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综]女主她不想穿 [强推] (枫荷梨)


  朝廷早有准备,下令由简亲王济度与襄亲王博果尔率军迎战。
  有新式火器相助,一路势如破竹,吴三桂节节败退。
  康熙五年十月,清军进入云贵省城,吴三桂兵败自刎,历时一年的战争结束。
  三藩事了,大清日趋安定,康熙已经十三岁,少年皇帝的婚事便成为了前朝后宫共同关心的头等大事。
  自满清入关,受汉族文化影响,女子慢慢开始以柔弱为美。
  然自从有了俞青这个变数,却是让往温柔贤良方向发展的苗头半途夭折了,被压下去的尚武之风又开始流行起来。
  京中的贵族女子们纷纷捡起那弓箭长鞭,民风也日渐开放起来。
  康熙六年三月,康熙朝的第一次选秀开始。
  虽然诏书上说了以自愿为主,并不强迫参与,但人人皆知此次选秀是为康熙立后纳妃,充实后宫,哪有不心动的?因此八旗贵族中有适龄女儿的,几乎都报名了。
  佟佳氏盼望着娶个跟自己一条心的儿媳妇,自然希望自家侄女当皇后,全程都紧盯着,不合心意的便刷下去,俞青对此却并未过多插手,全交由康熙自己做决定。
  这次选秀,最后留下来的贵女中身份最高的便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与一等公遏必隆之嫡长女。
  康熙因顺治的影响,素来不喜那等柔弱的女子,考量过后,心中慢慢有了决定。
  这日,在宁寿宫用罢晚膳,佟佳氏又提起立后一事。
  康熙无奈,“额娘不必操心,此事儿子心里已经有了章程,只是还需问过皇额娘的意思。”
  佟佳氏闻言,眉头一皱,“皇帝,你也大了,怎么也不知道多长个心眼,还处处受她辖制?”
  看清佟佳氏眼中的神色,康熙心中莫名烦闷,淡淡道:“额娘您这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有人在您耳边嚼舌根了?”
  佟佳氏摇头,“哪里用别人说什么,我又不是傻子,你都是大婚的年纪了,这政事却依旧掌控在那人手中,额娘虽有太后之名,却根本插不上手,长此以往,你我母子处境实在堪忧,你不得不防啊!”
  康熙闻言,面色蓦地一沉,冷声道:“所以您才想让表妹入宫为后,可以跟您一条心,统领后宫?”
  佟佳氏四年前便被抬入了上三旗的镶黄旗,佟氏一族的人也水涨船高,陆续入朝,如今又是帝王的外家,佟图赖贵为一等公,更是借机提拔了不少亲信,其中大半都是佟氏一族的人,要不就是其姻亲。
  若佟家再出一个皇后,把持后宫,这大清是不是要改姓佟了?
  佟佳氏气急,“你是我亲生的,额娘难道还会害你不成?玉莹是你亲表妹,更是佟家的嫡长女,容貌、教养、学识在整个京城贵女中都是拔尖的,你们又是自幼见过的,让她做你的皇后难道不好吗?”
  康熙淡淡扫了佟佳氏一眼,淡淡道:“立后一事朕自有考量,您不必操心了,朝中还有要事,儿臣先行告退了。”
  说罢不待佟佳氏反应过来便转身出来了,心情颇为沉闷。
  额娘口口声声是为他着想,但更多的却是为了佟家吧?
  他自幼便被抱于中宫抚养,但皇额娘并不限制他与生母见面,但不知为何,虽然佟佳氏才是他的亲生母亲,但他却与嫡母更加亲近。
  小时候在生母这边反而有些小心翼翼,虽有许多宫女嬷嬷服侍,反而不如在永寿宫自在。
  在永寿宫,他的一应饮食起居从来都是皇额娘亲自安排打理,处处妥帖。从小到大,也从来不会打着为他好的名义逼他做任何事。
  当初种痘之事,他至今仍记忆犹新,那些日子里,是皇额娘衣不解带的照顾他,安慰他,对此,他一直感念在心。
  这些年来皇额娘对他如何,他也是心知肚明,处处为他考虑,费尽心思培育他、教导他,做到这份上,即便是亲生儿子也不过如此了。
  皇额娘如此待他,他若还心生怀疑,那真的是枉生为人了。


第51章 清穿(20)
  当日康熙与佟佳氏争执时虽特意避开了外人, 但还是有人偷偷报到了俞青耳边。
  俞青听完, 轻叹了口气, 怪不得这两日玄烨神色有些不对, 原来是因为此事。
  权利真的能改变一个人,她还记得当初的佟佳氏是多么谨小慎微,没想到在太后的位置上坐久了,这野心也变得这般大了。
  不过这事也提醒了她, 玄烨已经长大,这朝政确实应该交给他了。
  这么些年下来,她身边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也不可避免出现些为谋私利而打着她的名号行事的。
  还有那些野心膨胀的, 已有不少人暗示过, 让她效仿武后, 她虽然没抱私心,但长此以往定会酿成大祸,那她这些年来的努力也就白费了, 是时候该结束了。
  又是早朝时间, 乾清宫外聚集了一大批等待朝会的大臣们。
  如今朝会的规矩早已改了, 原本的早朝时间是寅时, 也就是凌晨三点。
  说起来上朝也是件辛苦差事,其他时节还好,这大冬天的,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实在太折磨人了。
  年纪大点的老臣更是难熬,顶着风雪上朝, 在朝上一站就是一两个时辰,折腾一通下来几乎能去掉半条命。
  因此俞青便改了规矩,由原来的每日一朝改为五日一朝,朝会时间也从寅时改为卯时。
  当初这事提出来的时候满朝无一人反对,大臣们罕见的达成了一致,心里都高呼太后千岁。
  而自从改了规矩,除了几次大型的朝会,每次来的人数也减少了许多,三品以下都不必上朝,若有宣召则会另行通知。
  然而不知为何,今日来朝的大臣却比往日多了一大半。
  姚启圣看了眼乌泱泱的人群,见连宗室的几位老王爷都来了,心下暗自疑惑,今日怎么来了这许多人?莫不是出了什么大事了?
