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老公怎么还不死/湘云记事 金推完结+番外 (天日月)
最后还是顺天府伊暗示皇后娘家还银,这才勉强了了这事,不过这园子建了一半,石家手里也没剩下多少银子,为了还这些商户之银,石家不得不变卖大半家产,此事之后,石家也是真的精穷了。
这宫妃娘家索要银钱一事虽然了结,但亦深深伤到雍政帝的颜面,皇后贵为国母,处罚不得;淑妃底下也有二位皇子,不能因为理国公之事而伤到两位皇子,雍政帝只好将皇后娘家与理国府狠狠责罚一顿。朝堂之上好多石家之人无故被去了职,再也不复以往石半朝的风光。
雍政帝一股子气全往那挑事的贾家发作了。雍政帝将朝堂之上弹劾薛宝钗的折子尽数斥回,但令大理寺严加审查贾家弄权之事,务必要把这事给查个清楚明白。
在大理寺中那个不是人精,圣上用了一个『严』字,大伙便知这贾家绝计讨不了好了。
大理寺也不用细查,这贾家一捉便是一堆小辨子,从贾母到王夫人,甚至苏怡,这贾家妇人素有弄权之习。这一般人家那有那么倒楣连接三代都娶到如此败家妇人,想来这是贾家习俗,让自家媳妇出面官说,出了事便以不知情为由,再休了媳妇便是。
想着那口口声声说要休了王夫人的贾政,大理寺官员自以为真相了。
这贾家弄权之罪,再加上先前毁损御赐之物之罪,还有之前贾家欠银一事,数罪并发,贾家男人顿时都被监禁了起来,女眷也被关在狱神庙中。
贾家自发迹以来,着实做了不少『好事』,贾母弄权之事,毕竟事关久远,大部份都难以追查;但近年来这王夫人管家之时也插手了好些人命官司,如薛蟠当年的杀人官司之事便是其中之一。
当众人得知这薛蟠之案是王夫人故意让贾雨村如此判案,为的是握住自个亲侄儿的一条小命,等娶了薛家女进门后,便寻机弄死薛蟠,好强占那薛家百万家财后,都不由得对王夫人暗暗恐惧。一个女人是能有多狠心,才能如此下狠手害死自家庶妹唯一的儿子呢。
薛宝钗当年屈辱入宫之事也算沈冤得雪,可怜她们孤儿寡母被人算计了,这皇后又是个不明是非的,竟胡乱下旨,着实委屈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为了补偿薛宝钗,圣上当场下旨封薛宝钗为德贵妃,并发还薛家皇商之职。
这贵妃之位位同正二品,有封号的妃子又比没封号的妃子要高上半级,如此算一算,这薛宝钗只比皇贵妃略差一点,几乎等同副后了,更别提这封号用的是女子四德之中最重要的『德』之一字。薛宝钗不过是一介商女,得一妃位已是太过,那配得那几乎等同副后的德贵妃。
当下便有好些老臣想阻止,但雍政帝近来对皇后及淑妃大失所望,越发觉得薛宝钗当年受了大委屈,更是恨不得尽量补偿着她。
皇后与淑妃那肯甘心,原本薛宝钗虽然升的极快,但升到妃位也算到底了,德妃和淑妃一般等级,淑妃本还可安慰一下自己膝下有二个亲生的成年皇子,薛宝钗不过就一个,而且还是养的不是亲的,这可是薛宝钗永远比不上她的。
这下薛宝钗一瞬间爬到只比副后略差上一点的贵妃之位,以后她见着薛宝钗时,还得跟她行礼问安,这下子淑妃那肯甘心,连忙让娘家人运作一番,想把薛宝钗给拉下来。但理国公因为借着宫妃省亲一事,和商户索财一事被掀了出来,那敢在这时搅风弄雨,当下便缩了起来。
而皇后虽然亦为了薛宝钗竞身太快之事而不悦,也同时让娘家人出手,但石家这时也同处于风雨之下,因商户献银被说成跟商户索要银钱,这家中子弟贬的贬,被去职的去职,朝中影响力己经大不如前了。
况且薛宝钗这事,说穿了全是皇后当年为保徒辰阳名声,故意拉了薛宝钗出来转移流言,眼下都被人掀了出来,石家也不好说话了。
凭心而论,当年这薛家女确实是冤枉的很,只不过薛家当初不过是一介商户,又得罪了徒辰阳后院中的大部份女人,被人整个家破人亡也是难免,谁会想到后来这薛宝钗会成了圣上宠妃呢。
薛宝钗最后终究被封为贵妃,且不论薛宝钗在长春宫中的份例比以往更进了一步,就连史湘云和徒昭的待遇也比以往更上了一个台阶,不过两人都无心管这外务之事。
大理寺中稍稍送来了一个消息,在审问着那些帮着王夫人放贷的下仆之中,有人用一个消息来换取自个小命,而此消息着实让史家震怒不己。
作者有话要说: 多谢 君非卿 的地雷,么么哒。^3^
多谢“葡萄树下的汪”,灌溉营养液 +1
多谢“星宝”,灌溉营养液 +2
多谢各位小天使,么么哒。
