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不想上楼放小金库了,干脆就叫了亚当和伊森过来,让他们去把村子里最会织布,烧土陶器,以及安东娜三人叫过来。
亚当和伊森纷纷应了一声,拔腿就去办,尽管不明白夫人这是想做什么。
庄园打算扩建,现在正是多事之秋,管家和磨坊主在采邑里四处标记适合用来做梁,砌墙的材料,就连他们俩,也一趟一趟的往镇上跑腿。
这俩人在村子里,叫来了安东娜,老杜克,小布鲁塞。
这老杜克是会烧陶碗的,家里有个黄泥窑,农闲的时候,总会去森林里捡一些柴火,又去大河边挖一些淤泥,回来做几个陶罐陶碗。
小布鲁塞则是村子里一个自立门户的年轻自由农,他家织的麻布最细腻,村里人都知道。
奥利维娅把三人叫了来,询问他们最近都在做什么,春耕结束了没有。
这三人倒还不紧张,纷纷说家里的活忙完了。
实际上,他们这自耕农的地都在庄园边缘上,又贫瘠又没多大,最多的也就三四亩,种一年吃的麦子,再种点亚麻,连两周时间都花不了。
安东娜眼看着被叫来的另外两个人,就知道夫人肯定找他们有正事。
她说家里没事了,另外两个人看着也赶紧跟她学舌。
“你们一个个的,多少身上有点手艺,既然有手艺怎么能浪费呢?”
安东娜立刻回话:“夫人您的意思是,要分我们一些活儿做?”
奥利维娅点头,问她现在每天能捕多少鱼。
“好的时候十几条,现在气候暖和了,直到十月都是捕鱼的好季节,只不过我那网小。”
奥利维娅又道:“那就是说,你现在一个月能捕四五百条鱼?”
安东娜摇头:“这个不一定,不过两三百还是有的。”
奥利维娅想了想,问她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效率。
安东娜道:“当然有了。”她腼腆一笑,说道:
“我打算过,攒七八个银币,去镇上买艘小小的渔船,把船划到河里去深水区撒网,到时候应该还能捕一些十磅以上的大鱼。”
奥利维娅点了点头,安东娜的话正合她意。
“这样,这船我帮你买,你以后就专门出船去河里捕鱼。
无论多少,都帮我加工成品,腌渍或者烟熏,做成鱼干或者熏鱼,庄园照单全收。
不过,这捕鱼季,无论如何每个月五百条鱼也是要有的。”
安东娜听了,喜不自胜,奥利维娅把刚到手的钱袋子解开,拿了几个银币给她去办事。
安东娜走后,那老杜克和小布鲁塞都看着她。
“夫人,那我们……”
“你们也一样,现在每个月能做多少陶器,织多少布?”
这老杜克连忙如实答,说现在每个月才做十只土陶罐子,二十只陶碗,因为窑炉小,没人手,一次烧不了几只。
奥利维娅给了钱,让他重新砌一个大窑,一次要能烧几十只上百只陶器的大小。
没人就去雇人,至于柴火,她让这老杜克每个月可以在林子里砍几棵树,归根结底,每个月要能做五百件陶器。
“不过,既然用我的钱建了窑,这些陶器,不许往外流,全部都得卖给庄园。”
老杜克也不敢,连连点头。
奥利维娅说完,才反应过来,这不就官窑吗?
她又看向家里擅长织布的小布鲁塞,依旧是给钱,让他们家做更大更多的织机。
她打算以后四处收羊毛,苎麻,亚麻,拿回来让这个小布鲁塞一家纺织加工。
小布鲁塞一听就知道,以后恐怕一家子都没空种地了,全部都开始纺线纱,摇织布机才做得完。
总而言之,她可算把这工坊的事推进了一点。
要是以后能抽到高星营造的人才,就让人才帮这些工坊改革技术,提高质量。
至于收上来的货,拿去镇上卖一卖,这些商品的耗材大多来自领地,即便是卖几个苏里,也不会亏损,能保证一直不亏损,就能继续运行下去。
奥利维娅也想不到,她现在要的只是保持不亏损。
没想到,不久后就一不小心靠这几家工坊弄出了源源不断的收入。
亚当和伊森在大门外看那几个自耕农走了,才进屋来,疑神疑鬼的互相看了几眼。
也不知道夫人为什么忽然关注起这些自耕农了。
让他们倒腾这点不值钱的东西,又能赚多少钱呢?
