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历史视频:老祖宗边吐槽边吃瓜(胖胖的栗子)


[六一儿童节,10公里!不愧是套马的汉子,威武雄壮!]
[就是让现在的我走上10公里,我感觉我都要废了。]
[没骗人,从市区中心走到荒郊野岭,然后野炊,年年的节目,玩沙子。IP:内蒙古]
[我在学校里几乎不出门,就上下课吃吃饭,每天随随便便1万步。IP:内蒙古]
[突然有点儿看不懂中文了!]
[你们难道上学时候没有80里远足吗?你们快说啊!!说有说有,我真的要破防了![泪奔.jpg]
[说实话,我真的头一回听说,我们就在学校操场练练。]
[我以为是全国军训固定项目!现在告诉我,只有我们有?![泪奔]IP:内蒙古]
[你们军训真的不用徒步八十公里吗?IP:内蒙古]
[不用。]
[要命可以直说,但不用这种形式。]
[我高中徒步30公里 我以为全国高中都有。IP:内蒙古]
[30公里!打车我都嫌远!]
[跑高速还得二十来分钟吧。]
[怪不得,古代的长城修那么结实呢,这身体素质,不结实都不行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多冒昧啊!]
[内蒙爆发丧尸,两小时直接杀穿海南。]
[再说一遍,末世来了,你们不许变丧尸。]
[别的城市人变成丧尸,普通丧尸勤勤恳恳啃脑子升级。
内蒙人变成丧尸,直接二级起步。]
[……]
“公里这个是多长啊?”
“光幕上说好像是两里地就等于1公里。”
“那这个光幕上说的十公里,那岂不是就是二十里地?这够远的啊!”
“原来修长城是因为这个原因吗?能跑这么快也怪不得要修长城了。”
“现在打生打死,到后世倒都成一家子了。”
“后世朝廷竟然允许后世人随意开这些玩笑,这样的视频也大大咧咧的放在光幕上,而后世内蒙竟然也不恼怒?”
“看来后世不同民族的百姓相处的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好啊!”
这个视频倒是让不少古人真的相信,后世不同民族的人,的确能在一起和平相处了。
如果相处的不好,那像这些话题,基本上都应该属于禁忌的,提起来应该会很敏感,或者是根本就不允许提起的才对。
但看光幕上,大家还能互相开开玩笑,说说不同地域的不同事。
连闪击匈奴,造长城是为了什么的都能开玩笑……就足以见得!
甚至按照之前的视频所言,大家都以自己是华夏人而自豪,这种民族自豪感,百姓对于国家的自发维护装是装不出来的。
真想知道,后世朝廷是怎么做到这一步的?
【#最好的老师——苏联#】
【苏联真的是,活着是问我们最好的老师,死了还是我们的大体老师。】
【看到有网友问:为什么说苏联对华夏的贡献超出想象?】
【底下网友答:苏联是华夏最好的老师,把社会主义不能走的路全给华夏演示了一面。
包括向西方列强投降也试过了,全走不通!】
【看完苏联解体的这一生,真的不得不感叹:苏联生是华夏的老师,死是华夏的大体老师。】
[好,差点骂你,没想到来了个大体老师。]
[“姐姐啊!姐姐,死了这么多年还是能帮着本宫,护着本宫!”]
[“你可真是我的好姐姐啊!”]
[真没想到《甄嬛传》还能出现在这个视频下,始料未及啊!]
[我初中教室是苏联人建的,墙有半米多厚,门朝北,窗户加门一共126块玻璃!别问,问就是学渣我数过。]
[你是敬妃啊!!!]
[《甄嬛传》无处不在!]
[这位老师可以是冷的也可以是热的,但绝对不能是36度~37度。]
[苏联:看好了!我只教一次!]
[我老家对面的食品工厂是第一批苏联援华建的,真的超级好吃,从小吃到大。]
[我们县城的一个小学,我爷爷那辈人按着苏的专家指导建的,我爸小学在那上,我小学也在那上,现在我大学快毕业了,然后前段时间我路过,发现主楼又刷了层漆,看样子还要接着用,质量是真的没的说。]
[洛阳的苏式建筑群至今还很完好,每次从那里过都觉得质量真好。]
[156工程,可以算得上冷战时期最大规模的知识产权转移了。]
[不止是冷战,人类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还有就是改革之后的大规模技术转让和产业转移。]
[感谢大体老师!!]
