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这时给明宪宗朱见深梳头发的太监张敏跪下,他把皇子朱佑樘的事情告诉了明宪宗朱见深。
此时的朱佑樘已经六岁了,明宪宗朱见深听此大为激动,他立即摆驾西内,亲自去接朱佑樘。
当父子相见的那一刹那,宪宗朱见深热泪盈眶,他感叹道,“我子也,类我。”
然后在朱佑樘被立为太子不久后,他的娘亲纪氏就死了,太监张敏也吞金自杀。】
“这个奸妃!!”朱高煦气恼,恨不得杀了这罪人,可惜,如今的万氏还没出生。
【除此之外,其他广为人传让明宪宗朱见深被人诟病的还有以下几点。
第一,他重用官宦汪直,建立西厂,而汪直和万贵妃情同母子。
第二,他任用万安为大明首辅,最无能的首辅,人称万岁阁老,泥塑阁老。
第三,信任方士,吃各种丹药,昏庸无比。】
朱瞻基的脸色变的愈发难看,他没想到自己的儿子不是人,自己的孙子也如此,而一切的源头都是因为他。
【不知大家听到明史所述是什么感觉,是不是觉的万贵妃恶毒无比,明宪宗朱见深昏庸无能?
第一,他管不住自己的女人,让她肆无忌惮。
第二,他护不住自己的儿女,无情无能。
第三,任用奸臣,昏庸无道。
第四,沉迷于炼丹,荒唐无度。
这就是咱们印象里的朱见深,也难怪他上了大明的奇葩榜单,那历史的真相当真如此么?】
一个大大的问号出现在天幕上。
【都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是胜利者的荣耀史。
接下来咱们详细了解一下明宪宗朱见深,明朝史上被低估的皇帝。】
朱棣???
朱高炽???
朱瞻基???
听到这,朱棣他们几人整不明白了,都这样?还能被历史低估?低估什么,被低估的昏君么?
【开头咱们说了恶毒的万贵妃,这次仍旧从万贵妃开始分析,她当真被明宪宗朱见深宠溺的如此肆无忌惮么?】
【首先, 从万贵妃毒害子嗣说起。
咱们先看看明宪宗朱见深有多少子嗣,明宪宗朱见深一共19个孩子其中14个皇子,5位公主。
这个子嗣数量,放在整个大明朝绝对不算少的, 他爷爷朱瞻基一共才两个儿子, 他爹朱叫门有九个儿子, 他叔叔朱祁钰更不用说, 惨的连一个儿子都没有。】
“这也不少生呀 ,要是不残害, 那得生多少?”赵匡美真是没想到明朝皇帝朱见深有这么多子嗣。
方才听神迹描述《明史》,他还以为这个明宪宗就只有朱佑樘一个太子。
果真吐槽不能吐的太快。
这点也出乎其他帝王的意料之外,好在其他帝王沉得住气,没有发表什么评论。
【路人甲】:要说明宪宗朱见深的深情也很奇葩,钟爱万贵妃, 也没少生。
【路人甲】:这点倒不如他爹那个恋爱脑。
朱瞻基……
“明史是闭眼瞎写的?还得怎么生。”朱高煦大为惊叹。
“二哥, 生的多也不代表他不是混账玩意。”朱高燧道。
“也是。”朱高煦点头, “就和某些人虽然只生了两个, 还有一个败家子一样。”
朱瞻基……
【但是明宪宗朱见深早年皇子的确不多,这也为何万氏被怀疑谋害皇嗣。
在成化前十年, 明宪宗朱见深只有三个皇子。这三个分别是万贵妃所生不到十个月就夭折的皇长子, 贤妃柏氏所生的皇次子朱祐极, 最后被封为太子, 最后一个是纪氏所生的皇三子朱佑樘。
按照明史所述, 作为打胎大队长的万贵妃,后宫嫔妃怀一个子嗣她便弄死一个, 那皇次子朱祐极怎么来的?
