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成武帝家的崽(冬沙)


就是陛下本下的刘彻:“……”
“小九你说得没错。”刘彻点头道,“不过我想陛下要是知道你这个预言的话,肯定也如我这般想的。”
“最好是。”小九道,“不然都对不起我阿兄对他的忠心和好了。”
毕竟她和刘野猪同时掉进水里,她阿兄可是先救他而不是她的!
“小九。”霍去病不赞同地对她摇摇头,“为人臣本该忠心,哪能因此要求回报?况且陛下向来厚待于我。”
霍去病这么说并不是因为刘彻在他面前,所以他故意说这些话拍他的马屁。
事实上这些确实都是他的真心话,别管在别人眼里刘彻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但是在霍去病的心里,他永远是最好的陛下。
霍去病对刘彻那么忠心,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忠君思想,而另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刘彻从未薄待过他了。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小九闻言,还没有来得及说什么,一旁的刘彻就握紧了霍去病的手道:“去病啊。”
朕最好的冠军侯,呜呜呜他真的!我哭死!
“小九你放心,陛下肯定对得起去病对他的忠心和好的。”刘彻向小九保证道。
小姑娘也没说信或者不信,但是她突然想起一件事:“等等,还要让陛下知道我会预言?”
“不行不行!这不行!不能让他知道!”
刘彻问:“为什么?”
“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小九说,“他那么迷信鬼神,要是让他知道我还有这个本事的话,你说他会不会问我关于他以后的事?关于大汉以后的事?甚至会不会问我关于长生不老的事?”
猜到小九能未卜先知之后确实想到了长生不老的刘彻:“……”
他想求长生不老的事已经连刚来长安的小孩儿都知道了吗?
见刘彻一副被说中的样子,霍去病和霍光兄弟两人忍不住想笑,心想他们可从来没有跟小九说过关于陛下有多迷信鬼神的事情,但是偏偏她知道了。
所以看来他们陛下爱求仙问鬼在大汉真的不是一个什么秘密了。
刘彻很想要为自己正名他其实不是这样的人,但是一开口他的嘴巴却有自己的意识:“所以你知道陛下以后 的事,大汉以后的事,以及你知道怎么样能够长生不老吗?”
她知道,她当然知道了。
除了长生不老之外,已经被历史记载的刘彻和大汉她有什么不知道的?
然而小九只是年纪小而已,又不是傻,她当然知道自己就算知道也不能说自己知道了。
于是她摇头道:“当然不知道了,你真当我是神仙哪?掐指一算就能够知道那么多的事儿?”
虽然小九回答得毫无破绽,但是刘彻有一种预感,她肯定知道,只是不说而已。
刘彻压下了心中的好奇,告诉自己没事儿,反正来日方长:“就算你不知道这些陛下也不会怪你的。”
“那也不行。”小九说,“伴君如伴虎这话你没有听过吗?要是我哪天说错了话,或者说的事情没那么快发生,谁知道陛下火气上来了会不会直接要了我的小命?”
虽然小姑娘没少在心底里骂刘彻,也不太把他这个皇帝当回事儿,但是她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主宰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的生死。
他要是真的想要她的小命的话,小九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逃过一劫,更不知道会不会因此而连累她身边的人。
确实没有听过但是从字面意思上就能够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的刘彻开口道:“不至于,更何况谁不知道陛下向来优待方士?”
“李少翁不是被他杀了吗?”
“谁说的?”刘彻脸不红心不跳地道,“文成将军明明是误食马肝而死的。”
知道内情的霍去病:“……”
从霍去病那里知道内情的霍光:“……”
虽然李少翁确实是死有余辜,不管是霍去病还是霍光他们都觉得小九这个想法是对的,就算真的有这方面的本事也最好别让刘彻知道。
但是奈何造化弄人,刘彻第一次见小九就冒充了东方朔,而小九也是第一次预言就那么快应验。
以至于这会儿小九被刘彻盯上了,霍去病他们却压根阻止不了。
“这话骗骗别人得了。”知道历史的小九表示可骗不了她,“反正可千万别让陛下知道这件事。”
见小九坚决如此,刘彻也不好勉强她,只能笑道:“那就不告诉陛下,只是小九你未卜先知的本事既然是天生的,那岂不是说没办法将这门本事传授给人了?”
