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神迹之言,的确让他有所动摇。
“陛下。”皇后许氏见汉宣帝脸色不对,“若是奭儿平庸……”
汉宣帝捂住了许氏的嘴,没让她把话继续说下去。
“有你在, 江山才会有下一代明君。”汉宣帝刘病已语气坚定, 为了权衡世家, 下一任的帝王, 只能是皇后嫡子。
“可……”皇后许氏想到神迹预言,自己注定会死。
不用过多言语, 汉宣帝刘病已便知皇后许氏的心思, “既有神迹, 朕不会重蹈覆辙。”
有了神迹的提醒, 汉宣帝刘病已直接抓住了给皇后许氏下毒的女医, 不过汉宣帝刘病已没奖人直接处置,而是让她配合自己和皇后许氏演了一场戏。
时间来到皇后许氏生产的这天, 按照历史轨迹,皇后许氏会死于非命。
屋里是皇后许氏的惨叫声, 一盆盆血水从屋里端出去,有经验的人一眼便知道皇后此胎怕是不顺。
消息传了出去,有人欢喜有人愁。
皇后许氏根本没有厮喊,叫的另有她人,至于被端出来了血水,不过是提前准备好的鸡血罢了。
这一胎,皇后许氏生的十分顺利,母女平安。
但是在外人眼中,皇后许氏却是“死里逃生”。
女医淳于衍全程围观,她如何也想不通,汉宣帝和皇后是如何发现自己被收买的。
为了保住自己的命,她只能向霍显传递假的消息,并且把自己装作并没有暴露的样子。
此时的霍显还在霍府等着皇后许氏的死讯,大汉的皇后只能是她的女儿!
霍显真心觉的霍光无用,明明已经是权臣,为何连一个傀儡皇帝都主宰不了,那个傀儡要立一个民妇为皇后就为皇后!
“夫人!夫人!”霍显心腹匆忙过来,霍显立马迎步走去,“死了没有。”
“回夫人,没有。”霍显心腹低头道。
霍显的脸色立马就变了,“这无用的东西!”
女人有孕乃是最脆弱的时候,这都无法弄死那个许氏,还真是命大。
“夫人,那女官保证,下次定不会失误。”霍显心腹收了女医淳于衍的好处,因此就向着她说几句好话。
“让她仔细行事,这次姑且放她一回。”霍显没有难为女医淳于衍,毕竟皇后许氏这次每次,这女医还有用处。
“如今许氏正是虚弱的时候,让她伺机行动。”霍显不甘心,还想弄死许氏。
事与愿违,女医淳于衍没有成功,她给出了理由是皇上特别关注皇后,她没有办法下手。
一个月后,皇后许氏出了月子,可身子也“大伤”,女医淳于衍十分肯定皇后再难有孕。
此消息传出后,众大臣上谏,为了汉朝子嗣,求汉宣帝刘病已纳妃。
这次汉宣帝刘病已没抵住压力,一连收入后宫几个美人,其中便有霍氏之女,且霍氏之女入宫就是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之下。
并且接连几日,刘病已都留宿在了霍氏那里,恩宠不断。
霍显在家日日祈祷她家女儿能怀上皇子。
因为霍氏得宠,即便她不是皇后,但是也成为了靶子,毕竟汉宣帝刘病已没有立太子,霍氏一旦孕有皇禩,那霍家的地位再无法撼动。
可惜,霍氏一直没有孩子,霍显几次问女医淳于衍,得到的恢复都是霍氏没有任何问题。
女医淳于衍心道,霍氏这辈子都不可能有子,她亲手下的绝育药……
历史的轨迹悄然发生改变,但是没变的是霍光还是在公元前68年病逝,然后历史继续上演,刘病已联合魏相开始围剿霍家。
公元前65年,女医淳于衍出来作实了霍显害皇后许氏的罪名,霍显被处死,霍家的大厦崩塌。
和历史不同的是,汉宣帝刘病已并没有在霍光病逝后立嫡长子刘奭为太子,他仍记得当年神迹称自家嫡长子是一个“好人”,而不是说他是一个“好皇帝”。
因为太子之位迟迟不定,朝中的立太子的呼声越来越高。
内廷对太子之位的传言也不少,毕竟刘奭不是汉宣帝刘病已唯一的儿子。
这些传言到了刘奭耳中,让他心里不是滋味,他不知道为何父皇迟迟不立自己为太子,难不成是自己不努力么?但是他已经很努力的学习,通读四书五经,太子太傅经常称赞自己努力。
但是父皇似乎不太满意,总说自己过于仁慈。
对于这点刘奭很不赞成,他的榜样是先祖汉文帝,他觉的自家父皇的手腕太过强硬狠烈,比如对霍家的清算。
算起来,没有霍光就没有今日的父皇,但是霍家如此被父皇打压的……
如此又过了一年,太子之位还未定,皇后许氏却再度有了身孕……
“奭儿这几日怎么了,如何闷闷不乐。”皇后许氏看出自家儿子这几日有心事。
“兄长为何不高兴。”公主慈儿跑到自家兄长身边。
与历史不同,皇后许氏二胎公主平安生产,且很健康,如今皇后许氏肚子里已经有了第三胎,太医把脉,这一胎大概率是皇子。
汉宣帝刘病已这几年的子嗣不算多,只有三位皇子,因此他对皇后许氏的这一胎很看重
“没什么。”刘奭道,话虽然这么说,但是他不是个能藏住事的人,显然是有什么。
公主慈儿拉着自着自家兄长的手,“兄长,你不会又听谁的话,胡思乱想了吧?”
