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佑樘很看重张皇后对他的感情,亦羡慕张皇后一家其乐融融的氛围。
【咱们具体看看张皇后是如何对朱厚照,看看明武宗朱厚照当真是被溺爱大的孩子?
《明良记》中有记载,朱厚照为太子的时候,朱佑樘赏赐给他乳母的东西,都会被张皇后收起来,这做法有些不地道,也不知张皇后为何如此爱财。】
这个事情朱佑樘倒是第一次听说,但是他相信自家皇后不是如此小气之人,“你母后就是替你收起来,民间也如此,压岁钱都由长辈收着。”
朱佑樘赶紧解释,朱厚照点点头,“赶明我和母后要去,也好拿压岁钱来孝敬你和母后。”
“这点东西她都贪?这个张家是不是没见过银子?!”朱高煦吐槽,这种小家气当真和市井小民一般,她可是一国之母啊!
朱高燧也觉得这种行径太为不耻。
【也是《明良记》中的记载,有一天朱佑樘逗朱厚照玩,让他打张皇后然后朱厚照打了。
随后让他打乳母,因为朝夕相处,所以还是崽子的朱厚照没有打,如此可惹恼了张皇后,于是她直接把乳母给赶走。
没了朝夕相处的乳母,朱厚照大哭不止。】
这件事朱佑樘知道,但是他解释,“你母后不过是嫉妒乳母,她是太爱你了才这般。”
朱厚照也不拆台,有没有母爱他自己是最清楚的,从小到大,她关心过自己几次?
她只会关心舅舅家是不是又被人欺负了,舅舅侄儿们过的好不好。
【朱佑樘】:她只是作为母亲的失落罢了。
看见粉丝顶着朱佑樘的名字给张皇后开脱别说特别有代入感,像极了恋爱脑的男人。
乐瑶最讨厌的就是恋爱脑,什么为了爱家国天下,三界苍生都不管了,一切都为了两个人的爱。
【实际上,若是张氏多陪伴陪伴朱厚照,朱厚照怎会如此依赖乳母。
别说她是皇后不能亲自抚养自己的孩子,这又不是大清。
何况,大明这后宫就平常人家,朱佑樘的老丈母娘都能来去自如,张皇后还不能抽空多看看朱厚照。】
朱佑樘再次哑口无言。
【朱佑樘】:可能……我们之间的爱容不下第三个人。
【路人甲】:你们之间的人有点多吧,你两个小舅子,你丈母娘老丈人,还有前夫哥,还有七大姑八大姨。
看出来,粉丝路人甲也挺讨厌朱佑樘。
朱佑樘……
【后来张皇后因为盐引之事再次和朱厚照进入冷战,只因朱厚照不在纵容她两个弟弟。
之前咱们说过,张家那两个胡作非为的败家子,仗着朱佑樘是他们姐夫,觉的这天下就是他们张家的,真是一人得道,全家升天。
可惜朱厚照不是他那个恋爱脑糊涂爹,他还知道自己是个皇帝,而不单是张家的外甥。】
听神迹如此斥责自己,朱佑樘一下白了脸庞,他是对两个小舅子纵容了些,但……
【要说张皇后真是张家的好女儿,但她却忘了自己还是一国之母,只知家里的利益却于国家不顾,这样的人根本不配为皇后。
而明孝宗朱佑樘还自称明君,拿着天下百姓的钱来养他老丈人一家,无能昏君。】
之前单说朱佑樘的时候,乐瑶还给他面子,但说到这是真气的不行了。
【路人甲】:这算不算挪用公款,带头贪污。
【路人甲】:一国之君,带头中饱私囊。
路人甲犀利评价。
朱佑樘的脸又白了一分,他只是对他们好一点,但也没有太过分吧?
而他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传到天幕。
【明朝第一外戚,好一点?再好一点,这江山得改姓。
之前咱也说过,就不在重复了,想不起来的可以回去查查,到底张家贪墨了多少。】
“父皇,神迹都说了,不若就查查,还舅舅们清白。”朱厚照请求。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连神迹都发话了,朱佑樘自然要查,天命难违。
【但张皇后也不是和自家儿子完全闹掰,主要朝堂有人参她两个弟弟,她便会为了弟弟求朱厚照,当真好姐姐,也不管朱厚照如此会不会被扣上昏君的帽子。
只管弟弟死活,不管儿子名声。】
“我怎么感觉这小兔崽子,其实也没那么坏。”朱高煦想收回方才的话,没想到竟然真有反转。
【而且查了这么资料,却不见任何张皇后对朱厚照的劝阻,反倒是有太皇太后和官员们对朱厚照劝阻。
想想也是,张皇后劝阻什么,劝他儿子不给张家钱么?
