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初辟,清浊始分,星辉为引,可淬凡胎……”他喃喃念着其中的句子,只觉脑海中灵光闪现,一直以来对于如何更好融合与控制体内力量的些许困惑,竟豁然开朗!
“何人在此翻阅杂书?”一个苍老沙哑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
陆明渊一惊,回头只见一位须发皆白、穿着洗得发白的旧翰林官袍、身形佝偻的老者,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浑浊的眼睛正盯着他手中的薄册。
陆明渊连忙起身行礼:“学生陆明渊,见过老先生。学生奉命整理档案,见此书材质奇特,故而翻阅,冒昧之处,还请见谅。”他并不认识这位老者,但其能无声无息靠近,且身处这翰林院深处,定非寻常人物。
那老者没有理会他的礼节,目光依旧停留在那本薄册上,喃喃道:“此书在此蒙尘六十余载,竟还有人能认得这‘云篆古文’……”他抬起头,浑浊的眼睛仔细打量着陆明渊,仿佛要将他从里到外看透。
忽然,老者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精光,干瘦的手指指向陆明渊藏匿冰裔古籍的那堆档案:“那里面,有一样东西,气息与此册同源,却更为古老……小子,你带来的?”
陆明渊心中骇然!这老者竟能感应到那本冰裔古籍的气息?他究竟是什么人?
见陆明渊神色戒备,老者咧开嘴,露出稀疏的黄牙,笑了笑,笑容有些诡异:“不必紧张。老夫姓徐,看守这废纸堆几十年了。你那东西,放在这里,比放在身上安全。不过,怀璧其罪,你自己当心。”
说完,他也不等陆明渊回应,佝偻着身子,慢悠悠地踱步离开,消失在层层书架之后,仿佛从未出现过。
陆明渊站在原地,心潮起伏。这位徐老,绝对是一位奇人!他不仅认得云篆古文,更能感应到冰裔古籍的气息!他这番话,是警告,还是提醒?抑或是……某种暗示?
他看着手中那本关于“星辰淬体”的薄册,又望了望徐老消失的方向,心中有了决断。这翰林院,看来远比他想象的更加不简单。这看似磋磨的枯燥差事,或许正是他的一场机缘。
危机与机遇,总是相伴而生。医馆的竞争,逼出了苏棠更精准的定位;翰苑的冷遇,却让陆明渊发现了隐藏的瑰宝与奇人。他们的京城之路,在风雨与奇遇中,正一步步走向更深、更广阔的天地。而那位神秘的徐老,又将给陆明渊带来怎样的影响?一切,仍是未知。
第234章 徐老点拨窥门径,棠心巧算破局新
自那日与神秘徐老短暂照面后,陆明渊心中便存了念想。他依旧每日按时点卯,埋首于故纸堆中,完成周翰林交代的枯燥校勘,但心思却更多放在了那本记载着“星辰淬体”之法的薄册,以及徐老那句意味深长的提醒上。
他尝试按照薄册中残缺的法门,在夜深人静时,于自家小院中引动星辰之力。初时毫无头绪,只觉得夜空星辰遥远而冷漠。但当他沉下心神,引导体内混沌星丹缓缓旋转,并以初源冰魄之力护住经脉时,奇异的感觉产生了——仿佛有极其微凉而精纯的气息,如同涓涓细流,自九天之上垂落,透过周身毛孔,渗入四肢百骸,与他体内的星丹之力隐隐交融,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舒畅与充实感。
虽然这过程极其缓慢,引入的星辰之力也微弱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陆明渊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原本因强行催动混沌星涡对战元婴而留下的一些细微暗伤,正在被这股力量缓缓滋养、修复,连带着对初源冰魄之力的掌控,也似乎更圆融了一丝。
“这星辰淬体之法,果然玄妙!”陆明渊心中惊喜。这还只是残缺法门的初步尝试,若有完整传承,效果定然惊人。这也让他对那位神秘的徐老更加好奇。
几日后,他特意寻了个机会,带上一壶不错的清酒,再次来到翰林院深处那排无人问津的书架前。果然,又“偶遇”了正在慢悠悠擦拭书架灰尘的徐老。
“学生见过徐老。”陆明渊恭敬行礼,递上酒壶,“前日蒙老先生指点,学生受益匪浅,特备薄酒,以表谢意。”
徐老停下动作,浑浊的眼睛瞥了那酒壶一眼,鼻翼微动,哼了一声:“还算有点良心。”他毫不客气地接过酒壶,拔开塞子闻了闻,脸上露出一丝满意,随即对着壶嘴便灌了一口。
“嗯……酒还行。”徐老抹了把嘴,看向陆明渊,“那册子,看得如何了?”
