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嬴政身边近身伺候之人,看嬴政做着这极不符合他身份之事,总觉得他是被李令月给“带坏”了。毕竟,出身高贵却这般“接地气儿”的人,他们也就见过李令月这么一个。
他们心中这么想着,面上却不敢表现出来。
李令月眼见着嬴政对红薯东瞅瞅,西看看,一副颇为好奇的模样,上前道:“陛下不如亲自来选几个红薯吧,我命人拿下去烤一烤,咱们午食就吃这个了。”
想起烤红薯那香甜软糯的口感,李令月便不由吸溜了一声。
虽说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如今红薯在大唐境内早已广泛种植,不算什么金贵的作物了,但秦国缺啊!自她来到这战国时代之后,已经一年没吃过烤红薯了!
李令月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在没有条件的时候,有些东西她压根儿就不会去想。
但现在,她既然有条件丰富自己的菜色了,还不许她捣鼓一番吗?
嬴政看着她面上丰富的表情,感到很有意思。他按照李令月所言,选了几个看起来个大而饱满的红薯,交予身边的近侍,而后走到了李令月的身边。
“这红薯……当真那么美味?”
李令月肯定地点了点头:“廉价而又美味。不仅可以拿来烤着吃,还可以制成红薯饼,红薯饭,红薯条。当然,最重要的是,红薯产量极高,便是普通黔首也能吃得起。红薯藤亦可拿来入药或是制菜。”
她眼神放空,似是陷入了回忆中:“在我年幼之时,有几处地方闹起了灾荒,那场灾荒持续了很久。朝廷虽就近调了赈灾粮食,却仍然如同杯水车薪。后来,还是靠着红薯,才勉强让那几处地方从灾荒中走了出来。”
嬴政闻言,对这红薯添了几分重视。他就着身边近侍递过来的铜盆净了手,而后问道:“这红薯在我秦国境内都能种植吗?”
“要看土质。”亲自栽培过红薯的李令月对此很有些心得:“这红薯适合栽种在半沙半土的土壤中,施以适量的肥料……”
嬴政一面听着她的话,一面在心中盘算着即刻便命人去勘测秦国境内究竟有多少土地适合种植红薯。
秦国如今总的来说还是人少地多,即便如李令月所言,这红薯不能连种,需要轮种,他们也不愁没地可以轮换。
对于嬴政而言,掌握这种高产作物,在接下来的“灭国战”中便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
年年都有自然灾害发生,不是发生在这国便是那国。
若是发生在秦国,强大的粮食储备可让秦国安稳度过这些灾害,若是发生在他国,秦国便可以粮食来牵制那些国家。
李令月曾详细为嬴政阐述过,该如何以经济的形式来牵制他国。嬴政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一向很强,自然很快便能从这方面来考虑问题了。
当然,嬴政也明白,想要做到这一点,秦国必定要有强大的粮食储备量,让其余国家逐渐依赖于从秦国进口粮食,目前秦国的粮食储备粮还远远做不到这一点。
嬴政心头一片火热。
看样子,他得想法子尽快扩大秦国的粮食生产量了。与之相比,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产业,可以渐渐移交给山东六国。
比方说,手纸与宣纸。
印刷术还需要掌握在秦国的手中,以确保秦国对“纸质出版物”的话语权,但手纸与宣纸这类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线,却可以移交给六国。
正好秦国已经因为手纸与宣纸等物,从六国国君和贵族身上狠狠捞了不止一笔了。这羊毛再继续薅下去,只怕六国国君和勋贵就要顶不住了。
在这时候,秦王若是肯将造纸厂搬到山东六国去,减少六国国君和贵族的用纸成本,他们定然是乐意的。
届时,六国出了场地,出了人,秦国赚了钱,赚了名声,还能为六国黔首提供工作岗位,以此来归拢六国之地的民心。而秦国的黔首们也不必再为来自六国的订单而赶工,自然能腾出手来种植小麦、红薯等作物。
考虑到这次,蒙恬与李信从大月氏、匈奴等部带了不少牛羊回来,这些牛羊也需要人来养……
未来的规划,在嬴政心中渐渐成型。
李令月一看到嬴政这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就知道他的思维肯定已经发散到秦国粮满仓之后,他该如何利用粮食的优势来攻略六国了。
嬴政虽放弃了直接对六国之地动兵,但他骨子里还是那个想要吞并天下的秦王,有任何可以削弱六国,壮大己身的机会,他都不会错过。
她也没有去干涉嬴政的思路,只等着嬴政从思绪中回过神来,才对他道:“除了红薯之外,我还在试验田中种下了土豆、玉米。此二物都极为高产,只是,我手中这些东西数量不多,只够留个种。想要让这些作物在秦国境内扩散开来,还需要陛下花些功夫。”
这两样东西都是李令月从系统中兑换出来的,老贵了。
不过,一想到嬴政的各项举措源源不断地为她带来的积分进账,李令月便觉得,贵就贵一些吧。
她家阿政这么能耐,很快就能帮她把用掉的积分再赚回来。为了更大的利益,前期的投资是必不可少的。
嬴政在听了李令月的话之后,果然愈发高兴。他觉得,遇到李令月,对他而言,当真是一件幸事。
“令月,可否为我详细讲讲这土豆与玉米是如何高产,此二物有什么习性,能否在我秦国境内广泛种植?”
