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强推完结+番外 (糯米水晶糕)


  闻讯赶来的十六见到从小就爱和自己过不去的老十五变成如今的模样,只知道吃点心和傻笑,心里头有些说不出的滋味。
  当老十五拿起一块桃花酥递给自己并说着“你也吃”时候,十六都已经打算忍忍,从对方灰不溜丢的手里将一直在掉酥皮的点心接过来了,却见老十五伸过来的手在即将碰到自己手的时候又飞速缩回去:“骗你哒!”
  然后这个比十六胖了一倍有余的胖子一边略略略得意地笑,一边眯着眼睛吃桃花酥。
  十六气极反笑:【果然老十五还是老十五,就算傻了也是一样讨人厌!】
  老皇帝着人把十五送回皇子府——郡王府的牌匾已经摘了,现在把十五弄进去,圈起来,也就是多一张嘴吃饭的事儿。
  沈千针退下了:得,这么好的病例,看样子陛下是不会让我上手给十五皇子治了。天家,啧啧啧!
  目送老十五被一盘子糕点给骗走,十六的心里总归还是有点不舒服,回头看看父皇,父皇的神色也有些怅然。
  “小十六啊,来,念折子吧。”
  顺着父皇的眼神,十六看到两堆一人多高的折子,顿时收回前言:父皇真是一、点、都、不、怅、然!!!
  …………………………
  回京第二日,一早,宝玉去东宫见了十六,十六上下一打量:“你怎么瘦了这么多啊!是老十五路上折腾你了吧?”
  港真还真不是,十五皇子除了天天对着自己的脸傻笑吃点心之外,也没什么别的出格的事儿了。瘦,自然是因为宝玉在江南水师过得辛苦。
  既然十六已经找到了借口,宝玉难道说:不,是你亲爹要找我麻烦把我拉去江南水师训了几个月,我才瘦了的。
  遂宝玉笑笑揭过这个话题,转而说起了江苏一地交接的工作。
  十六耐着性子听完,然后认真地说:“你办事,我放心。”
  若是从前,十六定然是挥挥手不耐烦听这些的,如今居然也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可见压力叫人成长。宝玉心里头有些欣慰,更多的是一些怅然:原本将十六看做一个可爱的小辈的,现在看来,自己这样的心态好似不太对呢。
  十六注意到宝玉和以往有些不一样,但是以为他是因为京城中的流言而困扰呢,于是拍拍宝玉的肩膀安慰他:“放心,你一定行的。你尽管去直接武举那里确认一下参报信息就是了。”没错,宝玉出身荣国府,军功起家,只要有军中五品以上守备担保,就可以免除武举的童试——反正若是没两把刷子也不敢去报名,武举和科举可不一样,是骡子是马当场见分晓的。
  出了东宫,宝玉去武举录入处确认了信息,比对了外貌等等,无误后只等五月初六那天早早来领号牌。
  端午那天,四更还气呼呼地对三更叨叨:“外头盘口下注,咱们二爷赔率居然是一比二十!简直岂有此理,太瞧不起人了!”
  其实这也没错,宝玉正月一箭如虹的事儿毕竟事关皇室,不好大肆宣扬,所以外头的人只是隐约知道一点儿。
  三更听后也是气愤不已:这些狗眼不识泰山的!要不是,要不是宝二爷说过,跟在他身边的人不许赌钱,我非得把全部身家拿去押二爷头名!
  两人嘀咕间,就见一更拿了个包袱卷出来,一看里头就是银子啊,四更瞪大眼睛问:“一更哥,你要干啥?”
  “哦,我给我爹送钱去。”既然我不能去下注,就让我爹去呗!
  三更四更相互看看:【好主意!】
  二更旁听许久,一拍脑袋:“带我一个!”
  又有四个更和一二月毕竟一同在江苏呆了多年,情分不比别个,有这样的事情,叫赤儿给一二月说了一声,于是一月二月也把梯己全拿了出来,托一更他爹去买宝二爷头名——直接就是买头名,可见宝玉身边伺候的人对他的盲目信任之深。
  当然,这一番举动自然瞒不过宝玉,虽然当初宝玉调/教身边下人的时候就三令五申不许沾赌字,不过毕竟今次也是情有可原,故而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作不知。
  作者有话要说:  摸摸头,皇帝还得迟点死,有些事儿没交代完,现在是书中五月,差不多再过书中的半年,他就要死了……
  不过最近没他很多的戏份,大家忍忍哈
  昨天睡觉半夜小腿肚子抽筋,真是……心塞……


第122章
  荣国府的下人都知道盘口宝二爷的赔率了, 二房掌权的王氏自然也听周瑞家的说外头事情的时候晓得了。听罢就是好生气!
