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却想到因这一次平安蘸,直直地引出来宝黛钗三个人的那一连串闹事,笑着摇头叹息:唉,好想看戏啊!若是能够袖手旁观看着红楼中真人出演这样热闹的戏份,简直是一种享受嘛!
☆、第二百一十六回 打蘸(上)
到了初一,众人果然浩浩荡荡去了清虚观。
阴历五月恰是京城最热的时节,女眷们一个个都穿得轻薄,贾府这一打蘸,清虚观观主张道士直接封了门,把闲杂人等一概挡在了外头。
冯紫英在家里高卧,由着母亲张罗过节,一听承影说贾府女眷们都去了清虚观打蘸。又说是贵妃娘娘做好事,府里老太君亲自去拈香,忙去告诉卢夫人:“该送些礼品去。”
卢夫人想到前天宝玉刚刚亲自上门来探视了冯唐的伤势,第二天又送了许多活血化瘀的上等药材来,忙道:“可不是!”专门挑了四个管事媳妇,带了礼物,正儿八经地送去了清虚观,又去给贾母行了礼。
贾母正后悔,自己不过是来玩,谁知因为带的人多,满京城的亲朋故旧们都当贾家要大摆斋坛,应该是有什么大事要求,所以都来送礼致意。事情闹得大了,贾母怕贵妃娘娘供在天尊跟前的珍宝被有心人瞧见传了出去,反而不好,更加烦恼。
王熙凤一边来往应酬着,一边笑着拍手道:“瞧瞧,如何?这就叨登得大了罢?都是老太太闹得!”
探春在旁边一边吃瓜子,一边插口道:“做什么要怨老太太?是你张罗着让我们大家都跟着你出来看戏,又说凉快,又说没闲人。老太太整天在家里闲着,偶尔动了兴出来玩,怎么又成了由头了?你快拿耳巴子打自己的嘴,别让我说出更多的来!”
众人忍不住都哈哈地笑起来。
贾母也禁不住笑骂她弄鬼儿,心情好多了。
王熙凤便拉着薛姨妈笑道:“姨妈你听听,从当日在家里,到后儿出了阁,我那可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怎么就到了三妹妹跟前,一个字儿都能给我挑出上万条罪状来?我可委屈死了!”
薛姨妈也笑,嗔着凤姐儿道:“你三妹妹哪个字说错了?你还不快去办差,还敢抱怨了!回去看两位太太怎么捶你!”
众人说笑一阵,贾珍告了进,进来笑道:“张爷爷前来请安。”
张道士乃是当年荣国公出家的替身,太上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掌着“道录司”印,当今亲自封他为“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两府里他也常去,因是方外之人,所以夫人小姐们都不避讳,都是见过的。
贾母因笑着忙道:“快搀了他来。”
贾珍便搀了张道士进来。
大家寒暄了一番,张道士捡着贾母爱听的说,先问了宝玉好,又说宝玉长得像先国公爷,接着便说道:“前儿在外头一处,见着一位小姐,十五岁了,好个模样儿”
话犹未了,宝玉只觉得有人拉自己的衣襟,便一转头,见是探春,笑着凑上来悄声问他:“二哥哥,我瞧见外头有卖糖人儿的,看着好可爱,你一会儿出去时,让小子们悄悄地买了,带回家去,我和林姐姐一人一个,可行不行?”
宝玉笑着点头,低声道:“怎么不行?没问题!”
两个人正悄声说笑,忽然觉得周遭安静下来,忙住了口,抬眼看时,却见张道士直瞪瞪地看着探春,张口无言。
宝玉立时便恼了。
便你是个八十岁的道士,也不该这样不加掩饰地直接盯着人家女眷看!何况这女眷还是我妹妹!
宝玉往前一站,便挡住了张道士的视线。
张道士看他气色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忙对着贾母问道:“这可是府上的三小姐?”
贾母看了探春一眼,知道张道士必不是因为皮相,只怕是瞧出来了什么,忙答道:“正是呢。老神仙上次见她还是三岁时节。”
宝玉被贾母瞪了一眼,又被李纨拉了一把,才不情不愿地把站在自己身后的探春让了出来。
张道士捻着银白的胡须仔细看着探春的眉眼面相,啧啧称奇:“小道上回见着三小姐,只知道三小姐日后必得贵婿。因想着不仅是国公府的千金,还有入宫做女史的亲长姐,得个贵婿也是常事,所以就并没有多提。”
众姐妹听了,彼此看看,都抿着嘴笑,互相拿扇子打闹,显是打定了主意回去要多调侃探春几句。
贾母却知道这后头必有转折,忙问:“如今看来呢?这命数难道有变?”
