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牧别无选择,有些话,总得有人来说,有些事,总得有人来做。
当没有一人敢在赵王面前说真话之时,当没有人敢于直言指责赵王过错之时,赵国便真的没有一点儿指望了。
李牧在写好奏折之后,便命人快马加鞭地送去了邯郸。
收到他书信的赵王偃勃然大怒:“瞧瞧这李牧说的什么话!秦王好心派人来帮助我赵国,他居然说秦国这是意图吞并我赵国,这简直就是在挑拨我赵国与秦国的关系!”
郭开捡起那份被赵王扫到地上的竹简,仔仔细细地将那封奏折从头读到尾。
深谙赵王偃心理的他立马与赵王偃同仇敌忾:“那李牧着实不像话,居然说王上不如秦王!臣承认,那秦王的确英明神武,可王上既然能与秦王保持良好的关系,说明王上与秦王都是难得的明主!李牧不仅贬低了王上,也贬低了秦王的眼光!”
郭开虽未明着夸赵王偃,但他话里话外将赵王偃与秦王政相提并论,让赵王偃听得十分舒坦。
对,就是这样没错。秦王是一代圣君,与秦王交好的他,自然也是一代圣君。
他与秦王是一类人,他何必非要与秦王争个高下呢?
幸而赵王偃没有在飘飘然的心态下,将这番话说出口。
否则,致力于给他灌迷魂汤的郭开,怕是也要被他这般“自信”的话语给噎住。
即便郭开每天的日常就是变着花样地拍赵王偃的马屁,他也从不会认为秦王政与赵王偃是同一类人。
第082章
当秦军在魏国与赵国展开浩浩荡荡的灭蝗行动时,奉秦王之名前往韩国都城新郑的蒯彻,却不急不缓地率领秦军行进着。
韩国如今的地盘小得可怜,仅有的那些个田地在蒯彻等人赶到之前,就已经被蝗虫霍霍得不成样子了,因而蒯彻反倒不急着向姚贾和顿弱一样,赶去帮着赵国和魏国抢救粮食。
他只命人给韩王然送了封加急书信,将剿灭蝗虫的法子告知韩王然,并叮嘱韩王然一定要将蝗虫拦截在韩国境内,万万不可让蝗虫进入秦国境内肆虐,否则定然要惹恼秦王。
收到这封书信的韩王然不敢怠慢,只得将他身边的人都动员了起来。
韩国地里的庄稼都让蝗虫给祸害完了,韩国上下却仍要加班加点地灭蝗,这也让韩国黔首们积了一肚子怨气。
有人就嘲讽道:“王上若一早便拿出这种劲头来,我韩地的庄稼指不定还能够抢救下来一些。现在庄稼都让蝗虫给啃没了,倒是想起敦促我们灭蝗了!”
他们平日里面朝黄土背朝天,不敢轻易说韩王的不是,可如今,他们都快要活不下去了,心中的怨愤自然要发泄出来。
“这灭蝗的法子既然这般有效,韩王为何不早早拿出来啊!”一名老农在田间哭得极为伤心:“要是早早将这法子拿出来,我们今岁也不至于颗粒无收了。”
“听说,这灭蝗的法子是秦王特意命人传授给韩王的,只是,到底迟了一步。”
说到这里,韩地的黔首们面上满满都是黯然之色。
他们就快要活不下去了,却不知该怨谁。这种时候,他们似乎也只能自认倒霉。
但他们不免会去想,如若秦王是他们的王,他们兴许一早便能得到这灭蝗之法了。秦王越是能耐,便显得韩王越是无能。
这时,又有蒯彻安排好的人在一旁道:“听闻秦军这次兵分三路,分别进入韩、赵、魏救灾。秦王发了话,赵王与魏王便十分配合地打开粮仓,赈济赵人与魏人。如今我也不指望韩王主动为咱们考虑了,但愿秦王的话,韩王能听着些,也让咱们的日子好过一些。”
目光黯淡的韩国黔首闻言,眼中浮现出些许希冀之光来:“希望如此。也不知那秦使究竟何时才能到咱们韩地来?与赵国和魏国相比,咱们韩国才是离秦国最近的吧?”