且按照《明史》所述,后来被封为太子的朱祐极也是让万贵妃谋害的。
作为明宪宗朱见深唯一的儿子, 朝堂上下对其相当的重视,有多重视呢?咱们具体看看。
根据《明宪宗实录》,礼部在得知皇次子朱祐极后,立马上疏请命,希望明宪宗朱见深将皇嗣诞生的消息昭告天下。
明宪宗朱见深果断拒绝,这里应该是出于对万贵妃的考虑,虽然拒绝公开,但满朝上下都知皇子朱祐极存在。】
“原来中间还有个太子。”朱高煦听的特别仔细,以往他学习的时候都没如此认真。
“立了别人的女人的儿子为太子,大侄子,你孙子的深情不如你。”朱高煦再次把话引到了朱瞻基身上。
朱瞻基从小到大从未被这么讽刺过,但却没法反驳,谁让他自己的确是恋爱脑,立了那个混蛋玩意为太子……
【接下来,看看朝堂众臣如何看重明宪宗朱见深的皇次子。
成化七年,太常寺卿兼翰林院学士孙贤上疏请立皇太子,明宪宗朱见深没有同意。
同年,以英国公张懋为首的文武群臣集体上疏请立皇太子,明宪宗朱见深又以太子小为借口,等他大大再说。
但是大臣们却没有放弃,第二天继续上疏,道太子虽小,但天子聪颖,明宪宗朱见深不听。
又过了几天,张懋他们第三次上疏,最后连皇太后周氏也下场,一同要求明宪宗朱见深立储君,明宪宗朱见深终于顶不住压力,立了皇次子为太子。
由此可见,全朝上下对皇次子是多么重视,说句不好听的,已经到了逼迫的程度。】
天幕中出现一群卡通大臣,他们摇旗呐喊,头上几个大字,“立太子!”
【除了朝中大臣已经皇太后对皇二子的重视,柏贤妃的家族势力也不能小看,柏贤妃之父可是锦衣卫带俸指挥使,
被宫内宫外如此重视的皇子,万贵妃怎么说杀就杀了?
杀太子之罪,万贵妃就是再得宠,明宪宗朱见深恐怕也是护不住她。】
“不合理,相当不合理。”朱高煦再次被说服了,“明史是瞎写的。”
一旁的朱高燧点点头,的确不合理。
【咱们再说说万贵妃围追堵截要杀皇三子朱佑樘这个事。
她放着对自己威胁大的皇二子不杀,去杀一个没什么威胁的皇三子干嘛?
且,皇二子是成化七年被立太子,皇三子成化六年出生,也就是说成化六年的时候两位皇子都不是太子,为啥先杀老三?】
【朱高煦】:因为好杀?
【路人甲】:关键也没弄死。
【朱高煦】:也是,没弄死……
朱高煦再次想不明白了,最后得出结论,“明史是瞎写的。”
【还有一点,就是皇三子朱佑樘在宫中被秘密养了三年,这可是在皇宫,随随便便就养个皇子?权势滔天的万贵妃还查不出来?那她手上的权势是不是太弱了些。
且,太监张敏告诉朱见深他有个儿子,身为皇帝的朱见深就信了么?事关皇家血脉,未免太过儿戏。
对于这个矛盾点,主播觉的《謇斋琐缀录》里的记录比《明史》更加符合逻辑。
在《謇斋琐缀录》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明宪宗朱见深是知道这个皇子的存在,不过害怕万氏不高兴,因此才秘密的派人养这个儿子。
实际上,他还是想要和万氏生出两人的爱情结晶并册封为太子。
可惜,万氏年岁大了,实在生不出来,迫于压力,明宪宗朱见深正式接回了自己这个“备胎儿子”,并养在了万氏名下。
等到了后期,万氏不可能再怀孕,明宪宗朱见深就放飞自我,使劲生。
所以与其说万氏毒害子嗣,不如说是明宪宗朱见深专宠万氏,不想要其他女人的孩子。】
【路人甲】:像极了背着大老婆在外生了私生子,又不敢告诉大老婆。
【路人甲】:真是又深情又渣。
“像了谁呢?”朱高煦边问边看朱瞻基。
朱瞻基……
【明史还有一个矛盾点,按照明史上说,太监张敏在朱佑樘被认回后就吞金自杀了。
但是实际上他不但没死,还继续司礼大太监,于1485年病逝,比《明史》记载的多活了十年。
再说说《明史》中关于万氏残害皇嗣的根据是《笔山谷尘》,也就是野史。
而《笔山谷尘》的作者还比较严谨的加了一句,说是这些传闻是根据宫中一个老太监说的,可想而知,这传言的准确度有多高。】
【当然,说了这么多,不是洗白万贵妃,只是实事求是,在残害子嗣方面,的确是有夸大的嫌疑。
历史上的万贵妃确实不是什么贤良的嫔妃,在《宪宗实录》上盘点了她四大罪过。
第一罪过,专宠,让后宫形同虚设。
第二罪过,“服用器物穷极僭儗,四方进奉奇技异物皆归之1”,是说万贵妃奢华越了矩。
第三罪过,“一门父兄弟侄皆授以都督都指挥千百户1”,就是说万贵妃凭着自己的宠爱,让自己的亲戚都当上了官。
第四罪过,“佞幸出外镇守内备供奉者,如钱能、覃勤、汪直、梁方,擅作威福戕害善良弄兵构祸1”,就是说万贵妃是这些恶人的后台。
但这里却没说万贵妃残害龙嗣的事,这么大的污点,怎么可能漏呢?】
朱祁钰听神迹细数万氏的罪过,虽然算不上罪大恶极,但绝对不是个贤良之辈。
朱祁钰打定主意,定不能让朱见深迷恋上如此女子,为后世诟病。
【但为何明史要揪着万贵妃不放呢?讲真,她的几条罪过并没有到罪大恶极祸国殃民的地步。
为何非要把万氏塑造成一个罪大恶极的妖妃么?
