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军山的这位战友名叫郑庆生,三年前退的役,如今在琼州市供电局担任保卫科科长一职。
郑庆生的妻子是琼州市粮油厂的工人,夫妻俩是双职工,而且两人单位的福利待遇都不错,工作也轻松。
家里面也没什么负担,郑庆生没有兄弟姐妹,就一个老母亲要养,老太太身体健康,人也和善,把家里的家务针线活都包了,和儿媳妇关系也好,婆媳关系和谐在街道里都是出了名的。
夫妻俩就生了一个儿子,今年刚上小学,虽然调皮些,但还算懂事,没什么让大人操心的事。
可以说,郑庆生他们夫妻俩唯一的遗憾就是没个女儿,当年他在部队,夫妻俩聚少离多,几年见不到一回,就生了一个儿子。
后来,他出任务伤了身体,再不能生育了。
也因此,他心里总觉得不费劲,觉得亏欠自己的妻子。
毕竟这年头的人,都讲究个儿女双全。
他也不求什么多子多孙,就想要个女儿,取个‘好’字,这样这辈子才算没遗憾了。
接到门卫的通知,说有战友要找自己,郑庆生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夏军山了。
琼州市他也没几个战友,公安局的老赵,和门卫熟得很,压根不用通知,自己就进来了。
他小跑出去,果然看到站在门口的夏军山,忙道:“夏团,你来怎么不提前说一声,早知道我去码头接你了。快,快进办公室坐。”
他退役的时候,夏军山已经升副团了,他刚好是夏军山下面的营长。
郑庆生走近看到夏军山怀里的孩子,惊讶道:“咦!夏团,你啥时候又添了个孩子?”
明明上次去他家的时候,只见到一个孩子啊。
夏军山笑道:“这不是我的孩子。”他看了看四周,道:“我有事和你说,换个好说话的地方吧。”
郑庆生点点头,指着前面的房子道:“那去我家吧,就在对面。”
前面一排房子都是供电局的家属房,郑庆生家就在最边上那栋,这一排房子都是青砖红瓦砌的,每家每户还都带院子,看来供电局的福利确实不错。
推开院门,郑庆生抬手道:“夏团,快请进。”又冲着屋里喊道:“妈,家里来客人了。”
小院里中间是青砖铺的路,两边是绿油油菜地,左边靠墙边挂着一排晾衣绳,右边靠墙处是用竹竿搭的架子,上面挂着一排整齐的鱼干和海带。
院子里虽然东西多,但是一点也不乱,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
大门旁边是一间朝北的厨房,前面就是水龙头,这里也都是通了自来水的。
朝南的正房有三大间,中间的做了客厅,里面摆着沙发、餐桌、茶几和几把椅子,左右的两间房间分别都隔成两间。
东边朝南的房间是古庆生母亲住的,隔开的朝北那间是古庆生儿子住。
西边朝南的房间是古庆生两口子住,隔开的朝北的那间暂时当了客房和杂物间。
郑庆生的母亲江大娘正在客厅缝衣服呢,听到儿子的声音有些纳闷,这不年不节的,有什么客人上门啊。
“夏团,先进屋喝口水。”郑庆生领着夏军山进客厅。
江大娘放下手上的衣服,起身迎出来,笑道:“是哪位客人啊?”
郑庆生忙介绍:“妈,这是我以前部队的夏团长,现在也调来琼州了。”
夏军山笑着问好:“大娘,你好,打扰了。”
江大娘忙热情笑道:“哎呦,原来是夏团长啊,一直就听生子在家里念叨,说当年在部队受了夏团长不少照顾。今天我这老婆子,终于能当面和您说一句谢谢了。”
夏军山忙道:“大娘,您客气了,我和庆生都是战友,互相关照也是应该的。”
江大娘拉着夏军山进屋,道:“快,快进来坐,我给你们倒茶。呀,这还带着孩子呢,正好家里还有红糖,我这就拿来给冲点红糖水。”
说着,江大娘就转身进屋去拿红糖了。
郑庆生领着夏军山走到沙发上,给他倒了杯茶,好奇地问:“夏团,您今天找我,是有什么事啊?”
