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袭人已经得知贾老夫人没了,可是她也没想着去一等将军府,她还着照顾大姐儿,可不能让贾老夫人把大姐儿一块儿带走。
“老太太,你行行好吧,大姐儿可是您的曾孙女,您可别带走她。”袭人坐在屋里神神道道的。
贾老夫人是死了,可是她的魂还在,没有立刻就去地府,正想来看看大姐儿。结果她就听到袭人的话,她听了那些话后,着实生气,就算要带,她也该带袭人走。
也因为这话,贾老夫人没有上前,她明白自己现在已经去世了,不再是人,大姐儿又病着,她确实不应该靠前。
算了,她就不应该想着大姐儿,不应该过来看。贾老夫人暗想,到底是自己没有教导好贾宝玉,也没有管好这些丫鬟,让这些丫鬟一个个都非常心大。
“也不知道二爷能不能把东西带回来。”袭人嘀咕。
贾老夫人听到这话,想要一巴掌打上袭人的脸,可是她的手却穿过了袭人。真真是可气,她那么关心贾宝玉他们,结果这些人确实这么想的。好在她把那些东西给了巧姐儿、蓁姐儿和兰哥儿。
要是大房的说她不是,兰哥儿说她不是,贾老夫人都能容忍,因为她是真的偏心贾宝玉,把那么多好东西留给了贾宝玉。
这也难怪蓁姐儿说,她这个老太太住在大房,却总想着外头的人。贾老夫人也知道蓁姐儿年纪小,也看的明白,蓁姐儿还道她给了贾宝玉那么多,就不怕他们对她不好么,蓁姐儿还说他们不能念着曾祖母的东西,因为曾祖母生了爷爷,才有了他们,所以他们还是得对曾祖母好的。
贾老夫人想到这里就觉得心酸,大房的曾孙女曾孙子都是好的,可她当时怎么都没有多关注他们,而是一直宠着贾宝玉呢。
过了一会儿后,贾老夫人就飘回了一等将军府,她在等,等着黑白无常来接她,她现在啊,就多看看这些儿孙。
当林黛玉看到飘在旁边的贾老夫人,倒也没有多看,让贾老夫人多看看这些人也好。
贾老夫人昨儿就看到贾宝玉脸上的巴掌印了,她离开身体之后,贾宝玉就被打了。贾老夫人当时见贾宝玉被打,倒是也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过就是一个巴掌而已。
后来,贾老夫人又跟在贾宝玉的身后,飘了好一会儿,她听到贾宝玉跟鸳鸯的对话,听到贾宝玉跟林黛玉的对话。
贾老夫人没有生气别人那么对待贾宝玉,贾宝玉一直都被她宠着,没有面对那么多风风雨雨,以后就得贾宝玉自己走下去,这还只是开始呢。
不管贾宝玉现在如何,贾老夫人都管不了,就当作看客看几天。
鸳鸯作为贾老夫人的贴身丫鬟,则在收拾贾老夫人的东西。虽然说那些值钱的东西都已经分了,就剩下一些银钱,那些银钱是贾老夫人赏给荣庆堂的丫鬟奴仆的,他们伺候贾老夫人那么多年,贾老夫人临走前也想到了他们。
每个人给二十两银钱,这二十两已经是极多的了。
鸳鸯现在就给他们,也希望他们能尽心一些,尽心送贾老夫人最后一程。等到日后,那些人便不能再伺候贾老夫人了,得听大房的安排,若是他们有人想出去,便等贾老夫人丧事后,再拿着卖身契出府。
“都安排妥当了吗?”平儿走到了荣庆堂这边,瞧见鸳鸯把荣庆堂的丫鬟奴仆都聚集在一处。
第142章 掀开
因着贾老夫人去世, 荣庆堂这边的事情日后就归当家主母管了。王熙凤便让平儿过来瞧瞧, 可不能让人认为他们苛待了老太太留下的人。这些都是伺候过老太太的人,若是老太太生前有其他的打算,那也好。
王熙凤不是不愿意管贾老夫人留下来的人,而是不好管,她又不可能重用老太太留下来的人。即便老太太临走前说了那些话, 可谁知道那些丫鬟奴仆是如何想的。
就像是鸳鸯,鸳鸯对老太太那么忠心,王熙凤就不敢重用鸳鸯。
“就看他们是去是留,老太太交代的银钱,都已经给他们了。”鸳鸯道,早点给银钱,他们便知道感恩,而不是在那里担心他们的未来, 办事也不利索,“卖身契都可以交给他们。”
鸳鸯原本是老太太的心腹丫鬟, 她都担心自己的未来,就更说别人了。正是因为自己担心过, 所以鸳鸯才越发理解那些人。
平儿听到鸳鸯这话, 微微点头, 这也好。府上本就不缺伺候的人, 荣庆堂这边的人要是想出去,也是可以的。
