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三六九龄)


张氏看着朱氏如今的阔气,想着沈知秋还在读书考童生,每年还要家中补贴银子供他买纸买墨,不知道明年能不能考中,也不知道她要补贴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阿朵,”她默默交待沈知朵:“咱们来京城一次不容易,你要是能在这里遇到贵婿就好了。娘也跟着你享享福。”
她从前一门心思都在沈知秋身上,对沈知朵这个女儿不上心,嫌她长的像老刘氏,细眼扁鼻子,一点儿都不好看。
可是她长大之后越发像沈凉,就算不及沈月出众,但也是十里八乡出挑的美人儿,提亲的不少,可是张氏谁都看不上,非要说只有官宦之家才能嫁进去,才配得上沈家的门第。
沈知朵从小被娘亲不待见,生得唯唯诺诺:“阿娘,阿月姊姊花容月貌哪里是女儿能及的,女儿以后侍奉在阿娘身边好不好。”
沈莹都没有嫁人,她急什么呢。
张氏急了:“禄县提亲的还少吗?娘看不上他们,这回进京,总要找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才好。”
沈知朵:“阿娘……”她从不指望像沈月那样高攀到京城舒家那样的人家。
张氏:“舒夫人认识不少京城后生,阿朵,你要主动和她亲近,让她给你做个媒,我就不信,你比一个小哑巴还不如?”
沈知朵跺脚哭道:“阿娘你真糊涂。”
张氏抬手打了她一巴掌:“你和你哥哥俩个人就是来讨债的吧,一个个这么扶不起。”
沈知朵暗暗落泪,她从母亲房中出来,看见沈凉提着一壶酒往后院中,来到京城无事可做,他越发爱喝酒了。
整日沉迷美酒不可自拔。
沈知朵站在树下哭了一会儿,才回到自己房里。这里收拾得整洁,明亮,里面熏着淡雅的花香——一看就是小姐的绣房。
沈宅后院布置得比前面还要富丽,平时是给沈月住的,可见沈月在家中有多受宠。她越想哭得越厉害,沈月小时候是个哑巴,爹娘和哥哥为了给她治病,遍寻天下名医,有谁嫌弃过她一句半句的,而她只是小时候长的没那么顺她娘的眼,说骂就骂,说打就打,到了如今,她娘要她高攀,以至于蹉跎到今日,还要把人丢到京城中来,沈知朵哭到颤抖,直想一死了之。
沈莹来找她,敲敲门:“阿朵,出来玩好不好,京城比禄县好玩多了。”
沈知朵又拿自己跟沈莹对比起来:沈莹皮肤黑,杨氏每每说嫌弃,却不曾亏待过她,更不曾打骂……
外人说的时候还要护着她,家中姊妹,偏她投胎在张氏怀里,真是当初瞎了眼。
她拿手帕捂住眼睛:“我换衣裳呢,一会儿去找你吧阿姊。”
沈莹:“是不是三婶又骂你了,我找阿池哥给咱们撑腰。”
沈知朵一把拉开门:“阿池哥忙着呢,不要给他添乱了。”沈莹看着她白皙的面皮上印着五个手指印,怒道:“她又打你,还是不是你娘了。”
“我没事,”沈知朵她拉进去,关上门:“我担忧我娘在京城借着阿池哥的名头给我拉郎配。”
“三婶不会这么不懂事吧?”沈莹不敢相信。
沈知朵叹了口气:“有什么是我娘干不出来的,你又不是不知道。”
以前要不是沈知秋时常和张氏闹,真不知道她能干出多少蠢事来。“要不找爷奶吧?”沈莹说道:“藏着掖着也不是个办法。”
姊妹俩商量好,去找沈山把事情说了。
沈山:“不像话。”他沟壑纵横的农民脸上衬着新裁的绵绸衣裳,颇显的有些滑稽:“去叫老大和老三来。”
等把沈文和沈凉叫来,他说道:“阿池一时半会成不了亲,等过了初五,你们就带着媳妇儿回禄县去吧。”
他在心中叹气:二房这一枝,终究要和大房三房走远的,不能强往一堆凑了。

第136章
沈文和沈凉两个都是属算盘珠的, 不拨拉不动弹,只要有口饭吃就行,很少想事儿, 在家里也说不上话,见自家媳妇儿不受老爹待见, 慌张又窝囊地说道:“是,爹, 我们过几天就回老家。”
“回去好好把咱家的地给翻翻,”沈山又说道:“别耽误了春耕。”两个儿子不住地点头。
“我和你娘出了正月也回去, 老二家的事, 咱们以后也操心不上了。”京城里的事, 他能懂什么,还是回家种地踏实。
大房杨氏听说要回去, 委屈地红了眼, 还不死心地偷偷拉着闺女说道:“阿池娶亲不得家中姊妹迎亲,阿月出嫁也要送嫁, 你去跟你二婶说说, 多在京城留一阵子保不齐遇到什么好运势呢。”
