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近日光)


【根据《旧唐书》记载,在唐宪宗李顺继位不久,就有山人罗令则前往秦州刺史刘澭,向他征兵。
罗令则说自己是奉了太上皇之命要废了唐宪宗李纯,秦州刺史刘澭赶紧把他抓了起来,并且上书唐宪宗李纯。
最后把罗令则和他的同党一网打尽,这场预谋的造反立马平定了。】
路人甲倒是从来没有听过这个造反,这么看是唐顺宗有心废了唐宪宗,所以唐宪宗先下手为强,直接杀了唐顺宗??
阿斗皱起眉头,“难不成唐顺宗也学唐睿宗李旦一样,想废了唐宪宗李纯的皇帝之位?”
“可是感觉逻辑不对呀。”阿斗特别注重逻辑关系,对于他这样的普通人,分析逻辑是快速提升思维的方式。
“你觉得哪里不对?”刘备问阿斗。
“唐睿宗李旦要废唐玄宗李隆基,首先他手上有权,其次有太平公主相助。”阿斗开始分析,“这样的情况下,唐睿宗李旦还采取了让唐玄宗李隆基去边防的迂回战术,没直接硬碰硬。”
“反观唐顺宗,他刚登基就把所有人给得罪光了,手中根本没什么势力对抗有宦官支持的李纯,他怎么敢让人直接推翻唐宪宗李纯呢?”阿斗一点一点到扣细节。
“并且这个叫罗令则的造反后,唐顺宗李纯为什么一点声不发,按理说看着自己儿子识破了自己的阴谋,他起码要说这个事情和自己无关,摘清自己,但为什么什么不说呢?”阿斗越分析越不对劲。
不会……
阿斗的眼神一亮,“不会真如刘禹锡说的,此时的唐顺宗李诵已经死了吧?”
【并且在罗令则被杀之后,舒王李谊也死了,并且史书上对他的死记载的特别简洁,就是忽然死了。
这位舒王李谊是唐宪宗李纯的叔叔,当年在奉天成之难中守护了唐德宗李适,因此被唐德宗李适看中,甚至还差点影响了唐顺宗的太子之位。
正因为舒王李谊之前是太子之位的竞争者,如今突然暴毙才会让大家觉得事情不会这么巧合吧。
甚至舒王李谊和造反的罗令则死在了同一天……】
“你觉得李诵何时死的。”李豫问李适。
此时的李豫已经断定李诵死了。
“孙儿觉得是在罗令则造反的时候,孙儿就已经死了。”李诵先一步回答。
虽然死的是他自己,但是此事特别蹊跷,因此引起了李诵极大的兴趣。
“或许,那个时候只是中风导致不能说话?”李适还是觉得李纯不至于杀李诵,都已经继位了,没什么必要。
“倒也有这种可能。”李诵点点头,他忘了神迹说他得的是中风之症。
李豫却不觉得,宫廷争斗哪有那么简单,自古以来有哪个皇帝愿意头上有太上皇,终究是个隐患。
何况,李纯还是被宦官扶持上位的,李诵之前还得罪了宦官。
【还有一点,唐顺宗兴庆宫驾崩的,但是却在太极宫太极殿发丧,要知道这两个殿离的有点远。
虽然不合理,但是太极殿本来就是正衙前殿,古代君王发丧都是有讲究的,因此从太极殿发丧也是能解释的过去。】
“虽然能解释的过去,但是异殿发丧总有点不对劲。”赵匡美道。
反正他现在看什么都不对劲。
【赵匡美】:唐宪宗的反应也不对劲。
【李诵】:他什么反应不对劲?
【的确是有那么一点不对劲,根据《资治通鉴》记载,百官上奏太上皇李顺和皇帝李纯的新的尊号,但是李纯只同意了他爹的尊号,没有同意自己的尊号。
而这个没有被同意的尊号是“文武大圣孝德皇帝”,注意,这个尊号是有孝德二字,若是看唐宪宗李纯后期亲自照顾他爹,这尊号应该是实至名归,但是他却拒绝了。
到了819年,也就是唐宪宗当了十来年的皇帝后,百官又提议给唐宪宗李纯加尊号。
宰相皇甫镈提议加上尊号加上“孝德”二字,但是另一个宰相认为尊号里已经有了“睿圣”,不必再加孝德,然后这个宰相就被贬了。
由此可见,唐宪宗李纯对孝德二字似乎有那么一点敏感了。】
“该不会是做贼心虚了吧!”赵匡美的眼睛都亮了!