张道士微微笑着,轻轻颔首,可是目中又有匪夷所思的惊骇一闪而过,只是不语。
贾宝玉不耐烦,便抬头去看王熙凤。
王熙凤会意,笑着上前,笑道:“张爷爷,你装神弄鬼儿也离了我跟前,再有话不说,我可让我们丫头把你这胡子都挦了呢!”
张道士转头看见是她,呵呵大笑,道:“小道眼拙了,竟没瞧见二奶奶在这里。嗯,府上三小姐的面相有变化,却也并不算大。没什么。”
王熙凤看了宝玉一眼,又看看贾母思索的脸色,抿一抿嘴,笑道:“张爷爷,你这样藏着掖着的,想是不好?”
张道士立即瞪大了眼睛,假作失声,脱口道:“一家子的性命关碍,都在三小姐一个人手上,竟然还算是不好?!”说完,忙又掩住了口,陪笑道:“小道胡说,还请老太太二奶奶不要放在心上。”
转身便要走。
宝玉益发气恼,实在忍不住,上前几步一把扯住他,道:“张爷爷,你不要说一半留一半,你好好说,我妹妹究竟怎么了?你从她面相上看出来了什么?”
贾母等众人都想要听实话,是以竟没有一个人拦着宝玉这样不敬的动作。
张道士只得陪笑着叹气,转过身来,详细地跟贾母回禀:
“以前看三小姐,前半生平顺,尤其是婚姻事,竟是绝大的好事,天上掉下来的贵婿。只是富贵人家事情多,三小姐后半生只怕会劳心劳力得很。也就罢了。”
“今日看来,三小姐这面相,竟是极贵,而且,是个绝佳的旺夫相!”
王熙凤噗嗤一声笑,“敢是光旺夫家,不旺娘家?”
☆、第二百一十七回 打蘸(下)
张道士捻着须呵呵地笑:“若是不旺娘家,小道刚才也不会说出贵府一家子的性命都在三小姐一人肩上了。”
正色看着探春,谆谆教导:“三小姐俊眼修眉,鼻直唇软,必是个心志坚定、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小道只能看得出,到了日后,唯有三小姐肯伸手,这赫赫荣国府,才能更上一层楼!”
贾探春定定地看着张道士,半天才在贾母之前开口:“多谢老神仙训诫,小女子日后必定孝顺父母、不忘祖宗。”
一听这句话,在座的多一半倒是都在心里责怪张道士不知道收了谁的好处,跑到老太太跟前来败坏三姑娘的声名,直直地指着她的鼻子说她日后会是只白眼狼了!
张道士张口结舌,苦笑不已。
自己好容易肯说句实话——虽然到了落后一句,没有说出来贾府大厦将倾之时,必得这位三姑娘出手相助,否则必定一败涂地、片瓦难留!怎么反而没人肯信呢?尤其是还被这个伶牙俐齿的主儿扭曲成了这个鬼意思!
贾母也顿时不把这话放在心上了,哈哈笑着,拉了探春的手跟着逗她:“三丫头,日后你不孝顺我了,当心我不给你添嫁妆!”
王熙凤更直接,抱着探春的肩便陪笑道:“三姑娘,我们日后可就指着你了啊!你得了贵婿,可记得一定要提携我们贾家一把啊!”
探春红了脸咬着唇去捶她:“这也是当嫂子的说出来的话,看我不狠狠地给你一顿!”
王熙凤唉哟了一声,捉住探春的手,笑着岔开话题:“说正事儿!张爷爷,我们丫头的寄名符儿你也不给我们换了去,亏你还那么大的脸,前儿还打发人跟我去要鹅黄缎子!”
张道士忙借坡下驴:“可是忘了!符早就有了,在佛前镇着呢。因忙娘娘这事,就给混忘了!我这就去取!”说着便跑了出去。
一会儿用盘子托着大姐儿的寄名符进来,又请了宝玉的通灵宝玉出去,给外面慕名而来的道友们传阅,再拿回来时,便托了一盘子的“法器”。
贾母便说他:“你也胡闹。修道的人,都辛苦得很。哪里就有那个闲钱置办这些了?你还都拿了来。”
张道士笑道:“他们的孝心,我不收,倒显得我浅薄,不像是荣府门下出身了!”
东西留下,张道士将要退出去时,实在按捺不住,又对着探春语重心长道:“三小姐是个极贵的命相,如今虽然后福无穷,小道却从小姐眉宇间看见了绝大磨难。还请三小姐千万耐烦,须知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三小姐想当一辈子富贵闲人,就得有前头这一番苦难辛酸。”
探春笑了笑,站了起来:“我送张爷爷出去。”说着竟亲手搀了张道士往外走去。
贾母和薛姨妈王熙凤都面面相觑,以为探春只怕是要当面锣对面鼓地跟张道士较真,忙令宝玉:“快跟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