“自然。”李令月说着,整理了一下思路,将信息尽数告知嬴政……她只负责将这些资源交给嬴政,至于如何调配这些资源,就看嬴政的意思了。
嬴政在了解完新作物之后,又与李令月谈起了他在六国建厂的规划。
李令月一听他准备在六国之地建厂了,顿时颇为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她又有一批积分即将进账了。
嬴政在看到她面上的笑容时,嘴角的弧度也悄然上扬了几分。
“怎么看起来,你竟比寡人还要高兴?”
“陛下的野望即将随着咱们秦国的纸张一起遍布六国了,我自然替陛下高兴啊。”
嬴政扣住了身侧李令月的手,与她十指交握。
她这般处处为他打算,他又怎能不动容?
“与他国进行……”嬴政想了想李令月平时的用词,开口道:“贸易往来之事,并不是寡人的强项。寡人虽将此事定下,但一些细节还需令月你来帮寡人参详……”
“好说,陛下有什么拿捏不准之处,只管来问我就是。不过,陛下既准备在六国开造纸厂了,这兜售的人,也该一并寻摸起来了。”
李令月手底下倒是有这方面的能人,可她不打算把自己手底下的人推荐给嬴政。
与六国的交易是一项长期活动,等到一切真正踏上正轨的时候,只怕就是他们离开的时候了。
她若派人去协助嬴政,到时候嬴政又要重新找人,既如此,还不如她的人一开始就别插手,只让嬴政的人来呢。
李令月对嬴政道:“这造纸厂中所售之纸,以及给与六国黔首的工钱最好统一定价,以显示陛下对六国一视同仁。若是六国国君购买的量大,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优惠。”
在这个过程中,宣纸与手纸也会逐渐从奢侈品,变为日用品,尤其是手纸。
别看嬴政与李令月现在就开始讨论此事,考虑到六国的办事效率,即便嬴政立马派出人手去与六国国君商议此事,起码也得花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真正把造纸厂建成。
等到六国之地的造纸厂中产出之纸真正在市面上流通,则需要更长时间。
也就是说,纸张在一定时间内,仍将享受“奢侈品”的待遇。
王离与蒙毅缀在嬴政与李令月的身后护卫他们的安全,因距离离得颇近,王离的耳朵又十分好使,不免将二人的对话听了一些进去。
“蒙毅,你听得懂王上与王后在说些什么吗?”
蒙毅摇了摇头,他虽听明白了秦王准备在六国之地开办工厂,但其中的用意,他仍是一知半解的,不过——
“王上与王后的意图不是你我可以揣摩的。”蒙毅一板一眼地道。
王离撇了撇嘴:“你真无趣,你哥可比你有意思多了!”
至少王离在与蒙恬聊天的时候,不会把天给聊死。而蒙毅……他现在有种话题终结者的意味了。
蒙毅眨了眨眼,对于王离的吐槽充耳不闻,他继续在嬴政与李令月周遭保持戒备的姿态。
王离看着前方两个挨得极近的身影,开口道:“王上与王后之间,似乎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王离也承认,王后的确十分有才干。只是,王上既然这般看重王后,时不时便要向王后问策,为何不让王后直接搬去咸阳宫呢?
且如今,王上虽让他们这些身边亲近之人唤李令月为王后,到底没有举行过大礼,这王后之位便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
王离不好直接开口向嬴政询问,他与嬴政的君臣关系远没到可以随意闲聊的份儿上。他就是有再多的疑惑,也只能埋在心底。
李令月还不知道,她与嬴政之间的关系,引来了嬴政身边近臣的诸多揣测,不过,即使她知道了,她也不会放在心上。
第062章
“六国之地人手比秦国充沛,陛下若是在六国之地建立造纸厂,可依照纸张的质量,将所造之纸分为几等。那上好的纸张,价格自然该比中等与下等纸张贵,却又比六国国君直接从陛下这里购买的纸张便宜。如此一来,既不耽误陛下继续从六国国君和贵族身上赚钱,又可满足他们高人一等的心理”
“中等纸与下等纸价格相对便宜,假以时日,便是六国境内的普通黔首,也能用得起我秦国的纸张。届时,六国黔首们自然要念陛下的好。”
“对了,陛下还可时不时推行少量‘秦王同款优质纸’,限量发行。六国那些对陛下颇为推崇之人,或是想要向陛下示好之人,自会争相购买这限量纸张。”
李令月向嬴政传授着自己兜售物品的心得。
嬴政一面听着,一面也不得不佩服李令月赚钱的本事。只是卖个纸而已,就被她玩出那么多花样来。
但他不得不承认,李令月的这种法子极为实用。
大家都用一样的东西,如何能体现出某些人尊贵的身份来?
