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红楼]娇女迎春 完结+番外 (无法忘记的遗憾)


  可是本朝呢?却是高门出后妃。
  就跟当初她刚进王府的时候,那个时候,她四哥还是因为救了当时还是皇子的当今皇帝而死的呢。可就是因为她们家品级最高的也不过是她爹,从九品的招讨使,所以哪怕是当今皇帝的救命恩人的妹妹,她刚进府的时候也不过是个不入流的姬妾。也因为她伺候了皇子,边关才没有人敢继续克扣她父兄的功劳,她娘家这才慢慢起来。
  可以说,她的家世就是她的一根软肋,而她能够十几年盛宠不衰,靠的就是皇帝的长情和她对皇帝的了解。
  竺贵人曾经设想过自己跟贾琰易地而处的情况,她觉得,如果她跟对方交换的话,她也会在正式进宫之前把这一池子的水搅浑——浑水才好摸鱼。
  如果竺贵人只想在如今的位置上呆一辈子,那么,她肯定会想办法除掉这个气势汹汹地冲着她来的贾淑妃。可是竺贵人不甘心这样一辈子。
  她是当今皇帝的宠妃,而且还是仅次于皇后的宠妃。若是让吴妃周妃这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个人的儿子爬上了那把椅子,对于她和她的儿子来说,都不是好事儿。
  为了她自己,也为了她的儿子,她必须争。
  怎奈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这乃是本朝的规矩。她虽然是三贵之首在宫中仅次于皇后,可她终究不是皇后,她的儿子也不是皇帝的嫡子。
  所以,摆在她身前的路,除了自己爬上皇后的宝座之外,就只有先除掉吴贤妃和周德妃的儿子。
  竺贵人在心中对自己道:不枉我等了这几年。哪,贾淑妃,让我看看你的能耐吧!


