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次事件表面上最大受益者是周勇,即使他并不情愿恢复原职,也应该对大家表示感谢。
李洪军嘿嘿一笑:“就凭我想吃你这顿饭行不行?”
他要是这么唠嗑,周勇就无话可说了。
“行!”
孙庆笑了笑,他把话接了过去。
三人正聊得起劲呢,周玲愁眉苦脸的来了。
她这个妇女主任在工作中一步一个坎,隔三岔五被计生办领导批评。
第241章 女人不是生育工具
三天前周玲收到通知,让她十号之前必须带一批未结扎的妇女去公社做结扎手术,若不带人去就要给她处分。
前几天大队乱作了一团,因此她也没有工作的心情,大队事情得到了解决,她后知后觉才发现今天都八号了。
明天九号,周玲晚饭都没顾上吃,火急火燎去做动员工作。
不管去谁家,只要不提结扎什么都好说,但凡提了这个话题,一个个都不给她好脸色看。
周玲也是万般无奈找上周勇,毕竟她得给上面一个交代。
“这事难办,愿意结扎的妇女都做过结扎了,不愿意的人也不好强迫人家,你这工作可不好做。”
周玲看着一眼说这话的李洪军,无奈深吸一口气。
孙庆微微皱眉:“别着急,我们大家替你想想办法。”
周玲长吁短叹,李彩云从后厨房走了出来。
“小玲,为了支持你工作,明天大嫂跟你去公社做结扎手术。”
李彩云话一出,周勇脸上出现诧异之色,周玲僵住。
张桂芳走在李彩云身后,她什么都没说,与周玲点点头,径直回了东屋。
“大嫂,好好的你怎么想结扎了?”
李彩云坐下,她笑着说:“家里已经有五个孩子了,而且大嫂也三十多岁了,若不再要孩子,我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当中…”
周玲目光直勾勾看向自己大哥,很想知道他的想法。
周勇抿了抿嘴,瞥了一眼面带微笑的李彩云。
“你这么看着我干嘛?”
周玲的目光很难让人忽视,周勇问了一嘴。
“大哥,我大嫂做结扎你同意吗?”
“我尊重你大嫂的选择。”
其实按照周勇的意思,在李彩云生过周可欣姐弟三人时,他就不想再要孩子了。
是李彩云的坚持,后来又生了周可柔与李景安姐弟二人。
周玲看看自己大哥又看看自己大嫂。
李洪军皱眉插了一嘴:“周勇,结扎以后就不能生育了,你真的让彩云做结扎手术?”
周勇瞟了一眼自己大舅哥:“女人不是生育工具,再说我们家里已经有五个孩子了,难道还要让你妹子生到绝经为止吗?
再说了,人活一辈子,不能一直围着孩子打转,小云应该有自己生活空间,更应该有自己朋友圈…”
这么多年,李彩云的生活仿佛陷入了一个无休止的循环,工作、家庭和孩子之间忙碌奔波。
单调乏味的生活,让她无法享受人生的乐趣。
周勇希望她能够摆脱这种枯燥的生活,寻找一些新鲜有趣的事物来充实自己的人生。
随着他的话语落下,周玲看向李彩云的眼神中,不经意间流露出了羡慕之情。
李洪军与孙庆相视一笑,周勇的话语让我们深感自愧不如。
李彩云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她的目光如同流水般柔软地落在身旁的男人身上。
她深知,无论她面临怎样的抉择,周勇都会毫不犹豫地站在她身边,给予她支持。
周勇察觉到李彩云的情绪波动,他露出一个浅笑。
“所以大哥你应该回家动员动员我大嫂子去结扎手术,毕竟我大嫂都快四十岁的人了,你家老大眼看都要说媳妇了…”
李洪军沉思起周勇这个问题,因为他家已经有七个孩子了。
“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继续生下去没啥意思了。有那精力与时间,还不如好好享受享受生活…”
周勇笑了笑,目光扫了一眼孙庆,这小子深怕被点名,头压得很低。
周玲吧嗒嘴:“大哥,只有大嫂与洪军嫂子支持我工作也不够呀?怎么都要带去十个人吧?”
