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玉闻言不语,王熙凤还算有眼色,知道那话说不得,黛玉含笑回道:“凤姐姐放心吧,我家去了就跟母亲说,过几日春暖花开,那时候景致想必更好。”
宝玉一心想留下黛玉,插言道:“林妹妹就留下多住几日吧,宝姐姐和云妹妹常提起你,大家在一起岂不热闹。”
黛玉道:“我已经离家十来天了,该回家去帮着我大嫂管家了,薛姐姐和云妹妹是常见的,二姐姐要绣嫁妆不得闲,倒是许久不见三妹妹和四妹妹出门了。”一般来说,似三春这般身份的闺阁姑娘,都由嫡母领着出门交际,但邢夫人是填房身份不高见识浅薄,她几乎不去那种场合,贾母还嫌她去了丢脸,贾母上了年纪不爱出门,王夫人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有王熙凤前年当了探花夫人,这种场合才去得多了,但她也只带了迎春,没什么理由把探春惜春都带上。
去年苏樾的妻弟沈正起复回京,沈太太受贾敏之邀来林府赏花吃酒,见迎春生得俏丽温柔,聊了几句越发喜欢,听旁人介绍她是贾敏的娘家侄女,就向贾敏打听迎春的婚配情况。贾敏知道沈正有两子两女,次子沈宣满十八岁了还未说亲,也是仪表堂堂的少年郎,沈太太问起迎春,其意十分明显,乐得牵线搭桥。
沈正当年年轻气盛得罪权贵,其父又犯了贪污之罪,东窗事发中风而亡,沈正未被重判,家产却因偿还父亲贪污都充公了,只留着祭田度日,他被革职罢免十年之久,庆熙帝去年召他回京起复,沈家才渐渐有些起色。
沈正现如今任刑部侍郎,颇得庆熙帝青眼,沈正一家人经历过大起大落,对许多世俗之事都看得淡了,只盼子女平安顺遂,当世有人家结亲挑嫡出庶出,也有人看重对方家世品行不挑正庶,贾迎春虽是庶出,却是荣国府的姑娘,比小门小户的嫡女强多了,兼之又读过书明事理,性格温柔待人亲厚,沈正夫妻对这门亲事无有不满,得知贾迎春还未婚配,便托了贾敏做媒。
贾赦起初还嫌弃沈正家家产简薄,配不上迎春,经贾敏分析后才转过弯来,沈家是元气大伤,但沈正现在正得圣上看重,不出意外沈正将来是刑部尚书无疑,沈宣早已考中秀才,为人品行端正,断不会委屈了迎春,贾府现如今看着风光,内里是个什么样贾赦心知肚明,一个日落西山一个蒸蒸日上,眼光放长远一点,迎春嫁到沈家还是利大于弊的,贾赦这才同意了,贾母更是满意,去年过了小定,两家商定今年五月完婚。
黛玉和探春见面的次数也不多,从宝钗湘云那里看到过探春的诗文,才华见识都不弱于男儿,却被身份所限连出门都难,对她十分惋惜。
探春听黛玉说她要帮着大嫂管家,不禁诧异道:“林姐姐已经开始管家了吗,那么多一堆事儿,一定很辛苦吧,琏二嫂子每天都忙得连轴转呢。”
黛玉笑道:“我八岁起就跟着母亲学着管家了,其实也还算好,将事情分配下去,掌握全局即可,费不了多少心思。”黛玉对外祖家的情况知道的不是很详细,但听探春这么说,她应该是没学过这些,不由有些不解,外祖母和二舅母都不教姑娘管家的吗?
王熙凤闻言眼底闪过一丝微妙的神色,贾琏去平安州上任之后,王夫人以身体不好需要静养为由非要王熙凤来管家,刚嫁过来的时候她的确有过管家的雄心壮志,但经贾琏教导分析后就息了争强好胜的心思,一心一意经营她和贾琏的小家,现在王夫人虽说让她来管家,但公中库房账本钥匙对牌她一概不见,反倒每天忙得热火朝天,这哪里是管家,她分明就是个跑腿的管家娘子吧。而且公中早就没钱了,王夫人膈应她,她也不是泥人,成天在王夫人跟前哭穷,她才不会拿自己的嫁妆出来补贴呢。
菁玉黛玉辞别贾母,宝玉不肯,缠着贾母定要黛玉留下和众姊妹作伴,菁玉暗暗叹息,宝玉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轻叹一声道:“宝玉,我有句话想要问你。”
作者有话要说: 凤姐儿叹道:“你那里知道,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别说庶出,便是我们的丫头,比人家的小姐还强呢。将来不知那个没造化的挑庶正误了事呢,也不知那个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
原着原文,我查过一些资料,明代的确有嫡子娶庶女或者嫡女嫁庶子的情况,再结合凤姐这段话,说明当世有人在乎嫡庶就有人不在乎这些,所以迎春嫁嫡子也是可行的。
☆、第三世(一百一十四)
宝玉连忙走到菁玉跟前,“林姐姐问吧,我一定知无不言。”
菁玉的目光在在座的女孩子们脸上一一点过,她们不是书页里文字塑造的人物,是她眼前活生生的人,这时代的天下女儿,又有几个不在那薄命司里呢,比起贾珍贾赦之流,宝玉对女孩子已是难能可贵的爱护了,但他的爱护仅仅依附在家族富贵上,一旦没了这些,他又有什么能力来保护他想保护的人?