“对啊。”小九心想她都不知道自己这门本事是怎么来的,她怎么能传授给别人呢?不过……
“不过这门本事也没必要传授吧?真要传授那还不如传授一些更实际的。”
刘彻微微一扬眉:“小九你还会别的更实际的本事?”
“当然了。”小九说,“看在你帮小黄找到一个好去处的份上,我可以教你一个包你需要的本事。”
“什么?”刘彻的眼睛一亮,“难道小九你想教我如何长生不老?”
小九:“……???”
难怪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呢。
少跟刘野猪玩那么多吧。
“信我。”小九一本正经地对刘彻道,“不信长生不老说不定还能活多几年。”
相信能长生不老,尤其是妄图通过吃丹药这种方式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的,有毒的丹药哐哐吃,这种人不死谁死啊?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小九那张脸太像卫青了,又或者说他已经见识过她未卜先知的本事了,所以听到她一本正经地说出这样的话,他的心猛地跳了一下——
莫名的有种不想相信但是又不敢不信的感觉。
“信你信你。”刘彻打着哈哈岔开话题,“那小九你打算教我什么包我需要的本事?”
“你现在不是被贬为庶人了吗?”
“是。”刘彻问,“难道你有办法让陛下回心转意?”
“那倒没有。”小九说,“不过你被贬了那不就没有俸禄了吗?没有俸禄那你的日子不就不好过了吗?”
刘彻笑了:“难不成小九你要教我点石成金的本事?”
“我不会点石成金。”小九说,“但是点木成金还是会一点的。”
嗯嗯??
嗯嗯嗯???
点什么成金??????
小九的话一出,别说刘彻了,就连一旁的霍去病和霍光都睁大了眼睛:“小九你还会点木成金?”
“昂。”小九点头道,“等我教你们了,你们也能会。”
与此同时,刘据也回到了椒房殿,见到卫皇后便上前给她行礼:“儿拜见母后。”
一见到自己的儿子,卫皇后的脸上就情不自禁地露出了一个笑:“快快起来,据儿你这是刚从宫外回来?”
“是。”刘据起身后,在卫皇后的示意下在她旁边坐下,旋即侧头看向她。
卫皇后能够从一介歌女跻身成为大汉的皇后,并且和刘彻先后孕育了四女一子,她的容貌自然是十分出色的。
但是比起容貌,卫皇后周身雍容的气度更加吸引人,任何人看到这样的她,都会不由地感叹一句不愧是大汉的国母。
然而此时在刘据面前的并不是母仪天下的大汉皇后,仅仅只是一个母亲而已,她笑着问道:“这个时辰才回来,看来今日和你伉表兄在宫外玩得很尽兴了?”
虽然刘据身份贵重,但是刘彻对待这个自己三十岁才得到的宝贝儿子并不像养温室花朵那样养着他。
幼年时他也时常好奇宫外的世界是如何的,所以当刘据也流露出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后,刘彻大手一挥就让他自己安排了。
如果刘据自己能够安排好,那么刘彻压根不需要担心他,如果他要是安排不好的话,那么叫他趁早吃个教训也是好的。
所幸刘据并没有让刘彻失望,自己第一次出宫就已经把事情都安排好了,平安地出宫也平安地回宫。
见状别说是刘彻了,就连卫皇后都放心地让刘据出宫。
只是平日里刘据即便出宫也不会尽量拖到宫门即将关闭的时候再回来的,这次偏偏是个例外,卫皇后自然是表示好奇了,“还是说你们今日在宫外遇到什么事儿了?”