【至于唐顺宗李诵被宦官害死的则是源唐代李复言写的鬼神故事《辛公平上仙》。
这故事的大概意思就是一个面目丑陋,但实际是鬼差的人,送皇帝到黄泉路的人。
目前有很多人认为李复言面上写的是鬼怪故事,实际上是影射唐顺宗李诵是被宦官给害死的。
毕竟唐顺宗李诵的确动宦官的利益。】
李诵……
鬼怪故事???
【至于唐顺宗病死,这个在所有史料中都有记载,且还在唐德宗在位的时候,就因为唐顺宗身体不好,还有大臣提出要不要立皇太孙。
就这点看,唐顺宗李诵的身体的确不怎么样,加上李家本来就是家族遗传的头疾,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后期的身体都不怎么好。】
李治听到神迹说到他的名字,整个人都僵住了,之前神迹虽然讲述了武则天时期的事情,但一直提的是唐高宗,并没说唐高宗是谁,这下真相了
李治一时间有点接受不了,那个支持自己皇后篡了李唐江山,且生出那么多败家子的帝王竟然是自己……
李治扑通一下跪下了,“父皇,儿臣对不起大唐江山,儿臣绝对不能当皇帝!”
李治可不想承担千古的骂名,最好的解决之策是不当皇帝。

第329章
唐太宗李世民倒没有责怪李治, 正如神迹所属,当时的情形李治选武则天辅佐为最好的选择。
唐太宗李世民不责怪是不责怪,但也不会选李治为帝,李世民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这些年的表现李世民都看在眼里, 如今的李承乾应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皇帝。
【李诵】:李纯这孩子如何?
李诵不关心到底是不是李纯杀的自己, 毕竟按照神迹所述自己后期的身体的确不能再理朝政, 李纯夺权也是应该的。
【虽然唐宪宗李纯是由宦官扶持上位, 但他并不是宦官的傀儡。
唐宪宗李纯和唐太宗李世民以及唐玄宗李隆基被称为唐朝三大杰出皇帝。】
李隆基听闻自己这般还被后人列为杰出皇帝,着实觉得自己不配。
李隆基觉得他家皇爷爷唐高宗李治才应该被列为第一梯队的皇帝。
虽然他家皇爷爷让皇祖母篡了李唐江山, 但事实上,他家皇祖母的确比他家父皇和皇叔更适合当皇帝。
正当李隆基想的时候,他忽然发现面前的神迹忽然消失。
【武周武则天退出直播间】
【唐宪宗李纯进入直播间】
此时的唐宪宗李纯正召集群臣,就要不要攻打节度使刘辟一事进行讨论。
刘辟的事情让唐宪宗李纯大为恼火,他本就想削藩, 只是怕重蹈他皇爷爷唐德宗的覆辙, 因此才迟迟没有动作。
不想自己的妥协竟然换来刘辟的得寸进尺!
刘辟态度坚决, 他一定要出兵攻打刘辟!决不能让他开这个坏头!
但是唐宪宗李纯这个决策却得到了大部朝臣的反对, 可能是因为唐代宗和唐德宗这两位的前车之鉴,众臣怕再次逼反了节度使。
目前只有宰相杜黄裳和翰林学士李吉甫支持攻打。
正当此时, 神迹忽然出现在唐宪宗李纯面前。
因李纯好看史书, 因此一下认出了面前的黄团就是神迹!
