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八零之男配亲妈是大美人(终日看山)


冯宁的表情一下子僵住了, 似乎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蒋磊不看她,自顾自地脱掉了脚上的鞋, 然后慢悠悠地爬到床上,拉开被子,准备躺下休息。
“小磊,你生妈妈的气是吗?”冯宁温声说,“妈妈上次说的要带你去公园没有去,是因为妈妈有……”
“小婶婶也很忙,但是舟舟说小婶婶也带他去公园玩的。”蒋磊把被子拉下来,用一双干净清澈的眼眸看着她,奶声奶气地说,“我没有生妈妈的气,我只是不想跟妈妈说话了。”
冯宁骤然沉默。
蒋磊拉下被子,不再看她。
春困,秋乏,冬眠。
似乎在每个季节里,困总是一件躲不开的事情。即便是在寒冬的腊月里也一样。
程以时中午这一觉直接睡到了下午四点,起床下楼,楼下的厨房里余婶跟孟鸳已经开始为年夜饭忙活了起来。
北城人也是典型的北方人,所以在他们的年夜饭餐桌上一定离不开的,绝对是饺子。
无论是白菜粉条馅儿的,还是韭菜萝卜馅儿的。包得满馅的饺子咱咕咕噜噜的水中煮起,在蒸腾的云雾中捞出来,寓意着新年,美好满满,大吉大利。
除了饺子以外,年夜饭的餐桌上当然得有一点压轴的菜。
余婶是东省人,做得一手好“鲁菜”。
“齐带山海,膏壤千里”特殊的地理位置让鲁菜在食材的选用上面独具先天优势。而又因为受到传统儒学经典的影响,八大菜系之一的鲁菜又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美誉。
鲁菜又细分为几大类,余婶作为孔子之乡的人,最擅长的便是孔府菜。她今天要在年夜饭上做的这道菜便是孔府菜的经典菜系“神仙鸭子”。
孔府菜以咸鲜著称,在烹调上面注重调味,十分讲究火候。相传孔子后裔比较喜欢吃鸭子,于是便有了这道“神仙鸭子”佳肴。
这道神仙鸭子的做法却并不那么的复杂,制作时先将鸭子去过,然后加入调味料,上笼闷蒸。蒸熟后鸭子肉质酥烂,滋味鲜美,固有神仙之称。
余婶做这道菜已经是炉火纯青,程以时尝了一点余料,就给它的口感惊艳到了。
“这个太好吃了。”程以时切着菜,不忘感慨,同时又忍不住嘀咕,“余婶,你这么好的手艺,蒋彦辞还挑嘴,是他没口福。”
她可记得,蒋彦辞是当初因为什么原因去她家里吃饭的。
原来她还想着可能是因为家里面做饭不好吃的原因,现在想想纯粹是蒋彦辞这个人太挑剔了。这么好吃的菜竟然还嫌弃。
“我这种做法是家常的做法。”余婶懂她说的意思,赶忙推辞,解释,“你爷爷那种做法是大厨的做法,不一样的。”
“什么不一样?”正好过来端菜的蒋彦辞只听到了后面半句话,于是开口问道。
程以时并不觉得这件事情不好告诉他,并将刚才的对话从头到尾跟他说了一遍,说完之后还有强调了一下她刚才的想法。
“你就是嘴巴太挑了,余婶这手艺对付你绰绰有余了。”她啧啧道。
蒋彦辞被她嘀咕也不生气,看着她说:“对你说得对,你说什么都对。”
程以时:“……”这人真没意思,还没有动嘴就先输了。
余婶帮她打着下手,看着小两口的互动,勾勾嘴角笑着。
这时候,冯宁也下楼了。
她换了一身深色的衣裳,走到厨房门口问要不要帮忙,问的时候就已经挽起了袖子。
程以时算了算已经做好的菜,抬起头,笑盈盈地看着她,对她说:“不用帮忙了,大嫂,就剩两个菜就好了,你直接去客厅吧,等一下就能吃饭了。”
余婶在一旁点点头。
冯宁却觉得直接去客厅一点活都不干,有一点不好意思。
“没事儿,大嫂。”程以时明白她的顾虑,一面拿这菜刀切肉,一面宽慰她,表示对她的理解,“我们那天从南城回家,直接从下午睡到了晚上很正常,你今天刚回来,太累了,不用干活!”