那些丫鬟奴仆确实有人愿意出去,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出去。外面的日子没有那么好过, 他们本身就是伺候人的丫鬟奴仆,手里虽然有些银钱,却又没有田产,没有其他财产,在外面生活也不容易。
因此,有的人便想继续留在府里,好歹每个月都有一些银钱,每年也有几身新衣裳,要是在外头,只怕过得比府里还要不好。他们是伺候过老太太的人,料想府里的主子也不会太过为难他们,主子不为难他们,那些下人自然就更不会去为难他们。
否则要是伺候过老太太的人被人为难,这又传了出去,只怕外头的人要说大房的人不孝了。
“若继续留下的,少奶奶那边到时候再安排。”平儿道,“这边的院子也得有人打扫,不能荒废了。”
“是。”鸳鸯点头,“如今,都跟他们说了,一会儿,还得整理老太太屋里的东西,都得收拾妥当。该送到那边的,就得送到那边。”
鸳鸯想到贾老夫人把自己托付给林黛玉,她便觉得老太太还是一个好的,有关心她这个丫鬟。要知道很少有主子会关心丫鬟,一句话就决定了下人的生死。
“好好收拾吧。”平儿也没有多说,府里还有不少事情呢,她得按照少奶奶的吩咐去做。
隔壁府的贾敬等人也过来了,就是秦可卿也帮着王熙凤做一些事情。来吊唁的人那么多,总得有人招呼。
林黛玉倒是没帮什么忙,她到底是贾老夫人的外孙女,又嫁了人,这中间的关系又远了些。主要还是贾家的人在招呼人,贾敏也有帮衬一些。
王熙凤的能力是十分强,可她也没有一个人独揽一切,主要把握一些大框架大事情,小事情的话也有交代平儿等人。再者就是让亲戚也帮衬一些,这也是好的。
王熙凤看过剧情书,看到里面的自己主持秦可卿的丧事时,便办的不错。可是这名声是有了,但终究也累,倒不如多几个人,多商量商量,兴许还有自己考虑不周的地方,让其他人补充了,这也让人家明白她不是一个独断的人,毕竟贾老夫人的子孙那么多,一件小事就可能让他们不满意。
“姑母,若是哪里有差的,您千万要跟我说。”王熙凤把贾敏拉到旁边,“我到底是第一次主持这样的大事情,只怕有地方没有考虑周到的。”
“别担心,现下就不错了。”贾敏不管王熙凤是真心想要办好,还是要做表面功夫。可就算是表面功夫,对方也是极为用心的了,也耗费不少银钱,这便也算是一种真心。
贾老夫人在时就偏心贾宝玉,贾敏也不好多说什么。可要是大房这边没有把贾老夫人的丧事办好,她也是有话说的。
现在,贾敏觉得王熙凤还操持得有模有样的,也请了高僧来诵读经书,招待客人时也有规矩,没有乱了套。至于大房给贾老夫人什么陪葬品,贾敏倒是不大在乎,当年她身子骨弱时,整日想着要为夫君生下儿女,一时间倒是钻了牛角尖,后来想开了,便觉得很多事情没有那么重要。
活人比死人过的艰难,而且一等将军府早就不如从前了,前几年还了户部欠银后,一等将军府的公中就更没银钱了,就连大房和二房各自还拿了不少银钱出来。
贾敏都懂得,只是要什么陪葬品,她却不好开口说,就看大房如何安排的。这种事情还是得由两位哥哥做主,她这个外嫁女不好多说什么。
贾老夫人在一等将军府发丧,很多事情也由大房这边处理。贾政说的话倒是不多,两房早已经分了家,大房没找他摊钱,也没跟他说其他的事情,那他就少管。本身大房继续爵位,就应该负责这些事情。
王夫人就更不可能去说什么了,她只想着老太太到最后关头算是醒悟了,懂得关心一下兰哥儿,给了兰哥儿东西。王夫人瞧了几眼那些东西,便觉得不出的,昨天晚上就已经让人送回家里了。
有利益的就去争,没有利益的,自然没有什么好争的。若是在这时候还发生口角,只怕要让人看了笑话。
因为几位主子都比较平和,贾老夫人的丧事倒是办得挺顺利的。
袭人和她的女儿直到贾老夫人出殡的时候才来,总不能重头到尾都不出现,那成什么样子了。
贾老夫人出殡后,王熙凤便请了僧人在寺庙里超度贾老夫人,念七七四十九天的经文,贾老夫人的魂也没有继续飘着,而是去她该去的地方,这一件事情也算是落幕了。
落幕后,自然是各自回各自的家,因为贾老夫人留下来的东西没有给贾宝玉,所以袭人不相信,认为必定是其他人联起手来,就想着去找鸳鸯。鸳鸯现在正在庄子里当管事,照顾那些孤寡老人以及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