别刘慈年纪小,但很是聪慧,只看一眼就知道自家兄长不对劲。
她猜的也没错,最近宫里有很多流言蜚语,关于太子之位。
“我胡思乱想什么。”刘奭还不承认,“你小小年纪懂什么。”
刘慈眨眨眼不说话了,怕她再说,她家兄长好不高兴了……
皇后许氏把刘奭拉到自己身前,“有什么事情便和母后说,别憋在心里。”
“儿子无事。”刘奭低头,心里愈发的难受,眼睛落在了皇后许氏的肚子上。
“何事不悦,与朕说说。”汉宣帝刘病已进殿,他话音刚落,殿中出现了久违的神迹!
【蜀国太子刘阿斗进入直播间】
刘奭先前知道有神迹的存在,但没想到今日他竟然亲眼见到神迹,刘奭立马规规矩矩的给神迹行了大礼,在规矩礼节方面刘奭从未出错。
此刻的刘奭紧张不已, 方才神迹提到自己是下一任的帝王, 这件事困扰他许久, 这样自家父皇迟迟不立太子, 如今看却是他思虑过多。
刘奭把这阵子自己胡思乱想的原因全都归结于自己,完全忽视了在他耳边嚼舌根子的人了, 刘奭真是把儒家的自省铭刻于心,并且身体力行。
【路人甲】:汉宣帝曰,乱我家者,太子也,真预言家!
粉丝路人甲蹦出来发言, 显然他不怎么喜欢汉元帝刘奭, 路人甲认为汉朝的衰败就是从这个无能的败家子开始的。
“唉。”刘阿斗不由的叹了一口气, 虽然神迹还没讲这位汉元帝的事迹, 但经过这么久的学习,刘阿斗深知无能且无主见, 就是灾难。
是好人, 却不一定是好皇帝。
汉宣帝看着天幕中出现的话, 不由心底一沉, 这正是为何他迟迟没有立太子的原因, 刘奭是个好孩子,但……
刘奭脸色一白, 心几乎要跳出嗓子眼,神迹之言何意?
