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所限,没办法。
吕宁姝歪着脑袋,问道:“那如果你成亲那天我刚好去打仗了,岂不是喝不到你的喜酒了。”
——想想就不太高兴啊。
曹丕伸手把她的脑袋掰正,无奈道:“同一日成亲即可。”
吕宁姝瞄了一眼他的袖子:“也对……”
……
屋内都是及冠的成年男子或者干脆就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吕宁姝和曹丕这两个一看年纪就很小的人坐在里面倒是吸引了黄承彦的目光。
——听说一个是战功赫赫的骁骑将军,一个是才学过人的司空嫡子……
才貌极佳,不过这人品倒是无法评判。单看这气度,一个锋锐一个沉稳,倒是有趣。
曹丕面对他隐晦的打量非常淡然,而吕宁姝纯粹是不想管,除非黄承彦的打量太过明显她才会回瞪。
眼见着流程已经进行到最后,那对成亲的人被扶进里屋,吕宁姝起身去找司马徽:“哎,水镜先生,上回你忽悠……”
司马徽立即打了个哈哈:“将军可解了那‘天理人欲’之惑?”
吕宁姝点头:“解了啊。”
司马徽叹道:“若是明白了那些道理,事情的明了与否,其实都没什么关系了。”
有时候就是得适当的装傻,如果一定要把事情弄个清楚或是问个明白,反而会失去很多东西。
这就叫“难得糊涂”。
吕宁姝似懂非懂,于是便不再追问。
翌日,婚后礼也完成了。
见婚礼的最后一步已经结束,吕宁姝起身就想忽悠诸葛亮去许都。
……虽然可能演变成忽悠不成、反被人家给忽悠的悲催事件。
可曹丕此时却拦下了她:“且慢,先别急着找他。”
吕宁姝疑惑地看着他。
只见曹丕伸出食指,对着她摇了摇头:“你去寻黄夫人。”
吕宁姝一愣才反应过来黄夫人指的是谁,点点头,十分听话地去找黄月英了。
比起自己,她还是比较相信曹丕的智商。
……
黄月英已经挽上了妇人发髻,微笑着对吕宁姝见了礼:“将军。”
吕宁姝倒是非常绅士地保持着距离,目不斜视:“久闻黄夫人才名,殊今日特来拜访,若是有唐突还望夫人见谅。”
黄月英掩唇一笑,向前几步把吕宁姝扶过来:“都是女儿家,哪有什么唐突不唐突的。”
吕宁姝眨了眨眼,有些诧异:“夫人如何得知此事?”
黄月英拉着她坐下,解释道:“平日里将军气势太盛,又声名在外,少有人能直视着观察将军的,我却自小胆子大,故才发现了端倪。”
她的眼神很温柔,可温柔的表象下却藏着一股灵动,跟纯粹的温柔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
事实上过了两年吕宁姝也长开了,当年经过一番伪装倒还不太容易被认出来男女,如今却渐渐开始明显起来。
不过吕宁姝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平日在生人面前那些杀气简直不要钱的放,寻常人的目光根本不敢多在她身上多有停留。
至于熟了的看不看出来也无所谓,反正他们就当不知道。
吕宁姝顺着她的话继续道:“若是夫人胆子大的话……那有没有胆子随我去做一件更大的事儿?”
黄月英弯着眸子,非常配合地好奇道:“什么事儿?”
其实她心里已经有底了,不过瞧着吕宁姝如此认真的样子倒是忍不住配合着她。
果然,吕宁姝一个直球打过来:“不知夫人可愿意出仕?”
还没等黄月英回答,吕宁姝又继续卖力夸自家老板:“司空逢迎天子、顺应正统,效仿周公,匡扶汉室。持谦退之节治世,率公义之军平乱,不问出身,唯才是举,不拘泥于男女之别,还请夫人放心。”
吕宁姝对自己灵机一动蹦出口的话非常满意——
第一次一口气说这么一长串文绉绉的话呢!
而且表面上来看,这也是大实话。
黄月英确实被她的话打动了,至于会不会对这番话怀疑——吕宁姝本人就是最好的证据啊!
如果没有曹操的默认,她怎么可能对被看出女子身份这种事情如此淡定。
而且这个时代也只有曹操能做到这一点。
但凡才华达到这个时代顶尖级别的人都会抱着一种自谦与自傲的心态,一方面自负于才学,觉得自个儿贼厉害,一方面又绝对不会看低别人,甚至会从欣赏的角度来看人。
如果能光明正大的站在朝堂之上,黄月英也是不甘心做一个普通妇人的。
看着吕宁姝这样意气风发的样子,她何尝不羡慕?
