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头也点名表扬,这回申市日报干的不错。
于是主编决定再接再厉,让报社的记者亲自去一趟秦氏面包房,曝光到广播上,曝光到电视上。
秦氏面包房卫生问题被曝光后,这下店里不仅一点生意没有,每天还有不少人站在门口对这她指指点点。
那时,刘玉红就在犹豫是整顿烘焙室卫生,还是直接关店。
这时候,报社的记者竟然又找上门了。
记者向她出示完工作证和相关证件,便举着相机在她的烘焙室里大肆拍照片、录视频。
她的烘焙室还没来得及整顿,里面脏乱差的环境被记者的相机拍了个完完全全。
上完广播和电视台之后,不仅秦氏面包房的名声彻底臭了,连老秦家的食品厂都带着受了影响。
为此,秦先志赶紧找上老婆,让她立马关店。
“你还真是有够厉害的,要我怎么说你。”秦先志指着刘玉红骂,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原先我以为,你开店最多也就是赔本,我没想到你还能把事情搞这么大,先是上报纸,现在又是上广播和电视。”
“连带着秦家的食品厂都有人闹事,问我食品厂的环境是不是同样脏乱差。”
“赶紧关店,赶紧关店。”
刘玉红叹了一口气,心说这回是不关店也不行了。
这段时间,申市日报连着几天都在报道本市存在卫生问题的餐饮店。
日报主编转念一想,要不还是换换风格吧,也报道些卫生过关的店,不然在市民心中,申市好像就只有这些卫生不过关的门店,对咱们市的影响也不好。
主编向手底下的记者提出这个想法时,一个报道过秦氏面包房的记者当即开口说道:“主编,我们可以报道思甜烘焙坊,之前曝光秦氏面包房的时候,我顺道去过她家,她家特地搞了个透明的玻璃视窗,可以看见里面的烘焙室,很干净。”
主编一听当即拍板:“好,第一家,就先报道思甜烘焙坊。”
当两三个记者拿着收音话筒,扛着相机来到自家门店时,孟箬是万万没料到的,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就这么砸她头上了。
思甜烘焙坊的新闻登报后,便是再次将门店的客流量推向另一个高度。
市民群众一看到报纸上的新闻,便立即前来购买,毕竟大家真是苦卫生问题久已。
当孟箬看见,门店又出现即将打烊却还有顾客排队的情况时,她便知道是时候开二店咯。
在孟箬筹备二店的时候,罗丽萍的第一家卤味店也马上就要开业了。
罗丽萍的卤味店也在福宁街,但跟孟箬的思甜烘焙坊还是有点距离。
她将店定在福宁街,其实并不单单因为孟箬在这边,也有其他方面的考量。
一来她提前调查过市场,福宁街这边只有一家卖卤味的店,生意一般般,糊口算是勉强可以。
为了知己知彼,她还特地买过这家卤味店的卤味尝尝,味道不出所料的也很一般。
没有强劲的对手,这是其一,其二则是福宁镇这边人口混杂,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基本达到了六比四。
孟箬给她的卤味配方,有三个口味,麻辣、甜辣、五香,正好她可以都试试。
要说申市本地人,不怎么吃辣,甜辣大概也能接受,但是辣度不能太高。
而外来人口,也是有的地区嗜辣,而有的地区是一点辣也不沾。
所以她觉得三个口味都做,但是这其中的比例,还要根据售卖情况及时调整。
开业前半个月,她就开始天天在家里按着配方卤鸭货,卤完就拿来给孟箬尝,看哪里还需要改进。
“感觉不够入味,差了点。”
“这回又有点太烂了,煮的时间久了。”
“怎么吃起来有点发苦发涩,是不是糖色炒得过老了。”
一开始,罗丽萍以为有了配方就万事大吉,结果没想到,这里头的门道竟然这么多。
要不是孟箬一点点帮她尝,一点点帮她调整,光有个配方还真不行。
难怪要拜师傅呢。
终于,在开业前几天,罗丽萍终于做出了让孟箬点头满意的卤鸭货。
罗丽萍顿觉如释重负,这些天的努力没有白费。
见她这个样子,孟箬忍不住笑道:“丽萍妹妹,配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等你以后将店开向全国的时候,你可能还需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口味进行相应的调整。”
罗丽萍一听当即惊得瞪大双眼:“把店开向全国?”