【这句话到底是不是出于汉宣帝刘病已之口, 咱们还有待考究,暂不提这个,咱们一起来看看汉元帝刘奭帝王生涯。
首先看看他的政治班底,和汉武帝一样,汉宣帝刘病已为汉元帝留下了辅政大臣,为了避免出现像霍光这般的权臣,辅政的班组一分为二。
一是以萧望之、周堪二人为代表的儒家大臣,其中萧望之还是汉元帝刘奭的太傅。
其二是以尚书仆射石显和中书令弘恭二人为首的宦官集团。
两个掌管尚书台的宦官和三位顾命大臣互相制衡,当然了,还有一个隐形的外戚集团。】
屏幕上出现了三大集团。
【汉宣帝的本意是让儒家集团和官宦集团相互制衡,大家也应该都听过这个说法,汉元帝刘奭遵从儒家,但是最后儒家集团却输了,大家是否觉得矛盾?】
婧然这个问题一提出,正在整理史书的赵光美楞了。
“对呀,汉元帝不是支持儒家么,他怎么输的??”赵光美从未从这个角度想问题。
“司马光不说是汉元帝性情柔弱,缺乏主见么。”赵德芳道,虽然资治通鉴有大量的个人观点,但是赵德芳觉的司马光对汉元帝的评价还是挺对的。
【咱们不妨换一个角度,从汉元帝的视角出发一起来看看儒家集团做了什么,咱们先说说儒家代表的萧望之,了解一个人先了解他的事迹他的理念。
作为大儒,他治国的思想自然是儒家的“仁”,比如在汉宣帝当政期间,匈奴内乱,多数臣子提议趁此机会攻打匈奴,但是萧望之认为作为君子不可趁火打劫。
在汉朝攻伐西羌期间,为了解决粮草问题,京兆尹张敝提议让那些罪行轻的人可用粮食给自己赎罪,但是萧望之又否定,他认为法不能变。
从这两件事看,萧望之的确是仁义,但是仁义中又带着些不得变通。】
汉宣帝点头,这也是为何他不提倡儒家治国,治国怎可理想话,儒家治国是仁义了,但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那又有何用。
【萧望之上台后,自然是推行儒家治国,提拔儒生,汉元帝开始也是十分支持的,但是随着新政实行,权利的杠杆自然倾倒在儒家一派,如此权利失衡,必然有争斗。
而且萧望之还提议罢免宦官权利,他认为尚书台中书令应该由贤明之士担任,而不是宦官。
萧望之的这个提议可谓是直接和宦官集团开战了。】
天幕中出现了两个集团的动画小人,两个小人站在对立面,随后画面上又出现一个小人,小人的头上写着外戚二字。
【而宦官集团对付儒家集团的利刃则是外戚,石显他们状告萧望之等人污蔑外戚。作为大儒,自然是瞧不起外戚和宦官,况且外戚的手也不干净。
三方斗之,作为帝王的汉元帝自然不能置之不理,之前的儒家集团已经占领的高峰,因此这次汉元帝偏向了官宦集团,萧望之被压入大牢。】
天幕中的动画小人再次出现,萧望之被关进了牢房。
【史书上记载,弘恭提议把萧望之“招致廷尉”,而汉元帝则称自己不知道招致廷尉是将萧望之入狱的意思。
但是汉元帝又十分推崇礼法,这个理由显然不成立,不过是汉元帝不想背上对老师不敬的名义罢了。
汉元帝得知萧望之被压入大牢后,又把他放了出来,虽然免罪但是还是有处罚,汉元帝萧望之的光禄勋印授,于萧望之而言这是第一次打压。
随后萧望之的儿子为自家父亲上书鸣冤,石显等人则趁热打铁,说萧望之明显不服,于是汉元帝同意再将其关押,这是第二次打压。
可没想到萧望之受不了如此屈辱,直接自杀了,但是汉元帝只是痛哭,并没有处罚石显等人。】
【从整个事情的经过来看,汉元帝是在儒家气势较盛之时,由着宦官集团打压,只是没想到萧望之太过脆弱,权利的制衡开始崩塌。】
第379章
太子刘奭听神迹所述自己的所作所为, 脸色虽然苍白,但是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还算的上满意,这是他从先祖经验中得出的权衡之术。
【太子刘奭】:虽不成熟,但乃权衡之术
天幕中突然出现了太子刘奭的心声, 就从汉宣帝刘病已的面前飘了过去, 汉宣帝刘病已只觉得太阳穴一突突的跳。
刘病已努力压制住心里的怒火, 继续听神迹接下来的内容。
汉宣帝刘病已能忍住, 但是粉丝路人甲却忍不住了,果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也是,像李隆基那种帝王都有粉丝……
【路人甲】:好一个权衡之术呀,最后权衡的儒家大臣都成了宦官的走狗了,啧啧啧,厉害。