过去,韩地人人闻秦军而色变。这名韩国黔首万万没有料到,有朝一日,他竟会主动盼着秦军进入韩地。
一名路过的士子偶然间听到这番对话,不由摇了摇头。
此番分明是韩国遭了灾,韩国的黔首们却盼着秦王来拯救他们。韩国如今虽未亡国,凝聚力却已散了。
既然韩国如此无可救药,他自然不打算再留在韩地。只是,接下来,他该去哪国,能去哪国呢?
楚王唯秦王马首是瞻,楚国已俨然成为了秦国的附属国,入楚还不如直接入秦。燕国如那风中的灯火,随时可能熄灭。
赵国与魏国虽情况好些,但总体情况却与韩国相似,至于那齐国……想起齐王建的做派,这名士子便不由摇头。
往后,这天下,果然还是秦国的天下吧?
秦使迟迟不入韩,不仅韩国的黔首们着急,连韩王然也焦躁不安。
韩王然已经命人打听过了,三晋之地遭遇蝗灾,秦王同时派遣三名使者进入三晋之地,协助韩赵魏消灭蝗灾。
如今前往韩国与赵国的使者都已到位,怎么就他们韩国的使者迟迟不见人影呢?难不成,是秦王对他们韩国有什么意见?
当韩王然按捺不住之时,蒯彻一行人终于施施然入了新郑。
韩王然总算是松了口气,并立刻派人以最高的规格款待蒯彻一行人。
本以为,他已经按照秦使的话去做了,秦使见了他,怎么也该有个好脸色才是。
然而,韩王然还是不了解蒯彻的风格。
蒯彻一见到韩王,便对他道:“您就要大祸临头了,您难道还不知道吗?”
“这话怎么说?”韩王然闻言,果然紧张了起来。
“秦王看重三晋之地,特意命我等率军前来三晋之地,协助你们灭蝗。赵地与魏地进展顺利,韩地却被蝗虫啃光了庄稼,秦王一定会认为您对他的话不上心!”
“这……”韩王然瞪大了眼:“寡人可是一接到秦使你传来的书信,便立刻按照书信内容照办了。在此之前,蝗虫便已将我韩地的庄稼啃完,这如何能怪寡人呢?秦使,你可一定要代寡人向秦王好生解释解释!”
蒯彻却摇头道:“只是向秦王解释可没什么用处,秦王他向来只看别人做了什么。除非韩王您在赈灾这一块上,做得比赵王和魏王好,如此一来,彻倒是可以代您在秦王面前好生分辨分辨。”
他一提到赈灾之事,韩王然不由愈发头疼。要如何处理好赈灾之事?自然是出钱,出粮。
可问题是,韩王然实在是没粮啊。自打韩国的地界儿一再缩水之后,韩国再也养不起那么多兵卒。
于是,韩王然裁撤了不少士兵。因着士兵的人数大幅度下滑,韩国的粮仓中也不需要囤积那么多粮食了。韩王然在新郑的粮仓中,便只保留了少量粮食。
这些粮食,韩王然自己都吃不了多长时间,要让他拿出来赈灾,也未免太为难他了。且他便是将所有的粮食都拿出来赈灾,也是杯水车薪。
韩王然看向蒯彻:“韩地的情况终究与赵地和魏地不同,还请秦使代寡人向秦王好生分说分说。”
“纵使韩国与魏国、赵国不同,同属七大国,总归不能相差太远吧?”蒯彻又道:“这赈灾一事,韩王若是没有余力去做,秦王可以代劳。只是,韩王打算付出什么代价作为筹码呢?”
“赵王为了答谢秦王,向秦王奉上了三座大城与六国小城,魏王为了答谢秦王,向秦王奉上了五座大城和三座小城。韩王可以给出什么诚意来呢?”
韩王然:“……”
他扒拉着韩地余下的那几座城池,陷入了沉默之中。
他难道不想通过献地的方式求个太平吗?可他实在拿不出来啊!
蒯彻看着他的面色,摇头道:“这就是我说韩国即将大祸临头的原因,现在,您明白了吧?一旦秦王认定您有心怠慢他,不把他的话放在心上,您定会招来他的怒火。”
“这一年以来,秦王虽以和善的面孔示人,但您应该还没有忘记,秦王恼怒之时,会做些什么吧?”
