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历史剧]文才兄,在下桓是知 (五月小刀)


  “看来是真动了凡心啊。别蒙我了,我们朝夕相处这么多年,你在想什么,我一眼就看出来了。”桓是知叹了一口气:“只不过,这位祝公子对那位玉姑娘太过执念,你喜欢上了他,可要吃苦头的……”
  平蓝扯起一丝苦笑:“小姐,祝公子是名门望族的公子,而平蓝只是一个小小的奴婢,哪儿敢说什么喜欢呀。我只知道,我要是就这么把他丢在这儿,良心会不安的……”
  “我看啊,是你的心已经丢在这儿了。”桓是知无奈,“好在孙恩之乱暂时平了,朝廷很快会驻兵于此,吴县倒也还安全。”
  她给二人留了银两和马匹,又几番叮嘱平蓝珍重,便动身返回建康。
  回京的路上阳光明媚。
  可她的心上却笼罩了一层阴云。
  嫁衣没能穿上,却披上了丧服。
  桓是知越来越了解,何谓人生无常。


第七十二章 如今
  尘世动荡。
  沧海桑田, 似乎也成了眨眼之间的事情。
  回忆之前一年内发生的事情, 桓是知偶尔会有一种恍惚的感觉。
  桓温丧礼上真情或假意的哭喊声似乎还未远去, 马文才率军远去的马蹄声更是时常萦绕在耳边。可不知不觉之中, 她与闺房外那棵老香樟树,竟又静静相望了一年。
  平蓝尽心尽力地照顾祝英齐, 比她晚了三个多月才回到桓府。
  桓是知不清楚平蓝和祝英齐在那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二人的感情在那段时间内是否有进展。但她料想, 平蓝初谙情/事, 女儿的小心思不自觉地便会在如水的目光中,绯红的小脸上显露。而祝英齐又是那样一个多情的公子,她不信这么多天的朝夕相处,他会察觉不到平蓝对他的爱意。
  可平蓝却一直逃避跟桓是知谈论这件事。
  桓是知问得急了,她便作出一副泫然欲泣的模样:“小姐, 平蓝求你了, 别为我操心了。我早就说了, 平蓝只是一个小小的婢女,不敢对祝公子有什么非分之想。”
  “瞧你这魂不守舍的样子, 还嘴硬。婢女怎么了, 有什么不敢不敢的。”桓是知见不得她受委屈,“难道祝英齐是嫌弃你的身份不成?不应该啊, 那个玉无瑕不还是个青楼女子呢……”
  “小姐,良玉姑娘是大家闺秀。”平蓝道,“虽然不幸流落风尘,但人家知书达理,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哪儿像我,什么都不会……”
  “胡说,你是我见过最心灵手巧的姑娘,做菜好吃,女红也一流。”桓是知看出平蓝的落寞,拉起她的手道,“更重要的是,你活得明白,知道该对谁好,也知道如何对谁好。就这一点,你就比那个糊里糊涂的玉无瑕强上一百倍了。你可不能妄自菲薄啊。”
  “小姐你就别安慰我了。反正,平蓝这一辈子,都不敢肖想祝公子那样的人物的。”平蓝撇了撇嘴,眼中已经泛起了泪花,“平蓝的下半辈子,都会本本分分地陪在小姐身边,再不敢有其他念想……”说着她便借口说要去做事,脱开了桓是知的手。
  “平蓝……”桓是知看着平蓝狼狈逃走的身影,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遇见这样的翩翩公子的代价,便是剥去她原本无忧无虑的潇洒与快乐。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因为桓温的病逝,马文才的提亲事宜自然就搁浅了。而各地战乱纷起,很快,他受诏平乱,常年在外奔波。别说结亲了,如今二人连见上一面,都成了奢求。
  桓是知又重新成了闺阁中的大小姐,读读书,绣绣花,练练剑,或者逗一逗已经会在两家之间,满院跑的小侄子。日子过得倒也清闲。
  只是,相思难耐,寂寞实苦。
  过去在家的时候,她三不五十的,还能溜出去逛个大街蹭个庙会。桓谢两家的关系虽然紧张,但她还是可以仗着“年少无知”,厚着脸皮去找谢道韫聊聊天说说话。
  可如今……新寡的谢道韫坚持回到了上虞,听说开始免费为一些小孩子讲学。山高水长。她要见谢姐姐一面,困难甚于从前。
  而乱世如斯,桓冲对女儿的管教也严格了。墙角那个“金光灿烂”的“离家出走洞”,也早就被仔仔细细地堵上了。
  其实就算没堵上,桓是知也早没了那份出去玩儿的心性。
  建康的花花世界依旧,可她期盼的人却不会出现在这升平歌舞之下。
  她每天每天期盼的,只是那一封一封,从千里之外而来的信笺。