[咱们国人绝对是最优秀的学生。
这种学习能力就像是刻在每个人DNA里面的一样,全是自带的。
不管啥只要见过一定就能做出来,甚至还超越,各行各业中都能体现出来 (一个比一个优秀造成了我们现在做啥都卷)。
我现在觉得专利这个玩意儿就是老外特意为克制我们而衍生的。]
[不知道为啥,从小就觉得咱们啥都得第一。]
[不是第一,那就浑身刺挠。]
[老祖宗身上流传下来的血脉,第一当惯了,当第二第三就觉得不舒坦。]
[这让我想起一个外国人说的:你们一直觉得我们是列强,可华夏也只有这两百年不是列强而已。]
[哎,别瞎说啊,我们当年可都是师出有名!]
[……]

第165章 【#古时候的聘猫#】
康熙:“这个苏联到底在哪儿啊?看起来似乎离咱们华夏很近,但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地方?”
雍正:“按照之前光幕视频所记载的年限,现在大清距离后世不过几百年而已,这个苏联既然强大到能够教导后世国家,应该早就有苗头了才对。”这个国家总不能是凭空变出来的吧?
乾隆:“苏联,这个国家完全没听说过,难不成是其他国家改名的那是奥斯曼帝国?还是沙俄?还是Y度?不对,后世有Y度这个国家,那就不是Y度,但会是其他哪个国家呢?”
因为清朝总被后世人戳脊梁骨,清朝的皇帝对于后世的这些强大的帝国盯的可紧了,但除了M国这个还能稍微有点苗头,让他们听说过外,苏联完全没听说过。
清朝的皇帝对于这个苏联,真的是完全摸不着头脑。
百姓们关注点都不在这些国家上,而是在“第一”上。
“后世国家不是第一,那其他国家会不会欺负后世国家?”
“肯定会,我小时候和村里的孩子打架,打不过头领就得挨揍,最后打了最壮的大壮,把大壮都给打的半死了,才没人敢欺负我。”
“我就说得争第一吧,不争第一,被人欺负了怎么办?”
“后世之前那么厉害,应该没人敢欺负,后世国家。”
“这可说不准,你不是第一,就那么强大,那第一能看你顺眼。”
“必须得是第一,不然被番邦人小看了怎么办?”
“……”
对于现在不是第一的后世国家,古代百姓忧心忡忡的担忧着。
【#古时候的聘猫#】
【来看看古时候铲屎官你们的浪漫吧。】
【在古代,因为技术不发达,灭鼠只能靠猫咪,所以养猫成了上流阶级相当流行的事。
古人将收养猫猫称为“聘狸奴”,在选猫上也十分有讲究,还有专门的《相猫经》。
古时候人们认为猫咪的颜色多以纯色为贵,胖橘更是十分抢手。】
【但真正想要聘一只小猫回家也是相当有讲究。
首先需要选定日期,根据传统习俗,选择一个良辰吉日进行聘猫,在古代还要请大师算一下,确保日期的吉利。】
【其次就要下聘礼,聘礼的种类和数量因地区和习俗而异。常见的聘礼包括盐、糖、茶叶、芝麻、小鱼等。
如果是聘家猫生的小猫,通常会给主人家送盐、糖等物品。
但如果是聘野猫生的小猫,则要给猫妈妈送一串小鱼。】
【下聘之后就需要写纳猫契,纳猫契相当于婚书,上面要写明聘猫的日期、猫咪的特征、对猫咪的期许,以及主人的承诺等。
有些纳猫契还会请神仙做见证,以增加仪式的神秘性,一般都是东王公和西王母。】
【然后主人就可以迎猫回家了。
在选定的日期,主人带着聘礼和纳猫契,前往猫咪的原主人家或猫妈妈的栖息地,将猫咪迎接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主人可以用布或篮子将猫咪包裹起来,以表示对猫咪的尊重和爱护。
在将猫咪带回家后,主人要先拜灶神,祈求灶神保佑猫咪健康、平安。】
【经过这一系列的礼仪,猫猫的主人才可以养一只猫猫。】
【所以说,在古代聘只猫猫也很不容易事呢。】
[裹盐迎得小狸奴——所以陆游聘的是家猫。
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黄庭坚聘的是野猫。]
突然被光幕点名的陆游、黄庭坚:……万万没想到!会因为这两首诗被后世人记住。
[古人的规矩怎么到我们这里就不流行了呢?好有爱呀,我也好喜欢仪式感呀!]