蒋彦辞也在一旁开了口:“对,大嫂。你刚回来,休息一下很正常。”
冯宁一个人拗不过三个人,于是只好点头答应下来。不过最后还是接过了蒋彦辞手里的菜,送到客厅了。
就剩一个京酱肉丝了。
程以时自己能忙活过来,于是也让余婶去洗手准备吃饭了。
京酱肉丝肉切好了,豆腐皮也弄好了,其他配菜也弄好了,也的的确确没有要打下手的地方了。余婶也不矫情,转头就去洗手了。
最后只剩个蒋彦辞在厨房门口等着。
他说:“我陪你做完最后一个菜,然后一起去吃饭!”
程以时笑笑。
京酱肉丝是一道传统的老北城特色菜,也是老北城人过年餐桌上必备的一道菜。
制作肉丝的里脊肉需要提前切成细条用蛋清、胡椒粉、盐,淀粉加水提前腌过。
炒的过程比较简单,只不过程以时制作的时候比其他人会多了一步,那就是调制一个简单的葱姜水。
接着起锅烧热油,油温三成热时下入肉,七成热时加入甜面酱白糖翻炒,最后再将刚才提前调整到葱姜水倒入,翻炒等酱汁均匀的裹在肉条,出锅!
酱香浓郁的肉丝卷着葱丝加豆腐皮,是难得的美味!
“菜齐了!”蒋彦辞把最后这道京酱肉丝摆在桌上。
黄圆桌上这个时候已经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菜,寓意福禄寿喜的四喜丸子,代表有头有尾的红烧鲤鱼,象征团团圆圆的白菜饺子,各种各样的菜,应有尽有。
年夜饭代表了一年到头的家人团圆。
蒋父看着一桌子的菜,又看着妻子儿子儿媳孙子,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满。
为工作辛苦为家人奔波为的不就是想要这种温暖吗,他想。
不知何时,外面的大院里已经响起了各家各户的鞭炮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带来了新的声音。
蒋父心里感慨万千,举起酒杯说:“今年是新的一年,我在这里祝大家,新的一年,万事如意,健康圆满!”
“爷爷,新年快乐。”蒋行舟开心的说。
“舟舟,新年快乐。”
“爷爷,明天早上给你拜年,有红包拿吗?”睡了一下午的小崽子脑子十分的清醒。
这时候。
程以时和蒋彦辞对视一眼。
你儿子…
你儿子…
两个人而后相视一笑。
新年快乐。

第105章
过年, 对于像蒋行舟这样还不懂得什么是“思乡”情绪不清楚什么是“乡愁”的小朋友们来说,过年就意味着“新衣服”“吃大餐”以及最不可忽略的一点——收红包。
“爷爷奶奶,新年快乐!”一大早, 穿着新棉衣的蒋行舟就跪在了蒋父和孟鸳的前边, 磕头拜年, 说着吉祥话。
这种传统的“跪拜”仪式在之前那段特殊的日子里是没有的,也就是近些年才又恢复了传统的习俗。
孙子磕头拜年了,当然得给压岁钱了。
“爷爷奶奶各给我们舟舟一个红包!”虎头虎脑的小孙子白白嫩嫩,憨憨厚厚,磕头也是实实在在的, 着实讨人喜欢, 孟鸳笑着,给了他两个红封, 同样也把吉利话给了他,“希望我们舟舟新的一年可以健健康康, 快快乐乐, 平平安安的长大。”
“舟舟已经是大孩子了。”蒋行舟一边伸手去接红包, 另一边还不忘记辩驳自己的年龄。
总之在小朋友自己看来, 他们自己当然不是小孩子了。
下一个拜年的是蒋磊, 因着蒋彦辞程以时在场, 所以他拜年还要给叔叔小婶磕头。
扎扎实实的三个响头,蒋磊抬起头说:“爷爷奶奶新年好, 小叔叔小婶婶, 新年好, 祝你们新年快乐, 万事如意!”已经读过几年书的蒋磊说起来拜年的贺词还是要比堂弟在语言上更丰富一些。
同样地,孟鸳给了他两个红包, 也跟他说了一句吉利话。
程以时也笑呵呵地递出了两个红包,摸摸蒋磊的脑袋,对他说:“小婶婶小叔叔也要祝小磊新年快乐!”