原因无他,只因为明宪宗朱见深对万氏的宠爱。
万氏越是恶毒就显得明宪宗朱见深越是昏庸无道。
而且明宪宗朱见深和万氏这场年龄差极其大的姐弟恋,着实抓眼球,让吃瓜的大家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两人的爱恋上。
谁还在乎明宪宗朱见深有没有什么功绩?】
“可恶。”朱祁钰握紧拳头,后世这帮狗屁文人,真不是东西。
朱祁钰现在后悔了,他的手腕应该更强硬一些。
【这点,明史的确成功了,至少现在只要提起明宪宗朱见深,大家第一反应就是他喜欢一个比自己大十七岁的老女人。
而这个老女人还恶毒无比,不让后宫有一个儿子,唯一的皇子还是被后宫众人护着才得以活下来。
没人会知道其实明宪宗朱见深还有那么多孩子,更不用说他的功绩。
在大家眼中,朱见深就是一个昏庸无能,且心里有些变态的奇葩皇帝。】
神迹前其他帝王都沉默了,神迹说的不错,如今他们对朱见深的印象的确如此,心里已经认定了他是一个昏君。
【说了万氏,接下来咱们继续说明宪宗被光为诟病的第二个原因,他建立了西厂,并重用了官宦汪直。
大家一听官宦汪直,第一反应是不是明宪宗朱见深太昏庸无道,明知道他爹当年就是因为重用太监王振才得如此下场。
如今他又重用太监汪直,这不是重蹈覆辙么?】
【还有一点,之前咱们也说了,这个汪直和万贵妃还有与众不同的关系,二人情同母子。
汪直能够被重用,完全是因为明宪宗朱见深看在万贵妃的面上才爱屋及乌。
如此是不是更显的明宪宗朱见深昏庸无道,宠爱妖妃还任用她身边的死太监。】
朱高煦点点头,“怎么又重用官宦,咱们大明是没人了?”
听到这,朱祁钰也不由黑了脸,由于官宦王振的原因,他对官宦都没什么好印象,这个“汪直”他记下了。
【接下来咱们就一同唠唠明朝四大太监之一的汪直,到底是不是真如《明史》所述,是个佞臣。】
【在讲西厂汪直之前, 咱先了解一下大明的情报体系,相信大家都很耳熟。
首先是锦衣卫,明朝第一特务机构,由明太祖朱元璋创立, 由皇帝亲信任职, 由皇帝直接掌管。
地位等同六部, 且可以逮捕任何人, 并不公开用刑审问,权利之大让明朝官员忌惮。
到洪武二十年, 因为锦衣卫滥用职权,朱元璋废除了锦衣卫制度。
但是到了明太宗朱棣时期又恢复了锦衣卫。
说白了,锦衣卫的存在是帝王对臣子们的不信任,从而赋予了锦衣卫监察之权。】
汉武帝刘彻听此,不由点点头, 他也有这个想法设立这个的机构。
虽不知后朝皇帝朱棣未何人, 但汉武帝刘彻颇有种英雄所见略同之感。
【其实不光明朝有特务机构, 其他王朝也有。
比如汉朝的绣衣使者, 宋朝的皇城司,清朝的粘杆处。
但哪个王朝也没和明朝一样, 有如此多的特务机构, 果然是特立独行的大明朝。】
“绣衣使者, 这名字不错。”汉武帝刘彻点点头, 他决定日后的情报机构就叫这个名字, 颇有雅致。
“哥,神迹说的皇城司是不是现在的武德司?”赵匡美问, 赵匡胤点点头。
如此多的特务机构?特立独行的大明?