根本不用吕宁姝忽悠,只要她道明真相,黄月英也是愿意出仕的。
因为这是事实啊,只要够打动人,吕宁姝根本不需要玩什么花样。
于是吕宁姝就看见黄月英站了起来,笑道:“我虽居于襄阳,却也知晓司空难处,若是取得邺城,司空便能把这一条令摆到明面上,我猜的对不对?”
吕宁姝非常干脆地点头。
确实猜对了。
这个年代的消息来源极其缓慢,真假难辨,能看到天下局势如何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而像黄月英一样远在襄阳都能看到曹操下一步做什么的人却是极其罕见了。
不愧是令黄承彦自信地对诸葛亮说出‘才堪相配’的人。
黄月英牵起吕宁姝的袖子,对她行了一个礼:“多谢将军,我去收拾东西等郎君回来。”
吕宁姝乐了——她居然搞定了啊!
她照着曹丕给她的剧本道:“夫人不必心急,先随我去一处地方,待卧龙先生回来,此事还可久议。”
黄月英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眨了眨眼睛,眸中闪过一丝调皮的狡黠。
另一边,曹丕也搞定了黄承彦,请他去了一处明净敞亮的屋子暂住几日。
黄承彦心知肚明,却非常配合曹丕。
然后曹丕就跟把黄月英送来的吕宁姝碰上了。
吕宁姝一瞧见他就凑过去咬耳朵:“那诸葛孔明怎么办?”
曹丕按住她的肩,低声道:“你且等着。”
……
翌日,只见一位身长八尺、面若冠玉的男子朝着隐居的屋子走去。
正是诸葛亮。
他躬耕归来,正要推门进屋。
谁知屋内噔噔蹬跑出来一个小童,一脸慌张地对他说——
卧龙先生!你媳妇跟你老丈人都被许都的那两个客人拐跑啦!
诸葛亮:“???”
作者有话要说: 日常一吹曹老板(1/1)
这俩还小,其实都没意识到。
你们猜丕丕和小姝谁先开窍。
以及……
孔明委屈但是孔明不说,蛤蛤蛤蛤蛤蛤
其实他是被四个人联手坑了。
关于黄承彦的关系网,他的妻子是蔡讽的女儿,蔡氏嘛,襄阳大族。
他妻子的兄弟是蔡瑁,他妻子的姊妹嫁给了刘表……
于是蔡瑁就是黄月英的舅舅,刘表就是黄月英的姨夫……orz
☆、不如动武
今天, 一向以管仲乐毅自比、善观大势的诸葛先生第一次露出了类似于“懵圈”的表情。
岳父很靠谱,夫人很聪明, 至于长相并不在诸葛亮介意的范围内。
但还没成亲多久, 曹丕就给他玩了这么一出……
关键是他夫人和丈人还那么配合!
诸葛亮并不觉得他夫人和丈人是那种容易被忽悠的性子,相反, 这两人都是人精, 那他们被拐跑只有一种可能——自愿的。
于是曹丕的用意在诸葛亮看来也很明显了。
没有夸张的花言巧语,他只是用了最合适的人说了最真诚的的话而已。而且曹丕最终的目的并不只是黄氏父女俩, 而是他。
诸葛亮当然可以选择不去,可如果他不去的话, 第一情理说不过去, 第二他自己的心里头也过不去。
毕竟一个是结发妻子, 一个是老丈人啊。
诸葛亮拢了拢袖子,慢悠悠地把里面藏着的羽扇拿了出来。
——这世道就连还没及冠的后生都这么会算计人心了。
诸葛亮的专长虽然在内政,但他也是个很机智的人, 怎么可能任由曹丕算计呢。
他对着小童神秘地吩咐一番后,便摇着羽扇迤迤然前去了。
此时的诸葛亮最不明白的一点便是——他一个声名不显的隐士, 为何会引得远在许都的人如此算计。
即便是诸葛亮再聪明,千算万算他也算不到吕宁姝这丫完全是开挂来的。
……
吕宁姝听话的在那地方等了半晌,居然真的等到了诸葛亮。
先前只是远远的在婚礼上望见, 这回倒是看清楚了他的样子——跟后世流传的还挺像。
诸葛亮的一身气度倒是斐然,神情也怡然自得,似乎真的是自愿而来的一样:“不知将军与二公子屈尊来寻我这山野之人,有何指教。”
曹丕刚要开口就被吕宁姝拦下了, 她道:“先生就给句准话罢,出不出仕?”
她才不敢跟聪明人多打机锋呢,保不准就被人家忽悠了。
诸葛亮摇着扇子笑道:“我不过籍籍无名之人,如何引得二位亲自来寻,甚至……”
甚至把他的夫人都拐跑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