他今日在宫外确实是玩得很尽兴,同时也确实是遇到了一件喜事儿。
刘据想起自己在酒楼见到的那个看起来就跟他想象中幼妹长大后的样子一模一样的小姑娘,张嘴欲要跟卫皇后提及,但是话到了嘴边,看到卫皇后脸上的笑容时他却一下子就冷静下来了。
虽然刘据很想搞清楚小九有没有可能就是他的幼妹,但是他不确定跟他母后求证是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虽然在第一眼见到小九的时候,刘据有一瞬间仿佛见到了自己已经长大了的幼妹,但是在近距离见到她之前,他已经反应过来是他想多了。
后面听霍光的介绍得知她疑是卫青流落在外的女儿后,他更加意识到自己那一瞬间的感觉大概只是源于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罢了。
毕竟时至今日,刘据仍然没有完全接受自家幼妹已经夭折了的事。
但是在详谈间得知小九竟然在三年前的长安附近出过意外之后,刘据的脑子里突然蹦出了一个极其不可思议的猜测——
小九……
会不会就是他的幼妹?
因为他的幼妹就是在三年前出事的,而且出事的地点也在长安附近。
但是刘据问过小九的年纪,她说她今年六岁了,出事的时候是三岁,这个却和他幼妹的年纪对不上。
因为卫皇后和刘据的幼女是在元狩元年出生的,出事的时候是元狩二年,那时候小公主才两岁(虚岁)。
五岁的小姑娘和六岁的小姑娘在身体发育方面差别或许不太大,但是两岁的小姑娘和三岁的小姑娘却不一样。
两岁的小姑娘才刚学会说话,刚学会走路,而这一切或许都不太利索,但时候三岁的小姑娘都已经能跑能跳,甚至能很流利地说话了。
连刘据这个年纪的孩子都能够分辨得出小孩子两岁和三岁时的不同,他想把小九带回去养的花花姨按理来说应该也能分辨得出来的。
尤其是小九他们还提到过花花姨已经有过孩子了,那么搞错的可能性就更低。
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刘据即便因为小九出事的时间和地点而有所怀疑,他也不敢轻易下判断。
刘据原本想要回宫找卫皇后询问更多有关于幼妹夭折的细节,以确定她当年是不是真的死了,但是看到卫皇后脸上的笑容时,刘据的脑子里突然闪过了她当年得知幼女死讯时晕死过去那一幕。
幼妹的夭折对于刘据而言是心中永远的痛,但是对于卫皇后而言又何尝不是呢?
尤其是她当年还死得那么惨烈,因为尸骨无存的缘故,以至于他们只能给她立了一个衣冠冢。
刘据有时候也在想,如果当年他幼妹是病死的话,那么时间长了,他们再想起她的时候或许会伤心,或许会惋惜,但是大概绝不至于像现在这般一想起便觉得自己一颗心像是被剜了一般的痛。
想到这里,刘据暗暗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冲卫皇后摇摇头道:“没有,只是正巧碰上了光表兄,我和伉表兄拉着他问了一些关于他们此次前往慎阳侯国抓拿慎阳侯的事情,所以这才回来得晚了。”
刘据心想,他只是幼妹的阿兄而已,他想起幼妹的事情都已经如此痛心了,更何况他母后呢?
幼妹是母后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孩子,她的死对母后的打击才是最大的。
这么一想,刘据觉得他或许应该自己把事情搞清楚了,确定了小九究竟是谁的女儿,他再把这件事告诉卫皇后。
一听到刘据提起栾买之的事情,卫皇后脸上的笑意就淡了一些,忍不住伸手揉了揉自己的太阳下。
“母后,你怎么了?”刘据见状,关心地问了一句,然后想起这件事牵连到的修成子仲,忍不住问道,“是不是修成姑母想找你帮忙求情?”
这也不奇怪,金俗与丈夫这辈子就只有一子一女,女儿已经远嫁了,身边就只剩下一个儿子。
如今修成子仲犯下这样的弥天大祸,作为母亲的金俗除非是与儿子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了,否则的话又怎么可能不想方设法地救他?