不过,他们二人可不敢质疑,只是默默的去奥利维娅面前回话。
建筑师洛斯奇刚刚派了助手过来,说明天建筑师就能带整理好的施工图过来。
巴斯金夫人,莱蒂伦和纳西莎,也都各挑了二十个工人,打算三天后送来开始干活。
这些工人大多数都五六个人一队,每一队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的,有个工头。
到时候,管家就直接发薪水给这些工头,不再经过当介绍的巴斯金夫人他们,一点不相干。
奥利维娅听完回话,又仔细的安排了一顿。
例如准备去找莱蒂伦拿一些给这些工人居住的帐篷。
工人居住的地点就设在教堂外的空地,住不下的还能去教堂里将就,反正现在也不冷了。
至于工人每天要吃的粮食,也要让厨房提前准备下来,把石子沙子什么的淘一淘。
操心这些事情虽然有趣,像是沉浸式过家家,但也是足够累人的。
等两个小的走了。
奥利维娅就长叹了一口气,锤锤肩膀。
忽然,旁边格蕾雅走了出来,端着一杯牛奶热可可,一脸关切地说道:
“夫人,今天的晚餐做了您说的裹粉炸鸡块,炸鱼块,还有焦糖布丁,主食是烙饼,汤是蔬菜汤,里面放了牛肝菌。”
闻言,奥利维娅又振作了起来,端起热可可抿了两口,纯正的可可味,没有一点科技掺假。
苦涩被牛奶和砂糖中和了苦味,又有肉桂的醇香,疲惫忽然一扫而空。
第56章 ◎工坊之路◎
几天后, 五月上旬,庄园外地里栽的蔬菜,各类豆子, 都发了嫩芽, 气温适宜,一天长一个样。
播下去的麦子也抽了两寸长的叶子, 佃农们与扩建的事情不相干。
他们播种完原有的耕地,就开始一队队的去山坡上,开垦荒地, 今年的任务是新开垦出二十亩耕地。
每日清晨出发,日暮才各自回家,每个队都互相较劲,为了拿到管家和磨坊主许诺的奖金。
哪个队翻的地最深, 挖的最多, 石头刨的最干净, 哪个队就能全体得到薪水额外的钱。
管家按照夫人教的话, 把这些佃农各自分开敲打了一遍。
庄园墙内, 也有几十个工人来来往往。
果树是最先移走的, 地基夯土,挖掘深井,挖掘地窖, 也是最先让工匠最先做的活儿。
等基础工作准备好,就开始盖主体建筑。
一共用了有木匠十人, 石匠十人, 砌墙的泥瓦匠十人,力工四十人,杂工十人。
还雇了几个村里的佃农妇人, 帮厨房给这些工人煮大锅饭,分发食物。
力工分成两队,二十人一组。
每组派十二人从管家规划好的地方开凿石头,砍伐木材。
剩下八个拉板车运输,一趟趟的运回宅子前。
拉到了宅子前面,又各自交给木匠和石匠处理。
他们把木头刨平整,不规则的石块敲平整,按照建筑师的要求,加工成各种大小,分门别类摆放。
这些事可有讲究,什么石头用来打地基,铺地,什么石头用来砌墙,什么石头用来砌窗,砌灶,砌壁炉,都不一样。
还有用来做梁和固定的各种木头,有些是从林子里挖的湿木头,有些是从镇上买的干燥木料。
十个泥瓦匠,则把这些石头木头拿到应该去的地方,搅合了一大堆黄泥或石灰,按照斯洛奇的要求来盖。
至于杂工,则是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搬,四处帮忙提水,倒灰,卸料。
斯洛奇好歹是个二星营造,监督工程时十分有条理,心也细,一点不马虎。
他每天都从镇上来庄园,跟着管家一起催促工人开工,把这几十个人调度的丝滑运转,互相的活儿一点也不打架。
只不过这个斯洛奇性格怪,留在庄园里,也不吃大锅饭,要但凡饿了,就找厨娘要好肉好菜。
为了维护施工的秩序,两个庄园的士兵都跟凯撒在这边看着工人干活,巡逻的事也托付给了附近邻居帮忙盯梢。
即便有工人之间私下不对付,干活的时候互相埋怨几句,瞥见那些持着尖矛,一身甲链,年轻气盛的士兵,也不敢闹。