夏军山道:“是这样的,我今天是准备和你嫂子回海市过年的,谁知道,在火车站厕所的垃圾桶里,捡到了这个孩子。”
郑庆生惊讶道:“这孩子是捡的啊?”
夏军山点点头,继续道:“其实,这孩子是被她母亲给丢弃的,不瞒你说,她母亲我们也认识,想丢这孩子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上一次就是丢在公交车上被我们发现,这次我们怕还回去后,她再给丢了。”
江大娘这时正好拿着红糖出来,听到这有些生气道:“这肯定是那重男轻女的,不愿意养女儿故意丢的。”
夏军山道:“她家,已经有三个女儿了。”
江大娘道:“那可不能还回去,她要是觉得孩子仍不掉,下次说不定直接摔死了。”
郑庆生道:“妈,哪有那么夸张。”
江大娘道:“怎么没有,以前在乡下,生下来是女儿摔死的多着呢,把孩子扔了都是好心了,起码给了条活路。”
夏军山道:“所以,我们也不敢把孩子还回去,想着看能不能给她找个好出路。只不过,我们的火车马上要开了,就先把孩子放你这里,麻烦帮我照顾几天,等我们年后回来再来接过去。”
他没有直接说要把孩子给古家抚养,怕他们碍于自己的面子而收养,只说让他们照顾几天。
听了他的话,郑庆生点头道:“行,没问题,夏团你就放心吧,我一定把孩子照顾好。”
江大娘眼睛一亮,道:“夏团长,你不是还要赶车么,就先把孩子给我抱吧,你放心,我还是有些带孩子经验的。”
夏军山笑着把孩子递过去,道:“那辛苦你们了。”
江大娘低头看怀里的孩子,眉眼间满是慈祥的笑,“哎呦,这孩子长得还挺俊的,就是瘦了点。还有这衣服,啧啧,一看大人就没好好给穿,都脏成什么样子了。”
夏军山起身道:“大娘,我还要赶车,就先走了。”
“哎,夏团长你慢走,等年后回来一定要过来吃饭啊,今天也没好好招待你。”
郑庆生送夏军山出了院门,道:“夏团,你……你想给那孩子找个什么样的人家?”
第101章 夏军山道:“这孩……
夏军山道:“这孩子可怜摊上那么个父母,就想找个对孩子好的人家。”
郑庆生犹豫了下,开口道:“那个,夏团长,你看我们家怎么样?我家的情况你也知道的,我和我媳妇都有工作,家里也没什么负担,再养个孩子是绰绰有余的。而且我们家也就一个孩子,再来一个孩子,不管男女,肯定会好好把她养大的。”
夏军山笑道:“你们一家人,我肯定是放心的。”
郑庆生摸摸头,道:“不过,我还得等我家属回来商量一下。”
“应该的。”夏军山点点头,道:“那就等我年后回来再说,这段时间孩子就麻烦你们家帮忙照顾一下。”
郑庆生拍着胸脯保证:“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照顾孩子的。”
夏军山道:“我还要去一趟公安局,我同事说他家的孩子在火车站门口被拐子抢走了,我去找一下老赵,让警方帮忙追查一下。”
郑庆生一顿,想了一下,也明白了什么意思,这孩子看来应该是那个同事家的,不过他也说什么,只道:“那我和你一起去吧。”
两人去找了老赵,夏军山把当时童彩凤口中描述的情况说了一遍,因为还要赶车,就先走了,郑庆生倒是留了下来,说是有事要和老赵。
夏军山从公安局出来,看到旁边的糕点店刚出了一锅鸡蛋糕,扑鼻的香味迎面而来,想到沁沁好像挺喜欢吃鸡蛋糕的,便走过去买了一斤。
发车点是十一点,夏军山提着一包热气腾腾的鸡蛋糕回来的时候,正好十点半。
夏沁沁趴在孟钰菲怀里,圆溜溜的大眼睛好奇的看着候车厅形形色色的人,突然眼睛一亮,忙拽着孟钰菲的衣袖,指着走过来的高大身影,惊喜道:“妈妈,爸爸回来啦。”
夏军山对上女儿的笑脸,冷峻的脸庞一下子柔和下来,眉眼含笑走了过去,提着手上的油纸包送到女儿的面前。
“沁沁小朋友,你猜猜这是什么?”夏军山逗她。
夏沁沁嗅了嗅小鼻子,圆圆的眼睛转了转,高兴道:“哇,好香啊,是鸡蛋糕!”
