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听了传召就知道只怕是又要惹事了,宝钗也紧紧地锁了眉。唯有元妃若无其事,笑着起了身:“好在我是梳妆好了的,不然还得劳皇后娘娘久等。”施施然与她们一起去了坤宁宫。
见了皇后自然是要行大礼的。
宝钗和探春好歹都被宫里的嬷嬷们教导过,行礼中并不曾出现过差错。
皇后只是点了个头,就挥手令人给元妃赐了座,然后紧紧地打量宝钗和探春,又向许嬷嬷笑道:“我可真羡慕你,那几日在荣国府,每日里就是对着这样的美人儿过日子!”
探春忙又站起来,宝钗有些不明白,但也忙跟着站了起来,就听探春轻声细语道:“天恩浩荡准许贵妃娘娘回娘家归省,一解家祖母家父母数载思念之心。又蒙皇后娘娘如此爱惜贵妃娘娘,特意赐下宫中资深女官教导民女姐妹等礼仪行止,不仅全了贵妃娘娘及寒家脸面,亦令民女等得以通过诸位教导嬷嬷遥感皇后娘娘一国之母的眷顾之意。寒家上下无不感佩莫名。只内外有别,无由请见叩谢。唯有请贵妃娘娘循规蹈矩、尽心竭力伺候皇上皇后,为主子分忧罢了。今日民女有幸得见天下母,焉敢不替阖家上下拜谢娘娘当初的一片慈心!”
说着,口呼千岁,郑重拜了下去。宝钗心中悻悻,只觉得这一片颂圣之语,如何被她说了去?也只得随着她行礼。
探春一篇话说得皇后含笑点头不已,矜持着又要谦逊,命她们平了身,却对着宝钗笑着打趣道:“听得说,你是姐姐?竟这样口拙,让妹妹来禀报本宫这个话?”
宝钗得了机会,娴静叉手,微微躬身道:“回皇后娘娘的话,民女薛氏,乃是亲戚借住荣国府。在娘娘跟前大胆说句轻薄的话,民女可不姓贾。”
皇后笑了起来,点头道:“你倒是格外守礼的人。这倒是的。她在这里,若是你出面替贾家致谢,未必越俎代庖了。”
宝钗弯着嘴角低头:“娘娘明鉴。”
皇后令她二人坐下,又说闲话,问二人祖宗履历,又问年纪喜好,最后笑问道:“听得说,贾妃妹妹离开家门时,特意嘱咐了一句让家里的兄弟姐妹们都好好读书。你二人都爱读什么书?”
宝钗居长,稍稍一顿,微笑道:“民女六七年前在老家,族里有女学,便跟着上了几年,杂七杂八地都学了一些。先父过世后,民女帮着母亲操持家务,倒是女红针线多些,读书一事,不过偶一为之。如今只能说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皇后不知道为什么,这话分明是在自谦,可她却从中听出一股子倨傲来,面无表情地转向探春:“贾三姑娘呢?”
探春答得却极认真:“民女跟着家里寡嫂学习书字,读了女四书、烈女传,后来也读了四书、春秋、史记等正经书,只是都不太喜欢。民女平日里喜欢自己动手给祖母琢磨吃的,所以最喜欢读菜谱。前两年一直在看《山家清供》。”
皇后喜欢听这样详细的答案,便笑着又问:“你平日里都做过什么好吃的?”
探春笑一笑,道:“前两年做得东西多一些。家里厨娘怕被我抢了差事,搜肠刮肚地想法子,如今比我能干多了,我也就用不着做了。”
正说着,许嬷嬷从外头快步走了进来,皇后看着她笑:“果然你说得不错,三姑娘极好。”
许嬷嬷勉强扯一扯嘴角,根本就不答皇后的话,而是忙着伏在她的耳边低语起来。
☆、第二百四十六回 御赐
皇后猛地抬头去看许嬷嬷,眉梢连跳,眉心蹙起,肩头微颤。
许嬷嬷连忙安慰她:“娘娘……”
皇后霍地一抬手,头上钗钏一晃,眼睛看向拿着桌上荔枝慢慢吃着的元妃。冷冷一瞥之后,皇后招手,许嬷嬷微微低头。皇后就在她耳边轻轻问了几句,许嬷嬷点了点头。皇后迷了眯眼,瞬间做了决定,笑着看向探春和宝钗,眸中却一片冰寒:“我上日听说,当日里在贾府里头教导你们几位的嬷嬷,都很是喜欢你们?”
宝钗探春知道此时不宜多说,弯弯嘴角低下头。
皇后接着便道:“正好,前几日夏总管还跟我说,宫里老嬷嬷们年纪都大了,该放一些出去养老享清福了。前儿去贾家教导三姑娘的沈嬷嬷,还有我这里有一位福嬷嬷,都该出去了。今儿这样好时机,干脆就便宜了你们两个吧!”
