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帝接到消息,已带人去往宫门口。
众人已经等候在宫门外,大臣们也从各自官署来到宫门口,正是人山人海。
正文帝一出来,劲装兵士齐齐跪地,喊道:“禀告吾皇,边关大捷,镇国长宁公主率辽东军、晋南军、浙南军杀破倭国,俘虏倭国王室,占领倭岛!”
这话一出,旁边的官员和百姓高呼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呐喊声久久不能平息。
正文帝胸中豪气干云,朕对得起列祖,对得起黎民了!
往前几步,接了为首之人手中高举的战报,此人身形娇小,正是屡立奇功的苏怜。
一目一行,仔细读完战报,正文帝对跪着的众人朗声道:“倭寇之患千百余年,与大襄有血海深仇,今日,朕之麒麟儿帅大襄将士踏平倭国,当举国同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镇国长宁公主千岁千岁千千岁!”
......
官员大臣感叹:陛下您下好大一盘棋啊!
正文帝扶起苏怜,亲切问候他的女儿,伐寇主帅林折梅的情况。
苏怜一一说了,拿出赵琦、王希孟、林探梅、凌适、梁靖的汇报折子,以及林折梅的请安折子,正文帝叫人安排苏怜等人的住处,拿着折子脚步如飞回了议政殿。
徐宝忠上茶,见正文帝凝视林折梅的请安折子,不敢多话,退到一边。
正文帝问他:“宝忠,你觉得公主是个怎样的人?”
徐宝忠算哪根葱,他哪敢说这个啊,但皇帝问了,也不能不答,遂回道:“陛下,老奴哪知道,老奴只觉得公主有情有义,有勇有谋,龙章凤姿颇有陛下年少风采。”
正文帝笑盈盈的,指着徐宝忠,假意骂道:“还说不知道,你知道得不少嘛。”
徐宝忠跪地,配合着正文帝求饶道:“哎哟,陛下,殿下当初在议政殿大义救辽东,今日又立下此等功勋,老奴能看见,能听到。”
正文帝心情颇好,叫他起来。
倭岛不小,怎么治理,虽然有筹谋,但赵琦毕竟已是耳顺之年,王希孟倒是可以先在倭国治理,林探梅、凌适、梁靖此次立功不小,还有无数勇猛将士都得封赏。
伤亡将士的抚恤,一定要跟上。
北边的李氏王朝慑于大襄威名,哭着喊着要归顺,会随着受封队伍回京,得安排好接待流程。
正文帝苦恼,本来想着做个差不多的皇帝就行,现在孩子给架到这个高度了,只能尽善尽美一条道走到底了!
不过,叫他最苦恼的是,林折梅的请安折子,她自请以辽东为封地,接章誉过去生活,不想回京!
正文帝暂且放下这事,忙到半夜,指挥着各部官员将各项事务安排妥当。
这才写了几份圣旨,叫苏怜等人与宣旨官员一道赶赴辽东。
凌晨时分,正文帝无法入睡,揣着林折梅的请安折子,带人去了坤泰宫。
沉睡的坤泰宫,立刻掌灯,众人服侍着正文帝洗漱好,皇后亲自给他通发。
正文帝心里暖暖的,温声道:“你快回去睡,朕觉得没地方去,就来你这里,倒是打扰你休息了。”
皇后得多没眼色才会说:你打扰我了。
她轻轻给正文帝通头发,柔声细语:“陛下来,臣妾高兴还来不及。”
正文帝,拉住皇后的手,将梳子递给宫女,握住皇后柔软的手,感叹道:“风风雨雨过了二十几年,咱们都老了。”
皇后柔情地看他:“臣妾倒是老了,陛下春秋鼎盛,可不老!”
正文帝把林折梅的请安折子递给皇后看,挥手叫服侍的人下去,才问:“你怎么看?”
皇后苦笑:“自从陛下叫俩孩子各归各位,臣妾与折梅这孩子都未曾见过面呢。”
正文帝骂道:“这孩子,心思野了,出去不回来是怎么回事?”
皇后轻笑,释然地说:“陛下,若折梅不肯回来,陛下送誉儿去辽东时,请允许臣妾同行。”
“怎么,你也要走?”
