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满意了:“这些日子,你只管将宝玉留住了。”
袭人点头。
王夫人又看了她一眼。
比之黛玉,差了太多。
不仅容貌、才情、出身,更有气度。
这样好。这样的女孩儿,能得宝玉一时的喜欢,却无法长久地让宝玉沉溺下去。
王夫人见今日目的已达,这便起身走了。
侍郎府内。
和珅才刚将林如海引到上座。
原本林如海还有些不大自在,但一想到和珅悄无声息地觊觎了他的女儿,便将上座坐得稳稳当当的了。
和珅知晓林如海定然不好先开口,于是他便道:“早先您差人来传的信儿,我已经知晓了。”
如今自然不好再喊“如海兄”。
便只好称了官职。
林如海低低地哼了一声,没有动。
“世间男子多有花言巧语的,我说再多的话,林御史心中也未必相信。”
林如海没应声。
“我便只与林御史说一句话。”
“什么话?”
“若将黛玉交予我,我自护她一生。”
和珅擅言,但那些都只是用来忽悠贾政之流的。
真要与林如海说什么讨巧的话,倒不如以行动代之。
林如海眼圈泛了红:“便暂且信了你。”
和珅躬身道:“只是不知黛玉那里……”
林如海咬咬牙,虽有多般不愿,但还是开口道:“她也是点过头的。”
“那便好。”和珅一直淡淡的神色终于有了变化。
林如海见他这样,心下也有些说不出的复杂。和珅大抵是真心喜欢黛玉的。
“那便请您再等一等了。”
“等?”林如海皱眉。
“等我进一趟宫。”
“做什么?”林如海更摸不着头脑。
和珅淡淡道:“请皇上赐婚。”
林如海心底一惊,张着嘴几乎合不上来:“皇上能允?”
“昨日我便与皇上提起此事了。”
林如海顿时满腔不满都消了。
他还能说什么呢?
那时他还未曾应下和珅,这人便已经先与皇上说了,倒是免去了一切后顾之忧。
只待他同女儿一点头,那等着黛玉的便是天大的荣耀。
“去吧。”这两个字由林如海吐出口来,已显得心甘情愿多了。
第四十一章
和珅又风风火火地入了宫。
乾隆见着他, 忍不住打趣道:“你又来作什么?眼见朝上没说出个名堂, 急着去两淮?”
和珅摇摇头, 分外实诚地道:“若非为皇上分忧,我是万不想去那里的。”
乾隆笑着拿御笔扔了他,又叫和珅将御笔给他捡了回去。
乾隆这才正经问他:“说罢, 何事?瞧你满面春风。”
“来求皇上赐婚。”
“这样快便说好了?”
“嗯。林家姑娘点了头, 自是一切都好说。”
乾隆顿了下, 又问他:“你当真想好了?今日从我这儿求了赐婚,你来日便没有反悔的时候了。”
“再无更改。”和珅拜道。
乾隆笑道:“罢, 便如了你的意。”
乾隆提起笔,叫人去做了准备,道:“你取了生辰八字来, 朕亲自为你们写婚书, 如何?”
“那自是最好的。”和珅不客气地道。
“如此一来,那派给她的嬷嬷, 倒更要好好挑选了。”乾隆顿了下:“林如海也且让他在京中多留几日吧,总该等你们合了生辰八字,提礼上了门, 又换了婚书……”
“多谢皇上。”
“行了, 你只管回去等。明日还要上朝。”
和珅应声退下。
林如海现下配合了, 便令人将黛玉的生辰八字送了去,和珅拿到手,便送到了宫中。
乾隆对心爱的臣子也着实上心,他召来钦天监去合了二人的八字, 之后便将结果分别送往了两府,同时还用雁为贽礼。
这一下,便瞒不住了。
钦天监的人亲送往荣国府,还是贾赦、贾政同林如海三人去接的。
乾隆对此事上了心,那钦天监自然也不该怠慢。
于是钦天监那边便给了“天作之合”的结果。
林如海摊开掌心看上一眼,便心中大定。
只是此事他没有同黛玉说。
但这晚却瞒不过贾母了。贾母听过,心中难免气闷。连媒人都还不曾上门,她好歹也是黛玉的外祖母,却对此事半点不闻,那头林如海都已经应下来了。
贾母将林如海叫到了跟前。
“侍郎府始终不见媒人来,终归是让鱼儿没了脸面。这样怠慢,着实不该。”
林如海心中对贾母也存了两分怨怼,她若真疼玉儿,便不该蓄意想着将玉儿配给宝玉。如今倒是有了祖母的架势,但恐怕更多是因为自己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心里头不快罢了。
林如海淡淡道:“我本也不大满意此事,但和珅也同我说,此事只管交给他,必定会让我满意,我便也就撒手不管了。”
贾母以为林如海当真不满,便道:“此事本也不大合适,往日玉儿都是唤他一声‘世叔’,终归他是个长辈,传出去怕是不好听。”
当然,谁都知晓,这点微末细节,若真存了心要娶,存了心要嫁,那便不算得什么了。
林如海瞧出了贾母的心思,原本想说此事有皇上赐婚,又有钦天监合出来的“天作之合”,又哪里会有旁人敢说闲话?
