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荣府长房 (圣手镇九州)
- 类型:青春同人
- 作者:圣手镇九州
- 入库:04.09
事实上从太宗皇帝到永泰皇帝再到东宫太子,没有一个不曾在西学上下功夫,金琮还小一些,是非观念尚未定型,颜氏这才得以做他的启蒙师傅。
本打算借此机会躲躲清净,不意未等七夕到来,凤姐倒亲至公主府向颜氏请准为贾琏纳侧的事儿。
按照常理,甭管齐鲁公主的手伸的多长,且抓不到小叔屋里去,凤姐之所以当成正事儿来讲,概因当事人为前科累累的尤二姐。
“好好的怎么又提起这话来了?”颜氏颇为诧异:这位王家姑奶奶可不是贤惠的主儿,又有上回的事儿,张夫人能宽宏大量到为这样的人向儿媳施压的程度?
凤姐低下头:“是我的命!”
尤二姐的运气——应该是孕气实在好,贾琏挨了颜氏的板子,又连累父亲受罚降爵,如今只把克己修身当成第一要紧任务,岂料风云无常,尤二姐偏偏诊出两个月的喜脉来,那会子正值贾瑾大婚,娘儿几个并不声张,又过一月方与尤氏说明,尤氏如顶焦雷,哪里敢做主,硬着头皮回给张夫人知道,张夫人动气之余索性推个干净:“我不管了,你自己与琏儿媳妇商量!”
凤姐是哑巴吞黄莲,待要装聋作痴,婆婆却先知情,若是就此妥协,难保替人做嫁衣,再三权衡后只能表一表贤惠,收拾了屋子要接尤二姐进府当姨娘。
颜氏叹口气:“这算什么事儿!”
凤姐太知道眼泪流给谁看最有用了,一边落“珍珠”一边赔罪:“嫂子,您看我,这是我们二爷的好事儿,我不该——”
深藏骨底的侠气成功被凤姐拱了上来,颜氏站起身问:“谁在外头?”
冬梅进来伺候:“主子。”
凤姐赶忙拦阻:“嫂子,尤二姐怀着贾家的骨肉——”
“我要是你,只两条路走!”颜氏冷声道,“不把贾琏与尤二姐弄死就把自己弄死!”
凤姐大诉衷肠:“嫂子,您是太宗皇帝金口指婚,又立大功于社稷,大爷宠您敬您是该当的,我父亲虽然上进,早年却是靠老公爷提拔才得出头,您进荣府是下嫁,我跟二爷是高攀,再想任性要强就是自欺欺人了!”
颜氏递帕子给她:“任不任性要看值不值!”
凤姐忙描补:“嫂子,我不是那个意思——”
“是那个意思也不打紧。”颜氏挥手示意冬梅退下,“说句逾越的话,真容狐狸精进了门,你起码要睁着三只眼看住苓儿和芃哥儿。”
凤姐低着头不言语。
颜氏意有所指地暗示道:“我得提你一句,老爷太太未必在乎儿子的偏房,孙子孙女另当别论——”
凤姐咬咬嘴唇:“嫂子,我如果这样办,您可愿意给我撑腰?”
“现成两个撑腰的在,我能有什么效用?”颜氏淡淡地说,“不过姓尤的狐媚子如敢败坏体统,太太必会替你做主。”
凤姐渐渐收声,又坐一刻方才告罪离开。
作者有话要说: 颜氏对凤姐说的话大家应该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吧?——这两天又翻看了一遍《等待阳光》,感觉文笔情节不比《简妃传》和《荣府长房》差,怎么就是没有成绩呢(二十五六万的小说只有四千点击六条评论十个收藏)?有空的亲请去看下,不介意挨骂,只求意见中肯!
☆、皇太后巧谋东宫 尤二姐屈进西府
七月初八日,颜氏捎着金琮自公主府进宫,石皇后笑道:“刚懿王妃婆媳跟老七媳妇都来了,我教她们先到宁寿宫请安,你这会儿去就能遇上。”
颜氏闻说后便携儿带女的往太后处行礼。
太宗在时,皇子们大抵子因母贵;如今调个个儿,凡是不受老皇宠爱的妃嫔都获体面,子女也跟着沾光,譬如懿郡王,他的生母万太妃坐穿寝宫似冷宫,不意因此得来后福,反倒成了儿孙进身的资本,皇太后在面对懿王妃与贾玫时要比对待其他庶子庶孙耐心多了。
颜氏进殿前懿王妃已经站了起来,厮见后抱起贾茗笑问:“敢是受了虐待不成,怎么比弟弟瘦了?”
“这孩子随我。”颜氏解释道,“因着苦夏,都不愿意吃饭。”
太后听得一声,急忙吩咐宫女:“去把顺王府送的山楂糕端来,那个开胃。”
贾玫贾瑾也是带顺了侄子的,一齐动手替小哥儿俩把外衣脱下来。
颜氏笑道:“也忒没规矩了!”