[花三千聘礼去宠物店,这样的仪式感咋样。]
[其实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想要找健康的花钱去宠物店里买,如果要猫妈妈生下来的就拿猫条去换。]
[没有失传唉,我小时候家里养猫就是用盐去换,也算聘礼吧!以前不懂为什么,现在想来大概就是如此。]
[我们这边要给一包糖,狗也一样。]
[哈哈哈,我们这边不是盐了,现在是礼盒。]
[小时候家里是送糖,但我现在改送猫粮了,时代在发展!]
[这繁琐程度,不亚于现在给孩子上户口。]
[说起来,古人起的猫咪名字也很有意思:乌云啸铁(黑猫) 。
墨玉垂珠(黑猫,只有尾巴一点白色)。
踏雪寻梅(黑猫,爪子白色)。
乌云盖雪(上黑下白的猫)。
金簪插银瓶(白猫,但尾巴金黄)。
雪里拖枪(白猫,但尾巴黑色) 。
雪地金镂(白猫,带橘色斑点)。
尺玉霄飞练(白猫,通常指山东狮子猫)。
衔蝶(通体纯色,嘴角有其他花纹)。]
[还是古人有文化,我给我的猫猫起名只会叫豆豆。]
[关键……古代能养得起猫的,大多都是有钱读书人吧,起的名字好听,也不是不能理解。]
[说的好像现代谁不读书一样。]
[原来聘一只猫猫这么麻烦,怪不得在古代这么贵重,一只狸猫就能换一个太子。]
宋仁宗赵祯: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个评论,突然感觉自己被点了。
[《狸猫换太子》]
[哈哈哈哈……]
[……]
“狸猫换太子,我听说过这个故事。”
“堂堂皇子被刘妃设计给换成狸猫了,皇帝看到妃子生了个狸猫,可生气了。”
“这皇帝也不想想,人能生出来猫吗?真傻!活该他没亲儿子。”
“自己的亲儿子送给八贤王养,他还不知道,这也有意思。”
“我们这儿还演过呢,可有意思了那个刘皇后可坏了,好不容易人家母子要相认了,结果放了火,想要把那个李妃给烧死了。”
“多亏后面被人给救出宫了,不然就真的被烧死了,哪能等到后来被包大人认出来,带回去?”
“还好包大人设计审问了那个郭槐,不然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撬开郭槐的嘴呢。”
“……”
狸猫换太子这个在明清得到了广泛流传,明清时期的不少百姓都听过这个故事,尤其是在清朝作家石玉昆的小说《三侠五义》中基本定型。
在明清时期,这个故事被广泛传播,并被改编成了多种戏曲版本和影视剧。
在百姓中口口相传,流传程度可不低,讨论的多了,被影射的皇帝,真的很难感觉不到。
赵祯:……总感觉被影射了,但这事又不是真实的事,这个事还没办法解释![憋屈.jpg]

【好强的割裂感!】
【原来乾隆和叶卡捷琳娜二世曾经写信互骂,而且双方怕对方看不懂,还贴心的先用自家的文字写一遍,再拿对方的文字翻译一遍。】
【当初雍正位在的时候,划出去不少地,所以叶卡捷琳娜二世就成为了雍正的粉丝。
而乾隆呢?他一上来就收回了不少地,所以叶卡捷琳娜二世对乾隆厌恶至极。
叶卡捷琳娜二世还写信说:你根本不配做我哥哥的儿子,你写的诗一首比一首无聊。】
【而乾隆也不惯着她,疯狂写信回怼:就你也配说我?闭嘴得了!
就这么一来二去,两个人的积怨越来越深。】
【后来被沙俄压迫的土尔扈特人想要回到华夏。
沙俄失去了土尔扈特人的控制,叶卡捷琳娜二世就写信给乾隆,十分强烈的要求乾隆不让他接受土尔扈人。
乾隆才不会惯着她,直接回怼说:人家在你那儿过的不好,才想回来的,我凭什么不收,你在教我做事?】
【叶卡捷琳娜二世一看两次都说不过乾隆,就找到了伏尔泰求助。
谁知道这一下直接撞枪口上了,伏尔泰是乾隆的铁杆粉丝,他曾写过一首《致中\国皇帝》就是专门赞美乾隆的。】
乾隆:竟然是夸奖他的,不容易啊!!!