见神迹所言, 刘奭的脸色变换, 方才他说权衡不过顺势而为, 没想到自己的话会出现在天幕, 并且被神迹反驳。
秦始皇嬴政抬眼看了下扶苏,扶苏很有默契的说出自己想法。
“儿臣觉得汉元帝此举并非权衡之术, 他想要的是中央集权, 而宦官集团便是他手上的利刃。”
听扶苏说完, 秦始皇嬴政的视线又回到了天幕上。
经过天幕学习和秦始皇嬴政的教导, 扶苏已经是个合格的太子。
公子扶苏的心声也出现在天幕上。
【公子扶苏】:汉元帝中央集权。
见公子扶苏的发言, 宋朝的赵德昭眼前一亮,找到知己的感觉。
“哎呀呀, 是和汉朝的朱厚照有点像呀!”赵光美恍然大悟的语气,“不过他有点急了吧, 没到集权的地步,怪不得汉朝从他这开始走下坡路了。”
赵光美摸着下巴,“无能又独断的君主,唉,可惜了汉宣帝的中兴了。”
【赵光美】:可惜没能力又没运气。
面对粉丝们,作为主播的婧然乐见其成,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她继续话题。
【萧望之死后,儒家官员元气大伤,汉元帝提拔儒臣韦玄成。
从历史资料查证,这位未来的丞相韦玄成虽为儒臣,但是他并没有参与到萧望之他们于宦官集团的斗争中。
儒臣韦玄成以后的丞相就是大名鼎鼎的匡衡,可能提到这个名字大家会感到陌生,但是大家一定听过凿壁偷光的故事吧。
匡衡就是凿壁偷光的主角,匡衡小时候家境贫寒,但是他刻苦努力的学习,也正是因为他苦读的精神,于是被儒家官员收做了弟子。
匡衡的成绩其实一般,但是他在研究《诗经》方面却是颇有造诣,而汉元帝也很喜欢诗经。
并且匡衡也没有参与儒家集团和官宦集团的争斗,如韦玄成一般,独善其身。】
婧然中间想去喝个水,在屏幕上还播放了凿壁偷光的成语故事的动画。
“这不和司马光砸缸里的司马光一样,成语故事里没有一个好人。”赵光美看着天幕上的动画吐槽。
也不知后世怎么就把这些人弄成正面人物了,只能说文人的笔是真厉害。
【在以石显为首的宦官集团胜利后,汉元帝又建立了新的儒家班组,这次是以韦玄成为丞相,以匡衡为御史大夫。
当然了,匡衡能成为御史大夫,除了汉元帝的喜爱还和宦官集团的支持离不开关系,有了匡衡后,儒家被分立为两派。
接下来咱们具体看看匡衡干了何事,首先是他联合石显一起弹劾陈汤。
既然提到大将陈汤,便简要说下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还是有关匈奴之事,如今的匈奴因为内斗已经分裂,呼韩邪单于在汉朝的支持下,建立了南匈奴。
而郅支单于则带领着北匈奴迁到了康居国,并和康居国达成了同盟,开始兼并西域,并且趋势愈演愈烈,若是放任不管,必定成为一大祸患。
汉朝派出使臣调节,使臣还被郅支单于所杀,于是汉元帝又派出了甘延寿和陈汤,二人看出郅支单于之隐患,若要将其掐灭在萌芽之中,此时就要出兵。
于是二人做了个大胆的举措,直接矫诏出兵,这算是假传圣旨了,但是结果是好的,此战大胜。】
【怎么说呢,虽然陈汤大胜,但的确违法了例法,于是遭到了石显和匡衡的弹劾,二人要求处死陈汤。
但是陈汤的确是立了大功,功过相抵,也不是不可。
不过这次汉元帝没站在石显一方,不但免了陈汤之罪,还嘉奖了二人,给两人封候,从这一举动可看出,汉元帝并没有受到宦官集团的蛊惑。】
听着自家儿子的所作所为,汉宣帝沉默不语,目光久久落在了刘奭身上。
【跑题了,咱们继续说匡衡,得到汉元帝的信任后,匡衡还被封侯,他一面主张清廉反对土地兼并,一面结党营私并贪墨了大量土地。
除此之外,自家儿子在外面为非作歹,但是他却包庇不管。】
【说完了汉元帝的后期的领导班组,咱们再来看看他的政策。
为何历史上称汉元帝仁呢,因为他算的上在位期间大赦天下最多的帝王,说来也是倒霉,汉元帝在位期间的自然灾害的确很多,因为他年年罪己诏。
虽然罪己诏下的多,汉元帝还节衣缩食,并且废除了徒陵政策,这个是汉武帝时期的政策,这个政策是让地方的富豪都搬到皇家陵墓所在地,并让他们出钱出力修陵墓。
汉武帝这个政策的主要目的避免这些豪族在地方形成自己的势力,放在身边放心,因此汉元帝此举算的上放虎归山。
总之汉元帝当政期间没出什么大乱子,但论功绩好似也没有什么大功绩,大家觉的汉元帝算是守城之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