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贾琏 [金推] (香溪河畔草)
- 类型:青春同人
- 作者:香溪河畔草
- 入库:04.09
贾琏被人当面夸赞,心里甚美,决定把这户人家的故事讲给新皇听,故而看了眼贾芸,暗示他记载。
贾芸心领神会掏出纸笔。
贾琏笑着追问:“您家三个老力耕种六十亩地干得过来?”
老汉笑了:“一看您家里就不种地,农忙的时候,大家伙子互相帮忙,实在忙不过来,还可以请短工。再有,我家的山坡地没有耕种,我们种了桑树,我家老婆子喜欢养蚕,我家从前也有十亩山地,后来娶了媳妇,她就想多弄些桑田,前几年世道不太平,蚕茧没人要,如今世道太平了,我一想,官府也提倡,不仅免税还免费提供种苗,就依了她们娘儿们,多租赁了二十亩山坡地。”
老汉与贾琏说的投机,隧生结交之心:“这天时不早了,相逢便是有缘,不知几位客观还赶不赶夜路,若是不嫌简陋,就去老汉家里将就一宿?老汉我可是多少年没与人说这么话了。”
贾琏闻言正中下怀:“那就恭敬不如从命!”
闽浙民居多爱傍水而居,田家也不例外,房前有一大池塘,满池荷叶,莲花怒放。
田家的房舍依山,整个院子被一道高高的花墙圈成一个封闭的空间,进院子是晒场,前面三间敞厅,会客摆酒都在这里。后面则是四四方方的天井,天井后上房三间,东西厢房。
典型依山傍水人家,居住环境甚好。
晚膳过后,贾琏有意勾起话题,与田老爷子暗暗打听平邑村的土地归属。却原来,平邑村虽然有良田两万余亩,山坡地万亩,但是,村里的村民大多是都是佃户,拥有自家耕地的人家很少。全村二百余户人家,拥有的土地不足千亩。剩余良田除了部分官田,多属于乡绅士族。
贾琏知道,这些田亩无需纳税。
贾琏因问:“这样说来岂不是两万亩土地只有千亩纳税?往年平邑村的赋税靠什么支撑?”
田老伯叹道:“赋税的大半靠人丁徭役。”
朝廷的赋税来自两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田赋和人丁。
闽浙多良田,田赋应该占据赋税的大头。如今却出现怪现象,良田被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些人恰恰是不需缴纳赋税的士族。
这样一来,赋税的大头就落到丁税与徭役上头。其结果就是,富的更富,穷人愈加贫穷。
正因如此,开国首辅大人才提出一条鞭法,结果推行情况并不理想。最终,这项利国利民的新政因为皇上不支持,首辅大人病逝儿夭折。
却说这日贾琏贾琏三人投宿田家,夜半时分被一阵哭声惊醒。
小豹子跳跃而起,预备出门查看,却被贾琏伸手拦住了。
贾琏耳力过人,很快了解事情的始末,顿时笑了。
真是无巧不成书,却是田老汉在处理家事。
原来,田老汉的小儿媳家里出了事儿,一家人星夜前来投奔田老爷子。
田老爷子问清楚始末,拒不接纳。田老汉的小儿媳便威胁丈夫,夫家不接受自己娘家人,她就和离。
田老汉顿时大怒,要替儿子休妻,他儿子不肯,这才闹起来。
好巧不巧,田老汉的亲家之所以奔逃而来,与田老汉拒绝收留,都是一个理由,田老汉憎恨现在的布政使,亦即二十五年前顺泰县令。
只为当初田家做生意的时候也攒下三十亩良田,结果倭寇一来,抢东西烧房子,田家的田契随之烧毁。
论理,田老爷子回来了,按照规矩再补上一份红契也就是了,不过缴纳一些手续费。结果,当时的县令余化鲤愣是不予办理。
田老爷子不服气,准备上告府衙,后来有知情人提点田老爷子,他才知道,余化鲤之所以不替田家做主重新补发田契,乃是因为田家的土地已经作为官田廉价卖给了汪家。
余化鲤之所以如此,乃是余化鲤纳娶汪家的庶出女儿为妾。
据说此女琴棋书画无不精通,还接受过西洋文化,精通弗朗机语,英吉利语。穿着打扮也非常洋化,跟那些弗朗机英吉利人的女人一模一样。
据说当年汪家宴请余化鲤,此女穿着西洋服饰出来敬酒,余化鲤从此陷进去拔不出来。只因她当初已经娶亲,此女只得委屈做了二夫人,此女在家一手遮天,压得正房夫人没有立锥之地。
贾琏昨日就有些奇怪,被倭寇祸害的人大有人在,为何田家这般低调行事,明明家有余财,却龟缩乡间,儿子连书也不敢读。
却原来是惧怕汪家与余化鲤。
贾琏大喜,他正愁整治背后使绊子的余化鲤没有个由头,上天就把田老头一家子送上门来。
贾琏吩咐小豹子:“去请田老爷子!”