众臣中也有认出神迹的, 纷纷下跪膜拜神迹!神迹降临对于王朝来说乃是祥瑞。
乐瑶看着粉丝的名字变了也没有在意, 她早就习惯了, 以为是粉丝故意配合自己,毕竟自己在讲关于唐宪宗李纯的事情。
【唐宪宗李纯最杰出的成就便是削藩, 暂时结束了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局面,实现中兴, 史称“元和中兴”
虽然唐宪宗李纯是由宦官扶持上位,但是他却对宰相众臣予以信任,并且也擅长总结他爷爷唐德宗李适削藩失败的经验。
并且他还学习唐太宗李世民,广开言路,恢复了废除已久的正牙奏事制度。
接下来咱们详细说说唐宪宗李纯的削藩之路。】
听见后人削藩成功了,李适激动的热泪盈眶,他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削藩。
而一旁的李诵也听到了“暂时”二字,也就是说唐朝的藩镇割据会卷土重来……
唐宪宗,唐
唐宪宗李纯听神迹所述自己竟然平定了藩镇割据,激动的难以言表。
但是面对这么多臣子,他还是强行让自己淡定下来。
众臣听到他们陛下竟然平定了藩镇割据,甚至比唐宪宗李纯还要激动,早知道自打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一直困扰着大唐。
【咱们先看看唐德宗李适给唐宪宗李纯留下什么局面。
如今的大唐已经有大大小小48个藩镇,藩镇节度使已经成为了唐朝约定俗成的制度,并且有三分之一的藩镇不向朝堂交税,但是也不闹事。
唐宪宗李纯刚登基,西川节度使韦皋就病逝,他的亲信副使刘辟直接掌管事事务,行临时节度使之职。
并且上表朝堂,让唐宪宗李纯任自己为正式的节度使。】
唐德宗李适听到自己留下的烂摊子,觉得无颜面对子孙后代。
“父皇,你直接把皇位让给大郎吧,二臣不配为帝。”李适道。
“自古以来哪有直接传位给皇孙,你是嫌大唐不够乱。”李豫咳嗽两声,“作为帝王,说过做事过过脑子。”
唐代宗李豫是不会废了唐德宗,虽然李适能力不足,但他是有一颗治国之心,只不过后来走了极端,就想着敛财充盈国库。
唐宪宗,唐殿
唐宪宗李纯没想到神迹上来就为自己指点迷津,如今他正被这个问题所困扰。
众臣也竖起耳朵极其认真的听,只要神迹说什么他们便做什么。
其实这些大臣也不是不想打,只是让节度使造反给造怕了,自打唐玄宗李隆基起,基本后面的每任皇帝都给被造反的节度使赶出长安……
如今好不容易形成了平衡的局面,这些大臣就觉得能维持就不错了。
【要知道西川与河北三镇不同,西川一直是受朝堂管辖的,节度使也是由朝堂任命。
刘辟此举乃是打破了规矩,唐宪宗李纯自然不能来这个头,于是他拒绝了刘辟,并任命宰相袁滋为西川节度使,随后征召刘辟入京。
但是刘辟是铁的心,他拒绝不入朝,并且拥兵自重。】
唐代宗,唐殿
“太子觉得还如何,直接打么?”李豫问李适,他想看看李适经过神迹的教导有没有进步。
“如今李纯皇位不稳,应先安抚,让他放松警惕。”李适回道,看的出他的确是在改变,没了之前的冲动。
【唐宪宗李纯没和他皇爷爷唐德宗一样冲动,因为刚刚登基皇权不稳,因此他妥协。
不过只册封刘辟为副节度使,暂时行节度使之职,虽然面上封了副职,实际上就是节度使。】
天幕中出现唐宪宗李纯的卡通形象,只看他拿出一个大大的副字给了面前的刘辟。
而刘辟看到眼前的副字,转头就哈哈大笑,然后头上几个大字,“皇帝怕我!”
唐宪宗,唐
看到天幕上的刘辟,唐宪宗李纯竟然没有愤怒,确切的说早就愤怒过了。
此时的唐宪宗李纯就想感叹,不愧为神迹,朝堂的事情竟然知道的一清二楚,当初的妥协乃是迫不及待,谁让自己刚刚登基,自然不易发动战争。
但说实在的,唐宪宗李纯有点后悔,若不是自己当初的妥协,那个刘辟是不是也不敢如此造次,觉得朝堂软弱可欺。
唐宪宗李纯等着神迹继续指点迷津,他想知道接下来自己该不该出兵攻打李辟。
唐宪宗李纯本身是想出兵的,但心中终究是有些纠结。
毕竟先祖的教训历历在目,他不确认如今的朝堂能不能凯旋而归。
【但是唐宪宗的妥协却让刘辟蹬鼻子上脸,于是他又上奏想,他想同时当西川、东川、山南西道三镇的节度使。
这下可惹恼了唐宪宗,这是涉及到底线问题,可不能妥协。
唐宪宗李纯要发兵,但是却造到了众臣的反对,只有宰相杜黄裳和翰林学士李吉甫支持出兵攻打李辟。
宰相杜黄裳认真李辟和之前的李希烈等人不同,只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书生而已。
况且之前西川一直归于朝堂,西川的士兵未必愿意跟着刘辟造反。
只要朝堂这次不让宦官参与军事,不让这些宦官监军,并且推神策军使高崇文为此次主帅。】
宰相杜黄裳和翰林学士李吉甫听神迹提到自己,二人都很激动。
特别是宰相杜黄裳,他之前是在书中看过神迹,但他之前一直不信有什么神迹一说,如今亲眼所见乃是心服口服,神迹方才所说的话正是他心中所想。
甚至连推荐的大将都是自己要推荐的,这神迹当真是神了!