说着示意许嬷嬷:“立即去告诉她们两个,即刻跟着贾三姑娘和薛大姑娘出宫去吧。”
许嬷嬷会意,躬身道:“奴婢亲自去叫她们两个。”
皇后这里便笑容可掬地端茶送客:“那本宫就不留你们了。”
元妃慢条斯理地盥了手,方站起来礼数周全地跟皇后辞了别。
临出门,许嬷嬷迎面疾步走来,笑道:“皇后娘娘已经给二位姑娘准备了香车。这大热天的,贵妃娘娘也舍得让两位花朵儿一样的小娘子这样顶着大太阳走路。”
元妃神色分毫不动,笑道:“天上别说只是一个太阳,便是下刀子,我也没那个胆子违背宫中的规矩呀。多谢皇后娘娘体恤,妹妹们还不谢恩?”
探春和宝钗向上行了礼,便被许嬷嬷催着上了车:“天近午时,姑娘们还是快请吧。不然就更加热得难受了。”
而沈嬷嬷和另一位恭肃的老嬷嬷已经一左一右地站在车边,等着“陪”她们一起出宫了。
探春心中微微一动,立即猜到,皇后娘娘急着赶她们出宫,又是令她们坐车,又是让人跟着,只怕就是怕有人看到她们两个的脸。
宝钗何等聪明,自然也明白过来,呼吸立时便有些不稳。
探春眼睛一眯,且让她先上了车,然后站在车边,笑着携了沈嬷嬷的手,用力一捏,道:“沈嬷嬷,人家可想你了。”
沈嬷嬷看了一眼她的手,明白过来,板着脸道:“宫里规矩大,姑娘少说话。”
探春羞赧一笑,也上了车。沈嬷嬷却不马上放下车帘,回头道:“小曾,你上来,陪着二位姑娘。这香车想必姑娘们头一回坐,里头有些东西该怎么使,你告诉一声儿。”一个小宫女娇柔地答应了一声,果然跟了上来,坐在了车帘处。
宝钗便笑着跟她示好:“姑娘是叫小曾,还是姓曾?”
那宫女细声细气的,却格外冷漠:“姑娘,这是宫里。少说话。”
宝钗被弄了个面红耳赤。探春悄悄地握住她的手。宝钗却下意识地甩开了。
那叫小曾的宫女漠然地看了宝钗一眼,低头看着自己的手不语。
高弘从重华宫直奔坤宁宫,老远看见宫门了,松了口气,擦了把汗,在心里头琢磨着该想个什么说辞也好进去搭讪。谁知才眨了一下眼,就瞧见一辆香车从里头驶了出来,两边还各跟着一个宫中的老嬷嬷。
高弘皱了眉,问随从:“听说皇后娘娘今天家里有什么人进宫吗?”
随从摇头说没有。
接着,竟又看见元妃带着两个宫女慢慢地从坤宁宫走了出来,身后却没有跟着她的两个妹子。高弘一惊,忙紧走几步迎上前去,笑着先行礼:“见过贵妃娘娘。”
元妃看着他满头满脸的汗,拿了帕子先在额角上摁了摁,方笑道:“这是什么时辰了,高总管来了这里?敢是皇上今日午膳想要请皇后娘娘去乾清宫一起用么?”
满宫里人人都管高弘叫“高公公”,偏元妃私下里从来都是叫他“高总管”,听起来似乎透着疏离,可偏偏其实是高弘最乐意听的一个称呼。高弘笑着直起了身子,道:“倒不是请皇后娘娘去乾清宫,而是来跟贵妃娘娘禀报一声儿,陛下午膳去重华宫用。”
元妃拉了长音儿哦了一声,下巴向天,眼睛斜下来白了高弘一眼,懒洋洋地说:“臣妾遵旨。这就回宫准备。恰好,家中来的妹子们都走了,皇上来用午膳,也就没有什么不方便了。”
高弘顿时有些怔忡,失声道:“走了?”
元妃抿嘴一笑,与他擦身而过:“是啊,让皇后娘娘着急忙慌地用香车和两个嬷嬷一位宫女,送走咯!”
高弘的眉头几乎要拧成了个疙瘩。回头看看元妃的背影,他咬了咬牙,再看看越走越远的香车,终究还是怀了一丝侥幸心理,低喝一声:“追!”
随从们连忙跟在他的身后,追了上去。
眼看着追上了,高弘高声道:“前头可是贵妃娘娘的贵亲?”
沈嬷嬷和那位恭肃的老嬷嬷听见,只得命车驾停下。
高弘先看见沈嬷嬷,心头一松,笑着往前再走几步,一看是那位嬷嬷,不由得脸色一变:“福嬷嬷?怎么是您老?”
那老嬷嬷终于微微露了一丝笑意,一丝不苟地双手扶膝,蹲身行礼:“见过高公公。”
高弘忙还礼不迭:“福嬷嬷这样客气。怎么?皇后娘娘竟让福嬷嬷亲自送人出宫?”
沈嬷嬷笑意深沉:“皇后娘娘体恤我等老朽,又都是无家可归之人。恰好跟贾府有那么一点子香火之情,娘娘就赏了我们出宫,以后伺候贾家的二位姑娘,也有个人管我们死后之事。”
高弘只觉得心惊胆战,带着万一的希望问:“沈嬷嬷上次跟着一起去教导贾府内眷礼仪的事情我知道,这贾府帮着沈嬷嬷养老送终也是应该的。可福嬷嬷?难道是干脆就回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