即便如此,朱厚照对张皇后还是关心的,南巡的时候会会派人回去问张皇后的起居,但朱厚照病重的时候张皇后却不肯来见。】
【路人甲】:还有一点,正德十四年,就是朱厚照落水那一样,张皇后就跟未来皇帝兴王一家献好,然后朱厚照就落水了,就这么巧?
听到此处,朱佑樘瞳孔明显震动,“不可能,这不可能。”
“这小子怕真不是亲生的,张氏狠毒啊。”朱高煦立马脑补了张皇后怎么把朱厚照害死的。
“二哥,不对吧,害死朱厚照有什么好处,不是失去靠山了?”朱高燧觉的张氏不会那么傻,有朱厚照在,起码她还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后,但是换了其他藩王,她还能有此特权?
“她满心都是她弟弟,那小兔崽子不听话,自然要换。”朱高煦分析张氏心里。
朱高燧觉的也有道理。
“明朝的故事不带重样的,不像咱们宋朝,怂的千篇一律。”赵匡美感叹
赵匡胤……
【路人甲】:还有一个疑点,他们母子二人关系都僵化到这个地步,朱厚照临死的遗言还把家国交给张氏?
路人甲把明武宗朱厚照的遗言以弹幕的形式打在天幕上。
“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明史武宗本纪》1
粉丝路人甲化身为侦探了,他就觉的朱厚照死的太蹊跷了,掉水后医治不了死了。
死前还说这样的话,咋了,忽然顿悟了?还提了张氏和大臣,两个利益集团。
【明武宗朱厚照之死,咱们之后再详细说,不急不急。
从上面咱们可以看出,明武宗朱厚照并不是在蜜罐长大的,起码有父爱没母爱。
而且看朱佑樘对张家的偏爱,也能知道他对朱厚照的教育能好不到哪去。】
再次被点名批评的朱佑樘,朱佑樘的脸又白了一分。
他第一次反省,自己对老丈人一家是不是过于迁就。
【接下来咱们继续沿着史书说,按照史书所述,明武宗朱厚照这么作,明朝还没灭亡,是因为明孝宗朱佑樘留的家底颇丰,接下来咱们看看明孝宗朱佑樘到底留了多少家底给明武宗朱厚照作。】
第168章
【按照明史那个意思, 明孝宗朱佑樘好似给明武宗朱厚照留了相当丰厚的底子才对,之前咱们也说过,明史过分污名化了明宪宗朱见深。
既然说到家底问题,咱们就来对比对比朱见深留给朱佑樘的家底, 和朱佑樘留给朱厚照的家底。
《宪宗实录》记载, 在成化末年, 京仓的余粮为2252万余石, 这个成绩就是放在整个明朝也是亮眼的,所以不存在朱佑樘接了朱见深的烂摊子。】
朱佑樘没想到神迹会提起他已故的父皇, 对朱见深朱佑樘是怨恨的,凄惨的童年让他很缺乏安全感。
除了情感之外,朱佑樘也不赞成他爹的政策,崇尚武力,堂堂大国应该以德服人方能太平盛世。
还有他爹晚年求丹问药, 昏君通病。
“太子, 切记, 不可学你皇爷爷修仙练道, 被方士所骗。”明孝宗朱佑樘忽然开始教育朱厚照。
再次老生常谈,朱厚照听的耳朵都长茧。
太傅们没事就拿他家皇爷爷做反面典型, 求仙问药?和他父皇的烧香拜佛有什么区别?