看完这个视频的雍正:……心情不好.jpg
[别的不说,写的诗一首比一首无聊,这个我是赞同的。]
乾隆:你们后世人礼貌吗?
[叶卡捷琳娜:给雍正的母亲道歉。]
[666…]
[叶卡捷琳娜二世:你不配做我家哥哥的儿子!]
[叫雍正哥哥给自己提了辈份,意思是在我看来你跟我儿子差不多,你说乾隆能不气么。]
[乾隆和路易十六还是笔友呢,而且乾隆本来想去F国访问的,结果还没去路易十六就被砍头了。
对了乾隆的头骨也丢了,我都叫这俩失头兄弟。[灵机一动.jpg]
头骨一凉的乾隆:这件事能不能过去,不要再提了!不要再提了!!!
[你看乾隆后期的审美,就明显被,F国带偏了。]
[哈哈哈哈,怪不得后期一股洛可可风。]
[我一直觉得那叫农家大花袄风。]
乾隆:……
[其实主要原因是雍正外战不行,经常输,乾隆时期是战争狂魔,哐哐揍周边国家,还有就是雍正没什么钱,节俭抠嗖舍不得花钱打仗,省吃俭用一辈子结果刚好给乾隆留下了巨额财富,所以他就可以大打特打,据说雍正继承康熙的钱到乾隆手里,国库整整扩充了十倍,雍正是真能省啊!]
[他国库有钱是因为十三,十三没了他又没钱了。]
[不不不,雍正能攒钱是因为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这俩才是康雍乾盛世的根啊!]
[想多了,摊丁入亩到雍正嘎掉才多久?主要还是抄家抄得多。]
[国库没多少,主要是官场清明了,官场政治好了每年收上来的钱也就多了,乾隆后期官场又废了。]
[主要是摊丁入亩,你是地主,你地多,你交税就多。你没地就不用交税。以前的地主在明朝后期都不用交税。]
[还有乾隆在新疆地区和沙俄抢地盘,甚至乾隆还想进攻沙俄,叶卡捷琳娜气死了,当时路易十六一直和乾隆密谋攻击沙俄。]
[要这么说来,叶卡捷琳娜二世不待见乾隆也正常。]
[我记得:清朝皇帝很多都会外语,对科学的理解也是世界顶尖。]
[他们只是防汉人,没想到末年被外国人偷家了。]
[像这种高级的文化,清朝是不希望汉人会的。]
[统治阶级防着被统治阶级很正常。]
雍正:我不是,我没有!我冤呐!
[对,我记得还有个皇帝会微积分这种,就是不让别人学只让自己学。]
[割裂感更强的是,乾隆其实会很多外语还挺厉害。好像记得还会高数,要是有电脑那不高低c语言也会了。]
[那个是康熙。]
[康熙都会他孙子能不会吗?只不过不让百姓学。]
[乾隆和叶卡捷琳娜对骂都是先写汉语,再用俄文翻译一次,这证明乾隆至少是懂俄语的。然后乾隆和F国路易十六还是笔友,证明他也会法语。虽然可能没有康熙那么厉害,但也是一个妥妥的高材生。]
[所以满清是知道外面发展成什么样子的。]
[肯定知道啊,Y国还派遣过国使到过清朝了,带的蒸汽机模型,观星仪,望远镜,什么的想促成中英通商,但是乾隆给否了。然后到他孙子的时候Y国就打过来了,正经通商不干那就用大炮通商。]
[不,蒸汽机乾隆还真没见过,Y国捂的死死的,连F国人都不给看。]
[还是现在好啊!这要是搁以前,这种宫廷秘闻是我这种贫农能听的嘛。]
[你还有地吗?确定是贫农而不是流、氓。[泪奔.jpg]
[扎心了,扎心了啊!]
[雍正和乾隆都是理科王牌文科学灰,超级喜欢理科,还想过宣传微积分这些东西,但是被老封建给推回去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