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历史视频:老祖宗边吐槽边吃瓜(胖胖的栗子)


【二、刘邦大骂郦食其事件。
郦食其建议刘邦复立六国后代为王,刘邦准备照办,已经刻好印玺。
张良得知后赶忙劝阻,认为此举不可行,这样会威胁刘邦统一天下的大业。
通过张良的分析,刘邦意识到了其中的不利之处,推开桌子,吐出饭菜,大骂郦食其:“竖儒,几败尔公事!”——出自《史记·留侯世家》】
刘邦:这个应该不会被骂吧?
【隋朝:
一、隋文帝杨坚骂三子秦王杨俊事件。
《隋书·文四子传》记载:“俊犹不悛,于是盛治宫室,穷极侈丽。俊有巧思,每亲运斤斧,工巧之器,饰以珠玉。……上以其奢纵,免官,以王就第。” 杨俊因生活奢侈被隋文帝杨坚免官。】
原本想着因为光幕曾说过[隋朝二世而亡]大哥,二哥倒了,觉得自己有机会的,并且跃跃欲试的杨俊:……光幕误我!
杨坚:……合着我这个儿子也不行啊!(メ`ロ′)/
【二、隋文帝杨坚临终前骂杨广: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记载:隋文帝杨坚卧病在床时,得知杨广的不当行为后,拍床大骂:“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
当时杨广写信给杨素,请教处理隋文帝后事和自己登基事宜,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至隋文帝手上,且宣华夫人陈氏也哭诉杨广意图非礼她,使隋文帝顿悟。】
刚刚发现三儿子不行,要不再把二儿子扶起来,结果就看到了这段话的杨坚:(/‵Д′)/~ ╧╧[掀桌.jpg]
“把晋王给我绑过来。”
独孤皇后这次也没阻止。
【唐朝:
一、唐高祖李渊起兵于太原,派儿子李建成、李世民引兵攻打西河郡,活捉其郡守高德儒。
李世民怒斥高德儒说:“汝指野鸟为鸾,以欺人主取高官。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出自《资治通鉴》等)
李世民这句话的意思是,高德儒曾妄称野鸟为鸾凤,靠着祥瑞之说的鬼把戏而获取高官,而唐国公李渊兴义兵,正是为了诛杀这类佞人。】
看到这段话,李世民也想到了曾经的事,到现在他觉得自己仍然没错。
靠着鬼神之说坐上高官之位,能对朝廷有什么益处?
他没骂的更难听,那得多亏夫子教的好。[骄傲的小凤凰.jpg]
【二、李渊曾写诗嘲讽大臣苏世长:“名长意短,口正心邪。弃忠贞于郑国,忘信义于吾家。”(记载于《全唐诗》第869卷 )
诗中说苏世长名字里虽然有“长”字,但是做人眼光和见识短浅。
他口才虽好但心地不正、投机取巧。
还指责他背弃王世充及其建立的郑国,对李唐王朝也没有信义。】
苏世长:……名流青史没有我,这个倒是点到了???
就在苏世长觉得可能因此断送官途时,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过,李渊嘲讽苏世长主要是觉得他归附太晚,外加几句调侃的意思,并非指苏世长真的是一个这样的人。
这方面,从到最后李渊还是授予了他官职就能看出来。
而苏世长在之后的宦海生涯中也确实有所作为,他敢于直言进谏,多次劝说李渊以隋为鉴,厉行节俭等。
他还曾两次奉旨出使突厥,不辱使命,赢得了朝野的赞许。苏世长最终在赴任途中落水而死,享年七十余岁,唐太宗追赠他为雍州刺史。】
苏世长:[长舒一口气.jpg]官途保下来了。
【三、唐太宗李世民带领众大臣到御花园憩息纳凉时,站在一棵大树下称赞树好,殿中监宇文士及奉承说树冠象征陛下的功业伟绩,大树的阴凉是陛下赐给臣民的恩惠和福泽。
唐太宗听后脸色一沉,严厉斥责他:“魏征常劝我注意提防疏远那些善于阿谀之臣,我当时还不知道是谁,心中只是怀疑你,今天你的表现,果然证实了我的猜测。”(出自《贞观政要》等)】
宇文士及眼前一黑又一黑:……我就奉承了一句啊,咋这也能记下来?