“陛下说哪里话,臣妾当然舍不得陛下,去见见女儿就回来。陛下在哪儿,臣妾就在哪儿。”
“哼,这还差不多。”
“陛下也莫生折梅的气了,毕竟她回来也是尴尬,到底与弥儿有一段曾经,当初又是那样的决绝。”
“儿女情长有什么要紧,折梅是朕的女儿,难道还能被宁安侯欺负了去!”
皇后跪在正文帝身边,柔声请罪:“请陛下饶恕臣妾妄议前朝之罪。”
正文帝摆手:“闺中私语,朕恕你无罪。”
“陛下,折梅虽是女儿身,毕竟立下此等功勋,臣妾想着她并非不想回来,也是避嫌的意思,免得几位皇子不快。”
搂着皇后想心事,正文帝在下一个艰难的决定。
次日早朝,气氛热烈,臣子们歌颂正文帝功德,二皇子一派的官员,贵妃的父亲御史杜央启奏,关于镇国长宁公主的封赏。
正文帝问说:“爱卿怎么想?”
杜央答:“臣认为女子最终的归宿是有个好夫家,生子育女,享受天伦,陛下,镇国公主虽有不合闺德之处,但也情有可原,臣愿意从杜家寻一好儿郎。”
这话一出,有许多人拥护,抢着要林折梅下嫁。
毕竟公主下嫁,无法入朝,功劳就是夫家的了。
正文帝笑着看他们各抒己见,也有反对的,有一武将出列,提出反对意见:“陛下,镇国公主殿下实乃带兵打仗的人才,用兵如神,爱民如子,为何要嫁人,请陛下为公主殿下择一军中官职。”
武将们多是赞同,毕竟战场上,只要能赢,能叫大家伙活,就是好将领!公主身先士卒,不仅武艺高强,更是知人善任,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大家都服!
赵琦的门生等文官,也大力倡议给公主授予官职。
几种观点吵得不可开交。
正文帝听他们吵,最后问二皇子:“持儿,你觉得要怎样封赏你皇姐?”
二皇子章持以未来的继承人自居,此时见正文帝如此郑重问他的看法,挺直胸膛,高声道:“父皇,儿臣以为,应多给皇姐封邑,可封赏皇姐的儿子誉儿,另外,还需从京都青年才俊中择一良人为她赐婚。”
正文帝问说:“持儿可有人选?”
章持包有人选的啊,回答道:“父皇,儿臣有人选,杜御史家的杜炎,李祭酒家李枫,裴学士家的裴辛......”
选的全是历代文官家中的次子或幼子。
正文帝点头,问三皇子章抒:“抒儿,你觉得呢?”
章抒要跟二皇子唱反调,凡是二皇子同意的,他都要反对,遂朗声道:“父皇,儿臣以为,皇姐为大襄社稷立下不世之功,应该大力封赏,加封号,赐封邑,还要给皇姐官职,使她能够不被囿于后宅,可以承担皇家子嗣的责任。”
三皇子越说越觉得可行,皇姐又不能继承皇位,可以和我合作呀,于是用力组织词汇,补充道:“父皇,儿臣时刻不敢忘皇子职责,享天下供奉,就要为万民立命。皇姐一定也是如此,求父皇给皇姐发挥才智的机会。”
正文帝脸上看不出喜怒,又问四皇子章拓:“拓儿,你觉得呢?”
章拓很懵圈,父皇太难搞了,这不行,那不行的,算了,随便说说吧:“父皇,儿臣以为,您可以问问皇姐想要什么,您按照皇姐想要的给她封赏,这样大家皆大欢喜。”
正文帝以手抚额,闭了闭眼睛:这傻孩子!我生的?
章拓看正文帝如此表态,以为是不满两个哥哥瞪他,狗胆包天,骂章持和章抒:“你们能不能考虑考虑父皇和皇姐的心意,光为了自己考虑,真不像个皇子的样儿!”
章抒心梗,反驳:“我怎么没考虑,我不是说叫皇姐继续当官吗?”我比老二强啊。
章拓嗤笑一声:“你不就是想给皇姐卖好,好叫她给你卖命,到时候你坐稳了位置,就卸磨杀驴!我能不知道你吗?”
章抒骂道:“你小人之心!”
章拓不在乎:“我就小人之心,因为我也曾这么想,但皇姐打下来倭国,是我心中的大英雄,我现在变了!我是君子了,只有你是小人!”
“你说谁呢?”
“说你怎么了?”
“我是你哥。”
“哥了不起啊!”