  军务繁忙,马文才写的信内容往往不长,有时候甚至只有简单的“战胜”、“平安”和“思念甚笃”。但她总会将那熟悉的字迹翻来覆去地看,直到下一封信的到来。
  通过这一年的书信往来,她也知道了不少事。
  当初他们在上虞收编流民组成的军队,居然真的如人所愿,作战极其骁勇,如今已然成了“马家军”的精兵主力,替他立下了不少军功。虽然马文才如今仍然算是北府兵的编制,但他可以说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兵,在军队中站稳了脚跟。
  一年之内,宁远将军马文才崛起,引人瞩目。而另一个后起之秀的晋升速度,却更是让人咋舌。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从一个普通的士兵,成为北府兵统帅刘牢之的参军,最后竟凭着实打实的军功,获得了和马文才不相上下的地位。
  更让桓是知惊奇的是,这个传奇的“小兵”竟是他们的旧相识,正是当年那个在城门口卖草鞋的刘裕。
  据马文才在信中所言,刘裕作战十分勇猛,多次大败贼心不死的孙恩和其他起义军。有一回,刘裕奉命率领数十人侦查叛军动向,没料想竟撞上了几千名叛军。要是别人,只怕早已经吓得魂飞魄散了。可这刘裕却毫无惧色,以一当十,那拼命冲锋的姿态,差点把叛军唬得以为他身后有埋伏。而在援军赶到后,他又带头追击,全歼叛军,从此一战成名。
  军中遇故交,马文才与刘裕皆是惺惺相惜。
  更为难得的是,他们二人的治军理念有颇多相似之处。在其他军队都默许士兵劫掠百姓,甚至将军带头发国难财的时候,只有马文才和刘裕治军整肃,严明军纪。如此,二人一拍即合,配合也日益默契,名声也一天天大起来。
  刘牢之为人摇摆,又放任士兵涂炭百姓,不懂得收络人心,谢安和谢玄渐渐地开始对他生出不满。这便给了马文才和刘裕出头的时机,谢家开始试着将北府兵的权力和担子往马刘二人肩上放。
  信中描绘的世界,是那样热血又陌生。
  见过杀戮的血腥,桓是知对金戈铁马的战争已经没有了无知的迷恋。可马文才言语中透露出的雄心和铁汉柔情,还是让她慨叹与动容。
  时局动荡,可有马文才和刘裕这样的将才,想必这世界很快就会重归宁静,百姓的日子很快就会安定下来的吧?
  桓是知看向窗外。
  建康的天空,依旧是一片平静的湛蓝。
  而那棵与她对望了多年的香樟树,也依旧是那样遒劲葱郁。
  老树能将年轮深锁在自己粗糙的树皮里,似乎和她初到桓家的时候,没有两样。
  桓是知每每望着它,就仿佛望着一位慈祥的老者,让她有一种回到小时候的错觉。
  小时候。
  她爬上玄哥哥的肩头,让他托着自己起身去够挂在树上的毽子的小时候。
  玄哥哥利索地跃到树上,替她将鸟窝扶正的小时候。
  再也回不去,恍若隔世的,小时候。
  可如今……
  桓玄甚少在家。偶尔回来,也总是立刻和桓冲二人关在书房,商议“军政要事”。
  可叔侄之间,已鲜有脉脉亲情。大多数时候,二人在书房的争吵能透过两堵墙。
  桓冲的性子平和,甚至可以说有些许懦弱,他的声音总是很快被桓玄盖下去。
  桓是知每每听见桓玄那样怒气冲冲的吼声,总觉得心惊又难过。
  她和他已甚少言语。偶尔碰见,也不过是有些客套地寒暄几句。
  他再也不会像过去那样,揉着她的头,笑着唤她“傻丫头”了。
  她不知道兄妹之间原本稳固亲密的关系,到底是在哪一个时间点,开始松懈,濒临崩解的。
  也许是在她出言提醒他对妻儿的责任的时候,也许是在马文才在军事上不知不觉向谢家靠拢的时候,也许是她忍不住规劝他收敛自己的野心的时候……
  她能够确定的是,他和她之间,已经横亘了太多的东西。
  他不打算割舍这些“障碍”,而她,没有力量将它们搬开。
  如今,如今……
  桓是知正对着老树发呆,叹息未落地,平蓝却急匆匆地进门了。
  她的身后,还跟着桓豹。
  桓是知有些惊讶:“豹叔,你怎么进我房间来了?”
  “小姐恕罪。情况紧急,小的只能冒犯了。”桓豹的语速很快,“小姐赶紧收拾一下,跟我走吧。”
  “跟你走?”桓是知一头雾水地去看已经开始手忙脚乱收拾细软的平蓝,“要去哪儿?”
  “路上解释。”桓豹见桓是知仍旧没有动作,干脆开了衣柜,胡乱地将她的一些衣服往包袱里装,“总之,老爷吩咐了,让小的先带你们离开桓家。”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