陆明渊如实相告:“学生依其中法门尝试,确能引动微末星辰之力入体,滋养经脉,只是……进展极为缓慢,且法门残缺,许多关窍难以参透。”
“哼,贪多嚼不烂!”徐老嗤笑一声,“你能引动星力,已是造化。须知星辰之力至阳至纯,亦至为霸道,你体内……嗯,似有异种寒力与之相冲,若非你根基特殊,早已经脉尽碎。循序渐进,方是正道。那册子后半部分,或许在……”他话说一半,却又停住,摇了摇头,“罢了,机缘未至,强求无用。”
他话锋一转,意有所指地道:“翰林院这地方,看着清贵,实则是非窝。有人想让你埋首故纸,你就真甘心一辈子待在这角落里发霉?校勘典籍,亦是学问。前朝旧事,得失成败,未必不能映照今朝。就看你有没有那双能从中看出‘东西’的眼睛了。”
说完,他不再理会陆明渊,提着酒壶,佝偻着身子,哼着不成调的曲子,又慢悠悠地踱开了。
陆明渊站在原地,咀嚼着徐老的话。对方显然看出了他体内力量的一些端倪,甚至可能比他自己更了解其中的风险和关窍。那句“循序渐进,方是正道”是告诫。而后半段关于翰林院和校勘典籍的话,更是点拨——周翰林想用琐事困住他,但他同样可以从这些琐事中,汲取自己需要的东西,无论是知识,还是……其他。
他看向那堆积如山的陈旧档案,眼神不再觉得它们枯燥,反而像是看到了一个蕴藏着无数秘密的宝库。徐老暗示,那本星辰淬体薄册的后半部分,可能就在这些档案中的某处?
自此,陆明渊校对档案的心态彻底改变。他不再将其视为负担,而是当作一种修炼和探秘。他更加细致地阅读每一份奏疏、笔记,不仅看文字,更分析其背后的时局、人心、制度得失。同时,他也留心了所有材质特殊、或记载内容涉及玄奇、古早之事的文书,希望能找到星辰淬体法门的后续,或者其他有用的信息。
就在陆明渊于翰苑深处另辟蹊径之时,苏棠也并未坐以待毙。面对保和堂的价格战和舆论打压,她深知单纯防守并非长久之计。
这一日,一位衣着朴素、面色愁苦的老妇人来到济世堂,言说其子在外帮工时不慎被毒虫咬伤,伤口溃烂流脓,高烧不退,去了几家医馆,包括保和堂,都说是“无名肿毒”,用了药也不见好,反而愈发严重,家中已无钱医治。
苏棠检查后,发现这并非普通毒虫咬伤,伤口周围萦绕着一丝极淡的阴秽之气,与之前永昌伯小伯爷的症状有几分相似,但轻微得多。她心中一动,开出药方,并亲自为其清理伤口、敷上特制药膏。
三日后,那老妇人之子竟奇迹般好转,烧退脓消。老妇人千恩万谢,几乎要将苏棠当作活菩萨跪拜。
此事给了苏棠灵感。保和堂依仗家大业大,可以打价格战,但她可以开辟新的“战场”。她决定,济世堂以后除了常规病症,将更加侧重于接收和治疗那些被其他医馆认定为“疑难杂症”、“无名之疾”的病患。这类病患通常被大医馆嫌弃费力不讨好,但一旦治愈,口碑效应极强,而且,诊金也可以根据情况适当提高,用以维持医馆运营和补贴贫苦。
同时,她借助百草阁的渠道和永昌伯府等结交下的人脉,开始有选择性地为一些权贵之家提供“上门诊疗”或“定制调理”的服务。这些服务价格高昂,但凭借她精准的诊断和显著的疗效,很快就在高端客户群中打开了市场,有效弥补了被保和堂抢走普通病患造成的损失。
此外,苏棠还做了一件事。她将一些常见、且药材便宜有效的方子,略作调整简化,制成便于携带使用的药散或药膏,以极低的价格通过百草阁和济世堂向平民出售,并附上详细的用法说明。这虽然利润微薄,却极大地惠及了底层百姓,也进一步巩固了济世堂“仁心仁术”的形象,无形中抵消了保和堂散布的“次品药材”等谣言。
济世堂非但没有在保和堂的打压下萎缩,反而通过精准定位和差异化竞争,开辟了新的局面,名声在特定的圈子里越发响亮。
