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西娅周六飞到了波士顿。周日,马特和本陪辛西娅与奥黛丽去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那里有很不错的东方艺术品收藏。周一的波士顿马拉松,马特和本、卡西都有通告,没能去给她加油。
马拉松比赛的沿路安全是不用担心的,吉娜在起点给她俩做准备,保镖科特则去了终点。波马全长42公里,用时则规定要在4小时之内跑完,最好的成绩是2个半小时多一点。
奥黛丽和辛西娅的成绩几乎相同,她们事先做了功课,全程保持体力,在有些艰难的路段没有拉下很多,最后两人都以接近3小时多几分钟的成绩到达终点。
奥黛丽是相当满意的。她俩本来就不是职业运动员或业余运动员,她自己又不常跑步,能跑出这个成绩非常不错了。
几乎没人认出她,直到晚上和第二天的报纸上刊登了本年波马的新闻照片,有人才发现出现在背景里的奥黛丽,去波马组委会查到了奥黛丽的成绩,这才确定的确是她,于是跟进报道了一下。
周一晚上,他们又一块儿出去玩了。
辛西娅对阿弗莱克兄弟、科尔·豪瑟都不太在意。科尔跟卡西同岁,曾与本、马特合作过《高校风云School Ties》,就此成为好友;他出身于好莱坞世家,祖父是著名编剧,母亲的曾祖父是华纳兄弟的创始人之一哈里·华纳。
科尔与卡西都属于被带进组的,卡西原本还不愿意来,马特专门为他写了摩根这个人物,实拍的时候,卡西常常自己胡说八道不按剧本来,结果几个小伙伴还都能接上话,导演格斯·范·桑特也没发火,就随他们自由发挥了。
本跟辛西娅最熟悉,但很多时候也不知道要怎么跟她说话,辛西娅身上总有种“生人勿近”的性冷淡气息。她是很漂亮,但没有奥黛丽喜欢笑,就感觉不够亲和;你说个笑话,自己都乐得不行,结果她一脸“你们怕不是有点傻”,太破坏气氛了。
而且她又不是好莱坞业内人士,很多好莱坞笑话她都听不懂也不关心,喜欢的东西也跟他们大相径庭,就觉得很难跟她有什么共同语言,玩都玩不到一起去。
辛西娅对马特和奥黛丽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发表意见,她看得出来他俩还没滚过床单,俩人是很亲密,但总有点小心的距离。
奥黛丽对马特对她的身体接触有点紧张,马特也觉察出来了,就有点困扰,不知道是保持一点适当距离好呢,还是更进一步好点。但当然,追求一个意志坚定的女孩子不能退让,这会被她瞧不起,但要保持不被她厌恶的这个度,比较难掌握,马特挺艰辛的不断试探,有时候会被她拒绝,但总的来说,形势一片大好。
辛西娅周二就回了洛杉矶。
周二中午,《人物》周刊的记者来采访了奥黛丽。
地点在奥黛丽的化妆拖车里,记者还没坐下,吉娜就拿了一瓶香槟进来。
“我不知道你喜欢喝什么酒,但我想应该没人不喜欢香槟。”
记者有点莫名其妙,“为什么送我香槟?”
“谢谢你上次写的报道。”
记者忍不住笑了,“我以为你会生气。”
“为什么要生气?3周的免费宣传,还算是客观公正,没有理由生你的气。”
记者有点懂了,“所以这次你点名要我来采访你。”
奥黛丽只笑,没有正面回答。
《人物》周刊的这次采访刊发在5月的第一周的杂志上,里面提到了奥黛丽的职业生涯和私人生活,问到她的恋爱观,说她的歌迷大部分是青少年,父母们不喜欢她过于丰富的感情生活,她的回答则是人应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她喜欢谈恋爱,谈恋爱能让一个人变得漂亮,她享受恋爱的乐趣与过程。
但一段relationship会不会有结果,这不是她一个人能控制的。
作者有话要说: *《造雨人》的时候马达跟克莱尔交往过,估计跟《罗密欧与朱丽叶》时说小李跟克莱尔交往过差不多,都是绯闻炒作。
*《心灵捕手》选角的时候韦恩斯坦不想要明妮,说她不够可爱。那时候马达应该在跟明妮交往,后来应该也是宣传期一过就分手了。明妮金球奖没有提名,奥斯卡提名最佳女配。
*薇诺娜97年12月开始跟马达交往,应该就是《心灵捕手》上映后马达就跟明妮分手了,现在搜到的照片,宣传期马达、明妮、本还挺亲密的。98年3月薇诺娜出席了韦恩斯坦一个奥斯卡预热派对,她跟马达的恋情公开,一直到2000年金球奖之后分手,传闻是跟佩内洛普有关(但这个传闻98年9月就出现了,那时候马达跟佩内洛普在拍骏马)。后来马达说某个派对上,李察基尔对薇诺娜的热情使他受伤。有报道说他俩2000年5月分手,马达否认跟佩内洛普约会。