听神迹评论,朱棣寻思也不是很多吧, 严苛的监督才能督促官员们更好的为大明效力。
【因为明太宗朱棣得位不正,他对手下的官员进一步的不信任,于是明太宗朱棣又建立了东厂,由亲近的官宦任职,权利在锦衣卫之上。】
【等到了明宪宗朱见深,由于儿时的经历,加上有个道士李子龙竟然蛊惑内廷进入宫中,最后被锦衣卫发现。
虽不知他要干什么,大概率是要行刺。
明宪宗朱见深本来就没安全感,这下更没了,在这个机缘巧合之下,以太监汪直为首的西厂建立。
西厂的权利又高于东厂和锦衣卫。 】
“又多了一个,咱明还真是特务机构最多的王朝!比其他王朝都厉害!”朱高煦还一脸骄傲。
朱棣瞪了朱高煦一眼,朱高煦还满脸无辜,他说错了么?这不说明他们王朝对官员加强监督?
【背景咱都知道了,接下来重点说说被明宪宗朱见深重用的汪直,明史中的奸臣汪值。
汪直是大藤峡叛乱中的瑶民后代,叛乱平定后被押往京城,净身入宫。
首先,汪直的确是万贵妃身边的信任的小太监,的确是沾了万贵妃的光才得以重用,这点不可否认。
不过也不能否认汪直的能力,毕竟成化三年他已经做到地位相当于兵部尚书的御马监太监。
大家不要认为御马监太监是放马的,除了执掌御马外,御马监还统领京城四卫营的禁兵,且与兵部共掌兵权。】
“明朝这宦官权利可够厉害的?日后不会宦官专权,酿成祸端吧?”赵匡美有点担心。
他感觉大明的走向越来越不对,明君还好,要是后面出现个昏君,特别明朝的奇葩皇帝还很多。
【咱们来看看明史中的汪直和大家普遍认知里的汪直是怎样的人。
第一,因为西厂权利凌驾于百官之上,汪直便肆无忌惮的陷害忠臣,比如大臣杨哗,他是明朝名声赫赫“三杨”中杨荣的子孙。
第二,西厂汪直心中狭隘,排除异己,对恭维他的拼命打击,例如官员兵部侍郎马文升,正是得罪了汪直,才被汪直疯狂的打压,被发配到了边境。
第三,奸臣汪直好大喜功,却又胆小怕事,并且欺上瞒下,比如他为了建立功绩,故意杀害了进贡的使臣四十余人,并禀报明宪宗朱见深大捷,明宪宗大喜,不知被骗。
如此恶贯满盈的太监佞臣最终被众臣合力弹劾,昏庸的明宪宗朱见深终于知道自己用错了人。
最后太监佞臣汪直被罢免,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大家听完明史对太监汪直的描述,有何感想?】
“要是只看字面意思话,这个太监是个大奸大恶之徒,小人当道,祸乱朝纲。”赵匡美认认真真的做阅读分析,“这个明皇帝也是个没主意的昏君。”
“但是吧…”赵匡美不确定,因为之前通过神迹的分析,发现由清朝修订的明史真的挺离谱的。
像是把万氏塑造成了打胎大队长,说的绘声绘色,仿佛写书的史官趴在床底下写书一般,这史官要是改行去做说书先生,绝对能火。
“哥,你说这清朝是什么来历,怎么总觉得和明朝有大仇,历史哪能这么写,他就不怕之后的王朝也瞎写?”赵匡美不由吐槽。
虽然神迹没说什么,但他就能感觉出后世清朝对明朝的不满,尤其对朱见深这个皇帝特别不满。
“咱也不知道,不过听神迹所述,清朝也不是啥有度量的王朝。”赵德芳道。
赵匡美的眼睛一亮,“你怎么知道的??”
“三叔,你没有认真听讲呀,你那笔记是白抄了么?”赵德芳扫了一眼赵匡美认认真真记的笔记。
“快别卖关子,你叔我年纪大了,哪有你们才思敏捷。”赵匡美一副求知欲渴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