“不是想,你修成姑母是已经找上我了。”卫皇后今天已经听金俗哭了大半天了,哭得她脑瓜子都险些要嗡嗡的。
“她说你子仲表兄年纪小,还是个孩子,定是受奸人蛊惑才会干出这种错事的,希望我替她向你父皇求情,看在他年纪尚小的份上饶他一命,等他回去之后她定会好好教训他的。”
“修成姑母这会儿才想起来亡羊补牢是不是有点太晚了?”刘据对于金俗为修成子仲开脱的那些话有些嗤之以鼻,因为即便他住在宫里,但是也曾听卫伉他们提到过他这位子仲表兄在宫外横行霸道的事迹。
虽然当年刘彻只是封了金俗这位同母异父的大姐一个县君之位,但是长安城内的人并不敢小觑这位修成君。
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刘彻认下了这个姐姐,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皇太后当时有意补偿这个女儿,对她以及她所出的子女尤为偏爱。
于是金俗的儿子修成子仲就开始仗着皇太后的权势在长安城内横行无忌,飞扬跋扈了。
后面皇太后去世之后,也不知道是因为知道刘彻这个皇帝舅舅不可能像皇太后那样纵容他,还是真的洗心革面了,修成子仲的行为倒是收敛了一些。
但是谁能想到这一切竟然都只是假象?
刘据道:“他们一家平日里除了靠父皇的赏赐之外,就靠修成姑母的食邑过日子了,子仲表兄与慎阳侯勾结私铸白金,那么平时肯定不缺钱花,对此修成姑母都没有发现不对劲的吗?”
“发现是肯定发现了。”卫皇后道,“只是你修成姑母肯定不会把你子仲表兄往坏的方面想。”
“也对。”刘据道,“毕竟在修成姑母的眼里,子仲表兄还是一个孩子嘛。”
一个都已经当了好几个孩子的父亲的“孩子”。
“母后,你可别心软。”刘据对卫皇后道,“父皇早就有心打击民间私铸货币的事,子仲表兄和慎阳侯这次算是直接撞上来了,想必大罗神仙来了都难救他们。”
如果换做刘彻刚登基那几年的话,那么修成子仲或许还能逃过一劫的可能。
不是因为那时候刘彻尚未掌权,也不是因为那时候皇太后还活着,而是因为那时候的大汉经过了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库的钱不仅多到数以万计,粮仓里的粮食更是多到还没有来得及吃就已经变质了。
但是现在呢?
因为连年打匈奴的原因,大汉攒了六七十年的家底已经几乎被打得一干二净了,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刘彻现在缺钱极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能轻饶了修成子仲和栾买之吗?
刘据觉得根本不可能,尤其是匈奴还没有完全被他们大汉打服,指不定什么时候又得开战。
而一开战则意味着又得花钱如流水。
卫子夫听到刘据的话,忍不住笑了,她没有说什么“母后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因为她知道这是孩子的一番心意,所以她点点头道:“好,听我们据儿的,母后不心软。”
卫皇后能够走到今天,靠的可不仅仅只是美貌和肚子,刘据能够想到的事情,她当然也能想到,甚至想得更深一些。
因为她跟刘彻同床共枕这么多年了,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她很笃定,栾买之和修成子仲死定了。
金俗来找她帮忙请求不过是白费功夫罢了,且不说她根本不可能答应她了,退一万步讲,即便她真的答应帮她求情,到了刘彻的面前也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因为没有人能够轻易改变那位大汉天子的主意。
嗯,除了小九。
原本刘彻是打算以“帮小黄寻到一个好去处”为由跟小九握手言和之后就回宫的,他倒没有想过一步登天。
但是没想到小九的心肠比他想象中的还要软得多——
他示好之后,她不仅将自己为什么会未卜先知告诉了他,竟然还大方地决定传授他一个点木成金的方术?
刘彻是很在意他的冠军侯的,但是听到小九说她能点木成金的时候,缺钱又迷信的刘彻确实很难不被她转移了注意力。
同样被转移注意力的还有霍去病和霍光。
因为小九一句话,刘彻迅速改变了主意——
今天这个霍府他是住定了!
“我们现在就开始教吗?”
“现在还不行。”见“东方朔”这么热情积极,小九心中很满意,毕竟她确实是有心想教他,要是他拖拖拉拉的话她反而后悔自己的决定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