韩王然想起新郑被秦军围困的那些日子,他的面色不由有些发白。那样日日夜夜提心吊胆的日子,他再也不想尝试了。
“寡人究竟该如何做,才能平息秦王的怒火?还请秦使教我!”韩王然虚心请教道。
“为今之计,您只有将韩地献给秦王。如此一来,您既不必再插手韩地赈灾一事,也可以让秦王不再恼火。”
“献给秦王?”韩王然的面色渐渐变得苍白:“将韩地献给秦王,不就意味着,我韩国亡了吗?”
纵使如今韩国只剩下巴掌大的一块地,韩王然想的仍然是苟得一日算一日。
他可没想过做亡国之君!
“如今,韩国虽未亡国,却也只能夹在在几国之间,艰难求生。您作为韩王,不止要对秦王卑躬屈膝,在其余各国君王面前亦要点头哈腰。这些年,您实在是为韩国付出了太多。”
蒯彻的这番话,让韩王然十分动容。
作为一国之君,谁会喜欢在他人面前做小伏低呢?
可偏偏,因韩国在七国之中实力最为弱小,到了赵楚齐魏哪一国的国君面前,韩王然都只能给人当孙子。
甚至有时,这几国的国君在别的地方受了气,还会把气撒在韩王然的身上……
蒯彻的一番话,成功地挑起了韩王然对现状的不满。见状,蒯彻勾了勾唇角:“与其继续这样下去,您倒不如主动把韩地献给秦国。作为第一个向秦王献地之人,您一定会得到许多优待!有了秦王的庇护,其余几国的国君哪里敢再随意给您脸色看!”
“往后,韩地由秦王来负责治理,您就可以在封底内享受荣华富贵,高枕无忧了!”
“您也别觉得向秦王献地,是一件多么让人羞耻的事。如今秦国势大,而六国式微。其余几国纷纷并入秦国,是迟早的。您若是能第一个向秦王献地,给其余几国开一个好头,您在秦王心中的分量,自然会变得不一样。往后,即便其余几国的国君也向秦王献地,他们仍然没法与您相提并论……”
这番话,说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样。
若是其余几国先韩国一步,向秦国献地,韩国可就失去了独一份儿的地位了!
因为这番话,韩王然开始变得急躁,他几乎想立刻答应下来。然而最终,他却按捺住了这种冲动:“让寡人再想想。”
韩国这么多年的基业,他当真说不要,就不要了吗?
但蒯彻说得也没错,韩国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继续保持名义上的独立,和正式并入秦国,似乎也没什么差别了……
一时之间,韩王然的内心陷入了天人交战中。
送走蒯彻之后,韩王然步入了韩国宗庙之中。
两百多年前,赵、魏、韩联手灭掉了晋国另外三大氏族范氏、中行氏与智氏。
一百六十多年前,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为侯国,这便是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
一百三十多年前,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王室剩余的势力和地盘,晋国彻底灭亡。次年,韩国第四代君主韩哀侯派兵攻灭郑国,迁都新郑……
韩国第六代君主韩昭侯任用申不害进行变法,使得韩国国势空前强盛起来。
韩国申不害变法,与秦国商鞅变法几乎前后脚进行……彼时,想必韩国的先祖们仍然怀揣着让韩国强大起来的愿景吧?
当初,韩昭侯与秦孝公会面之时,双方还能以较为平等的姿态对话。时间线越往后推移,韩国在秦国面前便越是势弱……
想到这里,韩王然不由露出了一阵苦笑。
蒯彻的那番话,说是对他的建议。可他当真还有选择的余地吗?
韩王然站在宗庙中,沉思良久。直到宗庙中的烛火快要灭尽,他才终于离开了那里。
他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在离开宗庙之后,他便命人取来笔墨,在书信上写下了某些内容……
第083章
大抵没有一个国君,能够坦然接受自己成为亡国之君,即便昏聩如韩王然,也不例外。
但韩国其他大臣们无法与韩王然感同身受。
对于他们而言,只要他们自身的利益不受到影响,他们并不那么在意统领他们的,究竟是韩王,还是秦王。
因此,在得知韩王然向秦王送去了献地的书信后,韩国大臣们纷纷来到韩王处,称赞韩王明智。
韩王虽失去了一国之君的地位,却保住了实惠。往后,韩王然不必夹在其余几国之间受气,不必再为韩国这摊子事而操心,可安享荣华富贵,岂不妙哉?