三房张氏打的也是这个主意:“阿朵娘跟你说, 以后不晓得多少人要攀附阿池,你念过书识字,模样又标致,不愁找不到像舒家那样的婆家, 别跟爹娘回去了。”
这泼天的富贵不能光叫二房享。他们也姓沈, 也是沈家人, 不该没他们的份儿。
沈莹和沈知朵开不了这个口,只能表面应下,转身姐俩儿一块合计跟爷奶一道回去。不过等大房和三房两口子走了之后, 朱氏倒舍不得两个侄女回去了,她跟沈月说道:“阿莹和阿朵都是好闺女,留在京城跟你做个伴儿也是好的。”
朱氏要留,沈山两口子没话说:“老二家的,这俩丫头以后让你费心了。”
“做长辈的,能操心一点是一点儿。”朱氏说道:“爹,大过年的,别让大嫂和弟妹难受。”
沈山声音暗哑地应了声。
按照惯例,朝臣过年有十天休沐日,但对于京兆府的官员来说,享受不了这么充裕的假,一旦京城有突发情况,随时都要上值,不能推脱。
因而打过来年初三起,沈持就时不时得出去上值一下,不光是他,就连京兆尹温至一把年纪了也是如此,时常带着人在京城这里逛逛那里晃晃,生怕出了事让这个年过得不安稳。
扫了皇帝的兴。
幸好京兆府治下的百姓比较体恤他们这两个京兆府的官儿,新春期间都安安生生的,几乎无人生事。
正月初六,京城的茶楼酒肆陆续开张待客。
之前被沈持找麻烦的几个写艳情话本的秀才,玩了个花活儿。他们把传说中每个月掌管花的神缝缝补补,凑了十二位,一月梅花花神柳梦梅,二月杏花花神杨玉环,三月桃花花神杨延昭,四月蔷薇花神张丽华,五月石榴花神钟馗,六月荷花花神西施,七月石崇,八月绿珠,九月陶渊明……他们给每一位花神都编了缠绵悱恻爱情或是惊天动地的忠义故事,一边讲一边画精巧的花神卡,每幅售价200文,一落笔就被抢售一空。一开始是无聊的文人士子,后来是闺中女郎们,都要去听听花神的故事,而后买一张甚至要集齐十二张花神卡。
“我爱柳梦梅,”有女子说道:“得个这样的郎君就好了。”
“我还是买张钟馗吧,这几日老是做噩梦。”她的同伴说道。
“我全买了,回去一个月供奉一位花神……”
花神卡非常畅销。
茶楼里的说书人不知从哪里挖来一个《崔玄微与花精》的故事,说一个爱好养花的处士崔玄微家中有名苑,栽种了多种花,有桃花、石榴、牡丹、芍药……一天夜里,崔处士在苑中小酌,来了几位穿青、黄、红、紫……罗裙的女郎与他对饮,女郎们个个皎洁玉颜,淡然胭脂,有仙姿……
说书人声情并茂讲才子与花精的艳遇,场场座无虚席,茶楼的小二哥一天下来都要累到跑断腿,那个火呀。
沈持:这不比写艳情话本来银子快?还不用担忧被人打断双腿。
他们造起势了,京兆府贴出告示,广而告之百姓二月十五拟举办花朝节,请他们家里养花的到那天都拿到花市上斗妍,胜出者赏银——京兆府没钱,只能意思一下,十两。
沈持的意思是:今年试试水,看能不能把京城的花市活跃起来。
由于他们的卖力造势,京城男女都在期待花朝节了。沈持又想:花市要给力,不能到时候无花可卖。于是跟花农说道:“能做噱头的花都搬提前出去,让人观赏。”
谁知到了正月十六,京兆尹温至跟他说:“沈大人,外省听说京城要办花朝节,有商行闻风而动,买了很多盆花来运往京城,甚至花盆都开始有讲究了。”
沈持说道:“花盆运进京城……”他当着温至的面吩咐京兆府的几名参军:“要一盆盆细细查验,万不可有不明不白的东西带入京城。”
参军们齐声道:“沈大人放心,这个咱们有经验。”各路行商,皆要报所带物品,详细到件数,重量等等。
沈持:“那就有劳各位大人了。”
随着花朝节的临近,甚至才被皇帝放出来的二皇子萧承稷都用他在王府侍弄花草多年的经验来给传授怎么选花瓶花盆——“凡插贮花先须择瓶,春冬用铜,秋夏用磁……”还挺有讲究的。
还说他府里种兰花用的青花八骏图方形花盆是瓷器中的上上品,全天下的窑都烧不出来第二件了,等花朝节的时候拿去书市亮个相,争一争高下。
沈持:“……”这阵仗是否有点大了。没想到啊。
京兆尹温至:“跟你们说啊,本官年少的时候游历过南边,天下的奇珍异花,都在大理国。”虽与本朝打了好多仗,但不妨碍有商人来往两国倒卖东西,他曾在成都府见过大理国的花,全是他叫不出名字来的。
不比京城,春日里也就牡丹、芍药,秋日菊花,人家那儿花的品种和名字多了去了。
沈持:“……”
有点垂涎大理国是怎么回事,再一次灵魂叩问,真的就不能纳入王治之下吗?