夏军山抬手轻轻挂了下女儿的小鼻尖,笑道:“沁沁的鼻子真灵,这是刚出锅的,还热着呢。”说着递了一块给她,“快尝尝。”
夏沁沁接过鸡蛋糕,甜甜笑道:“谢谢爸爸。”
夏军山坐到旁边的椅子上,又拿了一会给孟钰菲,道:“早饭吃的早,饿了吧,先吃点垫垫肚子。”
孟钰菲接过鸡蛋糕,问:“孩子送去了?他家怎么说?”
夏军山道:“送过去了,看样子还挺喜欢那孩子的,他说等他家属回来一起商量一下,等我们年后回去再说。”
“孩子现在放在他家了,他家里还有个母亲,是个和善的大娘,可以帮忙照顾孩子。”
孟钰菲点点头:“那就好,希望这次能给孩子找个好归宿。”
一家三口吃了点鸡蛋糕,又拿出随身带的军绿色扁水壶,喝了几口水。
前面的检票口工作人员开始提醒他们的这班车乘客该上车了,夏军山提上行李,孟钰菲抱着女儿,一家三口朝检票口有去。
这次买的两个卧铺正好是上下铺,夏军山把行李放在床铺旁边,孟钰菲把女儿放在下铺,脱了鞋子,让她在上面玩。
夏沁沁上一次就坐过卧铺啦,这一次爸爸妈妈都在旁边,心里是满满的安全感,欢乐的在小小的卧铺床上滚来滚去。
“白天你们就坐在下面,我去上铺,等晚上你们再上去睡。”夏军山道。
白天在下铺活动方便,晚上睡上铺更安全一点。
孟钰菲点头:“嗯,那你拿本书上去看吧。”说着从挎包里掏出来一本书递过去。
夏军山挑眉道:“你还带书了啊?”
孟钰菲道:“这么长时间在这也不能动,不看书太无聊了。”
夏军山接过书,笑道:“还是我媳妇考虑的周到,以前坐火车,无聊的时候就看着窗外发呆,咋没想到拿本书来看看呢。”
孟钰菲道:“那你以后就知道了。”
“我这拿走了,你那还有书么?”
孟钰菲拍了拍挎包,道:“有,我还给沁沁带了一本小人书呢。”
“小人书?”夏沁沁从卧铺坐起来,“妈妈,我要看小人书。”
“好,我这就拿给你。”
孟钰菲笑着从挎包里拿出一本小人书,递给女儿。
夏沁沁开心的拿着小人书看了起来,小小的身子坐在卧铺上,两只脚还开心的左右摇晃,可爱得很。
孟钰菲坐在卧铺旁,把挎包放在窗前的小桌板上,拿出一本书摊开,一家三口就这样各子看起书来。
吴惠贤骑着自行车从粮油厂下班回家,自行车后座驼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的是面粉。
这年头,面粉可金贵了,特别是这边还不种小麦,居民的粮票里是没有面粉的。
自行车左边手把上挂了一刀肉,看上去足足有四五斤呢。
右边手把则是挂了几包糖,看起来也有个三四斤。
这些东西都是粮油厂发的过年福利,办公室里还有两袋大米和两桶油呢,不过太重了她就没一起带回家,打算明天让丈夫郑庆生来帮忙带回去。
对于粮油厂的职工来说,粮食和油这些东西逢年过节都是必发的,在外人看来很金贵的东西,对他们来说也不稀奇。
反而是对肉、糖这些东西稀罕,拿到手就早早的带回家。
到了年底,职工们都是大包小包的提着单位的福利回家,但最让人羡慕的还是粮油厂、食品厂、肉联厂、糖厂这些单位了,发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吃的啊。
这年头,吃食短缺,特别是到了过年的时候,为了买年货,家家户户半夜起来去排队都不一定买得到。
这时候的人判断一个单位福利的好坏,就是看年底发什么,最好的就是发肉、油、糖这些了。
吴惠贤自行车上的这些东西,一路上可惹的不少人眼馋呢。
推着自行车进院门,吴惠贤喊道:“妈,快来帮我拿东西,厂里今天发过年福利了。”
话音未落,屋里就出来一个身影,是郑庆生。
“呦,这刀肉好,肥的多,晚上让妈做红烧肉,她最拿手了。”郑庆生笑着帮忙拿东西。
他把后座的袋子卸下来,摸摸里面的东西,惊讶道:“这是面粉啊?”
