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红楼]娇女迎春 完结+番外 (无法忘记的遗憾)


  有人说,用清淤的方式治理黄河对于一个封建君王来说,是“不动,他的子孙还是皇帝,动了他自己都不是皇帝”的残酷现状的话,可事实却是,落实赋税,也是一个不比清淤法治理黄河更危险的|炸|弹。
  只要是立志做明君的皇帝,就必须面对这个问题。
  事实上,每一个王朝消逝的背后,都有隐田隐户和赋税被高门大户鲸吞的影子。
  没有办法改变这个状态的情况下,开源、平衡朝局,就已经是每一位君王唯一能够做的了。
  贾琰虽然没有明说,但是皇帝知道,这已经是贾琰能够说的极致了。而且,她也在这么做。
  这么一想,皇帝越发高兴了,他大笑着,道:“皇后,你果然是朕的知己。不错,工部那边已经开工了,就等着新制铜钱入库。”
  几乎每一个皇帝登基的时候,都会铸造铜钱,这也是变相地向臣民宣告新皇登基的一个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但是,十二年前,皇帝刚登基的那会儿,他并未能铸造许多铜钱,很多偏远地区甚至连他的新元通宝都没有见到。
  原因很见到,一来是国库空虚,二来是国内铜资源匮乏。哪怕他已经把新元通宝的成色从铜八成改成七成七也解决不了问题。当年的新元通宝,也只在京畿一带发行而已。
  现在,海外大规模的铜矿藏已经确认,以后就等着源源不断地孔雀石经海路进入中原进入国库,铜钱也会源源不断地铸造出来,物价也会进一步地稳定。
  贾琰道:“万岁,户部有计算过吗?什么时候让铜银比能够恢复到一千?”
  铜银比,其实就是白银跟铜钱的官方兑换价格。最早的时候,这个比率是一两白银兑一千文铜钱。但是,因为中原商贸繁华,也因为中原铜资源的匮乏,使得铜币数量越来越稀少。因此,现在的铜银比是八百六十,虽然比不上宋代的七百,却也从侧面反映出铜资源的匮乏,以及大晋朝商贸的繁华。
  皇帝道:“皇后为什么这么问?”@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贾琰道:“这不是自然的吗?铜银比变幻本来就应该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若是太极了,我担心会伤了百姓。”
  皇帝道:“放心,皇后,这事儿朕有数。横竖咱手上的船就那么多,要把影响到铜银比,需要的时日可不短。”
  没错,虽然贾琰拿出了自己的嫁妆,一千万两白银的财货,也许对于任何一个家族来说,这是一个很了不得的数字,好比说林家,百年高门,林如海生前还在扬州巡盐御史这个位置上连任了五六年,他最后留给林黛玉的钱财,也不过是三二百万两银子罢了。一千万两白银,正常情况下至少需要四家跟贾家林家这样的人家经过上百年的累积才能够攒得起来。
  可是放在国家这个层面上来说,一千万两白银,甚至激不起几个水花。
  因为这个国家,实在是太大了。
  一直坐在父亲怀里的博陵公主,大约是因为父母讲的话,她都听不懂,不依地扭起了小身子,试图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皇帝立刻低下了头:“父皇的七斤啊,怎么了?”
  贾琰佯怒道:“万岁还不明白吗?这小丫头见我们不理会她,因此恼了。您很该给她两下子!”
  博陵公主一僵,立刻往皇帝的怀里钻去。
  皇帝失笑,忍不住把女儿挖出来,道:“啊,七斤,这是真的吗?”@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博陵公主扭捏了好一会儿,忽然转头道:“母后坏!”
  皇帝立刻在女儿的背上轻轻地拍了一下:“七斤,你怎么能这样说母后呢?”
  只见博陵公主立刻红了眼睛,看上去,越发像一只金鱼了。
  “七斤要妹妹,七斤要弟弟!哇啊啊啊啊~”
  七斤放声大哭,皇帝先是一愣,继而忍不住抱紧了女儿:
  “好好好,父皇带七斤去看妹妹,七斤不哭,好不好?”
  花了好一番功夫,博陵公主这才不哭了,皇帝抱着女儿站了起来:“皇后,朕去欽晖殿。小七就拜托皇后了。”
  “陛下说得哪里话?小七自然是省心的,反而是七斤,这丫头都让臣妾宠坏了,还请陛下多多管教她些个。”
  “还早呢!她才多大?朕有数。”
  “是,陛下。”
  又说了两句闲话,皇帝就抱着博陵公主离开了。这父女俩一离开,就看见贾琰收起了笑容,脸上多了一抹淡淡的担忧。
  何尚宫见状,道:“娘娘,您放心,你是正宫娘娘,宫里短了谁的,也不会短了您的。”
  贾琰摇了摇头,道:“未来的事情,谁说得准呢?本宫只希望,自己能够康健一日,多护着这几个孩子一日。”
  不止是博陵,还有其余三个。


第225章
  话虽然这样说, 可贾琰不能不顾家里, 她叫过安文吩咐道:“你, 不,算了, 这件事情还是以后再说吧。”
  安文也是极精明的人物, 听贾琰这样说, 立刻道:“娘娘想说的,可是三姑娘?”
