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也就是公历一月一日,和圣诞节一样,都是改制之后才新型起来的洋节日。无论是京城内的老派家族,还是宫内的皇族,其实都不太重视——对于皇帝一脉来说,他们每年最重要的任务其实还是正月初一那日的祭天大典,元旦跨年这种新兴的舞台是要交给首相去表演的,他们毕竟现在有名无实,手中没有半点实权,也就不好多抢首相的风头。
老人家们都不重视,年轻人自然就可以在这两个节日里比较自由地出去野,而不是留在家中长辈面前立规矩,甚至迎来送往招待客人。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一到年底,反倒是这两个洋节日更受欢迎。
既然贾母都答应了,那小辈们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探春和湘云你一言我一语地恭维起元春来,迎春虽然嘴上不说,却也露出了憧憬的笑意。
只有黛玉是真的无可无不可,她对于这场派对唯一的期待,其实只是因为这也许是一个可以见到宫内小辈的机会。当今皇上似乎身体有些不好,近年来出了一些重要场合之外,很少出现在公众视线之中。而皇上那一家子人更是可以用“低调”这两个字来形容,尤其是几个孩子,除了太子时常伴在父母身边出席各种活动之外,其余几个儿子女儿都几乎没有露出过真容,只偶有照片在网络上传播。
而这次的派对,如果真的可以得见真人……
就为了这一份很大众的好奇之心,黛玉也就默默地随了大流。元春又嘱咐妹妹们不要忘了通知宝钗,“告诉宝钗,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她一定要到。”
黛玉微一挑眉,觉得“难得的机会”这几个字还是颇可玩味的。
“到了那天,你们先回家来,穿得合时宜一些,不要太‘学生’了……”她的目光在几个妹妹身上一扫,似有些不屑地撇了撇唇角,“算了,回头我让抱琴联系你们,给你们送些像样的衣裳过来,你们只管把尺码告诉她就行了。”
这话说得活像是几个妹妹身上穿着乞丐的衣服一般。
不过几个人平常的身份也就是在校大学生,还能穿出什么花来?几人不敢当着贾母的面反驳元春的话,但是脸色也都有些不好。元春却好似并没有发觉妹妹们情绪上的变化——或者说,就算发觉了也并不放在心上。她继续说道:“那天我让人过来接你们,这次派对的举办地点怕是会在皇城内……这要看皇后娘娘怎么安排了。就算不在皇城内,恐怕也是某处皇家别苑,你们到时候可不要冒失了。”
这话嘱咐得就恨到点上,几个小姑娘平时哪有进出皇城或是皇家别苑的机会?恐怕是连想都不敢想,而这个机会,又确确实实是元春带给她们的——贾家祖上位列八公,说到京城内的王公贵族,自然也有份被提及。但是京城人最重血统地位,贾家的几个女孩子里,探春血统尴尬,就算邀请函发到贾家,在她真的成为太子、甚至皇帝的小姨子之前,是绝对不会有她一份的。
湘云,那算是史家的人了。史家的当家人现在是湘云的叔叔,他的孩子又都年纪还小,有几个还在上初中呢,就算有份被邀请,也基本上轮不到堂亲湘云。
而黛玉——她根本就不算是京城人士,林家在姑苏呆了十几年,和京城中贾家之外的各家都没有什么交情,自然也不会有人想情人做客的时候会想到林黛玉这号人。
至于宝钗——薛家虽然有钱,但是祖上时代行商,在老牌权贵眼中自然是洗不脱的一身铜臭气。就算现在商人地位渐高,但是某些观念却早已根深蒂固地植于权贵们的脑海之中,这群人可以说是这世界上最会变通的一群人,却也可以说是这世界上最为固执的一群人,起码在三、五代之内,他们都是绝对不可能把自己可纯粹的商人放到同一个等级上的。
虽然他们现在也开始从商,虽然这样的坚持看上去真的很可笑。
因为有这样的客观原因在,对于元春在态度上小小的“不尊重”,大家也只能选择忍耐。谁让她们就是想去呢!
***
“林姐姐,其实太子和皇子、公主们想要举办跨年派对的事,我也听到了一些风声。”晚上各自回房,关了灯躺在温暖的被窝内,湘云难得地对黛玉吐露心声。“我听说了这件事,却没想过我真的能去……我原本还想着,叔叔不在,就算请帖发到了家里,婶婶也不会同意我去的。”
黛玉其实很想问一句“为什么”,她是真的疑惑,能参加这种活动都是涨面子的事,就算湘云不是史太太的亲生女儿,涨的也会是史家的面子。如果史太太的女儿年纪还小,那么让湘云出门交际又有何不可呢?