原着中的黛玉在贾府过着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迎春嫁给孙绍祖被折磨而死,探春和亲远嫁,晴雯病故,巧姐儿被卖,宝钗嫁给他却落得金簪雪里埋的结局,宝玉又为她们做了什么?有心而无力啊。
菁玉盈盈笑道:“宝玉,我知道你素来是个爱护女孩儿的,我想问你,你待姊妹们极好,自然也是要保护她们的对不对?”
宝玉认真地点了点头,贾母等人都笑了。
“可是,你拿什么来保护姊妹们呢?”菁玉话锋一转,用同样认真的眼神看向宝玉,她不是把宝玉当小孩逗着玩,宝玉有这份心很难得,唯有有同样的能力时,他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他现在不明白,被贾母保护得太好了,还以为家族富贵能护得他们一生一世。
宝玉心头一凛,震惊地睁大了眼睛,从来没有人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一时间他竟不知如何回答,贾母也愣住了,不知道菁玉问这话到底何意。
菁玉继续道:“宝玉,我知道你不喜欢经济仕途,讨厌许多汲汲营营的官儿,但你想过没有,你的锦衣玉食富贵日子都源自何处?既享受了这些,就要担起相应的责任来,唯有自己变得强大,才能保护你想保护的人。”对宝玉期许地笑了笑:“想保护姊妹们,光有心意是不够的,还要有与之匹配的能力。”
宝玉完完全全地被问住了,菁玉的话与他往日消极对抗读书科举的想法反复拉锯,令他纠结不已,眉头皱成一团,整个人呆愣住不知所措,亦不知如何回答。
菁玉知道宝玉的症结所在,宝钗湘云劝他科举都是一个路子的话,你是个男人,还是官宦之家的公子哥儿,你的正途就是科举出仕为官做宰,宝玉长这么大,他见过几个官儿?父亲贾政中规中矩,对他疾言厉色,他一见就怕得跟什么似的,伯父贾赦花天酒地,堂兄贾珍也是一般,贾雨村更是让他讨厌至极,真正为国为民的清官都在地方上,京城刚正不阿的官儿都会被别人组团排挤的,便是林如海也懂得官场手段,许多人都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部,宝玉从小看到的都是这种尸位素餐的禄虫,自然不要指望他会与这些人同流合污。
菁玉不提科举前程,从宝玉的内心问起,他既然有爱护姊妹们的心意,那就该有保护她们的能力,否则这心意也是毫无用处,菁玉言尽于此,宝玉能想透彻最好,即使不能为官做宰,也能在许多事情上努力一把,或许晴雯不会死,或许探春不用去和亲。
贾母见宝玉呆住了,心疼地道:“宝玉还小呢,这些道理等他长大自然就明白了。”
现在距原着中贾家落败抄家也没几年了,宝玉长大再明白又有什么用呢?辞别了贾母,菁玉先把黛玉送回林府,陪父母吃了晚饭才回到北静王府。
与此同时,宝钗在梨香院查看今天姐妹们送来的贺礼,黛玉这两年跟她来往相见次数不少,所赠礼物为自己亲手做的针线绢花,菁玉则送了寿面寿桃,另有湘绣宫扇一把,笔锭如意金锞两对,刻了“心想事成”四字。
宝钗进京正是为了小选,菁玉送宫扇又送这四个字,是祝她如愿以偿能够入宫,不禁微微惊讶,怎地北静王妃如此清楚自己的心思?
此时房内只有宝钗与贴身丫鬟莺儿两人,莺儿走到宝钗身边低声道:“姑娘,昨儿我在太太跟前伺候,听姨太太和太太说话,听姨太太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想把姑娘给宝二爷定下来,太太虽未正面答应,瞧着却有几分心动呢。”
宝钗大吃一惊,难怪最近母亲流露出让她和宝玉结亲的意思,竟是姨母的主意。宝钗自恃才貌双全,有舅舅王子腾和姨母的夫家荣国府相助,再加上表姐元春已是贤德妃,以为今年小选胜券在握,在结果未出之前不得婚配,姨母为什么会突然有了撮合她和宝玉的想法?
王夫人早就知道宝钗今年参选一事,当年他们来京城时还信誓旦旦地保证过要帮她,为何在还未参选之前就想将她定下做儿媳妇呢?好像姨母十分笃定她一定能落选似的。宝钗顿时冷然一惊,若姨母存了将她配给宝玉的心思,那肯定不会在小选上真心实意地帮她,贤德妃是王夫人的亲生女儿,她自然是帮着母亲,表妹哪里有母亲重要,但即使没有贾家帮忙,还有舅舅王家呢,王家的权势可不比贾家小,但为何王夫人确定她一定会落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