  贾琰笑道:“是啊,是三妹妹。敬大伯父一出事儿,林妹妹尚且要顾忌着我们家有丧,更何况是她?”
  哪怕贾政已经出宗了, 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说, 死去的贾敬已经跟他没有关系了。可从情理的角度上来说,他们这一房原本就是因为贾宝玉在贾敬出殡的时候跟秦钟做下了香艳之事,这才惹怒了贾氏一族的宗族嫡支导致他们这一房被赶出了贾氏一族。
  这是极其丢脸的事儿。
  放在别人家里,就是要分宗, 好歹也要等贾敬周年以后,就是等不了周年, 百日也可以。
  但是,贾敬这次才陈灵七七四十九天,而且还是出殡的当儿,贾政一家子就被赶出了贾氏一族, 外头肯定会八卦,也就是说, 贾宝玉做下的事情,肯定瞒不住!
  如果在这个档儿探春再赶着出嫁,那贾政这一房的名声,真的是彻彻底底地完蛋了。就是贾环的前程也会受到影响。
  安文道:“娘娘多虑了,州判大人也许是个糊涂人儿,还养了一个任性妄为却没什么胆色的儿子,可无论三姑娘还是环三爷,都是伶俐的。更何况,三姑娘在院子里住了这么些年,环三爷又是正正经经地在家学里面读过书的。无论前途如何艰难,这两位也有本事把自己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娘娘就尽管放心罢。”
  贾琰点了点头,道:“如今我也只能这么想了。也不知道三妹妹将来的婚期会定在什么时候。你们且帮我留心一二。等三妹妹正经出阁的时候,记得提醒我,送一份添妆过去。”
  有了孩子以后,贾琰心软了许多。更何况,原著里的探春对生母和弟弟十分冷酷,几度踩着生母和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往上爬,这里的探春却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即便是如今贾政出宗了,探春也是贾琰看着长大的、旧日闺阁里面的小姐妹。对薛宝钗这个外姓的,贾琰尚且能够宽容,更何况是探春?
  正说着,外面忽然传来通传声,却是沂王求见。
  贾琰连忙说请。
  沂王却是来跟贾琰商量推迟儿子跟林黛玉的婚期的事儿的。虽然说,贾敬不是林黛玉的亲舅舅,可贾敬却是贾氏一族的先族长,而且跟贾赦的关系很好。就是看在贾赦的份儿上,也应该这位贾氏一族的先族长一点面子、顾虑一下贾氏一族的感受。
  毕竟,林黛玉如今是住在大观园里的,她跟林氏一族的关系也远,这婚事少不得还要贾家帮忙操持。虽然说,原定的婚期已经过了贾敬的九个月,可是没有过周年,所以,沂王的意思,就是礼让贾敬,等过了十八个月,再来办他儿子跟林黛玉的婚事。
  贾琰道:“横竖林妹妹的年纪还小,等个一年半载的,也不算什么。只是,这十八个月可不是周年,等上十八个月,那就等于说,林妹妹的婚期要推迟一整年了。钦天监可说了,什么日子好吗?”
  沂王道:“回娘娘的话,除了四月十六之外,就属八月初六,以及十月二十二这两个日子为佳。”
  贾琰道:“万岁可知道了?”
  沂王答道:“臣已经事先禀告过万岁,万岁说,此事由皇后娘娘决定。”
  虽然说婚姻大事乃是两个小两口的事情,可在这个时代,无论是结婚的人选还是结婚的日期,都跟当事人没有什么关系——这些,不是由他们的长辈决定的,就是由上位者决定的。
  贾琰沉吟片刻,道:“那就八月初六吧。除非,沂王妃急着抱孙子。”@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沂王连忙道:“不急不急。”
  林黛玉比皇后小了四岁。按照这个时代的风俗,在二十岁之前,女孩子越晚出嫁就越得家里的喜爱。贾琰为林黛玉选择了八月初六这个日子,就是态度。
  她心疼这个表妹呢!
  八月秋高气爽,不像十月,已经开始下雪了,正是结婚的好时候。
  虽然沂王是宗亲王爷,虽然贾琰是堂堂国母,他们隔着帘子说说话本是寻常,可沂王终究是外男,因此事情说完了,沂王就起身离开了。
  这种事情,他回头禀告了皇帝,然后通知一下宗正寺和礼部,让礼部把改婚期的事儿通知贾家就行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