不过这种事毕竟属于别人家里的隐私,黛玉不好细问,她又没有足够的演技让自己装出在前一秒钟已经熟睡来,只好转移话题,“这件事传得很广吗?”
“当然不会。”夜色中,湘云吐了吐舌头,眼底藏住一抹自得,或许还带着些淡淡的羞涩,“皇室虽然已经不掌握实权了,但是他们的事也不会随便传到外面去。我……是听一个朋友说的。”
这人似乎和湘云的关系非同一般,但是黛玉也隐约听出湘云并不愿意多提这人的事,她就附和着顺势道了晚安。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
☆、060
两天的假期过得很快,周日吃过午饭,几个姑娘就张罗着回学校的事了。
这两天元春一直住在别墅——当然是和王夫人住同一栋,黛玉也得到邀请,跟着姐妹们过去小坐了片刻,见识了一下贾家大小姐真正的香闺。
王夫人和贾政日常居住的别墅程U字型,二楼被分为两个大套间,中间由走廊相连接。二楼的两个房间一个是王夫人的主卧,另一间就是元春的闺房了。至于男主人贾政,他在名义上和女主人王夫人共享主卧室,除此之外,在一楼还有一间专属于他的书房。
当然,王夫人日常起居也更多是在一楼的小客厅内,而不是二楼的主卧。
元春的卧室自然装饰华美,装修风格也选用了尽显奢华靡费的法式新古典,可以说和这栋别墅一楼更偏向汉唐风韵的装修风格完全不搭,就好似两个空间一般。屋内的名贵装饰比起宝玉屋里来也是只多不少,可见王夫人对长女的看重和宠爱。
不过,在黛玉看来,如果王夫人对元春的期许从来都不曾改变的话,那元春确实是完全达到了她的要求的完美的女儿。为了这样的女儿,就算付出再多,恐怕王夫人都不会心疼。当然,这并不是说她就不看重儿子。
恰好相反,王夫人最为看重的应当就是幺儿宝玉了,如果说元春是她的掌上明珠,那宝玉就是她的心头血。掌上明珠就算再珍贵,又怎么可能珍贵得过心头血?但是,掌上明珠却可以用来交换好的补药,让心头血被保护得更好。
元春在自己的卧室内热情地招待了妹妹们,请她们吃了些据说是“御用”的茶点,“这些都是上好的,也只有皇家才配用的,外面就算花钱都买不到。”不怠慢,却又简单粗暴地拉开了和几个妹妹之间地位的差距。
黛玉早就发现自己这位大表姐很喜欢暗暗炫耀她同太子之间的关系——当然,这也确实值得炫耀。只不过炫耀得次数多了,别人就都觉得习以为常了——就好像基本上再也找不到人日常表达对当今皇后娘娘的羡慕一样。虽然出于这样那样的目的,探春和湘云还是会适当地流露出羡艳之意,以满足元春的虚荣心,但是黛玉就没有奉陪的兴致了。她只坐了一会儿,就找了个借口告辞了。
元春也没有多留几位妹妹,见黛玉开口告辞,也就顺势把其余客人一道打发走了,借此机会结束了今日的待客活动。
虽说心底对妹妹们并不亲近,但是几顿饭元春还是都老实地陪在了贾母身边,和妹妹们一道陪老太太用饭。反而是宝玉,因为《云中谁寄锦书来》已经筹备得差不多了,虽然还未正式开机,却不时有些剧组的活动需要参加,这几天都早出晚归,很少能在家中见到他的人影。
身为长孙女、又是在众多王公贵族富家女中得到太子青眼的女人,元春自然不一般。她在此时也恰到好处地展现出了一位名媛贵女在面对长辈时理应表现出的嘴甜来,“奶奶,宝玉不在,我陪着您,也就算是替他尽孝了。”
宝玉有出息,贾母只有比旁人更高兴的。长孙女难得陪在身边,又是前途可期,贾母更是不能驳了长孙女的面子,就笑着说道:“你可比宝玉孝顺多啦,最难得的是心里想着弟弟妹妹们,以后他们还要靠你帮衬……宝玉就没你贴心!”
元春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说自己亲弟弟的坏话,就挽住贾母的手臂,撒娇着说:“那奶奶可要多疼疼孙女儿!”
“疼你!”贾母拍了拍元春的手,“你打小也是我跟前儿长起来的,哪会不疼。”
有了元春和贾母一搭一唱,其他几人也只好安心坐在一旁充当观众,毕竟谁都不敢抢了元春的风头。
周日那天中午,黛玉早早地就收拾好了自己本就不多的东西,打算中午吃过饭,再看一出“祖慈孙孝”的无聊戏码就回学校去——她想着探春应该也不是很喜欢这出戏分,如果探春愿意呆到晚上,她还可以找借口去薛家躲一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