槐西村能生育的妇女百分之八十都没做结扎手术,周玲带十个人去都不见得能交差。
周勇深知自己妹子工作的不容易,他深思数秒:“不行找就一些人凑数。”
“凑数?咋凑数?”
“你老婆婆她们那个年纪的人不都行吗?”
周玲来了一句:“大哥,我婆婆都绝经了,不用做结扎手术。”
周勇看了一眼脑子没转过弯的周玲:“她们这个年龄不是绝经了就是马上要绝经了,因此她们去做结扎手术最合适…”
周玲听的目瞪口呆,李洪军瞪大了眼睛,孙庆来了一句:“还可以这样操作吗?”
周勇看看他们:“能不能这样操作,身为妇女主任还不清楚吗?”
回过神的周玲看看他们大家:“应该没问题。”
只要她们本人不说自己绝经或者快要绝经,这种事情医生也看不出来。
周玲渐渐有些小激动,她起身:“大嫂我回去了。”
事情得到了解决,周玲需要找人配合自己的工作。
“好,明天几点去公社?”
周玲看眼自己大哥:“大嫂,看看情况吧,要是人够了,你就别去了。”
李彩云白了一眼周玲:“你还是妇女主任呢,思想觉悟居然这么低。我跟你说,我想结扎不仅仅是为了支持你工作,也是为了我自己…”
上段时间,李彩云与家人一同出游,才深切感受到外面世界的绚丽多彩。
所以她都想好了,以后每年一家人都要出去游玩一次,不仅能丰富自己的人生,也能让孩子们长长见识。
周玲点点头:“明天八点钟去大队集合。”
李彩云送自己小姑子出的门,李洪军与孙庆又坐了一会,两人七点多钟才回家。
几个孩子在东屋看电视呢,李彩云拿着鸡毛掸子扫扫南北炕。
周勇往西屋炉子里填了一些木头,把烧水壶坐在炉子上。
南炕的被褥铺好了,李彩云又去北炕铺被褥。
周勇看着忙忙碌碌的李彩云,等她下了地,他说:“过来坐。”
李彩云点点头,来到炉子前坐下。
周勇握着她的手:“对不起。”
他一句对不起让李彩云泪目。
“你个傻子,你哪里对不起我了?你是对不起自己好不好?”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周勇不声不响独自扛下了所有,在知道真相那一刻,李彩云觉得自己男人好傻。
周勇为她擦擦滴落的眼泪:“小云,我不想爸妈心里有负担所以选择了隐瞒,不曾想你们知道了真相…”
李彩云看着周勇,她语气带着几分哽噎:“你别说了,我知道你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我…”
周勇嘴角上扬,脸上浮现一抹轻松的微笑。
他目光落在李彩云那满是感动的脸庞上,仿佛能够看穿她内心深处的纯真与善良。
周勇心说:这个傻妞,单纯仿佛是一张白纸,怒哀乐毫不掩饰展现在脸上,让人一眼就能看透她的内心世界。
结婚十多年了,除了在被窝里,周勇想秀个恩爱都不行。
李彩云不知自己男人此刻内心有多无语。孩子们进了屋,谈论着电视机的内容,一个个脱了衣服与鞋子准备洗脚睡觉。
李景安穿着线衣线裤在北炕玩耍,他学着电视剧里的一招一式,比划的十分有模有样。
“钢炮,快进被窝,小心冻感冒了。”
李景安迅速躲进被窝,因为感冒意味着要接受他最怕的打小针,这在他幼小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
五个孩子躺下,周勇坐在炉子前望着自己儿女,他自言自语:“孩子大了,应该给他们每个人弄个单独的房间…”
正在洗脚的李彩云往北炕看了一眼:“家里就这两个屋,上哪儿给他们整单独的房间?”
周勇目光看向自己小媳妇:“家里不是还有四间房子空着吗?来年把房子连接在一起,孩子们不就有房间了么…”
他之所以买下那四间房子,就是准备日后改造居住。但这件事情他没跟任何人说,家里人都以为他买房子留着给李景初哥仨结婚所用。
李彩云一愣,她洗着脚:“四间房子连接在一起以后咋办?难不成等他们结婚的时候再把房子隔开?”