孟箬笑:“怎么,你没有信心?”
罗丽萍摇摇头,神情忽然就认真起来。
她说道:“倒不是没有信心,就是没想过这个事。”
“我也就随便一说,”她道,“目前,你先不用想那么远,做好当下最重要。”
罗丽萍郑重点头,是的,先把目前这家店做好,然后再一步一步去想二店三店的事。
她想了想,还是问道:“那孟姐姐,你是想把思甜烘焙坊开向全国吗?”
孟箬突然提起这事,肯定也有原因,并不是随便说说。
“算是一个小目标吧。”她微微颔首,一点不扭捏道。
口福鸭福宁街店正式开业的时候,孟箬也去凑了个热闹。
因为是卤味店,第一天开业生意还算不错。
工作了一天的人下班回家,疲惫万分,正是不想做饭,去卤味店买个素菜和荤菜,配个小酒,倒是正正好。
因此,口福鸭到了下班的点,生意才正儿八经地好起来,店门口立即就排起了长队。
口福鸭营业的第五天,孟箬的二店也热热闹闹地开业了。
二店的门面就是之前她买的另外一套房。
一开始二店她并未选在福宁街,但考虑到管理问题,她又重新将福宁街化为选项。
由于二店那套房的二楼三楼还有租客,两层楼的租客加起来得有二十几个人,鱼龙混杂的,于是她就没在二店单独设立烘焙室。
一店二店直接共用一个烘焙室。
其实这样也好,两家店两个烘焙室,不管是卫生还是产品质量方面,都不如一个烘焙室好管理。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的烘焙连锁品牌,喜欢直接采用工厂供应链的模式。
好管理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采用工厂模式,面包产品质量和口味都更容易做到统一。
一店的烘焙室大,当初考虑到分店问题,所有的烘焙设备她都是挑最大号的买。
一店的设备烤两个店的面包倒是没问题,但她一个人却做不了两家店的生日蛋糕。
所以,孟箬决定在招聘到靠谱的蛋糕师傅之前,二店暂不接生日蛋糕的定制,蛋糕定制的活儿都汇聚到一店。
二店开业,她又招聘了两个人,一个是懂烘焙的面包师傅,另一个则是普通的服务员。
孟箬负责做面包,新招来的烘焙师傅则专门负责烤,以及将烤好的面包送到二店。
如此,她便能节省不少时间,节省的时间她可以用来做生日蛋糕。
新店开业,孟箬按照惯例,照旧搞了个为期三天的全场八八折活动。
二店一开,一店这边的客流压力明显小起来。
开二店的时候,孟箬还做了另外一件大事,注册公司,以及组建公司财务部。
注册公司这事还是游彻建议的。
其实,她一早也有注册公司的想法,只是忙着开店一时给忘了。
经游彻一提醒,她立马准备材料去相关部门登记公司注册,公司的名称还是以“思甜”二字命名。
早点注册公司也好,还能提前抢占商标。
游彻那边电器公司和厂子也是办得风生水起,听说前段时间他带领研发团队研发的新款电冰箱,工厂那边已经投入生产了。
现在就等着第一批货出来,然后联系经销商在各地上货。
孟箬手上管理着两家店,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
尤其是新开的二店,由于刚开业,她怕服务员会出错,总是花更多的时间盯着。
她这样一店二店来回跑,这天,偶然就瞥见一个路人手上拎着他们店的袋子,但是袋子里装的面包样式却好像不是他们店的。
因为只是一瞥,那个路人很快也淹没到人群中,她也就没多在意。
但是当她第二次、第三次看到时,她就不得不起疑了。
一开始她还以为是顾客用他们家的袋子装别的店的面包。
后来仔细一想,不对,因为她看到的不是同一个人,是好几个人这样做。
一两个人还能称之为巧合,那好几个就不能单纯解释为巧合了吧。
关系到店里的事,孟箬决心好好查查。
在她再一次碰见这种情况时,她连忙拉住那位路人,笑着问她手里的面包是在哪里买的。
结果,那个路人没指她两家店的任何一个方向,而是指着福宁街外。
“在街外面的路边小摊买的。”
孟箬一听,便猜出这其中有蹊跷。
她顺着方才那位路人指的方向,走出福宁街,然后没多久便找到一个卖面包的小摊。
摊主是个中年女人,她推着一个小摊车,车上装着简易的玻璃橱柜,橱柜里装着各式面包。
孟箬走上前,装出一副潜在顾客的样子,朝橱柜里的面包看去。
中年大婶见有顾客,连忙笑脸相迎:“小姑娘买面包吗?我这面包价格便宜还好吃呢。”
见孟箬不说话,大婶又继续热情地推销自家产品:“思甜烘焙坊知道吧,上过电视的,在福宁街开过两家店。”
这时,要是一般的路人则会好奇地问:“那你家跟思甜烘焙坊有什么关系吗?”
