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晴进来后,王妃让她坐,又交代了两件关于太后寿礼的事,南晴口中却说:“这事还是第一回办,怕弄不好,要是出了什么差错的话,不是给我们王爷丢脸么。要不还是请王妃管这事吧。”
王妃道:“你不知道我又病了么,再说也没那个心思。这事很重要,你办事我还是信得过,索性都交给你吧,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你问叶妈就成。不用再来回我。”
南晴心里很是喜欢,心想用不着再来回王妃的话正中下怀,因此欢欢喜喜的应承了,又承诺道:“王妃信得过我,那么一定得做好了,方不辜负王妃的一番美意。”
王妃点点头:“不过就是准备寿礼,都是要好的。上面有例子呢,比照着做吧。”
南晴连忙应诺,说了此事,她突然又问黛玉:“林姑娘明日要出府吧?”
黛玉回答道:“是,要去铁槛寺。”
“铁槛寺,路也远。还是备车吧。”南晴顺口说着,不禁又想起水溶的细心体贴来,心里早已不适,虽然当着王妃和郡主的面不好多说什么,可又咽不下这口气,因此站起身来,脸上带着几分笑意,由于平时就是个大嗓门,此刻声量也不小:“哟,自从林姑娘来了我们府里,事倒多了好些来。我们王爷这个人也变得连这些琐事也是要管的,林姑娘可别忘了是谁在忙前忙后的。”
黛玉有些诧异,心想侧妃此时说这些阴阳怪气的话做什么,她没有去细细体会,但听出了侧妃言语中的那丝敌意,也忙起身来:“侧妃的话我记住了,黛玉到此给诸位添了许多麻烦,心里也正过意不去。”
南晴还没来得及说什么,王妃却插了句嘴:“怎么突然说起这些来了,林姑娘也别过意不去。大家在一起相互照顾也是应该的事,别说王爷,就是我们姐妹之间,也应该有个照应。”
南晴听了王妃的话,心里更不是滋味,这位姓林的还不是北王府的人,王妃就对她如此关怀,自己到了府里这些年却没见王妃怎样示过好,哂笑道:“是呢,林姑娘是谁呀,太后选来给我们郡主做伴读的。说得好听点是伴读,不好听点,那就是一个服侍的丫头罢了。还不如我们呢。”说着便要走。
敦慧反应虽然慢了些,但南晴后面的这席话,她是真正的听懂了,忙喝了一声:“南嫂子,你站住。有些话我们说清楚行不行。”
南晴回头笑了一声:“郡主还有什么指示吗?”
敦慧冷笑道:“没有,但我这里有一句话要和南嫂子说。别仗着自己是我哥哥小老婆的身份,就处处显得比别人高一等。你看不起林姐姐,就是看不起我。再说林姐姐也还轮不到南嫂子来指责。”
黛玉含了泪,不想惹出更大的动静,暗暗的拉了拉敦慧的衣裳。敦慧是个心直口快的人,话已经说出来了,哪里有收回去的道理,只是气呼呼的看着南晴,心中很是不甘愿。
南晴被郡主的话堵得不知如何开口,又看了一眼王妃,意思是让她出来主持公道。王妃却出奇的冷静,将念珠数过,重新戴好,眼中多多少少对南晴有一丝冷漠,缓缓说:“侧妃去吧,做好你该做的事,别的不用管。”
南晴心里很是委屈,只是不愿意在敦慧和黛玉面前落泪,硬撑着自己,勉强露出一丝笑容,对王妃微微弯了弯身子,便退了出去。还没走出怡园,南晴心里再也憋不住这口气:“好吧,都向着她吧,她是天上的仙女,我是什么,只不过供人奴役的丫头罢了。”
黛玉的心情明显低落下来,敦慧在跟前数落南晴的不是,又透露出对她的不喜来。王妃道:“郡主回烟雨楼去吧,我有话和林姑娘说说。”
“嫂子!不会你也任由姓南的来给林姐姐难堪吧。她算什么,我还瞧不上她呢。听说以前在母妃身边也不过是个丫头而已,不过说她忠心为主才给了哥哥。这些年又有了侧妃的身份,愈发的把别人不放在眼里了。偏偏此时嫂子倒做起菩萨来。”
王妃有些不悦了,轻声呵斥着她:“郡主,你说的是什么话。快回去吧。我和林姑娘还有事说。”
敦慧一脸不高兴的带着丫头回去了。
王妃又让屋里的其他人都下去,黛玉站在炕沿下面,脸上笼着一层淡淡的忧愁,刚才南晴的话的确让她难堪,如今借居在此她又能怎样。紧抿着嘴,手中绞着手绢,若不是王妃有话和她说,她已经回去了。
王妃也坐回炕沿上,同时拉着黛玉坐在身边,温和的笑说着:“年下事多。侧妃她心里难免有些怨气,林姑娘不要太往心里去了。再说郡主她还是个孩子,说话也不经过大脑的。别太在意了。”