一、宋太祖赵匡胤骂大臣:“汝安得此言!”史料出自宋代司马光的《涑水纪闻》。
赵匡胤喜欢在后花园用弹弓弹麻雀,一日被声称有急事求见的大臣打扰,结果发现是寻常小事,便大怒责问。
大臣称:再小的公务也比弹麻雀紧急,赵匡胤怒不可遏,用斧柄打落其两颗牙齿,大臣捡起牙齿说将来自会有史官记载此事。
赵匡胤骂道:“汝安得此言!”但后面到底是怕留下不好的名声,后来不仅没有责罚大臣,反而赏赐了许多金帛。】
赵匡胤:……他都这么说了,我能咋说?我总不能砍了他吧?那不就真成暴君了。[当个好皇帝好难.jpg]心塞(′-ω?`)
【二、宋太祖赵匡胤骂赵普:“卿苦疑彦卿,何也?朕待彦卿厚,彦卿岂负朕耶。” 出自《宋史·石守信传》。
赵普多次谏阻宋太祖给符彦卿授兵权,宋太祖主意已定并拟好任命文书。
赵普截获文书后再次谏阻,宋太祖怒道此句。
但面对赵普所言的:“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宋太祖沉默后,取消了对符彦卿的任命。】
【三、宋太宗骂赵普:“贱人你已经几次坏了你爸爸的事了。”
据宋人田况《儒林公议》记载,宋太宗曾责怪赵普身为宰相却不向他推荐将帅人才,赵普回答说:“昔明宗举石晋,晋选张彦泽,刘高祖拔郭上皇,世宗得太祖,臣岂敢轻举耶?”
意思是后唐明宗、石敬瑭、后汉高祖、周世宗等提拔人才,却都被所提拔之人夺取了江山,暗指推荐人才的风险。】(写的时候昏了头了,不是来自《史记》写错了。)
赵普:怎么还来?
【金朝:
一、金太宗完颜晟偷拿国库的金银珠宝出去挥霍,被宰相粘罕调查出来。
粘罕在朝廷上质问完颜晟,完颜晟无言以对,只能遵循先皇诏令。
粘罕说道:“还犹豫什么,打吧!”于是完颜晟就在朝廷众多大臣面前,被当场打了二十大板。(出自《金史·卷三·本纪第三》、《松漠本纪》)】
金太宗完颜晟:……这个就不要说了吧。
【二、金宣宗完颜珣时期,有大臣上奏时,言辞不当,惹得完颜珣大骂:“汝等何时无利心,奈何独于国用则靳之?”(出自《金史·列传第四十七》)
这句话的大意是“你们这些人什么时候没有利心,为什么唯独对于国家用度就吝啬呢?”】
金宣宗完颜珣:……朝臣误我!(这个时候金朝已经江河日下,蒙古大军逐步逼近,导致金朝的财政远远不够支出的,这个时候的他也是压力山大。)
(不是我不想写辽朝,元朝,主要是我没找着。[头痛.jpg])
【明朝:
一、朱元璋训斥大臣茹太素的言论。朱元璋认为茹太素所上奏折言辞繁琐,于是骂道:“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朕甚厌之!”出自《明太祖实录》。】
看到这个朱元璋本人倒是很高兴,如果光幕播放出的这个视频,能让这些文臣们改改他们的咬文嚼字的上奏,朱元璋情愿每天早上都给光幕上三炷香。
而事件的另一个主人公茹太素本人情况就不太好了,他是希望:光幕能播放他,让天下人都认识他,但不是以这种方式啊!
【二、万历皇帝骂申时行:“朕亲览章奏,何事不由独断?近日诬妄离间,好生可恶!”出自《万历起居注》。】
万历看到播放的这个倒是神色莫名。
申时行看到光幕播放的这个视频,叹了口气:难不成他真的该退下来了?
(申时行曾是万历皇帝的老师之一,教导过万历,因此万历对他起初是比较敬重的。
但后来他们之间产生了分歧和矛盾。例如在立太子的“国本之争”问题上,申时行试图在皇帝和大臣之间保持平衡,不想得罪任何一方。
但万历皇帝有自己的想法和倾向,他不喜欢长子朱常洛,一心想立宠爱的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而多数大臣则支持立长子朱常洛。
当申时行的一些行为或言辞被认为是在偏袒某一方,引起了万历皇帝的不满。)
【三、崇祯皇帝骂刘宗周:“朕岂不知刘宗周清正敢言,但此时只欲治兵,宗周所言迂阔,殊不合用。”出自《明史纪事本末》。】
虽然光幕点名了,但崇祯皇帝并不觉得自己骂错了,刘宗周的主张根本就不符合现在的政局。
刘宗周看到光幕上并没有为自己辩解的话,有些绝望:难不成,他的主张真的不能挽救现在的大明吗?