吴惠贤点点头,“对,工会的人拿油去和隔壁省的面粉厂换的。”
郑庆生竖了个大拇指,道:“你们工会的人牛。”
“明天下班你骑车去我们厂,还有大米和油没拿回来了。”吴惠贤说着话把糖从自行车把手上拿了下来。
郑庆生点点头,一手拿着肉,一手拿着面粉往屋里有,边走还边喊:“妈,晚上吃红烧肉吧。”
吴惠贤跟在后面,心里疑惑今天妈怎么没出来,往常自己发福利的时候,冲着屋里喊一声,老太太每次都可高兴的跑出来了。
江大娘正在屋里喂孩子喝麦乳精呢,孩子刚刚醒了,可能是看到陌生的环境,哭了起来。
不过这孩子性子倒是真好,江大娘抱着她哄了哄也就不哭了。
此刻,吃了小半碗麦乳精的孩子,开心的笑了起来,黑漆漆的眼珠一直盯着江大娘看,把她心都看软了。
这孩子太好带的,江大娘忍不住感慨,特别是对比家里的那个调皮的孙子。
吴惠贤进屋看到沙发上抱着孩子的婆婆,好奇地问:“妈,这是谁家孩子啊?”
江大娘抬头笑着朝她招手道:“惠贤回来啦,快过来坐,你来看看这孩子怎么样?”
吴惠贤走过去,把手上的东西放在茶几上,低头看着婆婆怀里的孩子,正好对上一双弯弯的眉眼,让人忍不住心生欢喜。
“这孩子长得真乖,就是有点瘦了。”
“这孩子可怜,摊上那么个父母,吃不饱穿不好的。”江大娘感慨。
吴惠贤抬头看向旁边的丈夫,眼里满是疑惑。
郑庆生上前两步,坐到妻子的身边,道:“这孩子是我以前的团长送来的,就是夏团长,你也认识……”
他向她解释了孩子的来历。
“夏团长以前那么照顾我,他现在来找我帮忙,那我肯定不能推辞,就答应把孩子留在家里帮忙照顾几天。”
吴惠贤点点头:“应该的,不说是帮夏团长的忙,就是看在这孩子这么可怜的份上,我们也应该这么做。”
江大娘继续把碗里的麦乳精喂给孩子,“你们看这孩子,真好带,就刚醒的时候哭了两声,一直到现在都很乖。”
吴惠贤也凑过去看,一勺子麦乳精送进嘴里,孩子笑盈盈的张嘴,吃完还动着嘴唇,看起来意犹未尽的样子。
“真可爱。”吴惠贤忍不住说到:“她父母怎么舍得把孩子扔了的呢?”
江大娘道:“还有啥,重男轻女呗,这要是咱家的孩子,我可舍不得扔。”
说着,她把孩子递给儿媳妇,道:“惠贤,你来抱会孩子吧,我去做晚饭。”
吴惠贤点点头,接过了孩子。她毕竟也是养过一个孩子的,抱起来也算熟练。
吴庆生忙笑道:“妈,晚上烧红烧肉吧,惠贤带回来的那刀肉肥的多,烧红烧肉最好吃了。”
江大娘提着放在餐桌上的那刀肉,点头道:“行,我来割半斤烧。还是惠贤单位的福利好,这一刀肉估摸着有四五斤呢,等晚上我给腌起来,正好过年不用买肉了。”
说着老太太拎着肉就往前面的厨房走去。
吴惠贤坐在沙发上,拿起勺子,继续给孩子喂麦乳精,看着天真的笑脸,她眼眸微动。
第102章 遇到真人贩子了
江大娘从厨房的小窗户里悄悄往客厅里看,见儿媳妇在喂孩子,不自觉地嘴角扬起一丝笑意,看来儿媳妇也喜欢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