陆明渊在翰苑深处窥得修行门径,苏棠于医界风波中巧算破局。夫妻二人,一在朝,一在野,皆在看似不利的境遇中,凭借着自身的才智与韧性,稳稳地扎下了根基,并悄然拓展着属于自己的力量。
然而,他们都清楚,无论是翰林院深处的秘密,还是医界竞争的暗流,都只是冰山一角。圣教的阴影,永夜之劫的谜团,依旧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顶。他们必须更快地成长。而接下来,一场由科举引发的、直指朝堂核心的风波,将把他们更深地卷入这帝国权力漩涡的中心。
第235章 星图初现秘库中,疫病乍起考验临
陆明渊将徐老的点拨铭记于心,白日里更加专注地投入校勘工作,不再视其为苦役,而是将其视为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对历史脉络、王朝兴衰的梳理。他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和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在这些故纸堆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不仅校勘文字,更开始整理归纳,将散落在不同卷宗中的相关信息串联起来,试图还原某些历史事件的真相,分析其背后的制度利弊。
这份沉静与专注,落在周翰林眼中,反而成了“认命”和“沉沦”的表现,他心中冷笑,只道这寒门状元终究被这枯燥现实磨平了棱角,便也渐渐放松了对他的“特别关注”。
而就在这日复一日的“沉潜”中,转机悄然而至。陆明渊在整理一批标注为“前朝钦天监散佚杂录”的残破卷宗时,指尖触到一册以不知名兽皮鞣制、入手微凉的书册。这册子与他之前发现的星辰淬体薄册材质不同,却同样透着古老的气息。
他小心翻开,心中猛地一跳!册子内并非文字,而是一幅幅以银线勾勒、略显模糊的星辰轨迹图!这些星图并非当代流行的星官分野图,其构图更为古老玄奥,星辰之间的连线蕴含着某种难以言喻的韵律。在几幅关键星图的下方,附有寥寥数语批注,用的正是那种“云篆古文”!
陆明渊强压住心中的激动,仔细辨认。批注内容晦涩,大致阐述了不同星轨运行对应天地气机流转,以及如何观测特定星象,引动相应星辰之力淬炼不同窍穴的法门!这赫然是那本星辰淬体薄册的补充,或者说,是更具体、更深入的实践指引!
“原来如此……引动紫微星力,需辅以辰时东方青龙七宿之气,过膻中,入气海……”陆明渊如饥似渴地研读着,脑海中原本许多模糊不清的关窍豁然开朗!这册星图,就像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更广阔的星辰淬体之门!
他不敢将册子带走,只能凭借超凡记忆力,将星图和批注牢牢刻印在脑海之中。此后数日,他白天校勘,晚上便依据星图指引,在院中尝试引动更精纯、更具针对性的星辰之力。效果立竿见影,他能感觉到自己吸收星力的效率提升了数倍不止,混沌星丹愈发凝实璀璨,与初源冰魄之力的融合也更为顺畅,修为在稳步提升,甚至触及了金丹后期的瓶颈!
这翰林院废纸堆,于他而言,真成了一座无人知晓的宝藏秘库!
然而,就在陆明渊于修行之道上高歌猛进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笼罩了整个京城。
时值夏末秋初,天气闷热,几场大雨过后,京城外围的贫民区以及部分排水不畅的街巷,开始出现大规模的腹泻、呕吐、高热之症。起初并未引起太多重视,只当是寻常时疫。但疫情扩散极快,不过数日,便有多人死亡,且开始向内城蔓延!