“你瞅谁?”
“瞅你咋地!”
“你欠揍!”
“你欠打!”
一言不合,打起来了。
章持急切地过去拉架,不知被谁一拳捣眼睛上了,巨痛。顷刻怒极,撸起袖子加入了战局。
朝堂上没人争吵了,暂停下来,去看陛下的三个儿子打架。
正文帝,下了决心,从徐宝忠手里的两份圣旨中拿出一份,打开确认无误后,才叫他宣布。
剩下那份,就随手扔在了脚边的炭盆里,火焰吞没了圣旨。
徐宝忠的声音在大殿响起——
打架的石化住,父皇立皇姐当皇太女!
第73章 娘娘也不是娘娘了(十四)
辽东,林折梅靠在窗前,看外面大雪纷飞,炭盆里烤的板栗正香。
林探梅推门而入:“折梅,腊八节去军营过吧?大家都想你。”
王希孟放下茶杯,瞪着眼反驳:“折梅要在这里陪老夫过节。”
“军中将士想念折梅,君侯就自己在家过节吧。”林探梅坐在林折梅身边,不在意地反驳王希孟。
“老夫明岁将要驻守倭岛,除夕想和家人一起过。”王希孟想叫林折梅留在这里和他过节,主要是和王家小辈熟悉熟悉,以图来日。
林探梅无语:“你带了俩儿子来,还带了一个妾,你家人一起过啊。我才是孤家寡人,需要和妹妹一起过节。”
王希孟张口就怼:“折梅不是你妹妹,京都宁安侯才是你的血脉亲人。你叫人接来就成啊。”
林探梅气死了:“你放屁!”
“说谁放屁呢?你虽是国公,老夫也不怕你!”
林折梅无奈,开窗放进来一只鹰,打开信件,笑着制止住他们的话:“行了,今年除夕要回京都了。”
“有眉目了?”两人惊喜。
相比和林折梅过节,他们更希望林折梅更进一步。
“嗯,陛下已经在朝中宣旨,相信圣旨很快就会送来辽东。”
“宣旨的内容是什么?”王希孟希望听到一个确切的消息。
林探梅也眼巴巴地看她。
林折梅一字一句:“立我为皇太女呗。”
“啊哈哈哈哈,好好好。”林探梅与王希孟击掌而笑。
中书令赵琦亲眼见识林折梅的能力,全力支持,赵家门生故旧以赵琦马首是瞻。
定国公府梁家全力支持,平南侯凌家全力支持。
镇国公林家必须全力支持。
武威侯王家每个人举双手和双脚支持。
宫里有皇后稳定大局。
皇子里,有四皇子章拓大力支持,他的母族和妻族从他的意思,支持这件事。
正文帝还以为会遇到阻碍,御史要撞柱阻止什么的,其实都没有。
二皇子的外祖父杜御史想撞柱的,但皇子们打架时,把他的头打破了,在包扎,没有撞柱的时机。
圣旨到达辽东比想象得还早。
林折梅接旨,带队回京都。正好李氏王朝的代表团也要进京,路过辽东,就随林折梅的队伍一起了。
回京路上遭遇了几波刺杀,都没用得着林折梅出手,林敛带的林家军,和朱干带的娘子寨军都把刺客解决了。
给外邦代表团唬得一愣一愣的。
大襄将士实力恐怖如斯!还好王上跪得快。
到了京都。
正文帝在城门带文武百官迎接林折梅,眼含热泪:“吾女章弘,为社稷立下千古功勋,辛苦了。”
林折梅情真意切:“苍天眷顾,造物垂怜,父皇恩泽庇护,众将士悍不畏死,中书省官员统筹后方,女儿才能有此大捷!”
大臣们:陛下您下好大一盘棋啊!
各种推让,各种场面话,然后,正文帝接受李氏王朝代表团的跪拜。
对代表团发表了几句恩威并重的讲话,正文帝就拉着林折梅的手上了御辇。
林折梅当然要推辞了,但御辇窗户那里露出章誉的小脑袋,她就明白了正文帝的好意,随他登上御辇。
这一登,开启大襄明德帝五十年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
参加过接风宴会,回到坤泰宫,章誉泪汪汪地拉着林折梅的手去他的偏殿,哇,里面别有洞天,关在笼子里的大蛤蟆、大蚂蚱、大蟋蟀、大蛐蛐......