  于是,中午的时候,王氏居然还给了放端午假在家的大儿子五千两,叫他去盘口买了宝玉能通过武举的乡试、会试——王氏常年在后宅,倒是不清楚宝玉的武力值,只是单纯觉得儿子被外人看轻了,心头不爽。
  贾珠捏着太太给的五千两,苦笑一声:老太太今个儿早上才叫鸳鸯拿来一万两。这可真是亲婆媳!
  贾珠虽然想着妇人就是如此感性, 花这冤枉钱还不如给宝玉置产业, 不过一想宝玉捏着薛家给的口脂分成, 可是一点也不差钱, 置产不置产的倒是都不重要。
  【罢了罢了,这钱,老祖宗和太太总归不是押在盘口就是拿去求神拜佛……】吐槽归吐槽, 实际上贾珠也准备从自己的私房里拿出五百两来支持宝玉——毕竟他不比女眷,有花想容铺子的出息,他单凭着俸禄和从前攒下的, 统共也就一二千两银子的私房, 能一下子拿出五百, 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
  没想到, 等贾珠下午叫青松去盘口下注的时候, 宝玉的赔率已经从一比二十变成了一比十。
  你道为何?
  原来是中午竟然来了两个出手大方的神秘人,一个下了五万两、一个下了一万两,都是押贾瑛赢, 这不就把赔率给降低了。
  这叫什么?
  一更得了他老子带来的消息,悄悄和二更说,总有人慧眼识英雄的。
  ……………………
  科举科举,一般人说起来的时候就想到十年寒窗苦读的考试,其实本朝自开国初就有武举,也称为武科,只不过后来叫顺嘴了,都喊做武(科)举。
  武科举与文科举一样,三年一次,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个级别,有皇帝即位或皇帝、太后大寿庆典之年,会另加恩科考试。本年度的武科就是恩科,因十六被立为太子而加试的,从交通、信息传播速度等方面考虑,仅限直隶省(相当于后世京津地区)籍贯的人参加。
  三月,直隶省就开始了武童试,分三场:头场马射、二场步射、、三场为默写武经七书。三场皆过者即为武童生。
  武童生经甄别入选乡试,考乡试通过者为武举人。
  再从武举人中选取,赴京会试。会试考中者称贡生,第一名为会元,取前十名进呈御览。
  武状元就是历经童试、乡试、会试,进入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由皇帝钦定甲第的第一名。其余按该科御批中额数,分甲第有差。随之传胪大典、金榜题名、授爵封官、游街夸官。流程都和文科举一样。
  一场武举,是粗鄙武夫转身蜕变为家国栋梁至关重要的一步,由此,许多人便可一步登天。
  荣国府二房的小少爷,自有守备举荐,得了武生资格,听闻也是个好武的,多年前就聘请了师傅传授武艺,故而倒是没有人轻视他——但是也没有多少人重视,毕竟比起譬如说从小在京中有勇武之名的吴氏兄弟等等,贾瑛还有些不够看。
  若不是因为前一日在盘口一掷千金的神秘人,恐怕也没几多人关注这么不起眼的少年。
  便是因为一比二十被硬生生砸成了一比十的赔率,所以关注贾瑛表现的人才多了起来。
  端午后,京城虽然被称为武举的乡试举办地之一,但是人才济济又岂是外处可比的?远的不说,且说东南西边四大营将门虎子有多少?或者说,这都开国四十多年了,将门虎孙都长成了,一生十,十生百,读不进去书的就等着武科的时候出人头地。
  即便如太子妃母舅家里,江南水师都统吴涛的嫡次子,吴氏兄弟中的弟弟吴钰都报了名,赔率大约一比二,已经算是武举的大热门人选了。
  在这一群威武雄壮的汉子之中,荣国府的贾瑛确实长得有点儿不够看——美则美矣,可是看着就是花架子。
  【我三岁开始泡药浴,七岁开始打熬筋骨,若不是上一届为了避开哥哥的锋芒,本不必等到今次,想来京中我也都打遍了,未逢敌手。真不知老爷还特意写信叫我不要轻敌,是何道理?说起来,大哥昨个儿也叮嘱我说贾瑛是个强劲的对手。什么意思么,这豆腐美人一般的娘娘腔,哪里强劲了?】吴钰满不在乎地扫了宝玉一眼,觉得举荐可过武童试这一条规定真是不好,什么人都放进来镀金了。
  吴涛的嫡长子吴钧如今正是宫中禁卫的队正,不巧见过宝玉月下一箭的英姿,不能明说,但是也提醒了亲弟弟不要轻敌,不过看起来没有什么效果就是了。
  因为乡试人众多,所以十人一组,分组依次进行。
  为了避免考生受到干扰,每一组叫号之后方能进入考场,考完之后也不得逗留,所以没和宝玉分到同一组的吴钰并不知道那被自家大哥‘看好’的贾瑛到底表现如何,总归张榜的时候贾瑛榜上有名——还是头名!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