周勇笑了笑:“十多年以后他们才能结婚呢,房子总不能这样一直空着吧?再说了,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等他们长大了,自有自己的安排…”
进入八十年代,一年一个变化,等他们姐弟长大,已进入了九十年代。
李彩云微微蹙眉:“那你当初买那么多房子干嘛?”
“我不是寻思让你住上大房子吗?”
李彩云撇撇嘴,心中觉得周勇就是在浪费钱。
四间房子花了两千块钱呢,这笔钱要是存下,在李彩云看来,等孩子结婚时,足够给他们买房所用。
周勇看穿了自己小媳妇的小心思,他说:“往后物价一天一个样,再过个十年八年就不是如今这个年代了…”
此时此刻李彩云还不能理解周勇话中的深意,毕竟那是她没经历过的事情。
“物价再涨也会有个制度,毕竟是国家在掌控经济…”
周勇听完李彩云的话他只是笑了笑,还有两年的时间,就要分田到户了,生产队退出政治舞台,渐渐被淹没在历史长河里…
两口子说着话,洗洗脚上了炕。
李彩云脱着衣服:“四间房子接连在一起太浪费了,要不连接两间房子?这间房子倒出来,正好能剩下三间房子,就够狗蛋狗剩钢炮兄弟三人结婚用了…”
周勇掀开被子躺下,他语气之中带着几分宠溺:“好!你想怎么样都行。”
李彩云一听十分高兴,周勇瞅了她一眼,无奈笑了笑。
“等妞妞跟喃喃结婚的时候,我们在陪送些嫁妆,不能让孩子到了婆家生活的没底气…”
都是一样的儿女,虽然没为她们姐俩准备房子,但是嫁妆不能少。
李彩云说过,周可欣跟周可柔结婚时,姐俩一人最少五百块的嫁妆,当时周勇听后只是笑了笑。
现在五百块钱是钱,再过十多年以后,陪嫁五百块钱就拿不出手了。
但是这种事情周勇怎么跟李彩云讲?
所以不管她怎么为孩子规划未来,周勇只是听着,轻易不发表自己的建议。
李彩云躺下,周勇关了灯,她又说:“明天我去公社估计得下午能回来,你要是不忙中午就早点回家…”
周可柔也上学了,家里就剩下张桂芳跟李景安。
周勇早点回来能帮忙看看孩子,若不然张桂芳做饭做的都不安生。
怕炉子烫到孩子,又怕孩子跑出去冻着,又担心孩子玩电。
“我知道了。”
李彩云钻进他怀里打个哈欠:“我困了。”
周勇为她掖掖被子:“睡吧!!”
李彩云嗯了一声,没一会她就睡着了,周勇胡思乱想到十点多钟,他才进入梦乡。
翌日周勇吃过早饭就去了大队,处理处理挤压的工作,忙好他去了蔬菜大棚基地。
再有一个多月,大部分蔬菜就成熟了,周勇已经与公社菜社领导还有县菜社领导谈过了,到时候这两个菜社回收他们种植的蔬菜。
“授粉时注意点脚下,别踩到脚下的菜苗…”
工人在给部分开花蔬菜人工授粉,其中有一人只顾着上面没看下面,把蔬菜苗踩倒了。
“大队长,我知道自己错了。”
周勇笑了笑,拍拍这人的肩膀:“好好干。”
“嗯!”
大棚里的气温达到零上二十七八度,蔬菜每天都需要浇一遍水。
一个个大棚巡视一遍,这是周勇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周勇看看时间去了一趟养殖场,他让苗金凤给选一头猪,准备过几天杀了请村干部吃饭。
办好这件事情,周勇马不停蹄地往家赶。
让周勇没想到的是,张桂芳侄子张大龙来了。
“大哥来了。”
再看挂在墙上照片的张大龙,听见自己妹夫的声音,他笑呵呵扭身看向周勇:“妹夫,你下班了?”