大婶就会拿起袋子说出她和思甜烘焙坊的关系。
但面前的小姑娘像是很不给面子似的,一直不说话。
这种话少的顾客她也不是没见过,就也没在意。
随即,大婶见孟箬眼神落在她的塑料袋上,便连忙拿起旁边的塑料袋,指着袋子上的“思甜烘焙坊”。
“小姑娘,你看这上面的字,我们这小摊里的面包都是从思甜烘焙坊里出来的,”她说道,“因为小摊车不需要昂贵的房租,所以我们这的面包啊,是同样的质量,更实惠的价格,店里卖一块五的,在我这里只要五毛。”
孟箬愣愣地看着中年大婶手中的袋子,还是一句话没说。
他们店目前的包装袋有两种,分别是蜡纸和普通的塑料袋。
遇上需要特殊包装的面包,店里的服务员会先包上一层蜡纸,然后再装进塑料袋中。
其中,蜡纸和塑料袋上都印有“思甜烘焙坊”这五个字。
这是她让印刷厂帮忙加工的,好跟别的店做一个区分。
她之前特地观察过,几乎所有的面包店,用的都是最普通的塑料袋。
当初她在丰州市开店的时候,用的也是那种寻常的塑料袋。
她现在是想让思甜烘焙坊在顾客心中,形成一个品牌的标识性,以后吃面包首先想到的就是思甜烘焙坊。
所以,她才在塑料袋这种细节上下了点功夫,特地找印刷厂把店名给印刷上去,以便和别的面包店区分开来。
显然,只下这么一点功夫是不行的,因为可仿制的成本太低,反而容易让投机取巧的人钻空子。
就比如说面前这袋子,乍一看好像跟他们店的袋子没什么两样,但仔细对比还是能看出一点区别的。
但问题是普通的顾客并不会仔细对比,顾客只要一看到袋子上的店名,便会下意识觉得这面包就是思甜烘焙坊的。
长此以往,仿制的劣质面包挂着思甜烘焙坊的头衔,一定会拖垮品牌的名声。
见孟箬一直不吭声,大婶在心中狐疑,心想这小姑娘该不会是个哑巴吧。
这时,孟箬勾唇笑着问道:“大婶,你说你这里的面包都是从思甜烘焙坊出来的?”
“是啊,小姑娘,”大婶点头,“我还能骗你不成。”
孟箬继续笑着道:“可我就是思甜烘焙坊的老板,我怎么不知道这事?”