但话到了嘴边,他突然不想说了。
待赐婚那日,贾母自然会晓得,自然也就会死了心。
而此时,有丫鬟进门来,道:“林姑爷,二老爷请您过去呢。”
贾母不好拂了儿子的脸面,便将话都咽了回去,道:“去吧。”
林如海自是欢喜地去了。
他与贾母多坐上一会儿,都觉得心里疼惜女儿。
待回了贾政院儿里,林如海才一跨进门,便见王夫人也在,除她外,还有个打扮华贵的妇人在。
与上次临安伯府前来说亲不同。上次临安伯府请的是缮国公诰命,虽说已是了不得了,但终究是汉臣家里的诰命。
而今日来的,却是钮钴禄氏的妇人。
钮钴禄氏乃是满族八大姓之一。孝圣宪皇后便是出自钮钴禄氏。
在京中,自然还是满臣比汉臣地位高出许多。
这前来说亲的媒人出自钮钴禄氏,自然也会叫旁人高看许多。
林如海心中更觉和珅安排周到。
早先两边都已经通过气了,如今媒人自然只是走个过场。
妇人取了个匣子出来,在林如海跟前打开,笑道:“这便是和侍郎备下的礼了。”
只见那匣子里头,放着一只梳子,纯金铸就,模样精巧,放于烛火下,还可见熠熠生辉。
梳子寓意“白头偕老”。
而女方多会回以帕子、香囊等物。
林如海叹了口气,叫来身边长随去传话:“去问姑娘拿香囊来。”
长随忙去了。
昨日黛玉便缝了个香囊出来。
她并不十分善女红,不过倒也看得过眼。
黛玉不知父亲叫她准备此物是为何,便随意绣了个些花纹在上头。
待长随来取,黛玉便不由多问了一句:“这是要作什么?”
长随笑道:“姑娘还不知道吗?今日媒人上门了。”
黛玉骤然反应过来。
三书六礼。
这该是纳彩了。
黛玉哭笑不得,这才惊觉自己绣的香囊有些过于敷衍了。
早知如此,她便该上心一些。
那长随并不知晓她想的什么,忙将那香囊收好,还冲黛玉笑道:“今日钦天监来了,说是和侍郎同姑娘乃是天作之合。那作贽礼的大雁,说是前些年,皇上亲猎了养在御花园里的呢。”
紫鹃、雪雁,连同其余一干丫鬟婆子也都已经呆住了。
前者是为和珅出手之贵重而惊叹欢喜。
后者此时才知晓林姑娘要说亲了,而且还是钦天监来合的八字,当即惊叹连连,看着黛玉的目光,都变得又敬畏了几分。
黛玉自然也感受到了这份看重,她压着脸上的热度,打发那长随走了。
待长随一走,她才忍不住同紫鹃道:“早知晓,我便用心些了。”
雪雁笑道:“这有什么妨碍?只要是姑娘送去的。和侍郎都喜欢得很呢。”
黛玉横了她一眼,随后打开了桌上的匣子。
匣子里的金梳子漂亮得很,叫丫鬟看得呆住了。
雪雁道:“和侍郎待姑娘,果然是一直都好的。”
黛玉将那梳子拿了起来,微微感慨。
白头偕老吗?
交换信物,那妇人便告辞了。
这一夜,也不知晓有多少人会难以安眠。
只不过,有些是欢喜而难以入眠,有些却是愁得睡不着觉。
第二日,林如海便接了消息,让他在京中再多等两日。
林如海知晓,这定是和珅的功劳。皇上的面子不是给他的,而是给和珅的。
林如海面上不显,嘴上不说,但心底却是分外受用的。
和珅将事事都考量周到了,倒也显得看重黛玉,日后不会叫黛玉吃了苦。
再在荣国府多留几日,林如海便也不觉烦恼,反而轻松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