周勇点点头,见就张大龙自己在客厅,他耸动几下鼻子,闻到了菜香味。
李景安这时从后厨房拿着烧火棍跑了出来,张桂芳扎着围裙在后面追他。
“李景安,你把烧火棍放回去。”
李景安瞅瞅虎着脸的周勇,这小子哦了一声,张桂芳一脸无奈把烧火棍从自己小外孙手中拿走。
“周勇,你看着孩子,妈去做饭…”
周勇应了一声,李景安一转身拿起炉钩子捅咕炉子。
张大龙笑着说:“这小子不是一般的淘气。”
他上午九点多钟来的,张桂芳就没有好好坐下来跟他说过话,屋里屋外追着李景安跑。
主要是孩子小,大人不上点心,万一磕着蹦着,张桂芳怕遭自己女儿女婿埋怨。
周勇把李景安抱起来,回身父子二人坐到凳子上:“我家五个孩子,就属他最淘气…”
张大龙把话接了过去,两人有一句没一句聊了起来。
说说话张大龙拐弯抹角道明了来意。
几年前他就想迁居槐西村居住,事情最后不了了之。
如今槐西村发展的蒸蒸日上,家家不仅能吃饱饭,还都住上了红砖房,孩子又有书读,一家最少能有一个工作名额,因此他再次动了迁居过来的心思。
周勇听完张大龙的话,深感自己这位大舅哥的运气不是一般的点背。
第243章 我想投资的项目太多
第一次他张罗迁居,因为想迁居槐西村的人太多,大队拒绝任何人迁居。
第二次他想买房迁居,只因筹钱晚了几天而已,槐西村就不接收十里八村迁居村民了。
如今他孙子眼看要上小学,张大龙寻思走走关系,看看能不能迁居过来,省得他孙子将来上学折腾几个地方。
因为他们村只有小学,想读初中要去公社,想读高中要去县城。
对于此事,周勇没说什么,因为这件事情不归他管。
周勇十分不厚道把事情推到了自己老丈人身上,至于李保田会怎么处理,那是他的事情。
反正不管任何人迁居过来,村里人都要扒扒人家底细,看看这户人家符不符合迁居标准。
假设这户人家不符合迁居标准,那么其他人家亲戚就能迁居过来,若是不给迁居,村民定会闹起来。
所以很多事情不是周勇与李保田做的不近人情,是几百户人家都盯着迁居名额呢!
而且槐西村只建了八百套房屋,本村人一共买走六十四套房,现如今能出售的房屋仅有八十六套。
可以说槐西村是庆木县当之无愧的大村庄,六百五十户人家,人口已达到五千五百多人。
因此不管任何人想迁居,各方面要求都会卡的很严。
四个孩子放学与李保田一同进的家门。
“大姑父。“
李保田在看见张大龙的那一刻,瞬间脑瓜子嗡的一声。
“大龙啥时候来的?”
张大龙与李保田有一句没一句聊了起来,周勇起身去了后厨房。
菜饭张桂芳做的差不多了,周勇放桌子,周可欣洗洗手往桌上捡碗筷。
李景初李景恩兄弟二人也没闲着,他们把做好的饭菜往桌子上端。
周可柔在跟李景安玩,饭菜摆好,张桂芳从厨房出来,喊大家吃饭。
五个孩子老老实实围坐的饭桌前,大人在没上桌没动筷之前,即便是最小的李景安也不会把筷子拿起来。
见此张大龙夸他们懂事,张桂芳笑着把话接了过去,几个大人拉开凳子准备入座。
“周勇,陪你大哥喝点。”
李保田戒酒多少年了,家里来且都是周勇陪酒。
周勇应了一声,扭身去厨房拿酒。张桂芳自言自语:“看我这记性,把酒拿出来放在了案板上,居然忘记拿桌上来了…”
他们说话的工夫,周勇提着一斤散篓子回到饭桌前。
“大哥,下午我还有事儿,中午我们少喝点。晚上我们痛痛快快喝一场…”
张大龙笑着应了一声,倒过酒周勇坐下,大家开始吃饭。
在吃饭时张大龙并未说什么,只是跟李保田张桂芳周勇叙叙家常。
在五个孩子吃过饭要下桌时,张大龙从兜里掏出来五十块钱,分别给一个孩子十块钱。
“大龙,你这干啥?不年不节的,赶紧把钱收起来…”
这番话是李保田说的。
张大龙却没有想把钱收回来的意思:“大姑父,快过年了,我给孩子一人做身衣服…”
张桂芳听完自己侄子的话,她把分别放在五个孩子面前的钱,敛在一起递给了张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