==============================
入V了,希望小天使们以后能多多支持哦。
(* ̄▽ ̄)/?☆*"`'*-.,_,.-*'`"*-.,_☆
胖作者洒花卖萌中。
☆、贾家后事
大晋王朝开国虽不满百年, 但这军队之中已染上了前朝未年的陋习,什么苛扣军饷, 虚报人数, 浮夸战功一事亦是所在多有。
当然这大晋王朝的军队也不是无一战之力的,只是能战者并非军人, 而是各各将军的家丁, 这家丁算不得军籍,自然是得不到半点军饷, 在边关中要养活这么多张口可不是件易事,于是一般将领为了养活这么多的家丁, 便只能从一般士兵上吸血了。
所有被苛扣的军饷军粮, 被淘换下的精良武器, 均皆用在各将领自家的家丁身上。时日一长,一般士兵的日子越发难过,要想这日子过的下去, 便得给自己找个主子,久而久之, 这军队逐渐沦为家丁私兵般。
得了好处,自然也得付出代价,这些家丁私兵也是军队之中真正的作战主力。在军中混久了, 只要不死,自然是能捞到一点战功,混着混着,便极有可能混到一官半职。
虽说家丁都是奴仆之身, 按律是做不得官身,但在边关之中,又有谁会真较着这个理,且不论大家都是家丁私兵,谁也比不得谁好,再则人家的功劳大多是实打实的拼出来的,不给点好处,像话吗。
史家镇守边关己久,这边关里里外外大多是史家旧人,对史家极为忠心。当年史鼒死后,太上皇趁机将史鼐与史鼎给调了回来,便是怕史家势大,难以控制,并且特意选了同为四大家族的王子腾代替史鼐与史鼎去镇守边关。
按着太上皇当初的想法,这王家虽同为四大家族之一,但主要是负责海运司,长于水军,要在边关建立自己的人脉绝非一年两年之事,而王子腾又是个野心悖悖之人,势必不甘心受制于史家,两家之间早晚必有一场争斗,到时太上皇便可不癈吹灰之力收拢住边关的兵权。
而且王史两家相争,说不得会牵连到同为四大家族的贾家与薛家,他亦可趁此机会分化四大家族,这四大家族不再板在一块,以后还不是任他搓揉拿捏的份了。但太上皇万没料到这王子腾意走了条非比寻常之路。
边关各要处均是史家旧人,王子腾方到边关便处处受制,着实施展不开来,也不知道他是如何想的,竟让王夫人利用了贾母的陪房在史家搞风弄雨,最后史家发卖了不少家中下人,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卖掉了不少边关家丁的亲友。
这些仍留在边关中的史家家丁虽然大部份有了官身之后,多从史家赎回了自己的父母亲人,但他们在史家做家生子多年,总难免有几个亲友不肯离开史家跟着到边关跟着吃沙子的。
且不说这边关困苦,这日子怕是过的还不如在史家做下人时来的好。而家中如果有外嫁女儿的考虑的更是多了,那怕能赎回自家姐妹,但能把自家姐妹的夫家尽数赎出吗?那么多张嘴巴岂是薄薄的一点军俸能喂得饱的,是以不少女子那怕这自家亲兄弟在边关做了军官,但仍选择在史家继续做下人。
况且那怕当了官,这边关本就是朝不保夕之所,说不得那一场战役便没了性命,不少人思前想后,还是继续待在史家之中了。
当年史鼒全军覆没的消息传来,也不知怎的,这些家中有兄弟亲人在边关的下人佃户,竟被王家人煽动,着实闹了不少事出来,史鼐和史鼎当时终究是少了点历练,便发狠发卖了大部份的家下人,其中便有好些在边关的史家家丁的亲友。
这事传到了边关,就算再怎么死忠于史家的人都难免会心中生怨,王子腾便趁机收拢了好些人手,这才能在边关站稳脚跟。
相较于王子腾所做之事,这贾母当年曾想要暗算史王氏和史秦氏,让两女难产而死,她好推贾家女出来给史鼐、史鼎做填房一事也算不得什么了。
史家众人得知之后,无不愤怒不己。史家多年来在边关的经营便毁于王子腾之手,史家的人脉全成了王家之物,史张氏更是因此而动了胎气早产,最后虚弱而亡。
史家众人得知之后,均恨不得将王子腾碎尸万段,但偏生这事只是王夫人陪房之言,真假难分,当不得数,再则,那陪房没两日便不明不白的死在大牢之中,这下子更是死无对证了。
史鼎犹豫了好一阵子,终究是让人稍稍把这事传给了史湘云知道,他们史家和王家实力相当,雍政帝又隐隐偏着王家,他们不好出手,但再加上昭殿下便就不同了,云丫头再怎么的,也不可不恨着害死其母的王家,只要云丫头吹吹枕头风,以后谁胜谁负,还难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