他都不会去做, 他从不信仙佛, 亦不信鬼神。
【接下来咱看看明孝宗朱佑樘给朱厚照留下什么, 要说宪宗实录把京仓的余粮的记录倒是很清楚, 但是关于明孝宗这个明君粮仓的记载倒特别难找。
以下是主播自己推断出的数据,肯定会有偏差, 要是大家有更准确的资料,欢迎纠错。
在《武宗实录》九卷有相关记载。
先说明一下, 九卷记载的是正德元年只事,即明武宗朱厚照刚登基之时,这个时候的粮仓余粮应该可以代表弘治末年的情况。
按九卷所记,这时候京仓余粮大概有六百多石,按照明朝规定,收获粮食的六成要运到京都,其他四成在别的粮仓。
六百余石也就是十分之六,简单算一下,弘治末年的粮食储备也就一千多石,比成化年间足足少了一半。】
“这……”朱佑樘还是第一次听余粮的具体数据,虽有臣子上疏说提过余粮不足,不过又被其他事情盖了过去。
作为君王,他平日太忙,除了早晚朝外,一日还有两次“平台召见”
臣子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每每都要论上很久,朱佑樘很喜欢这种氛围,他在努力做一位明君。
绝不像他父皇那边不理朝堂之事,一门心思修仙。
但是事情多了,难免记不住许多,特别是年岁大了,记忆力变的愈发的差。
“败家子实锤了,他干什么了?嚯嚯了一半?”朱高煦知道朱佑樘是败家子,但没想到如此败家。
就剩这么点东西,朱厚照那小子也够倒霉的,明明也没啥可以败家的,败家的大帽子还全扣他头上了。
“文官对朱佑樘是真好,把他爹朱见深的功绩加他身上,把他的败家的帽子扣在他儿子头上,里外里,就他一个明君。”朱高燧也开始吐槽。
顺便他问朱高煦一句,“二哥,你刚还说不能反转,现在反转没?”
朱高煦不服输,“败的少也是败,那也是败家子。”
朱高炽没有说话,但却在一直思考,他没想到后朝文人竟然可以篡改历史到如此程度。
若说朱见深的功绩是被后朝清朝篡改的,那朱佑樘的功绩又是谁加的?
朱厚照身上的黑点又是怎么来的?
那些文人虽然手不能武,但是拿起笔杆子却可颠倒黑白,杀人诛心。
听着文臣颠倒黑白,李世民他们也陷入沉思中,该如何平衡好文武关系。
一国王朝光有武力也不行,同样,光以文治国亦不行。
【接下来,咱们用的弘治时期的文献予以佐证,虽然没有具体数据,但也能看出弘治末年是真的穷。
《孝宗实录卷》弘治十四年,记录民困财匮。
《孝宗实录卷》弘治十五年,记录京城的粮仓多年入不敷出。
《孝宗实录卷》弘治十五年,记载修斋设醮耗费千万两银子,国库的银子所剩无几。
从这几条就能看出弘治末年不管是粮食还是银两都是捉襟见肘。】
“倒是朕德行有失,才有天灾人祸,让太仓如此。”朱佑樘叹息,这事情他知道,为了赈灾他还拿出私银。
【朱佑樘】:天灾害民,求佛祖保佑,我愿意诚心向佛。
【别说什么天灾,是汉文帝时候的天灾不多还是唐太宗时候的天灾不多。
□□,而是人祸。
为何粮食收不上来?土地大量兼并,好的良田都在藩王和官员乡绅手里,他们又不用交税,朝堂哪里来的税收?
不说别人,就朱佑樘的小舅子们一万多倾良田,若都分给百姓,能收上多少粮食来?】
朱佑樘被神迹怼的哑口无言,他一直以汉文帝为榜样,自然也知道汉文帝时期多灾多难。
但汉文帝时期却没有像如今的大明,实在穷苦的没银子也没粮食。
“万顷良田。”朱佑樘喃喃道,张家竟然有如此多的田地?
朱佑樘每次都是百顷百顷的赏赐,加上张家兄弟的强取豪夺,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大地主。
小动画再次出现,之间一群老鼠排队进到粮仓里,把大米一袋一袋,光明正大的“偷”走。
朱厚照眼神闪烁,他真是太喜欢面前的神迹,这说话的方式,有理有据,又带着几分侠义之气。
【话题跑远换来,咱们继续说,大明的国库没银子,那朱佑樘自己的小金库呢?