“是霍乱!很可能是霍乱!”苏棠在诊治了几名从疫区来的病人后,脸色凝重地对陆明渊说道。她结合症状和传播速度,做出了初步判断。在这个时代,霍乱是足以引起社会恐慌、造成大量死亡的恶性传染病。
消息传开,京城震动!官府迅速反应,封闭了疫情严重的街区,设立隔离点,召集太医署及京城各大医馆商讨对策。
保和堂作为医界翘楚,自然被推到了前面。刘管事心中虽也有些发怵,但更多的是将其视为打压济世堂、彰显保和堂权威的绝佳机会。他联合太医署几位相熟的太医,迅速拟定了一套以“清热解毒、化湿止泻”为主的方略,并上报官府,准备大量采购药材,统一发放。
然而,苏棠在仔细研究了病人情况后,却发现保和堂的方子虽然对症,但过于笼统,且对于病情严重、已出现脱水及循环衰竭的重症患者,效果有限,死亡率依然会很高。她结合现代医学对霍乱的治疗理念(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抗菌),以及药灵之力对生机和身体平衡的强大调节作用,重新拟定了一套更具针对性、分阶段、分轻重的治疗方案,尤其强调了对于重症患者“补液固脱”的重要性,并列出了一些替代的、更容易获取的药材。
她将方案通过百草阁和永昌伯府的关系,递到了负责此事的官员和吴太医手中。
吴太医看到苏棠的方案后,眼中精光一闪。他虽不完全理解其中“补液固脱”的深层原理,但凭借多年的行医经验,直觉感到这套方案思虑更为周详,尤其是对重症患者的处理,比保和堂那套更有可能降低死亡率。
但此举却彻底激怒了刘管事。
“黄毛丫头,也敢妄议定策?!”刘管事在太医署的会议上当场发难,“苏氏方案中多用廉价药材,分明是沽名钓誉,欲以此博取贫民好感,视朝廷拨付的银两和百姓性命如无物!我保和堂的方子乃历代先贤经验总结,绝无问题!”
支持保和堂的官员和太医也纷纷附和,认为苏棠的方案标新立异,风险太大。
双方争执不下,最终,主持此事的官员(恰好是一位较为正直、与瑞王关系尚可的侍郎)决定,将疫区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采用保和堂的方案,另一部分,则划出一小块区域,由济世堂主导,试行苏棠的方案,以观后效。
这无疑是将苏棠和济世堂推到了风口浪尖。若她的方案成功,自然声名更盛;但若失败,或者效果不如保和堂,那济世堂必将万劫不复,她“女神医”的名头也会彻底粉碎。
“棠儿,你……”陆明渊得知后,面露忧色。这赌注太大了。
苏棠却目光坚定,握住他的手:“明渊,医者父母心,我不能明明有更好的方法却不用。况且,我对我的方案有信心。这是一个机会,不仅是为了济世堂,更是为了能救更多的人。”
她毫不犹豫,亲自带着济世堂的伙计和招募来的志愿者,进入了那片被隔离的、被视为“试验田”的疫区。她不顾危险,日夜诊治,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调整用药,亲自指导如何进行简单的口服补液,更是暗中动用微量的药灵之力,护住危重病人的一线生机。
与此同时,陆明渊在翰林院也坐不住了。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场疫情不仅是医道之争,更可能演变成攻讦的武器。他必须未雨绸缪。他利用校勘档案之便,开始刻意搜集前朝应对大规模瘟疫的记载、得失,以及……某些官员在疫情中贪墨渎职而被惩处的案例。
一场关系无数人性命的考验,一场关乎济世堂存续的危机,将苏棠推到了最前线。而她身后的陆明渊,也已悄然握紧了笔,准备在另一个战场上,为她,也为这京城百姓,搏出一片清明。疫情如火,映照人心,也必将淬炼出真正的光芒。
第236章 疫区奋战显仁心,翰苑挥毫埋暗针
疫区之内,景象凄惨。临时搭建的窝棚连绵,空气中弥漫着污物的腥臭与草药苦涩混合的气味。呻吟声、哭泣声不绝于耳。官府派来的差役面带惧色,只在外围维持秩序,真正深入病患之中的,除了少数征召来的胆大郎中,便是苏棠和她带来的济世堂人手。
苏棠用厚布蒙住口鼻,身着素色简便衣裙,已在此连续奋战了三日。她几乎不眠不休,穿梭于病榻之间。面对保和堂一方的质疑和冷眼,她充耳不闻,全部心神都放在了救治上。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后和怨夫破镜重圆了(糖罐本罐) [穿越重生] 《重生后和怨夫破镜重圆了》作者:糖罐本罐【完结】晋江VIP2025-10-31完结总书评数:772 当前被收藏...
-
穿成大清第一废后(清酒满壶) [BG同人] 《(历史同人)穿成大清第一废后》作者:清酒满壶【完结】晋江VIP2025-10-29完结总书评数:679 当前被收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