(他主张“慎独”“精诚”的理学思想,想要通过提高道德修养,皇帝能够修德治心和改善政治风气来挽救当时的朝廷。
但崇祯认为他这种主张,不符合明末的局面,所以并未被崇祯采纳。)
【清朝:
一、雍正皇帝骂年羹尧:“尔悖逆不臣至此,若枉法曲宥,曷以彰宪典而服人心?尔今既不能自新,朕又何忍待尔之自毙!”出自《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
年羹尧:!!!又来!不要再提这件事了!我已经改了!改了!改了!
【二、乾隆皇帝骂讷亲:“讷亲为尚书,毫无建树,诸事推诿,如此负恩,国法断难宽宥!”出自《清高宗实录》。】
讷亲:!!!朝廷这么多人,干嘛提我啊![倒霉.jpg]
【三、道光皇帝骂穆彰阿:“穆彰阿身任大学士,受累朝知遇之恩,不思其难其慎,同德同心,乃保位贪荣,妨贤病国。小忠小信,阴柔以售其奸;伪学伪才,揣摩以逢主意。”出自《清史稿》。】

[不是说刘邦很菜吗?他这么骂功臣,不怕功臣联合在一块反了?]
功臣们:!!!Σ(?д?|||)??陛下,他瞎说!他瞎说的啊!他在污蔑老臣啊!
[刘邦不菜吧?就是打仗有点差而已。好歹是开国皇帝,他要是菜,他就当不上开国皇帝。]
[刘邦打仗也很牛逼,据历史统计,刘邦一共打过35场战斗,其中8败,1平,29胜。这战绩,你能说他菜。](我也是查资料才知道刘邦一点也不菜的。有人想看刘邦的战斗史吗?我可以整理。)
[刘邦在汉初不出彩,就是因为只是同时代天骄太多了。被誉为大秦最后的希望——章邯。多多益善的兵仙——韩信。千古无二的霸王——项羽。这简直就是天骄大乱斗。刘邦这种普通学霸和学神放在一起当然不出彩了。]
[隋文帝的三儿子这么差的吗?我还打算写一个穿越回隋朝,隋文帝发现了老大不出才,老二不出众。我的主角穿越成老三大放异彩当上皇帝的事。]
[与其写主角穿越成隋朝三皇子,不如直接写主角穿越成李世民的弟弟,帮助李世民建立大唐,就不要有李渊这个偏心老爹当开国皇帝了,直接让李世民当开国皇帝,这个估计更有看点。]
[等等……李渊是开国皇帝,唐朝的开国皇帝不是李世民吗?]
看到这几个评论的李渊:啊啊啊![世界静音,聆听李渊破防的声音.jpg]
相比于破防的李渊,杨坚看着这个评论倒是陷入了沉思。
后世人就这么推崇他这个侄外孙子的吗?
是的,因为知道了李渊这个名字,再加上后面朝廷叫“唐朝”,杨坚就算是再傻也知道,唐国公李渊就是后面朝代的那个开国皇帝,更别提杨坚本人能够建立隋朝,绝对不傻。
(其实杨坚和李世民的亲戚关系的称呼,还挺复杂的。
我理了一下,大概就是: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是李渊母亲(独孤信四女儿)的妹妹,李渊是李世民的父亲。按照亲属关系,李世民应称呼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为姨婆,所以杨坚就是李世民的姨爷爷,李渊则应叫杨坚姨父。
但是李世民还娶了隋炀帝杨广的女儿杨氏,杨广是杨坚的儿子,从这层关系来说,李世民也可叫杨坚爷爷。
但这个时候,李世民很小,所以就是外侄孙。)
[就写这个吧,这个肯定有看点。]
[不应该单独把老三拿出来,骂老三菜,准确的来讲,杨坚的五子好像没几个能立的起来的:
老大人情世故不行,能轻易被杨广算计,还好美色,连爹娘喜欢什么样的太子都看不出来,不能说蠢笨至极吧,反正也聪明不到哪儿去。
老二杨广本人,别管现在网上吹的有多少,隋朝亡国之锅他背的不冤。
老三爱放高利贷,喜好美色,好奢靡之风,还连身边女人啥样都不知道,被女人投毒最后死了,他要是上位不是暴君就是蠢君。
老四同样斗不过杨广,一个巫蛊之祸就直接就被诬陷成庶民了。
老五在杨广登基之后,起兵造反,同样没斗过杨广。]
刚刚陷入沉思的杨坚,看到这个评论差点没一口血吐出来,合着他5个儿子没一个好的。
他现在和独孤再生一个,造个小号还来得及吗?