在蒯彻的一番忽悠下,韩国大臣们纷纷觉得,向秦国投诚不失为一件好事。
韩国今年遭了大灾,若无他国相助,一场饥荒近在眼前。等韩国上下饿到活不下去的时候,韩王便是不降也得降了。
与其如此,不如现在主动投降,韩王面上还好看些。秦王看在韩王这般知情识趣的份上,想必会善待韩王以及他们这些韩地的官员。
这时,韩地的官员们完全忘记了,韩王愿意纵着他们尸位素餐,不代表秦王也愿意如此。
秦王的朝堂上,是出了名的不留无用之人。
对于秦王而言,善待投诚者,并不意味着他要继续任用韩国的官吏。且秦法对老氏族们本就有诸多限制,秦王并不会因为韩王主动投降,在这方面给与韩人任何优待。
当然,蒯彻在忽悠这些人的时候,自然不会主动提到这一点。
韩国官员们一心沉浸在向秦国投降的诸多好处中,未曾去考虑此事的弊端。等到他们像楚国那些老氏族一样,被楚王一通削的时候,恐怕他们才能真正理解,楚国老氏族的反抗为何会如此激烈。
韩王然在听到韩国官员们的安慰之语后,心情果然好了许多。
“寡人做得没错,我韩国势弱。唯有主动向秦王投诚,寡人才能尽可能保全我韩国宗庙……”
韩王然像是在对他人说着这话,又像是在喃喃自语。
韩王的献地书,在秦国引起了一阵轰动。
“恭喜王上不费一兵一卒,便将韩地纳入我秦国版图之中!”隗状道。
向来让人捉摸不透的嬴政,今日却喜形于色。
“这蒯彻果然有几分本事,待他归来之后,寡人定要好生奖赏他一番!”
看着眉眼间尽是喜意的秦王,其余秦国大臣们却丝毫都不觉得违和。
秦国虽然一直在图谋六国之地,但今日,秦国才算是真正迈出了攻灭六国的一步。
韩王向秦王献上的城池,还不及先前秦国从魏国那里抢来的城池多。这其中的意义,对秦国君臣们来说,却是不一样的。
很快,嬴政便从喜悦中回过神来,对着底下的大臣们提醒道:“韩王献地,对于我秦国而言,只是一个开始。蝗灾尚未完全过去,我秦国还未正式将韩地纳入到管辖之中,眼下还未到放松之时。”
“王上说得不错。如今韩地既成了我秦国之地,为韩地善后之事,自然该由我秦国来接手。”
隗状问道:“王上可欲将此事交给那蒯彻?”
嬴政摇了摇头:“蒯彻不会在韩地久留。接下来,他要出使燕国。为韩地的蝗灾善后一事,便由隗卿来完成吧。刘季正好选拔培养出了一批新的官吏,隗卿可带一批人入韩。”
这一次秦国派人入韩,可不单单是接替韩国官员处理蝗灾,更要紧的是去接管韩地,安抚韩地人心。待韩地的情况稳定一些了,秦国官员还要在韩地推行秦法。故而这入韩人选,十分重要。
隗状在听到秦王的话后,略一思忖,便跟上了秦王的思路:“臣定不辱使命!”
蒯彻能够说动韩王献地,自然功劳极高。可隗状若能将韩地彻底纳入秦国的管理之下,使韩地之人服服帖帖,这功劳自然也不对比蒯彻小。
隗状能够料到,他若要率领秦地官员去取代那些旧韩官员,甚至在韩地推行秦法,必将遭到一些人的顽强抵抗。接下来,他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当刘季得知,他好不容易才培养出来的官员又要被秦王要走时,他双目无神地坐在地上,像一条失去了梦想的咸鱼。
卢绾素来与他亲厚,便是如今做了他的副官,两人之间也照旧没有距离感。
相似小说推荐
-
臣妻为后 (捌月) [古装迷情] 《臣妻为后》 作者:捌月【完结+番外】纵横中文网2025-1-6 完结80.2万字简介: 燕聿贵为帝王,不小...
-
转生成女郎蛛后和大圣he了(斗鱼) [BG同人] 《(西游记同人)[西游]转生成女郎蛛后和大圣he了》作者:斗鱼【完结】晋江VIP2025.01.16完结总书评数: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