小豹子去了田家的敞厅,田老汉一家人都在,另外还有七人,两男两女,三个孩子。
田老头一见小豹子,满脸惭色:“惊动了客人,是老汉的不是。”
小豹子拱手:“不妨事,咱们老爷请老爷子借一步说话!”
田老头颔首:“劳烦小哥!”
这边贾琏迎住田老爷子,请了老爷子上座,然后,躬身一礼:“还请老爷子见谅,我等并非路过的客商,乃是转成上门来寻您这位种田的老把式。”
田老爷子忙着还礼:“莫非是县太爷当面。”
贾琏将贾芸推到前来:“这位才是顺泰县令。”
田老爷子高兴得有些晕乎,随手捡回来一个县令,这是什么福气啊。
他纳头就拜:“不知太爷当面,小老儿失礼了。”
贾芸一笑抬手:“老爷子请起,是本官孟浪了。”
田老爷子毕恭毕敬起身作揖:“未知太爷换来老朽有何吩咐?”
贾琏接口道:“我们太爷想知道你家为何夜半嚷嚷?可是遇见难事儿?若是有解不开的难事儿,请尽管开口,或许我们太爷能替你分担一二。”
田老爷子闻言一叹:“不是小老儿不识抬举,委实是怕连累太爷。这件事情来头不小啊……”
贾琏言道:“或许老爷子不知道吧,咱们太爷来头也不小呢,九省检点您知道吧,他可是咱们太爷家的舅老爷,皇上面上也说得上话。”
田老汉闻言惊闻:“就是曾经担任过闽浙督抚的王老爷?”
贾琏颔首:“正是!”
田老爷子再次跪下了,把他家如何遭灾,如何被当初的汪家趁火打劫,他如何去县衙理论,县官老爷如何偏私等等都说了。“最后,老爷子还说出一桩新鲜事儿,当初老爷子是定过亲的,后来定亲的对象跟汪家的儿子看对眼悔婚了。
贾琏惊叹:“汪家是倭寇内应,您家跟汪家有仇,当初那幢抢劫案件岂不是汪家设计?”
田老爷子颔首:“当初我不觉得,五月间得知汪家的跟脚,小老儿这才知道,我一家老小都是被小老儿连累啊。想起这事儿小老儿真恨,她家另攀高亲,我并未阻挠,谁知道他们竟然下此毒手。”
贾琏马上想通了其中关隘:“您曾说受人提点,莫不是那人跟汪家有亲?”
田老爷子颔首,露出个笑脸儿:“却是我那定亲对象的堂叔,也就是我如今的岳丈大人,说起来还要多谢督抚大人厚恩,若是汪家的事情出在去年,小老儿一家人也要牵连其中。”
贾琏一惊,看起来当初诛灭亲族的条令实在有些苛刻了。不过,乱世用重典,也是没法子的事情。蓦地想起自己的意图,因问:“还没请教那一家子为何而来?”
田老爷子又把汪家出身的布政使二夫人的事情说了:“不是小老儿无情,一来是不敢窝藏通倭眷属,二来,说起来,那汪家是小老儿的灭门仇人,小老儿虽然不能报仇雪恨,也不能助纣为孽,庇护仇人。”
贾琏闻言一笑:“只要老丈愿意,这灭门之恨未必不能报!”
田老爷子年轻的时候跑过海船,有些见识,闻听贾琏日于此说话,噗通一声就跪下了,他连磕了三个响头:“若是太爷能助得小老儿报了灭门之仇,姥小老儿一家人愿意为奴为婢伺候太爷!”
贾芸欲说破贾琏身份,却被贾琏阻止了。
因为贾琏预备让王子腾出面跟余化鲤恶斗。因为余化鲤诬告贾琏,贾琏若是出头,新皇必定以为贾琏是公报私仇。
贾芸言道:“老丈若是有意伸冤,本官愿意替你引荐王大人。不过,眼下还是先把那几个人稳住,明儿您家的番薯一挖,若是某亩产果然三千斤,您就随本官去县衙,与其他耕农交换种植经验,届时,本官借口庆功,邀请王大人会前来,您老就在庆功宴上举报布政使余化鲤窝藏通倭罪犯。”
田老儿有些见识,他有些迟疑:“据我所知,小老儿一旦举报成功,当时办案的官员也会受到牵连,小老爷……”
贾芸摆手:“您老放心,当初办案官员是被人蒙蔽,并未收受财物,故意私纵,倒是余化鲤纵容家眷‘斩白鸭’,他这是明知故犯,要罪加一等。”田老头躬身施礼一切仰仗太爷做主!”
第206章206捉虫
当日辰初,县衙三老会同当地里长、保长、甲长,再有当地的举人老爷,一起到了田家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