他们这些工人,在修道院那里干了三个月活儿,个个都饿的皮包骨了,又都是五十多的人,被这士兵打一顿可受不了。
白天庄园里锯木头,敲石头的动静吵吵闹闹,实在是吵的人耳朵疼,一点懒觉也睡不了。
于是,奥利维娅每天起来了,也不在家里用一顿饭,洗漱过后就骑着马回雷诺庄园躲一躲,用一日三餐。
等过了晚餐时间,工人们停了活儿,她又才回来,只留着凯撒在庄园里监工。
所以,厨房里也省了很多事,夫人去了雷诺庄园吃晚餐,大人每天三餐也往那边跑,厨房只需要给工人煮大锅饭。
这些工人,每天的餐标是两顿黑麦糊糊,隔一天煮一次碎肉豆子汤,要么放熏鱼要么放腌的肉,都是士兵们打的猎,或者之前收上来的,重盐重油,没人吃了说没力气。
这比他们给修道院干活时,要好出不少。
至于薪水,则分了等级发放。
像是砌墙的泥瓦匠,处理石头和木头的匠人,还有挖掘原材料的力工,工资高一点,他们的工钱是一天四个苏里。
杂工一天三个苏里,村子里找的帮厨房做饭的佃农,一天给两个苏里。
因为要建的屋子不过就占地一百八十平米,又只有两层,这些人手多,算是饱和式工作,差不多满一个半月就能彻底完工。
管家大概算了算账,人手的工钱,一个半月要花十五六个金币。
算上建筑师的薪水和奖金,刚刚好花掉二十个金币。
这段日子,外面无事发生,庄园里的活儿也有人看管,奥利维娅闲的很,每天都去雷诺庄园躲清闲。
那几个工坊主的事儿,现在是伊森和亚当去专门管,庄园扩建,自然有管家和建筑师忙,就他们两个小家伙帮不上什么忙。
他们两个,虽然人没多大,但这几个有手艺的自耕农没人不看在眼里。
两个人自己分了分,以后亚当管着钱出纳,伊森负责质检货物。
当下这些工坊正在扩建规模,二人也负责监督。
亚当和伊森每天出门,查看安东娜的渔船是不是出勤了,又帮老杜克改造土窑,帮小布鲁塞改造织布机。
这两个人,原本也没那么好心,但这是夫人要扶持的生意,看他们做活儿,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亚当和伊森都上去指教。
庄园从没动工的时候,这三家工坊就在扩建,升级设备。
等庄园里开始砌砖石,这些工坊里的工具也升级好,开始运转了。
进度最快的是安东娜。
她的渔船不用自己造,是从镇上直接买的成品,因为有河,附近许多村子里都有职业渔民,又能利用水路运货,所以造船的商人也不少。
由于有夫人支持,她这条船,是渔船商店里价格最贵的,价值近一个金币,是橡木做的,可载十个人,有六只浆,可承重两千磅,满载之后还有一千磅的空余。
这船尾巴上栓了麻绳,一路牵到岸边的树上,避免翻船。
一般下河时,她雇了村子里的另外三个成年自耕农做浆手,还从隔壁的村子里雇了两个人来帮忙下网拉鱼,这些人都是兼职工,看渔获的数量拿工钱。
他们一天能在河里深水区和岸上往返三四趟,运气不好,一天能捕到十几条大鱼。
要是运气好,一天能捕四五十条大鱼,重达几百磅。
这些鱼,拿回家之后,安东娜家里的孩子,和村子里来兼职赚零花钱的妇人,会帮忙筛选。
每天都给庄园送一桶鲜鱼鲜虾,剩下的无论多少,都开肠破肚,抹盐腌渍几天,然后再晒在院子里。
她家的房子,就建在她家的耕地旁边,院子宽敞。
为了防止野猫和村庄里的闲杂人等觊觎,安东娜还请邻居,帮忙把院子用木栅栏围了起来,让家里人专守着门,俨然像个工坊了。
就连耕地里除草,补种的活儿,都交给了邻居帮忙。
这些鱼虾在晒个两三天,就计算数量拿去交给亚当和伊森。
亚当和伊森把这些货计数,就拉去镇上一直有往来的商铺,虽然差额不多,但即便是差额就一个苏里一条鱼,只要数量上了规模,一个月也有几个银币可以赚。
安东娜的捕鱼大计发展之后,什么山货她都不收了。