余婶没回老家,所以按照辈分,程以时和蒋彦辞去给她拜了年。
“小程,小辞,新年快乐!”余婶红光满面,将两个小红包递给他们俩。
没想到过年的时候还能收到红包,程以时稍微有了一些意外之喜。
而更令她意外的还是来自孟鸳和蒋父的红包。
中午用过饭后,孟鸳过来,偷偷将一张存折递给了程以时,不等她推辞,就提前按住了她的手,说:“前些年你跟小辞都不在家,舟舟的出生这几年我们也没有照顾过他,这些钱是妈跟爸都补偿,也是一份心意,收下吧!”
“妈…”程以时当然觉得不应该收。
“我知道你在顾虑什么。”孟鸳拍拍她的手,轻叹一声,对她说,“你大哥还有大姐的那一份单独的给过他们了,所以这一份是你们应该得的,不用想太多。”
话已至此,程以时再推脱也不好,只得暂且收下了。
孟鸳见她收下了,心里头稍微放松了一些,眉头一松。
只是神色中略带一些惆怅。
程以时并非对周围的人以及发生的事情,没有什么感觉。
她很清楚,孟鸳眸色中的这一缕惆怅来自于谁。
冯宁一大早离开的动静不小,所有人都能察觉。
“大嫂也是紧急任务,没有办法。”程以时清楚她惆怅的点,开口安慰她。
津市歌舞剧团承担了北方军区的春节慰问活动,要在春节期间为驻守的军官献上慰问表演。结果,原本一个演员临上场前一天崴了脚,无法出场。没有办法,剧团只得赶紧给离得最近的冯宁打了电话,让她赶忙回团,帮忙演出。
这种事情属于临时突发的事情,没有人能评价冯宁回剧团演出的做法属于对还是错。可能在陪伴孩子的角度上看这点事情可能会是错,但是站在冯宁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这样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
程以时思考过这个问题,却发现这件事情没有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
孟鸳之前就是在文工团做事情的,岂会不明白这种“大局当前、以大局为重”的事情。大儿媳发展事业,专心事业,她毫无意见。只不过,她心疼的是大孙子,惆怅的也是大孙子。
她轻轻叹口气说:“昨天宁宁回来,小磊看着没什么开心的,但是晚上吃饭的时候谁没看出来他比平时吃的要多一些。小孩子虽然比较腼腆,但是终归还是想妈妈的。今天一早宁宁走了,我去叫小磊起床,一摸被子湿了。”
可能是年纪大了,看到这些事情容易伤感。孟鸳说着说着,眼眶都有些红了,语气沉重地说:“这两个大人都忙事业,忙得见不着人,说离婚也…搞得小磊越发少言寡语,我真的是看着心疼!”
程以时没说话,上前轻轻地抱了抱她。
其实她知道,除了上面这一点原因,另一个令孟鸳陷入这种自责情绪的原因还是因为,她认为这一桩不和谐的婚姻,归根结底原因在她。
或许也有人会存在跟孟鸳一样的想法。
但实际上,在程以时看来,这一桩婚姻之所以会走到现在这种地步,跟那一桩娃娃亲无关,毕竟如果并不想履行婚约,也有其他的解决办法。而现在两个人走到这一步,不是性格不合,那是因为两个人都不舍得放弃,或者说不愿为彼此舍弃一些东西。
同样的问题,程以时也面临过其中的选择。只不过蒋彦辞足够爱她,没有让她放弃,而是主动地退步了。
“妈…大哥大嫂他们提过离婚的事情吗?”程以时犹豫着还是选择问出了口。
其实她觉得,蒋言知和冯宁这种关系绝对不是一两天才形成的。而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他们两个人应该是讨论过未来的选择的。
孟鸳颔首,对她说:“宁宁之前提过一次,后来因为小磊太小,这件事情就不要了了之了。”
这个理由,程以时理解的。
不过了解归了解,这件事情说到底并不适合她这个弟媳妇参与。
“妈,那这件事还是交给大哥大嫂自己决定的。”程以时拍拍她的肩膀,对她说,“我看小磊跟舟舟相处得挺好的,过完年可以让小磊跟我们回南城呆一段时间。”
孟鸳心念一动,让蒋磊去南城…倒不是不行。只是她没立即应下,跟程以时说等问问蒋磊再说。
程以时当然没有意见。