“不过,沈大人,今年加开恩科,”温至又说道:“过几天外省的举子陆续进京,咱们京兆府更要打起精神来,万不能有事发生。”
要日夜加强监视、巡逻了。
“别光顾着花朝节啊沈大人。”
沈持:“是,多谢温大人提醒。”
今年加开恩科的会试定在了二月初,各省的举人估计一过年初六就开始动身进京了。差不多考完正好赶上京城的花朝节。
沈持:时间掐得正正好。
又跟京兆府各管事的参军商定各项事,事无大小,他都盯着叫他们一一落实。
正月二十六,孟度、江载雪和裴惟三人一道进京,到了之后,他们先去秦州会馆入住,而后给沈家送了口信。
沈持下值后去看他们,被三个人围着打趣:“沈大人,这官做得真是一骑绝尘,不光升得快,还被喊青天大老爷了,不得了,不得了……”
沈持:“夫子,江兄,裴兄,别光说我呀,来说说你们吧。”
他其实没什么的,还不是每天五更起床,无论风雨赶在卯时到达东华门前,出示标明身份的笏板和官印,然后去太和殿上早朝。
之后,回京兆府上值,晌午时吃顿饭再处理一阵子公务下值回家,几乎三点一线,不过庞大的官僚系统里一颗陀螺罢了。
“我们没什么好说的,”裴惟指了指他的发髻:“闭门读书的日子,天天掉头发。”
小小年纪快秃了。
沈持:“别担忧啊裴兄,我也掉头发。”
江载雪瞧了他一眼:“比上回见你胖了些。”前年年底沈持从黔州府任上回来,路过秦州府时他们匆匆见了一面,那会儿他瘦得脸颊凹陷,太单薄了。
“是啊,胖了,”沈持笑道:“我以后可能会一年比一年胖,他年致仕回到禄县,诗句这不就有了,‘少小离家老胖回’,怎样,我作诗进步了吧?”