  “姚大人,今日人来的这般齐全,可是太后她老人家有什么要事吩咐?”户部一个大臣耐不住心下好奇悄声打听道。
  他们这批人都是京城书院出来的,自然而然打上了皇太后的标签。他们大多是贫寒出身,素日里也会互通消息,颇为亲近。
  人人皆知姚启圣是太后一手提拔起来的,从名不见经传的落魄书生一跃成为大清朝的内阁大学士,这传奇经历让许多人都羡慕不已。
  姚启圣摇了摇头,“我也不清楚,之前并未听到什么风声。”
  心中有些不安起来,总觉得今日会发生什么大事。不过直到议完朝政,也没发生什么事,不禁暗笑自己疑神疑鬼,明明太平无事,偏要多想。
  然而片刻之后,发生的事让他将这四个字吞了下去:太后还政,退出朝堂。
  殿内一阵静默,众大臣面面相觑,万万没想到俞青竟会这么突然交还手中权利。
  康熙也是满面惊愕,半晌才反应过来。“母后,儿臣惶恐,还请您收回成命。”
  俞青微微一笑,“不,这几年你很好,母后已经没什么可教你的了,当初是因皇上年幼,又受先帝遗命,哀家这才暂摄朝政,如今皇上已经长成,这肩头的担子也可以放下了。”
  以襄亲王为首的一干大臣互视一眼,上前行了一礼,道:“还望太后娘娘三思,皇上尚且年幼,这朝政之事还需您主持大局。”
  俞青抬手止住了众人的议论,沉声道:“此事我意已决,众卿不必再议,自明日起,各部诸事皆上奏于皇上,不必再送往寿康宫了。”
  姚启圣跟着俞青的时间最久,见状便知她主意已定,当下闭紧了嘴吧不再多言。
  其他人见状,也默默退了下去。
  宗室一干老臣却是大喜过望,随着康熙年纪渐长,这亲政之事也成了他们的一块心病,这些年大清的变化他们不是看不到,只是皇太后再英明神武,那也不姓爱新觉罗,长久把持朝政终究不妥。
  原本摄于太后威势,众人不敢多言,今日接到通知请他们上朝,心下原本还有些惴惴不安,以为会是什么祸事,没想到没想到是喜从天降,太后竟会主动退出朝堂。
  此事能和平解决再好不过,众人欢喜的同时也不禁心生敬意,平心而论,若是换了他们,绝不会舍得这么轻易放下这偌大的权利。
  当下恭恭敬敬的跪下行礼:“太后圣明,臣等遵旨!”
  其他人见状,对视一眼,也不约而同跪了下去,“太后圣明,臣等遵旨!”
  康熙六年四月,母后皇太后还政于皇帝,年满十四的康熙皇帝亲政,母后皇太后退居南苑,不再过问朝堂之事。
  康熙六年七月初七日,上聘皇后赫舍里氏,行纳采礼。九月初七日,为第二日为大婚吉日,康熙帝遣官祭告天地、太庙、社稷。之后行大征礼,册立索尼之女为皇后。
  ……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又是一年冬,临近除夕,紫禁城内上上下下又开始忙碌起来。
  乾清宫内,康熙批阅完最后一份奏折,放下朱笔,揉了揉额角。
  年下事多,几乎都凑到一块儿了。每日光是看各处送来的折子就要花上好几个时辰,饶是他身体素来强健,此时也有些疲惫。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