*佩内洛普粉丝考据过,说她跟小汤哥拍拖的时候,小汤哥已经跟妮可分居提出离婚了。类似的安吉丽娜朱莉跟布拉德皮特,是被骂了好多年小三的。国外媒体没骂过她小三,所以佩内洛普没有三过。她当时正红,美得通杀,太容易被传绯闻了。
*薇诺娜说马达睡觉打呼噜,这个没有找到英文采访原文,所以就不要在意了。
*薇诺娜偷窃事件是2001年。不能说跟马特达蒙有关,分手一年多了都,这个“分手导致薇诺娜精神状态不稳定”的锅不能让马达背。可靠的消息是说薇诺娜之前拍片从马上摔下来摔伤了背,后来药物上瘾(类似参照《豪斯医生》,药物沉迷),有时无法控制行为。好莱坞明星用偷窃来减压也不是她一个,她倒霉在名气大,公关又没做好,闹大了,直接flop了。
第56章 Blonde girl(1)
4月底, 《心灵捕手》转到多伦多拍摄。
斯凯勒的宿舍场景将在多伦多大学取景,他们借到了某栋女生宿舍中的整整一层。临近期末, 很多学生都忙着跑图书馆, 但有闲来参观拍电影的学生也不少。
宿舍场景有相当重要的几场戏:斯凯勒问威尔能不能跟她去加利福尼亚, 威尔却胆怯了、自卑了,他冲她发火,尖酸的指责她不过是把他当做一个施舍的对象,是有钱的女孩子中流行的新游戏,他内心充满恐惧, 他不能确定她是不是爱他, 也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爱她。
这部分的剧本一直到开拍的前一个晚上还在修改,开拍当天早上奥黛丽才拿到修改后的剧本。她就很烦恼,“你该给我背台词的时间!”
“你看一遍就全背下来了, 不需要更多的时间。”
“那不一样!”
两个人匆匆试演了一遍。
实拍花了3天时间, 两人互相问了3天“你爱不爱我”。斯凯勒的人设是马特·达蒙的初恋,就连名字都没改,他们是哈佛同学,斯凯勒后来跟一个乐队歌手结婚了。奥黛丽不在意这些。但这部分的台词写的相当意有所指, 把角色性格与他俩本人的性格、情感线、故事线都完美交织在一起, 又借着台词拷问了奥黛丽的真心。
开拍第一天奥黛丽就发现台词写的实在太好了,纳闷这人的脑子可能也太灵光了点,不过她准备装没看懂。
第二天,她意识到装没看懂太傻了,不符合她高智商美少女的人设。
第三天, 收工后去照旧是一堆人一起去吃饭,吃过饭后,奥黛丽说要先回酒店休息。
“我送你。”马特·达蒙立即站起来。
他这3天一直在观察她的反应,她伪装的挺好,淡定自若,弄得他心里也没底了。他突然意识到,奥黛丽非常清楚,在男女关系里她才是有决定权的那一方,他再聪明,也不能左右她的选择。
他忐忑不安,像等待宣判的被告。
奥黛丽突然碰了一下他脸颊,“你怎么了?”
“什么怎么了?”马特有点慌张。
“你好像有点心不在焉。”
他勉强一笑,“没有。我开车还挺专心的。”
她笑,“还算专心。”
他飞快扭脸扫她一眼。
她有点疲倦了,懒洋洋的窝在副驾座椅里。
“你很累吗?”
“我可能得了职业倦怠症。”她慢吞吞的说。
“那是什么?”
“忧郁症的一种表现形式。”
马特并不相信。她的外表太具有欺骗性,无敌青春,俏丽可爱,又很爱笑,要说她有忧郁症,他怎么也不肯相信。
但他还是问:“那要怎么办?你想做些什么……比如稍微出格的事情发泄一下吗?”
好莱坞几乎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精神问题,解压方式因人不同,有人沉溺性-爱,有人沉迷花钱,有人沉迷药物,有人吸-毒,有人赌博,有人酗酒,有人借酒发疯,有人酗酒家暴,有人偷窃,八卦小报每天都有这类新闻。
看上去乖巧的奥黛丽也会有精神问题?他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就是她那个糟糕的父亲也足以让她崩溃,少年成名、被狗仔队24小时追踪、每天都有离谱到不可思议的八卦小道消息,还能保持相对平和的心态与正常的生活,他也实在很佩服呢。
所以聪明人就是这样了吧,她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每一项投资都不被外人理解但他相信她一定有自己的考量(马特已经忘了早先他还担心她收不回泰坦尼克号的投资);她在繁重的学习之外唱歌拍片,平衡学习与工作的比重,工作赚再多钱也不能跟她的学业相比;任性,很任性,不管对工作还是对感情,但又不会让对方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