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玖看着他的神色,放下筷子上已经啃了一半儿的咸鱼,开口说道:“这出戏寇伯伯看懂了吗?”
“看懂了,这出戏好极了,在下有生以来从未看过这样好的戏。这张平孟是个实打实的好官,做官就应该做一个这样的官,这样的官是下官的毕生所想。”寇匀看着秦玖的眼睛说道。
“寇伯伯有为民谋福利之心,大善。”秦玖说着话,拿出早准备好的一些发展民生经济的计划书递给寇匀。“寇伯伯且先看看这个,我也有心为老百姓做些什么,可惜独力难支,故而想请伯伯合作。”
那几个计划书是打算开学馆、书局、科研堂,修缮法令还有增减赋税种类等等,很多事情都需要官府机构才能办成。例如科研堂就需要按在官府的名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她自己能开科研堂,可是研发的那些技术如果想顺利实施,就必须借由官府的力量推广。如果她一个郡主折腾的太厉害,她羽翼未丰的时候让朝廷觉察了,还不得被人把翅膀给折了。而在官府的名下就不一样了,那是以朝廷的名义做的,就算她掺和了进去,也可以跟那些掌权的大佬说她所做种种也是为朝廷效力。
八年了,岭南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岭南,它是大元朝比江南还要富庶的人间天堂;秦玖也不再只是朝廷的郡主,她还是元朝最美丽的首富;赵宁息也不再是当初那个带着妻子食不果腹,凄凄卖唱的赵宁息了,他如他所愿,成了一个剧作大家。
赵宁息,宁息,息事宁人。当初他父亲给他起名字的时候,希望他能息事宁人,之所以把“宁”字放在前面,是因为父亲认为宁人更重要。生活艰难,息事宁人保平安。可是现在他做的事和父亲的期望却背道而驰起来,他现在写的剧本没一本能息事宁人的,全都是能挑动百姓思想的主题,可是他愿意,他高兴,他扬眉吐气。
自古言: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前三十年,他想着息事宁人,可是他十岁的时候天天发愁下一顿饭还有没有;二十的时候总是后悔江湖义气,帮了人惹事后悔,不帮人良心后悔;三十岁的时候还没立业,整天带着妻子卖场讨生活;如今快四十岁了,跟着小姐写那些热血的戏本子,才真正不愁不悔不惑地立起来。要他现在说,兜里有钱,外面有事业,家里有妻子儿女,这才叫过日子。
当初他写的《张平孟》已经是老百姓最爱看、最爱听的戏,第二本最受百姓喜欢的就是《纺织女》。这部戏讲的是官府开的科研堂,研发出了新的纺织机,需要招聘大批的女工人,然后在家里煮饭织布的女人都走出家门挣钱,让家里生活蒸蒸日上,主要思想是科技和劳动致富,顺带着夹杂了一部分宣扬女子也能担起半边天的思想。女子啊,小姐可不就是女子么?可是整个岭南的变化,全因她而起。
《张平孟》这出戏的上演,完全是秦玖一力安排的,听戏的人到底是什么心情,她都有预料。她就是想撩起那些人心里对富裕生活的渴望,当这种渴望在贫困的生活里慢慢成真的时候,这种渴望就会变成一种信仰,对带他们过上这种梦想中的日子的人的一种狂热的信仰。
这种信仰到底到了什么程度?后来老百姓杀鸡宰羊备年货的时候,市场上有那些机灵的小贩儿找人印了秦玖还有寇匀的画像卖。在老百姓的心里,这两位就是带他们过上好日子的财神爷,当然要把他们的画像请回家一日三拜,好保佑他们财源滚滚。秦玖是真的想造反,寇匀只是想做一个父母官,虽然都看中自己在百姓中的声望,可是家家贴画像这种惹朝廷忌惮的事情怎么敢做?连夜搜了那些画像销毁,印了张平孟的画像让老百姓贴,这事情才算盖过去。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和前面哪一章加一起一共七千字,可是为了划分章节,第一章占了大头,这一章就不够了,容我再写哈。
第68章 倚天屠龙记3
宋青书听说门里的师弟邱刻说,他父亲来信说岭南那边出了一种叫黑玉断续膏的奇药,可以续接断骨,哪怕是重伤致残的骨伤,如果敷了这种药膏,也可以痊愈恢复正常活动。他三师叔俞岱岩多年前被少林的大力金刚指所伤,全身骨骼尽断,只能躺在床上,日常生活都要靠门下弟子照顾。虽然三师叔嘴上不说,可是宋青书知道他心里很痛苦,从未见他有过开怀的时候,所以他决定去岭南求药,如果可以让卧床多年好三师叔重新站起来师公和父亲他们一定会很高兴。