大婶一听这话,脸色一变,狐疑地看向她,好像在判断孟箬说的这话是不是正确。
随即,大婶决定不再理她。
“小姑娘,你要是不买面包就赶紧走吧,”大婶朝她挥挥手,不耐烦道,“别耽误我做生意。”
孟箬在心里冷笑,还耽误你做生意,今天我就让你这生意做不成。
她并没有离开,而是站在原地拍手,边拍手边冲着两边的路人喊:“大家过来看看了,这个小摊卖假冒伪劣产品啦。”
“这个小摊的老板,随便搞来个袋子就冒充人家的面包。”
两旁的路人听见这边有动静,瞬间便围了过来。
大婶见势不好,立即便想推着车走。
孟箬连忙一把抓住小摊车,不让大婶走。
“大婶,你跑什么,”她冷笑道,“你假冒伪劣我们店的产品,我待会儿还要把你扭送到派出所呢。”
其实孟箬知道这种小事,把她扭送派出所,估计也没什么用,最多警察同志教育她几句,让她别再这么干了。
她之所以这么说,就是想吓吓大婶,看大婶慌不慌。
大婶一听孟箬要把她送到派出所,还真慌了,立即求饶道:“对不起小姑娘,是我鬼迷了心窍,我保证,保证以后一定不这么干了,你就放过我吧。”
她也是看孟箬的面包店生意好得出奇,而自己小摊的面包一天也卖不了几块钱,才想到冒充这个办法的。
没想到还真有效,一天卖出的钱跟以前比,直接翻倍。
于是她的胆子也愈发大起来,直接将小摊摆在了福宁街的路口,光明正大地蹭思甜烘焙坊的热度。
结果倒霉地撞上老板了。
旁边的路人一听,这个大婶还真搞了假冒伪劣的事,顿时都对她嗤之以鼻。
这时候,人群中还站出一个人。
“这家就是假冒伪劣,”那人义愤填膺道,“我在思甜烘焙坊的店里买过几次面包,店里的面包和她摊子上的面包完全不一样。”
“前两天我路过摊子的时候,好奇瞅了一眼,听这个大婶说她家面包都是从思甜烘焙坊出来的,还纳闷呢。”
“思甜烘焙坊的面包做得精致漂亮,跟她家面包完全不一样,怎么会是一家出来的呢。”
“原来是这个大婶在搞假冒伪劣啊。”
女同志说完,又看向孟箬,随即认出她来。
“你就是思甜烘焙坊的老板吧?”女同志问。
“我记得思甜烘焙坊的女老板长得可漂亮了,所以有点印象。”
孟箬点头:“是,我是思甜烘焙坊的老板。”
“原来是搞假冒伪劣产品被老板给抓住了啊。”人群中另一人说道。
顿时,大家纷纷谴责起这个大婶。
好巧不巧,人群中还有人认识大婶。
“咦,这不是福宁镇上老吴家的吗?”
还有人把她认出来了,大婶顿时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早知道就不干这么丢人现眼的事了。
众人一听还是福宁镇的人,更是鄙夷。
吃瓜群众围在一起对她指指点点,臊得大婶都快把脸埋到自己咯吱窝里了。
她苦着一张脸恳求孟箬:“小老板,你就放过我吧,我保证以后肯定不敢这么干了。”
孟箬看出大婶是个胆小的,经过今天这么一遭,谅她也不敢打着思甜烘焙坊的名头卖假冒的面包。
而且她也没空真的陪大婶去一趟派出所。
今天大婶的事给她提了一个醒,既然她打算做品牌,那就要对产品包装进行一次大升级。
这个事比把大婶送去派出所急,而且就算她把大婶送去了派出所,大婶估计也得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处罚,充其量就是几句口头教育。
孟箬松开了抓着小摊车的手,对大婶放狠话道:“念在你是初犯,今天我就暂且放过你,下次再被我看到,我立马把你扭送到派出所,去法院告你侵权。”
大婶连连点头:“小老板,不敢了,真的不敢了。”
她也是真不敢了,经过今天这事,她估计以后面包都不会卖了,还是干点别的赚钱吧。
孟箬处理完大婶的事,回到店里,当即就拿出本子和笔,在上面写写画画,构思着如何升级包装。
其实,回来的路上她已经有了大致的想法,在本子上画了大半个小时后,她终于捋清思路。
随后,她拨通了广告公司的电话,找到黄经理。
“黄经理,是这样的,我想升级店内的包装,广告公司那边能帮忙印刷吗?”孟箬在电话里问。
“孟总,关于包装升级,您这边有个大致想法吗?”黄经理问。
随即,孟箬便将自己的初步想法告知她。
黄经理大致听了一下,觉得好像有点复杂。
“这样,我把美术生叫上,我俩一起去趟你店里,我们三个开个小会,好好讨论一下包装升级这事。”黄经理道。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后嫁给亡夫他大哥(藤鹿山) [穿越重生] 《重生后嫁给亡夫他大哥》作者:藤鹿山【完结】晋江VIP2025.02.01完结总书评数:20524当前被收藏数:5...
-
穿成武帝家的崽(冬沙) [BG同人] 《(历史同人)[汉]穿成武帝家的崽》作者:冬沙【完结+番外】晋江VIP2025-01-20完结总书评数:3572 当前被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