“他们多大呢!”太后不以为意,“觉得舒坦就好。”
懿王妃又赞贾萱:“母后方夸你针线做的好,可见得了公主真传。”
如此过了一时,內监进来禀奏:“老圣人,荣国太君率贾府女眷在外候旨。”
太后点点头:“传进来!”
贾母并张、王、尤三人俱是按品大妆,由內监引领全礼参拜。
等皇太后叫免,贾母婆媳见过贾瑾并懿王妃婆媳方才谢座。
贾家想扳倒太子妃母子,最大的障碍却是眼前这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只要皇太后尚在,太子妃基本没有废位的可能。
皇太后并非没有担心将来,看眼前就知道了:在座的荣宁媳贾家女,摆出仪仗来能有銮驾的排场,若自己闭了眼,下一代的国母必然与“何”字无缘。
思及此处,太后吩咐內监:“伺候太夫人往东宫去罢!”
贾母谢了恩,又听太后说道:“是哥儿媳妇和晨哥儿媳妇一起去,雪儿且住一住,我有东西给你。”
目送贾母等人出殿,懿王妃进退两难:“母后——”
“你也坐。”太后需要一个传话的证人,懿王妃正算合宜。
颜氏开门见山:“老太太,您是有事儿嘱咐吧?”
“今儿我就问你句准话。”皇太后也不藏掖,“东宫储位你是怎么想的?”
颜氏假作不懂:“皇太子乃是中宫嫡出,又无失德之处,我一妇人,哪敢妄言!”
“你不必与我装糊涂!”太后摆摆手,“我说的是太子妃和琮儿。”
“老太太,贾元春可是您老指去的东宫,现在成了气候,您算第一个撑腰的。”颜氏打太极,“虽说此一时彼一时,她毕竟是贾家的姑奶奶,我与何家已隔三代,哪有立场维护太子妃?”
“太子妃死不足惜,琮儿和玜儿岂不无辜!”太后长叹一声,“嫡长子不得继统,将来能有第二种下场么?”
颜氏低下头:“贾家虽贵,做主的毕竟是皇舅与三弟,只要他们——”
太后打断道:“能左右你皇舅与昊儿改变主意的人有你一个。”
颜氏反驳:“是有我一个,可论及份量,漫说是您,皇子们都未必输给一个外姓人,何况还有舅母坐镇。”
“我又能活几年!”太后摇摇头,“当初为昊儿选妃,你不进东宫,皇后全了我的私心,后头几年磕磕绊绊,总算托你的福生下琮儿,本该顺意了,偏又不惜福的犯糊涂,皇后哪里不恼她,我前儿又听说石家为小姐择婿,请了不少诰命上门赏荷,荣国太夫人是得了帖子坐上宾的,贾府到年纪的孩子只有贾侧妃那个衔玉而诞的亲兄弟吧?我跟太子妃出于一祖,琮儿与闰儿都是皇后的孙子毫无差别,何必维护一个不省心的儿媳呢?”
颜氏只好表态:“看琮儿的份上,我不与太子妃为难。”
“我最近总看《汉书》,觉得现今的情景就如翻刻了刘家一般。”皇太后直愣愣盯着挂在墙上的石英钟,声音似乎缥缈起来,“薄太后把娘家孙女儿许给孙子,她过世不到五年,史书上就有了第一个被废的皇后——”
“行,老太太!”颜氏无力加无奈,“当着懿王舅妈的面儿,我许了您,将来有那能力,必定全心扶持金琮承统!这样可算诚意?”
懿王妃坐在旁边自我催眠:听不见!听不见!听不见!听不见——
皇太后重磅出击:“若是真想教我安心,就让瑶儿做你的媳妇如何?”
“啊——”不说颜氏没有思想准备,打酱油的懿王妃都险些被茶水呛到。
将金瑶许给贾茂的话不是第一回提,因着孩子都小,颜氏本不曾用心,后来与太子妃翻脸,更是熄灭了念头,哪怕是皇后,讲起此事多半试探成分居多,太子的嫡长女是日后的封国公主,将来不拘下嫁哪个,与公婆都有君臣名分,只要大青朝没灭亡,想受委屈都不容易,唯一的例外却是眼前这位——金瑶做郡主的时候人家是两国公主,等她升级为封国公主,齐鲁公主必然变为齐鲁长公主,两个人的级别永远不可能颠覆,加上颜氏的手段,孙女儿怕是只有做一个纯粹儿媳妇的份儿,没有太子妃做的糊涂事还罢了,如今这种形势——基于以上顾虑,石皇后真就不敢拿孙女的终身冒险。
“老太太,您别赌我的通情达理!”颜氏就是不松口,“给我做儿媳,就算她将来有皇帝老子皇后亲娘撑腰,半点儿的乖张别想赚出来。”
太后立刻说:“你答应了!?”
“嗯——?”颜氏有些跟不上老太太的节奏。
“老十家的!”皇太后叫人证,“方才雪儿的话你听到了罢?给她重复一遍。”
懿郡王权衡一番,很明智的在第一时间内做好选择:“公主讲如果将来做儿媳的大郡主有不懂事的地方,她一定不会因为忌惮东宫不行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