一路快马加鞭,宋青书和师弟邱刻终于到了广州城。邱刻的老家就在广州,他从小就上武当山学艺,已经有三年多没回过家了,这一次回岭南一来可以帮忙为三师伯求药,二来也可以探亲。
秦玖和秦斌出城游玩,不曾想竟然碰到刺杀。秦玖身边只带着三个护卫,其中一个还是她的贴身丫环,说是护卫也只是勉强。可是那伙刺客一共有十个人,个个武功都很厉害,她这边的人抵挡的很艰难,而秦斌也只带了两个护卫,他的人就算能一人打两个,也还是对付不过来。那九个人缠住其他人,剩下一个伺机拿剑向秦玖冲过来。秦玖手里只拿着一把竹子做的扇子,穿的衣服也是一般女孩子穿的罗衣长裙,不方便行动,一把剑眼看着就要刺中秦玖的胸口,她那些护卫来不及援救,急叫道:“小姐。”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幸运地碰上南下广都的宋青书和邱刻。宋青书看到这一幕,运起武当的梯云纵,从马上飞身而起,拔出剑来挑开那刺客的剑尖。有了宋青书和邱刻的加入,战况一下子反转。那伙刺客和他们缠斗了一会儿,知道刺杀不成,在领头人的带领下立刻撤离了。
秦玖的护卫印景峰捂着胳膊上的伤口上前道:“多谢少侠仗义相助,不知高姓大名?我等好备下重礼报答。”
“举手之劳,不必言谢。”宋青书收起自己的佩剑道:“你还是快去看看你们小姐吧,她应该受惊了。”
邱刻看着那个穿着绿衣的小姐,自打她平安无事后,脸色一直冷冷地,侧着身对着他们也不说话。从宋师哥说不必感谢后,她也就真的带着人离开了,虽然说他们救人是自愿的,可是这被救的人一点感谢的意思都没有,还真不是滋味。他重新骑上自己的马,跟宋青书抱怨道:“那姑娘虽然长得绝色,可是这性格不咋地。多半是被家里人给宠坏了。”
“算了,何必和他们计较。”宋青书摇摇头,他刚才和那些刺客交手,发现虽然那伙人的功夫不错,可是也没有特别的好,如果让他来,二十招以内绝对可以放到一个人,可是小姐这边七个人却连十个人都对付不来,可见她那些护卫的功夫并不怎么样。
两人很快就进了城,邱刻上一次回家是三年前了,仅仅三年家乡的变化就让他震惊不已,眼睛都已经不够用了,更不用说是第一次来这里的宋青书了。
大路宽广,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其中也有各种红头发、黄头发、蓝眼睛、绿眼睛的外国人来来往往,大路上甚至还能看见骑着大象的,跟那个骑着大象的比起来,他们的宝马一下子显得矮小起来。路两旁开着各色店铺还有摊贩,卖衣服布匹、卖吃食果饮、卖大小器具的都不稀奇,奇的竟然有很多极具异域风情的胡人店铺,怪的是不少店铺里竟然有女子抛头露面做工。
路旁有几颗高大的榕树,树上垂下长长的气根。榕树是一种可以独木成林的树,茂盛的树冠是一片阴凉,有表演杂耍的,有卖凉茶的,还有代写书信的,那个代写书信的很明显是个书生,他摊子旁边还立着一个很宽很高的木屏风,上面贴满了纸条,旁边还围着很多人盯着那些纸条看。宋青书和邱刻的目力不错,只见那纸上写着各种招工的人数、工钱、地址等各种要求,而有些竟然还有要识字的,识字的工钱自然比别的要高一些。这书生在替人写信的时候,还兼职着人事中介的活儿,那些招工的人在这个牌子上贴招工信息,一张信息一天一文钱。很多要找活儿干的人其实是不识字的,他就负责把那些纸上的信息念出来给大家,因为招工店家已经给了钱,所以他念字也就不收钱了,每天都有很多人在这里看新贴的告示。
广州的变活太大太快,三年没回过家,邱刻竟然发现他有点不认识路了。他记得他家在城南,他家就一路往南走,可是路肯定不是直通的,结果拐了两个个弯儿,他就转向了,最后路边花钱找了一个卖花儿的小姑娘带路才到了他家。可是到了家门口吧,结果家门口竟然碰巧在动工,不知道他爹要做什么要把大门给拆了。听管家说老爷这在大门修好之前不住家里,去了城东的宅子。邱刻一波三折的终于见到了他爹,原本应该午后就到家的,愣是傍晚才到。
邱老爷见到大儿子回家很高兴,嘘寒问暖又热情的招待宋青书贤侄,连声吩咐摆宴宴请客人。邱刻问他爹家里的大门怎么回事,邱老爷说家里旁边的路官府要加宽,这路一宽就靠近他们家大门了,他找风水先生算了算,对他们家的财运有冲撞,所以改一下。宋青书和邱老爷说起此行的目的,邱老爷说不成问题,只要钱买得起的就一定能买到。后来他们又说了一些广州出现的新奇东西,很快厨下来人说宴席已经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