初一拜年收红包,初二到初五基本上就是串亲戚了。
蒋父职位高,辈分高,所以串亲戚这件事情基本上就是等着亲戚们上门来串就好了。
蒋家是个大姓,家里头有本事的没本事的人一堆。有本事的人且好一些,都是彬彬有礼,平平稳稳的。没本事的人却糟了,一家人拖家带口在蒋家连吃带拿,外加索要工作。蒋父不在家,孟鸳又不好意思赶人,只得由着这些人说。
这些人基本上年年都是这无赖模样,往年没见过程以时,不熟悉也不好说什么。今年见程以时带着蒋行舟在家,开始摆起了长辈姿态。又是暗示程以时应该再生个女孩的,又是旁敲侧击打听火锅店生意的。
孟鸳家里头比较简单,只有一个大哥,每年迎来送往的亲戚也小。主要就是应付蒋家这一堆亲戚。
这会儿见亲戚不仅在小儿媳面前拿捏起了长辈架子,还想从小儿媳那里扣钱,心里头立马不乐意了。
“听说侄媳妇你有一家火锅店,生意还挺好勒。”说话的是个叔伯婶子。
程以时正想怎么开口。
就听在一边装“耳聋眼瞎”的孟鸳支棱起来了,故意夸张的说:“对啊,你不知道我们小时火锅店赚多少,开业半年,都赚了一个店面的钱。现在马上就要扩张了。”
这话说得那位叔伯婶子眼热,急忙问:“这么赚钱啊?是有什么独家配方吗?”这位婶子是知道这个侄媳妇祖上是当御厨的,只以为这店生意这么好,纯粹是因为有什么祖上留下来的秘方。
只不过,她这么一问,话里的意思就很明显了。
孟鸳本来神情都不虞了,这会儿听她又问这个,直接挂了脸色,径直道:“是独家配方,想学的话先拿两万出来,可不白送。”
那位婶子一听红了脸。
送走了人,程以时转头给孟鸳竖起了大拇指,又做了一个佩服的动作,对她说:“还是妈厉害,能应付这一群婶子叔伯。”
孟鸳无奈摇头,按着太阳穴说:“过年亲人们见见面是挺不错的,但是小心思多的人少一点就更好了。”
程以时理解她话的意思。
自从蒋父为位居高位以后,这些过年来拜年的人里面多少是纯粹的,多少是有目的的,早就变了。
但是——
“不过相比于‘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还是很不错的。”程以时却是想得开。
这话,正好让蒋父听到,假期被拉去部队训练的蒋彦辞俨然跟在他身后。
“什么贫富?”蒋父没听清楚,只听到模模糊糊的几个字,出口询问。
孟鸳嗤笑一声,对他说:“夸你呢!”
蒋父:“……”
他又不是一个憨瓜子,怎么会听不出来一句话是夸人的还是骂人的。就算他刚才没听到原来那句诗是什么,但是就凭孟鸳这语气都能猜出来绝对不是什么好话了。
“肯定不是夸我的话。”蒋父想得清楚,小声嘟囔说。
蒋彦辞在后面使了个眼色给程以时,意思是想问一下,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他妈情绪看起来有些不对。
程以时当然是没理他了。
不能帮她应付那些个亲戚的男人算什么老公,理他做甚!还是应该珍惜“眼前人”。
“妈。”她开心地挽起孟鸳的胳膊,对她说,“你过年以后,要不要跟我们去南城。小火炉到时候应该重新装修完了。”
“装修,这么快?”
“嗯!去吗,妈?”
这两个人进了屋,外面的俩人听不到后面的话了。
蒋父突然焦虑,转头瞪着他儿子,问:“你妈又去南城?”
蒋彦辞:?
他并不清楚。但是不妨碍他膈应他父亲:“应该吧!”
蒋父:……

事实上, 孟鸳和程以时讨论的“回南城”问题并不是一个空话。
初八那天,春节期间一直在部队值班的蒋言知回了部队大院,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我和冯宁准备离婚了。”蒋言知说起这一个事情, 脸上还是一如既往的面无表情, 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触动的样子。
不过, 他放在一侧紧握的拳头,却透露出了他内心的一些情绪。
蒋彦辞皱皱眉,他觉得他大哥应该没有看起来这么的平静。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