其他被骂的杨坚儿子:够了!够了!别说了![破防.jpg]
[赵匡胤面对大臣这么怂的吗?]
[皇帝都想要个好名声,赵匡胤这么做也不奇怪,毕竟古代还有文臣以死谏逼迫皇帝让步为荣呢。]
[那也不对啊,赵匡胤都能够夺位了,还在乎什么身后名啊,这本身就够坏的名声了,再坏一层又如何?]
宋朝初期的大臣们看到这个评论,眼前一黑又一黑。
还好他们陛下不是这个心态,不然那才是真的是收回燕云十六州无望。
而周世宗柴荣似笑非笑的看着这个时代的赵匡胤。
赵匡胤能怎么着?跪吧。
[也不能这么说,这两者不一样,赵匡胤出生的那个时代,正是华夏政权更送最频繁的时候,赵匡胤这么做,感到诧异的估计不会有多少。
更别提赵匡胤虽然夺权了,但也好好对待了柴荣的妻儿要是换做司马家,他不给杀绝了才怪。]
晋朝:……怎么这个,也能把他们拉出来溜一圈。
[不是,金朝这个……大臣打皇帝啊。]
[这应该正常吧?古代不是还有什么打王鞭吗?]
[这只存在于故事当中,真实古代是没的。]
[我倒觉得这样教育皇帝也不错,省的宠着惯着犯了错也没人罚,最后教出个叫门天子朱祁镇。]
经常被拉出来反复鞭尸的朱祁镇:这个时候就不要提我了吧。
[朱元璋这个,我相信这是朱元璋能骂出来的话。]
[太符合老朱的脾气了,老朱最讨厌文人絮絮叨叨的。]
朱元璋对于这个评论赞同不已,后世人说的太对了,那帮文臣就只会絮絮叨叨的,简洁明了的讲能死啊!
非得咬文嚼字的讲,这些折子,看的他头疼。
[主要是他们上奏的内容真的很无聊啊,我那天刷视频看到一个皇帝和大臣的对话。
“陛下,你好吗?”“朕很好。”
“陛下,你好吗?”“朕很好。”
“陛下,你好吗?”“朕很好。”无限循环了。]
[这好像是清朝皇帝的。]
[这弄的皇帝好像一个回话的客服。]
[你别说,你别说,还真挺像的。]
[不怪雍正骂年羹尧,年羹尧后期的确是太狂了。]
[年羹尧后期竟然敢对十三阿哥不敬,那可是雍正想死后一起合葬的人啊!]
怡亲王:!!?什么鬼?Σ( ° △ °|||)︴
[哈哈哈“孝怡皇后”嘛!]
[雍正吓的十三阿哥连夜给自己找墓。](这是乐子,不是真实史料,也有可能是我没找到,大家就当乐子看就行。)
[……]

第275章 【#单开一桌#】
各朝代的皇帝看完这个评论区,有问题的赶快收拾,没问题的倒还是有闲心看看评论里,关于其他朝代的事,这倒也悠闲自在的很。
不过,相比于各朝代皇帝忙碌的忙碌,悠闲悠闲,百姓们的弹幕讨论可就热闹的多了。
作为一个时代最顶流的“偶像”,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是各朝百姓讨论的热门话题。
“原来皇帝也会骂人啊。”
“骂臣子是狗。这骂的还挺难听。”
“还行吧,至少比族里的三奶奶年轻的时候骂的好听,这就光骂是狗,族里三奶奶年轻的时候,有人欺负她,她能能从对方他爸问候到他十八辈儿祖宗。那嘴才叫个利索。”
“真的假的?三奶奶看起来老好了,我小时候吃不饱饭,还给我了红薯呢。”
“人好,就代表了好欺负,三奶奶又早早的成了寡妇,要是不立起来,周围的二皮子三赖子早找上门了。”
“……”
【#单开一桌#】
【你不让我上桌,我就自己单开一桌。】
【因为乌俄冲突问题,E罗斯被禁止出席B黎奥运会,B黎奥运会只允许15名E罗斯运动员可以参加比赛,而且这些运动员还不可以参加开幕式,就算是拿了金牌也不可以放国歌。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