这做生意,安东娜知道,要做精不做多,不能事事抓在手上,让周围人对她心生厌恶,故而主动放弃。
这山货生意,又由其他的自耕农分走,后来也开了工坊。
再说这烧土陶的事。
起初,老杜克揣着夫人给的钱,和允诺让他每个月可以砍几棵树,都诚惶诚恐,夜夜梦见自己办坏了事,到嘴的鸭子又飞走。
还是老杜克的老婆人聪明,去镇上其他烧窑做碗的地方看了看,去镇上请了一个做过土窑的泥匠,又买了两车石砖回来,才把新窑盖起来。
新窑盖好之后,伊森来他家,看他们从河边取泥,回来筛泥,洗泥,沉淀,均质,拉坯,晾坯。
伊森也不知道怎么了,看着这老杜克干活,忽然就研究起了他采的泥巴。
以及不同的地方采的泥巴,晾出来的坯子。
后来,伊森又去他采泥巴的地方看了看,找了一块磁石,四处翻翻找找。
后来,伊森在河边指了一块地方,让这老杜克去这地方采泥巴做坯试试。
又在其他几个地方,采了泥巴做对比。
这几处采泥巴的地方,位置距离很远,有的在河岸边,有的在山坳里,有的又在原托克逊庄园的采邑里。
老杜克被指使的一愣一愣,也照伊森说的干了。
等分批次烧了出来,伊森把这些用不同泥土烧的陶器都拿出来敲了敲。
老杜克家一直四处取土烧陶,但从来没细心钻研过这其中的差别。
伊森敲了这些陶器,干脆又一骨碌全砸碎,让老杜克看,这些陶器碎裂的样子。
这一下,就更直观的能分辨好坏了。
在原托克逊庄园采邑里的山坳里采的那种泥巴,颜色发白,烧出来的陶器质地细腻。
伊森帮忙调配了两天,帮忙新做了处理泥巴的工具,还增加了一道给坯刷水的工序,使得细小裂纹也减少,又叫人改进了拉胚的手法和工具,以及把每次烧窑的时间拉长。
尽管,伊森从前没有任何的烧窑经验,但这些从他脑子里蹦出来的惯性想法,却没有一个步骤出错。
有的时候,老杜克两口子都挠头,怀疑这伊森上辈子是不是什么烧窑大师,在天堂呆了几天,被创世神送回来重新做人的。
人怎么能这么有天赋呢?
虽然经过伊森改造后的工序格外复杂,每个月仅仅足够烧三回,但次次烧出来的几十个陶器,品质都十分优良。
上个月,莱蒂伦跑商得了三十几个金币,这抵得上店铺里小半年的买卖利润,关于这生意的合作又出奇和谐,没有什么扯皮的事儿。
通过这个,他就打定了主意,以后要多多跟奥利维娅他们来往做生意。
这年头,想在商场上找到一家靠谱稳重,不随便作妖的合作伙伴,简直比在大海里捞大象还难。
又因为跟奥利维娅订家具的那家店老板是亲戚,他就天天往那跑,帮忙看着进度,又自己四处寻好东西,什么银勺银叉,玻璃胡椒瓶,铜花壶,想等庄园修好了,送过去当礼物。
偶尔两天,他才回自己的店里,查一查柜台上的账目。
正巧,就有一天,遇到了伊森来送老杜克家的陶器。
老杜克家的陶器,现在做的是越来越好了,伊森和亚当才有脸面送到莱蒂伦的店里。
莱蒂伦见了,亲自检验这些陶器,瞧一瞧,声音清脆的像敲铁,颜色也是米棕的,看着光滑,触感细腻。
得知这是庄园里陶土工坊做的货,莱蒂伦眉毛一挑。
“这样的质量,拿城里的陶土工坊来比,也少有几家能做到这么好,以后庄园里的货,你们也不用送到别处了,就拿我这里来。”
与亚当和伊森说着,旁边的手下就在把货卸车,莱蒂伦把一只双耳深汤碗拿在手里细细的观察。
陶器大多数价格都不贵,价格在几苏里到一可里之间。
相似小说推荐
-
偷愉(七珍豆腐皮) [现代情感] 《偷愉》作者:七珍豆腐皮【完结】豆瓣VIP2025.9.30完结言情小说现代言情都市职场甜宠年上熟男熟...
-
哥哥死后长出了触手(苏卿瓷) [仙侠魔幻] 《哥哥死后长出了触手》作者:苏卿瓷【完结】晋江VIP2025-10-17完结总书评数:125 当前被收藏数: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