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黛玉的穿越之旅 (我来就山的)
- 类型:青春同人
- 作者:我来就山的
- 入库:04.09
眼下她即将嫁人,该带哪些人走,该留下哪些人,过了门之后各项事宜的安排,以及林家这边该如何顾及,都是她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62章
就在林黛玉考虑这些事情的时候, 许家也正在准备着许之嵩大婚的事宜。为此, 刘氏还特意扔下琐事,来到霍氏的院子里,准备跟她讨讨主意。
人家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许老爷子热衷于修仙之事,如今正在道观里头住着, 休生养息,倒也合适。霍氏一直跟着小儿子,哪怕来了京城也是一样,平时也就是初一十五才让媳妇儿们过府来请安,这样好的性子, 几个儿媳妇谁不夸赞。
就算是跟她住在一起的刘氏, 没事儿的时候也很少踏足她的院子。
这倒不是她不孝顺,而是霍氏坚持。毕竟,刘氏都是当祖母的人了,还要她在自己面前当媳妇儿伺候着,那不是下了她的脸面嘛。作为一个自称为精明能干,通情达理老太太的霍氏, 根本不想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其实将刘氏天天叫到自己跟前站规矩一点儿好处都没有嘛, 还会闹得两人都不爽快。既然刘氏来了, 那小刘氏这些做孙媳妇的能躲开吗?!当然是不成,这样不就是阖府不得安宁?!
当然了, 霍氏开明,刘氏她们自然是只有更加恭敬着, 这不,有什么大事儿都要过来跟霍氏好好商量,她的面子里子都有了,可比那些爱折腾人的老太太好很多呢!
因着是娶媳妇儿的事儿,刘氏都直接揽了下来,没让小刘氏插手。
“娘,您看这样安排可好?”她将自己拟定的宴客单子拿出来递给霍氏,这才是她最头疼的东西。毕竟,京畿重地,各方关系错综复杂,光是自家有关系的人就不少,更何况还有双方交好的,以及各种需要顾及到颜面的人家。一个不小心可是会得罪人的呢,这好事还是要谨慎点,宁愿用多点心思,也别到时候事后再来努力描补。
霍氏年事已高,可到底也是当年活跃在京城的世家贵女,对于这些人际关系,心中总有杆秤。她接过名单之后,在老嬷嬷的服侍下戴上了孙儿特意给她做的老花镜,一一看过,很快就发现了不妥当的地方。
“这贾家是林家的姻亲,林家自然会设宴邀请,我们家的宴席,当是一般亲戚就成了,没必要将他们跟刘家和霍家放在一起。”正如她绝对不会将儿媳妇娘家的姻亲放在这头三桌一样,喜事设宴,本就该按照规矩来,尊席上坐的人,可不仅仅是凭着亲缘关系。
不过最主要的也是因为近来贾府已经大不如前了,虽然在林如海的努力下,免去了抄家的苦难。可在贤德妃死后,贾府后继无人,颓势再无力挽回。
如今贾府唯一拿得出手的竟然是林如海为贾迎春和贾探春两位选好的夫婿。只是,作为女婿,他们能做的也不多,贾府的男丁不给力,基本等于没救。
霍氏最看不上这种坐吃空山,不思进取的人家,所以对贾府的人没什么好感。更何况,当年贾府与许府也出过一些龃龉,这不是时间过去了就能够消散的,霍氏可是记仇的很呢,她根本不想假大方地忽略这些问题。
刘氏瞬间就明白了,点了点头应了下来。霍氏指出了两处小问题,将位置大致调换了一下,满意地看着名单说道:“你办事是越来越精细了,嵩哥儿是家里的么儿,玉儿也是林家唯一的明珠,这婚事宴席等等的,一定要尽善尽美。”
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提及这个问题,整个许家上下都明白这一点。许之嵩是霍氏最疼爱的孙子,林黛玉是林家唯一的孩子,他们俩的婚事,就是如今两家人最大的事儿!