迎着林折梅纳闷的脸,章誉一一给母亲展示他的小伙伴。
林折梅赞叹:“你身边的宫人真不错,能养到现在。”
章誉鼓着小脸,继续说他的小伙伴:“母亲,这是呱呱,它的母亲也不在身边,就和我作伴了,小陶子说呱呱冬天得睡觉,可我想叫呱呱看过您再睡觉。”
“本来还有一只大蝴蝶的,可惜,在我去御学堂的时,飞出笼子飞走了。母亲您知道吗,那只蝴蝶可大了。”
“有多大?”
“可大可大了。”
“可大是多大?”林折梅逗孩子。
章誉比划着:“很大,我骑在大蝴蝶背上就能去辽东。”
“哇,那确实是很大的蝴蝶!”林折梅任章誉牵她的手,听他说话。
最后逛累了,章誉在母亲的怀中睡了。
林折梅看过一个报道,说孩子幼年如果没有得到母亲足够的爱和拥抱,会变得暴力。为了弥补她这几个月的缺位,接下来会更多时间带孩子上班。
宁安侯府,一片静寂。
侯夫人姜思懋,看着一屋子的妾室,心里五味杂陈。
宁安侯章弥,现在叫林弥了,从外面进来,脸色青得像是要吃人。
姜思懋是不会上去嘘寒问暖的,眼神示意曹姨娘过去伺候宁安侯梳洗换衣。
曹春浓也不想去啊,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柔柔地过去服侍她男人。
宁安侯对曹氏再无爱意,忍了又忍,一巴掌拍在她的脸上。
姜思懋一下站起来:“你在干什么?要打人出去打!”
丈夫在她房里打妾室,这和打在她脸上有什么区别!
宁安侯无力地蹲在地上:“都怪她!”
“你说什么?”姜思懋没听清。
一屋子的妾室谁也不敢说话,曹春浓被打时就跪在地上。不敢言语一句,也不敢分诉!
宁安侯指着曹春浓,大声愤恨咒骂:“要不是这个贱女人贪慕虚荣,孤何以至此!”
“孤何以至此!”
“啊——孤何以至此!”喊着喊着,衣衫不整地跑出去了。
姜思懋语塞,只得叫人跟着林弥。
摆摆手叫妾室们回去,自己叫嬷嬷扶着回了内室。
今年冬天可真冷啊。
当夜,林弥失足落入府中的荷花池,万幸被救上来了。
林弥想死是真的,不惜叫人刨开池塘的冰,也要死。但林折梅和林探梅不会叫他死。他死了,就会在正文帝心里留下疙瘩,就会给后代留下极浓的圣恩。
只要他不死,他就永远是那个为了爱妾,侵吞粮饷,置前线将士性命不顾,险些叫大襄失去辽东的罪人!
次日早朝,正文帝带着林折梅一起来的,路上,难得慈父心肠,劝她:“你在婚姻上有些挫折,不要丧气。”
林折梅纳闷:爹唉,我这还不够自信吗?
第74章 娘娘也不是娘娘了(十五)
早朝一切顺利。战胜的封赏,伤亡将士抚恤,以及如何接待李朝,这些都已定好,不需再议。
早朝的一切对林折梅来说都是新鲜的,她需要学习和成长。
却不知正文帝和众大臣都在暗暗观察她,发现皇太女真真是矫矫神人,道胜情泰,渊岳其心,麟凤其采,实乃大襄天选继承人。
没过几日,占领的倭岛发来急报,发现银矿,报请开采。
正文帝大喜,首选要赏的就是曾经的伐倭大元帅,现在的皇太女。
林折梅从太子侧妃,一下变成超一品的镇国长宁公主,又灭了一个敌寇之国,一下变成了皇太女,看她的样子,以后还会成为九五之尊。
这些已经足够说明她的本事。但她的本事远不知如此。
众人想到陛下另外的三位皇子,算了,皇太女就皇太女罢,那三个不说也罢!
二到四皇子并没有来上朝,正文帝以“不孝不悌”为由,把他们身上的官职一降到底,成了御学堂的学子了。
章持、章抒、章拓,背着书筐,跟死了爹似的,一步一步迈进御学堂的大门。
偏偏,学堂里传出章誉朗朗读书声。
母亲回来了,章誉高兴的嘞!
父亲是太子,他的日子不好过,东宫女人太多了,孩子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