黛玉是个敏感的人,只是想着上次要是真的离了这里,也不用听这些了。不过王妃待她一片真诚,黛玉有感于心,住了将近两年,期间王妃对她多有照顾,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嫌弃的话,又总是来开解她,黛玉含泪答道:“娘娘体贴民女的心思,民女都明白,也很感激。或许再过一两年,郡主出嫁了,民女也离开此处了。不管以后到哪,也不会忘记王妃的好意。”
王妃笑道:“傻丫头,怎么又说到离开的话呢。我想着你在这里住一辈子就好了。”
黛玉的脸微微红了:“王妃又取笑民女。”
“我哪里是取笑。你的心思我不是很明白,不过我们王爷的心意我却是明白的。才侧妃之所以阴阳怪气的说那些,还不是嫉妒你么。嫉妒王爷对你好。因为王爷从来没有对哪个女子这样上心过,林姑娘,你是第一个,应该感到荣幸才是。”
黛玉诧异了一回,诚恳的说出心里的话:“只怕不是荣幸,而是诚惶诚恐。”
王妃又拉着她的手说:“别的一概不要多想。什么事我替你留意着,有我一日,就不会让你受别人委屈,吃亏。”
王妃的温良贤恭让黛玉有些微微的诧异,难道王妃的心里就从来没有介意过。
第113章:向来缘浅
因为要赶着去铁槛寺祭拜,头一日东西都准备好了。诚如惜月所说,两家世代交好,自然也就疏忽不得。
黛玉带了雪雁而去。天一直阴冷着,好在没有再下雪。中途又略歇了歇,等到地儿以后,贾家的人早就来了。黛玉在林之孝家的引领下,来到了贾母的棺木前,恭恭敬敬的奠酒上香,思及往日,忍不住又洒了一回热泪。跟前人劝了好一阵子才略止住了。
贾母后面的那口棺材里,躺着的是风华正茂的鸳鸯。因为是家生子,小小的就在荣国府长大,直到后面成了贾母第一个离不开的人。
在外面的称颂中,她是为了全主仆情义,所以才追随贾母去了。也有人说贾母若是王母娘娘,那么鸳鸯必定是跟前的散花仙女。他们全然不知,这样一条鲜活的生命,在她最美好的年纪里,为了不被逼迫,心甘情愿走上了这样一条不归路。
这里略有许多僧人道士正忙着做法场,李纨过来劝黛玉去后院歇息歇息。
才奉了茶,李纨难得空闲一回,少不了和黛玉要说两句话:“如今要见林妹妹还真是不容易,你在那里过得还好吗?”
黛玉答道:“有劳珠大嫂关心,挺好的。”
李纨道:“老太太没了,又说着要分家。”李纨又压低了声音和黛玉说了两句:“大太太和二奶奶正闹别扭了。好在老爷回来了,不然还不知怎样。得了,这些烦心事林妹妹不知道也好。”
黛玉当然不曾理会这些,只是和李纨说道:“珠大嫂子不用愁,现在兰哥儿也大了。以后大嫂子也是有依靠的。”
李纨含泪的点点头,说起他的兰儿,是她一辈子的希望了,好在这个孩子还算争气。李纨又和黛玉说:“我们孤儿寡母的倒也没什么,兰儿倒还好。日子勉强过得。”
黛玉说:“大嫂这辈子算是要苦尽甘来了。”
李纨年轻守寡,空闺寂寞到底也没几个人能知晓。
小红走了来:“珠大奶奶,我们奶奶有请。”
李纨不敢耽搁,忙起身来:“林妹妹略坐坐,我先去去。”
黛玉点点头,这里毕竟比不得在荣国府,显得有些慌乱。不多时尤氏进来要找李纨说话,黛玉便让她去琏二奶奶了。
她出了房门,想着再去祭拜一回还是回去的好。才走出院子不久,却见宝玉一身素服走了来,黛玉忙煞住了脚,想着避开。
只见宝玉走了来,笑嘻嘻的说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雪雁便当他又是疯了,撇了撇嘴:“二爷这是怎么呢?也不知在哪里魔怔了。”
黛玉瞥了他一眼,还是以前的面孔,却总觉得有一丝的不对劲,听得他又笑嘻嘻的说道:“妹妹上哪里去,外面都是些男人,难道不怕将妹妹给熏坏呢?”
黛玉冷眼道:“宝玉别闹。”说着扶着雪雁便匆匆而去,宝玉竟然一路跟了上来。黛玉并不理会他,心想怎么和以前还是没两样,心里有些烦闷。走了一会儿,突然迎面走来一人,竟和宝玉生得一模一样,唯独不一样的却是装束。只见他身着象牙白的圆领袍子,头上戴着一顶月白的小帽,脚上蹬着一双皂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