第133章
  二月里进行了劝农礼和亲蚕礼,但是举行了这两样祭礼并不等于在这一年里面国家就能够风调雨顺了。相反,是凡人依靠着老天爷吃饭,老天爷不高兴了,凡人也只能受着,然后挣扎着把日子过下去。
  哪怕已经有了贾琰的提早示警,哪怕钦天监也按时拿出了水文预测,但是,花朝节之后,皇帝的心也揪了起来。
  有道是春雨贵如油,这句话不假。春雨淅淅沥沥的,一点一点地下,这才是最适合的。春雨少一点土壤就不能吸够水分,对农作物的生根发芽都不好,春雨大了,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有可能把播下去的种子也给冲走。
  尤其是后者,那简直就是灾难。
  农民家的种子粮都是旧年就精挑细选好的,悬挂在房梁上风干了一个冬季。只有经过冬日干燥的寒风的种子粮,才能够长得出茁壮的秧苗,才更大的可能抗过病虫害和风害,才能够在秋天收获更多的粮食。
  这是这片土地上几千年来人们累积下来的经验。
  皇帝对于这一年的桃花汛十分上心,才花朝节就开始垂问内阁和钦天监,首先监视京畿道的水文情况,然后就是齐鲁之地和豫州旧年保守蝗灾肆虐的地方,之后才是全国各地。
  但是,各地通政司报上来的情况非常不好。今年的春汛情况非常严重,各地河流的水位要比往年要高出许多。不说别的地方,就是京畿道,护城河里面的水位也要比往年高了近一尺左右。
  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兆头,偏偏有那样的愣头青,竟然在二月十五的金銮殿大朝上公开表示,这是因为储位未定,因此才会有上苍示警!
  隔着十二旒,皇帝的脸色彻底黑了。
  户部尚书顾之章立刻站出来,道:“子不语鬼神。这位大人,您的书都白读了吗?还是说,被授予官位之后,您就把这圣人之言当成敲门砖一样,抛弃了?”
  顾之章就是这样。有的时候,皇帝都怀疑他是不是根本就没长心眼。但是,顾之章今天的话的确说到皇帝的心里去了。
  如果说天灾是不可抗的,那么,身为君王,他是不是应该为之前的连着两年的大蝗灾负责下罪己诏、退位?
  用脚趾头想都不可能!
  皇帝当然知道这个愣头青是哪方的人,不是他那几个好兄弟,就是他的两个儿子,跟吴贤妃、周德妃娘家脱不了的干系。不过,皇帝这会儿根本就顾不得上这些。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今年很有可能会发生的水灾,已经会被水灾影响的收成。
  如果今年的收成完了,那就等于说,这是朝廷在中原三道七省连着第三年不能收上赋税了。
  这对于国家财政的健康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所以,皇帝就问了:“顾爱卿,你可有什么建议?”
  顾之章答道:“启禀万岁,据臣所知,庆荣侯贾赦贾恩侯已经到处雇人,说是要把自己靠水的那些庄子的稻田往下挖,打算用来养鱼养虾种莲菜。”
  “什么?!”
  “这,这是怎么一回事情?”
  “好好的水稻田,就这么不要了?”
  ……
  金銮殿上,群臣议论纷纷。
  立刻就有人出列:“启禀万岁,臣要弹劾庆荣侯,他不爱惜土地。”
  顾之章没好气地道:“人家自己的田地,人家喜欢怎么种,那都是人家的事儿,与你何干?只要他缴得上赋税,就是他全部荒着种草,本官都不能说什么!”
  这一下,金銮殿上的议论声就更大了。
  沂王没忍住,开口道:“顾大人,这跟您一惯的行事不同啊。”
  顾之章硬邦邦地道:“回王爷的话,下官是户部尚书不假,但是户部只管土地丈量、监管土地买卖、负责收税、协调朝廷钱粮调度。但是庆荣侯如何耕种他们家的田地,那是庆荣侯的事儿,户部管不着!就是今年闹了大水,本官最多说一句,庆荣侯的田地里面没有耕种水稻小麦糜子等粮食,不能享受国家对普通百姓的赈济和免税条款。或者再督促着下面看着庆荣侯把今年的赋税交上来。下官能做的,也仅限于此而已。至于干涉庆荣侯府经营自家产业这种事情,下官不能做。”
  皇帝道:“顾爱卿,你会这么说,可是贾家去年的赋税都收上来了?”
  顾之章立刻从靴筒里面取出一份节略,道:“启禀万岁,不止是去年,就是前年庆荣侯府的赋税,臣也是亲自盯着的。庆荣侯府去年和前年的赋税,都是用现银结算的。”
  顾之章这最后的一句话里面充满了怨气。
  是的,从国法的角度上来说,用白银结算税款是最方便,也是最不怕损耗的那一种。毕竟,跟稻米或者小麦这样,天气略略潮湿一点,或者没有晒干,稻谷和麦粒就有可能发芽。
  当然,小米,也就是糜子也一样。
  因此,各地收上来的夏粮秋粮,无论保存多么上心,最后肯定还是会损耗的。对比之下,用白银缴纳赋税,则不用担心这些。
  问题是,国家需要粮食,国家也需要粮食储备。
  不仅是军队需要粮食,跟这几年一样,中原连年天灾,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国家拿什么赈济灾民?手里有钱又有什么用?国家没有粮食储备,如果灾害性天气持续得长一点,只怕全国的粮价都会飞涨,直接受到波及的是谁?还是天下的百姓?而百姓若是饿极了,会做什么,史书上那些被农民起义推翻的历代王朝不是现成的前车之鉴吗?
  对于顾之章来说,立储?那是礼部的事儿,跟他这个户部尚书没关系。他只需要关心赋税和粮食两样就够了。
  皇帝忍不住撩开玉旒,道:“顾爱卿,你要奏禀的是……”
  顾之章立马拿出了他的本章,对皇帝弯腰道:“启禀万岁,臣恳请万岁,请把红薯也归入赋税之中。红薯易于保存,损耗比五谷小,而且产量也大,还不愿意挑地。百姓不愿意多种,也不过是因为红薯不能用来纳税而已。只有红薯也能够用来纳税,百姓才会多种,国家也才会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应付各种开销。请万岁明察。”
  顾之章跪在了金銮殿中央,而户部左右侍郎外加所以有资格上朝的堂官、郎中、主簿纷纷跟着跪了下来。
  户部的反应快,兵部的反应也不慢,兵部尚书单如令立刻也跟着跪了下来。
  他一跪,兵部的相关官员都跟着跪了下来。
  然后就是京兆府府尹、京兆府少卿等京兆府相关官员。
  内阁左丞相祁谦、右丞相梁尔明立刻出列:
  “臣附议。”
  “臣附议。”
  …………
  两位宰相都附议了,下面的官员又能够如何呢?自然是纷纷附议。


第134章
  其实关于红薯纳入赋税体系一事,在内阁早就有过这样的讨论了。如果今年又是风调雨顺的一年,说不定还有人反对,毕竟谷贱伤农。可朝廷已经连着两年闹蝗灾了,今年若是再闹水灾,国家肯定拿不出这么多的粮食来赈济灾民的,因此顾之章才会想着把红薯纳入赋税体系,为的就是刺激一下全国的百姓,让全国的百姓都种植红薯。
  反正红薯也不挑地儿,山坡上随便种一点,就能够满足一家数口的嚼用。红薯不挑地儿,产量还高,只要是山坡地基本上都能够种。只要百姓人家家家户户都种了红薯,基本上就不用担心饥荒,国家自然国祚稳定。
  顾之章是这么想的,因此才会提出把红薯纳入赋税体系一事。至于其余的什么高产量,什么易于保存,什么低损耗,那都是附带的,用来说服同僚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