许之嵩在京城这些年的经营,早就已经站稳了脚跟,哪怕他还未曾出人头地,可年纪小小已经过了乡试,名次还不低,眼看着会试就要来了,大家都在观望着。如果他能顺利通过,只怕地位声望都会大大增加。
原本因为他经营的书店创新模式而声名鹊起,如果能得到朝廷的认可,那么许之嵩才子之名会落到实处,对他未来的职业生涯有非常好的帮助作用。
如果他能顺利进入翰林院,那将是锦上添花,如果外放为官,这何尝不是个值得炫耀的点。
等刘氏从霍氏处出来之后,便直接到库房去清点准备得差不多的聘礼了。由于许家占地面积不大,这一处还是许之嵩当初新买下来之后,给重修的呢。穿过中间的提花拱门,走近儿子的这一处院子,只觉得凉气扑面而来。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引了活泉水,再加上树荫环绕,总之比刚刚低了好几个度。树木上头,算是有些高的地方还有许多自动喷洒头,在炎炎日光下喷雾似的给这里降温。可能是为了不洒水到树根下,影响树木的生长,这雾气极细,还未落到地面就已经蒸发了。
穿过连廊,绕过花园,很快就来到了这接近两进的大院子。
清羽跟着许之嵩去了杜家,这里就是清阳主管着。哪怕两人都仅仅是跟许之嵩差不多的年纪,可已经能独当一面,作为许之嵩的贴身小厮,他们受到的训练可不是一边的强度,这几年的时间里,成长速度令人瞠目结舌。
“夫人,您来看看吧。”刘氏是清阳让人去请的,最近他正在清点少爷准备的聘礼,跟家里头备着的放在一起,列好了单子,只等刘氏来看看,“除了您给准备着的,老爷添了一些,老太太舔了一下,身下的都是少爷做主添进去的,都是他的私库出。”
是的,许之嵩有私库。
他在江南的时候已经开始自己做生意,很快就凭借着上辈子的优势,开创了一个洗护用品的新市场,并且完全占据了它。迅速累计资本以后,就转移到京城来。如今京城的人们早就已经习惯使用许之嵩发明的各种洗护产品。
除了沐浴洗头,洗衣服,清洁家居,甚至连清洗马桶用的洗剂都有。之后他还开始染指其他行业,先是在京城买下了两个庄子,做起了反季节蔬菜的生意,之后又将如今已有的琉璃制业根据书本上的介绍,深入开发,有了许多新产品。
而在许之嵩去了江南之后,许道郢就曾经给他们几兄弟姐妹一一去信,统一说明了关于这个财产分割的事情。在霍氏的主张下,许之嵩赚来的钱,拿出来两成归入家里的公库,一成给长辈养老,一成给几个兄弟姐妹平分,剩下的就他自己留着。
眼看着平民家庭都能用上玻璃窗以及玻璃瓶里头的洗护产品,可想而知,许之嵩的私房钱该有多少!
不过也是因为分量不够大,所以在许之嵩开发出这些实用性比较强的产品之后,很快就有另一支队伍占领了高端市场,他甚至都搞不清楚自己的配方是怎么流失出去的。许之嵩很快就给自己做好了心理建设,安分守己地开发属于他的市场。
就在这种默认共同进展当中,很快就迎来了玻璃产品的泛滥时代。
如今玻璃窗,玻璃灯罩,玻璃柜,玻璃瓶之类的已经成为了平价产品,替代了不少的其他物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便利工具。
当然了,这些账单并没有经过刘氏,而是直接送到了霍氏这里。由霍氏分发给到其他人,纳入公中的那部分,也是由她管着。不过刘氏想想也知道该有多少,连带的几个孩子私库也丰富了不少,日子好过了,家庭自然和睦了。
也不知道私底下其他儿子和儿媳妇有没有犯嘀咕,反正刘氏就当是不知道。
“库房里头的这些匣子都是定制的,少爷说了,这些都是能用一辈子的东西,等他生了女儿还能用呢!”清阳想到少爷说这些话的时候那副表情就觉得好笑,“您看看这些东西,可还缺什么?”
反正他家少爷多的是钱,要是少了,再添就是了。
刘氏很无奈的地看着这满满一屋子的东西,若是真的收拾出来,怕是一百台都难装下。“老七到底给添了多少?!”她都要无语了,本来自己就是按照家里头娶媳妇的规格给备得东西,结果这个添一点,那个添一点,已经超额很多了,老七还给来这招。
“少爷说了让您看着收拾,多出来的东西就留着,反正都是备着给表姑娘的,等她过了门再用也可以。”清阳似乎看出了刘氏的无力吐槽,小声应道。
好吧,反正都是儿子的东西,刘氏不想过问了。
左右她都打算好了,等儿媳妇进了门,就给几个儿子分家产。反正许家的传统就是分产不分家,到时候将产业留一份给自己和许道郢,剩下的都给孩子们分了。
都是从儿媳妇熬成婆的,刘氏哪里不明白当媳妇的苦楚,更何况,家中人口多了,纷争也会多,这样做还能省去了不少麻烦事儿。
跟着刘氏一同前来的都是府里头的老人了,对一应的规则都十分了解,在刘氏的吩咐下,动起手来。清阳也屁颠屁颠地带着人跟在嬷嬷后头,忙活得不亦乐乎。
很快就按制收拾出了八十八台,刘氏看了看,里头的东西比之先前两个儿子娶媳妇时候用的规格高了不止一点点。她倒是不忧心儿子多想,只是怕媳妇们会有意见。不过想想也是,老七的副业多,书也读得好,自己愿意贴补,谁能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