毕竟有那么多皇家庄园,应该有不少银子吧,这些多少也会留给朱厚照这个当儿子的吧。
《孝宗实录卷》记载,因为国库空虚,朱佑樘还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去赈灾。
大公无私值得表扬,但同时咱们也得出一个结论,不但大明的国库没银子,朱佑樘的私库也没银子。
当然,朱佑樘的私库没银子不光是因为赈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迷恋了烧香拜佛。
咱不是对佛祖不敬,但是过犹不及,到处建寺庙添加香火,劳民伤财,和朱见深后期求丹问药有什么本质区别?】
朱佑樘这下连嘴唇都泛白了,神迹的话宛如刀子插在他心口。
【朱佑樘的私库被掏空,还有一个原因,朱佑樘的私库可有掌事太监随意支取,无需凭证。
咱就说,不贪你的贪谁的,这好比偷东西没有监控,拿多少都查不出来。
明孝宗朱佑樘啊,你是老婆老婆管不好,连自己的钱袋子都管不好,真是“明君”里的败类。】
朱佑樘捂住自己的心口,他想反驳,却发现神迹说的句句属实,他的私库支取的确不需要什么繁杂的手续。
朱佑樘认为宫里的人不会有这么大胆子,没想到他们竟敢贪墨自己的银子。
【朱佑樘】:他们竟然敢贪墨朕的银子。
【路人甲】:为什么不敢,贪墨又不是死罪,花点银子保命就行呗。
粉丝路人甲是讽刺朱佑樘取消了贪污腐化死刑,那些大臣这不得玩命贪墨。
【综上,在经济层面上,明宪宗留给朱佑樘的是富裕的大明,而明孝宗朱佑樘留给朱厚照的则是空虚的国库还有已经空虚的小金库。
总结起来两个字,没线!】
天幕上出现了大大两个字。
这两个字最能刺激朱棣他们的神经,虽然知道大明最后是穷死的,但是听神迹所述后朝历史,朱棣他们的心仍旧跟着揪了起来。
每当这个时候,朱高炽就特别想翻账本。
如今朱高炽压力大的时候已经不想吃东西了,他就想看看账本,眼见国库越来越富足,他心里的压力就会变小。
戒掉了暴饮暴食,朱高炽整个人瘦一一圈,如今他都能迈开腿跑了。
【明武宗朱厚照穷到什么程度呢,他穷到给连给他爹朱佑樘修建陵墓的银子也凑不大齐。
朱佑樘的陵墓前前后后花了有五十多万两,一个王朝连拿出五十多万两都很困难,可想而知这是多大的一个烂摊子。
光是想想,压力就扑面而来,咱们大人都很难承受,况且那时候的朱厚照才十几岁。
这种感觉就像本来一直以为自己是富二代,等着继承家业的时候,发现公司压根没钱,全是贷款。】
金闪闪的大字再次出现在天幕上。
李泰本来还很羡慕朱厚照,作为王朝独子,可以毫无悬念的继承大好江山,成为一国之君。
但听神迹分析大明情况,李泰瞬间不羡慕朱厚照了,甚至还有点可怜他。
这样的烂摊子,当个王爷都比当皇帝好。
而李承乾更能理解朱厚照的后面放飞的行为,讲真,朱厚照的处境比自己更难。
小小年纪就承担了如此大的烂摊子,自己起码还有一个英明无比的父皇。
“我收回我之前的话,我现在有点可怜这个小皇帝了。”赵匡美是发现了,话真的不能说的太早。
之前能神迹说明朝皇帝朱厚照的“恶行”,他觉的朱厚照是个昏君没跑了。
但听神迹详细的分析,赵匡美觉的这种情况下不,爹没了娘不管,还有一大堆外债,疯了挺正常的。
“这倒霉孩子。”朱高煦再次被打脸了,他承认他话说的快了,事情的确发生了反转。
他由开始恨得压根痒痒,到现在觉的那兔崽子有点可怜,这这么一个败家子的爹。
弘治年。
朱佑樘本来还一腔怒火,如今怒火全无,甚至觉的没有脸面看他儿子一眼,大明的经济当真如此的差?
【咱们继续说说军事上,明宪宗朱见深留给朱佑樘的家底,和明孝宗朱佑樘留给朱厚照的家底有什么不一样。】
第169章
【明宪宗朱见深之前的战役咱就不再重复, 威宁海大捷、成化犁庭女真被打的安安分分,咱们重点说说明孝宗朱佑樘时期的战役。
看看他给明武宗朱厚照留下什么可以震慑边境的大战!】
恢宏的音乐再次响起,明孝宗朱佑樘的心竟然澎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