孟度赠他以一双好大的白眼:“以后别说是我的学生。”
沈持心说:晚了,这京城还有谁不知道咱俩的关系,哼哼。说完他们又压低声音说起同乡周大珏之事,都怪痛心的。
“你们好好歇着吧,”思及他们是来会试的,沈持不便久留:“一切等考完再叙。”
很快出了正月,下过头一场春雨之后,放眼望去,柳芽冒头,一抹淡黄影影绰绰,似有若无,裹着春雨的润泽明亮,万物缤纷的季节来了。
满京城人都在迎花朝节,连宫里头的嫔妃们都挖空心思凑热闹。
周淑妃令宫女采集桃花刚冒出来的花苞,又嫩又涩味薄,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桃花糕,分给宫里的妃嫔们尝鲜,一举赢得了皇帝萧敏的欢心,夜夜让她伴驾,似乎又一如从前那般宠冠六宫的时候了。
她还特地命人给沈家送了一屉,说要没沈持主持花朝节,就没有她这个吃法了。周淑妃眼下对沈家的拉拢之意十分明显。
沈持:也不能无端和周家作对,该来往的还是要来往,只是不深交就好。
反正继沈家大房和三房回禄县之后,沈山老两口也准备走了,他们家中只有朱氏带着仨个女郎外加一个沈煌,他爹说开春想去京郊垦片地耕种,人少,几乎没有会滋事的,适当与京城权贵来往不要紧。
他一心一意操办二月十五日的花朝节,除去各地的花商涌进京外,向京兆府报备的还有歌舞、百戏、蹴鞠、秋千、斗花草、选官仙……等民间节目应有尽有,想来节日期间赏花人必能游玩于斯,陶然于斯。
然而到了初七日,大理寺卿贺俊之递了一道奏折进京,揭发二皇子萧承稷借着花朝节的机会,让花商以运送花为掩护,私运甲胄进京,意图谋反。
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这么说吧,除了兵部和戍边的将士外,在当朝,任何人不得私藏弓弩和甲胄。
这是禁令,一旦涉及甲胄,罪名是相当高的,藏三件就是死罪。
《水浒传》里杨志敢当街卖刀,鲁智深随便找个铁匠铺子能打件兵器,但没有人敢卖甲胄,也没有人敢给别人打造甲胄,西汉名将周亚夫就丧命于私自购买几副铠甲。
这是捅了天的大事。
皇帝萧敏接到奏折后跌坐在龙椅上,立即传令京中的御林军冲进二皇子萧承稷的府中,果真搜出来一副精良铁甲。
满朝文武都被震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心道:这二皇子的脑子没长在他自个儿身上啊?甲胄都敢碰。
皇帝下旨立刻召大理寺卿贺俊之回京,彻查此事。
下了朝,京兆尹温至吓得腿发软:“沈大人,这事儿会不会波及咱们京兆府啊?”
贺俊之在折子中说,制一副铁甲先打磨甲片,差不多需要两千左右的甲片,还需六千个零碎部件,最后用丝线穿在一起便是一副完整的铁甲。
商人把这些甲片埋在花盆里,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运了进来。
这不是在指责京兆府失职嘛。
沈持:“温大人,咱们京兆府每放进一辆载重马车,都会细细搜查,一副铁甲重六十多斤,就算把甲片放在花盆里,也不可能逃过衙役的眼,温大人莫急。”
说完他心中冷然:贺俊之回京,很好。

第137章
当初沈持劝贺俊之离京的时候, 他们说道汉代酷吏郅都——此人要是没有逼死汉景帝的大皇子刘荣,在洗去酷吏的名头后怎么还会落个身死的下场?
贺俊之不吸取郅都惨重的教训,竟如出一辙把手伸向皇子, 嫌自己的命太长了吧。
回到京兆府,温至惊魂甫定:“沈大人, 偏在这个时候出事,这花朝节咱们办还是不办……”
要他说, 干脆就不办了吧。省得惹上更大的麻烦。
沈持:“温大人,办与不办, 花朝节都已经开始了。”
大街上到处摆满了各种盛放的盆栽花, 出门游玩的男女将大朵的鲜花簪在鬓侧招摇过市, 女郎们着红裳的簪黄花,着紫裳的簪粉白花朵, 有人鬓簪牡丹, 衣领也绣着牡丹,更有别出心裁的男女照着十二花神卡上面的装束扮上的……
文人士子们也蠢蠢欲动。
“春到花朝染碧丛, 枝梢剪裁袅东风。”这是翰林院侍讲学士薛溆为花朝节赋的诗。
“百花生日是良辰, 未到花朝一半春。”这是翰林院编修徐照真的。
“万紫千红披锦绣, 尚劳点缀贺花神。”这是京兆府大才子林瑄所写,没错,这家伙才考完会试头一场就忍不住出来得瑟了下,次日又接着考余下的两场去了。
街头卖艺的人使出浑身解数赢得围观者时不时爆发出震天响的叫好声, 不管是市井百姓还是文人墨客, 都玩得挺尽兴……节未到, 但着实开始过了啊。
现在叫停?它也停不下来啊。
温至:“不过沈大人,话又绕回来,二殿下那铁甲, 真的不是咱们京兆府放进来的?”
沈持:“温大人,下官有把握,不是京兆府放进来的。”
他翻看过每日进入京兆府的花商的记录,说道:“花商入城时,所携花盆、花株均由京兆府衙役检验后运往花市摆放,花市之中,既有京城本地的花商,又有来往的顾客,试问两千多甲片又如何能在众人的眼皮子底下挖出来送到二殿下府中?”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