讳儿子摸牌,因此也不劝他。
只塞了一把花生过去,让他和顾小六两个小的抓牛儿①赢花生玩。
……
颓废的日子过得飞快,初四一过,顾庆海特意回了一趟老家。
大概是天冷的缘故,他只带着李秀英一起去了,两人走后家里的伙食就由顾妩接了手。
等他们提着老家大哥给的粗粮、细粮、菜干啥的,大包小包的回来时,一屋子老老小小非但一点也没瘦,反而被顾妩一锅一锅的汤水养的都见胖了。
顾小六的变化是最明显的,去了几天一回来,夫妻两就发现小丫头的脸都吃圆了。
顾大厨骄傲脸:“……”
嘿嘿嘿,俺们南方人最擅长煲这些汤汤水水的了,吃肉才能长肥,谁讲的?
不过年好过,但年的保质期贼断,才过了初七,明明顾妩觉得天气也没咋变。
但顾庆海去乡上开了个会,回来就通知各家的人,队上的活计开始了,各家按各队队长的安排,往地里拉粪了。
还提前声明:这可是要记工分的,能不缺席还是别缺席。
毕竟开春前上肥料也就这一次了,要是大家伙都不认真干,那来年的庄稼基本上也就没啥戏了。
等明年交过供应粮以后,都擎等着自己啃自己吧!
因为吃大锅饭,干多干少区别也不大,所以大家积极性不咋高,但遭过饥荒的人心里没数,肚子里也有。
所以真涉及到吃饭问题的时候,大家干着还挺卖力。
连顾庆海这么疼孩子的人,都全家上阵了。
第245章 七十年代奋斗生活15
顾妩几辈子一来, 还真是第一次干这个活儿。
她本来以为干这个活, 气味肯定好不到哪去, 所以出门前特意找了口罩带上。。
但谁知道一到跟前才发现, 大概是因为天气冷的原因,烧好的粪土都堆在一边, 都冻成一团了, 还真闻不到啥奇怪的味道。
倒是干活时需要年轻力壮的男人们拿着洋撅①一撅一撅的把粪堆给挖开,再用铁楸铲到架子车里。
女人们这才上前拉着架子车往地里走, 这时候参加劳动的孩子们就一拥而上,两三个人跟一辆车帮着一起推车。
等到了地里,再像撒肥料一样,一点一点的把粪土撒开。这给地上肥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宁远镇实行的工分是十分制的, 大人的满工分就是十分,老人一般是七分,而孩子干活干的最好的,也是七分。
不过家家的大人都怕自己孩子小的时候出了狠力,累出啥毛病来。
所以出工前都会特意嘱咐一声,让悠着点干活。
而大多数孩子一般也就拿个五分,能拿七分的,不是家里没人, 就靠着他顶梁的;就是不拿自己娃当回事, 要粮不要命的。
今天顾家除了李老太太带着顾小六在家里看门,顾家也算是全家出动了。
李玉香本来不是这边的人,但这姑娘自从懂事起, 就常被李秀英接过来。
她又粘顾五粘的厉害,所以顾妩出工的时候她就一直跟着,大家伙也算是看着她长大的。
所以她的工分直接是从这边走。
大家怜惜一个小姑娘没爹不容易,再加上顾庆海这个当队长的会做人,又蛮照顾乡亲,因此也没人特意站出来说不同意。
就这么干了整整三天活,顾妩觉得这活看着简单,其实真的挺吃力。
因为气候太冷,粪土冻得太严实了,拿着撅头往开分也是个体力活。
往往顾庆海他们挖一天,胳膊都能震麻了,等晚上回家的时候,就得拿热水泡一泡,免得第二天抬不起手。
而拉车的妇女们也不轻省,毕竟这时候用来拉粪土的工具是纯人力架子车。
要是平路拉着还不那么费劲,可一旦遇上上坡路或者下坡路,就算后头有人帮着推,前头拉车的那个也能挣出一身白毛汗来。
可顾妩他们队的地,一大半都不平整,上前下坡的不在少处,所以能轻松到哪去?
倒是后头推车的孩子们特别的高兴。
也不是孩子们干活不认真,他们在车上坡的时候推得还是很用心的,毕竟一般自家孩子跟自家的车,免得真的一点力气不使,生生地累死大人。
但一到下坡的时候,前头拉车的人怕抬不住,重车直接把人给冲走了,就会让车后头站两个人帮着踩一踩车后的胶皮刹车。
这时候一帮子小孩们总会你争我抢的往后头站,争不到的也不恼,瞅准时机用手一撑,就都坐在两边的车梆子上了。
就这样,一边坐着车往下冲还一边嗷嗷叫。
那兴奋劲儿,跟坐游乐园的云霄飞车也没差儿。
这几天,你要往宁远北山顶上一站,就会听到漫山遍野都是一帮狼崽子们的欢快的叫声。
大人们一边嘴上骂:“吵死了,可别嚎了!”一边翘着嘴角尽量把车拉的再快再惊险些,让孩子们嗷个痛快。
等每天的最后一趟时,女人们基本都脱力了,而拉车的就会变成男人,粪土一卸光,男人们就会拉着架子车往家狂奔,上头还蹲着一车一车的毛孩子。
孩子们也不嫌车脏,吱哩哇啦的在上头乱叫,偶尔性致好了,还会来个集体大合唱——好多重奏的那种,至于具体多少重奏,那就要看有架子车的具体分布情况了。
而这里头拉车也不跑的“闷葫芦”,他就算拉的再稳,车也是不会有孩子上去的。
倒是顾庆海这种爱跟孩子闹的大人最受欢迎,最多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架子车上,可是拉过十几个孩子嘞!
顾妩不知道是因为这时候的人实在缺娱乐活动,还是物质得不到满足就拿精神愉悦转移注意力。
但这个随时随地都打鸡血似欢快的劲头,她还真是第一次遇到。
说实在的,感觉还蛮好,当然,只要不是让她乖乖蹲在刚拉过粪里的架子车里唱团结就是力量就更美妙了。
本来这桃源一样的日子,顾妩都快忘了这是个革天革地革命的时代了。
可十五灯笼一熄,她才这意识到,原来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跟宁远这个名副其实的小镇子里头一样。
原主顾五学习好,考试的时候一举考了学区第一,因为她表现的实在是优秀。
而因为中学生下放、红卫兵的派系的争端、共青团恢复活动,使日天日地的红卫兵终于退出了政治和历史舞台。
而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在“三年造反”后,总算也恢复了正常。
为了响应号召,也清除那几年给学生老师们造成的阴影,顾五这个恰逢其时的“天才学生”就被学区立了典型,被省一中特招入学了。
刚一开学,李秀英就特意带她去大队开了个贫困证明,顾妩背着她的书包上省城第一中学报名去了。
与李秀英兴高采烈,无条件支持不同,顾庆海一听她得走这么远,黑着脸进进出出好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