听闻宰相杜黄裳推高崇文为将,其他大臣有点不解,高崇文在众位武将里不算突出的,为何要把讨伐节度使的大任交到他手上?
他行么?
【众臣】:他行么?
众臣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天幕上。
“这个众臣是哪里的众臣,这么怂,大宋的么?”赵匡美看着天幕上的发言。
作为直播间的老观众,赵匡美知道天幕上的发言都是其他朝代的真人。
赵匡胤……
【咱们一起来看看宰相杜黄裳推高崇文为将为大将的理由。
首先,高崇文之前的战绩都是作为副将,官职有晋升的空间,能晋升才有动力。
其次,高崇文能武但不能文,这样的人不会因为立了战功而心声狂念,不会和当年的李怀光一样心生藩镇割据的心。
最重要的一点,高崇文治军严格,在之前的战争中都英勇作战。】
宰相杜黄裳不住点头,能看的出来他十分的激动,神迹说说都是他心中所想!神迹真的神了!!

此时的唐宪宗李纯就想知道任命高崇文能不能打赢刘辟。
【最后唐宪宗李纯不顾众人反对, 听取了宰相杜黄裳的意见,任命高崇文为主帅。
而高崇文不负所望,连破叛军,最后反贼刘辟被活捉, 送到长安斩首示众!
唐宪宗李纯第一次平藩镇之乱, 大获全胜!!】
听到高崇文竟然胜利了, 朝堂那些本来反对出兵的大臣立马转变, 神迹都说肯定能胜,这仗那自然是要打的。
“传朕旨意, 任神策军高崇文为主帅,立马出征讨伐反贼刘辟。”唐宪宗李纯下旨,当真是一刻都不想等。
“取消宦官监军,战场一切听主帅命令。”唐宪宗李纯又补了一句,一切按照神迹所述。
除了高崇文外, 唐宪宗李纯又安排了神策军李元奕和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共同讨伐。
此时刘辟正在势如破竹的攻打梓州, 他特别狂妄自大。
“软的不吃偏偏要吃硬的。”刘辟眼看着自己的大军要把梓州拿下, 愈发的狂妄。
他半分没把朝堂看在眼里, 他觉得新上任的小皇帝就是个怂货,根本不敢打!!
眼看自己的大军势如破竹, 刘辟已经做好唐宪宗李纯要妥协的想法。
【今天主播有点事情, 咱们就先讲到这】
乐瑶有点事, 今天竟然提前下了直播。
唐宪宗李纯看到神迹消失, 自然有些惋惜, 他本来想通过神迹了解更多平藩之事。
不过今日神迹出现,愈发坚定了唐宪宗李纯攻打藩镇的想法。
而朝堂大臣也再无反对之声, 毕竟神迹都说他家陛下能平定藩镇之乱,谁还敢站出来反对呢。
高崇文在接到唐宪宗李纯的命令后, 果真是雷厉风行,在极其短的时间内就做好了出征准备,看的出来他平日治军有方。
而他所带领的大军知神迹预示此战必胜,士气大震!
即便前方传来战报,刘辟大军攻克了梓州并且生擒了东川节度使李康,也没灭了唐军的士气。
高崇文带领大军火速前进,他就是要趁刘辟叛军休整的功夫,趁其不备。
正如宰相杜黄裳所预料的,刘辟手下的叛军根本不想和朝堂作对,一听朝堂的大军来了,刘辟手下的那些大军竟然直接跑了……
这样刘辟可是傻了眼,他们怎么跑了?怎么就跑了!!!
于是高崇文不战而胜,而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那边也同时攻打下了剑州。
刘辟彻底慌了,于是把之前活捉的李康送的到高崇文那,想和朝堂和解。
可唐宪宗李纯怎么可能和他和解,他下诏宣布将刘辟贬为庶人。
最后和神迹预示的一模一样,刘辟大败!
唐宪宗李纯高兴的,这对于一直被节度使打压的朝堂来说是久违的胜利!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