如今秦国将纸张分为好几等,明面上价格是降下去了,可因此而受惠的却是中低层人士。
至于高层人士,他们为了显示自己与众不同,自然还是愿意花更高的价钱来购买上好的纸张,甚至是限量版纸张。
商议完在六国之地开办造纸厂的事,嬴政又开始与李令月谈论印刷术之事。
“六国国君虽糊涂,他们手底下却有一些聪明人,已然意识到了印刷术的重要性。”
随着纸张在六国之地扩散开来,印刷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用过了便利轻薄的纸张之后,没人愿意再拉着数车竹简到处跑。
这时,由秦国出品的各大纸质书籍迅速在六国之中占据了高地。不过,因纸张和书籍目前都是稀罕物件儿,有价无市,这些刊印成册的纸质书籍目前倒是还没有流入市场之中。
这些纸质书籍都被摆放在六国王室的藏书馆中。只有六国王室,与王室关系匪浅的高官勋贵,以及受到这些人赏识的士人,能够出入藏书馆,借阅这些书籍。
寻常人别说是借阅了,连看都看不到一眼。
秦国在刊印这些纸质书籍的过程中,暂时没有夹带私货。但秦国官员们在刊印这些书籍的时候,用的都是秦语。
好一些的,会用秦国与目的地国双语来印刷,有些书籍,则只用秦语来印刷。
虽说现在这种情况还不明显,但一些敏锐的六国人仍然对这种现象产生了担忧之感。
他们担心,长此以往,各国的书籍中将仅有秦语流通,而原六国文字会渐渐消失。
李令月听嬴政这么说,便知是发生过一些事故了。
她拉着嬴政的手晃了晃:“别吊我胃口,快与我说说,可是六国国君派人来盗窃印刷术了?”
嬴政不屑地发出一声冷哼:“他们有那个眼界吗?”
如今山东六国在位的国君,楚王启是自己人,韩王然、赵王偃、燕王喜和齐王建一个比一个糊涂蛋,魏王增倒是比他们稍微清醒些,却是个胆小怕事的,不敢轻易招惹秦国。
这样的人,便是给他们几个胆子,他们都不敢得罪秦国。
“那究竟是谁?你这样说,肯定是六国之人无疑。既然不是六国国君派来的人,便只能是六国民间的有识之士了。”李令月道。
“说来,此人与令月你还有几分瓜葛。”嬴政道。
李令月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近日接触过的人,没有任何头绪。
自打驻扎在长安之后,与她接触的不是咸阳宫的人,就是嬴政的心腹爱将,总不可能是这些人背叛了嬴政吧?若真有自己人在背后捅嬴政刀子,只怕嬴政面上的表情也不会这么放松了。
李令月又将回忆的范围扩大到自己率军来到战国时代之后,在来秦国的路上,她曾接触过的那些人……
她挠了挠自己的脸:“莫非是廉颇?还是韩非?总不可能是小张良吧!”
廉颇在离开邯郸前往大梁之时,便已对如今这位赵王心灰意冷。如今廉颇在秦国颇得秦王赏识,奉命跟着李斯,为变法开道,他不太可能会背叛秦王。
那么,是韩非?可韩非不是跟在李斯身边操持变法之事吗?
变法之事这般繁杂,若李斯还不能榨干韩非的精力,以至于韩非有余力想东想西,那李斯也太没用了吧?
“是张良。那孩子不愧是日后的‘汉初三杰’,年龄虽小,却多智近妖。多少成人都看不透的事,却让他一介孩童给看了出来。”
在听到这个答案之后,李令月有种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
“小张良做了什么?”她一面说着这话,一面祈祷着张良别当真做出什么触及嬴政底线的事。
否则,即使他再怎么聪慧,恐怕也要半道夭折了。
嬴政对于聪明人向来都是十分欣赏的,只是,他对不能为他所用的聪明人,绝不会手下留情。
“在发现由秦国印刷成册的书籍都以秦语写就之后,张良写了一封信,向韩王然阐明弊端。”
李令月听到这里,不由放下了悬着的心:“韩王不可能听他一介稚子的话,他怕是要失望了。”
若张良仅仅只是去信提醒韩王,没有做多余的事,那么一切尚在嬴政的忍耐范围之中。
“不错,韩王然说,寡人对韩王室格外厚爱,才能让韩王室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获得纸张与纸质书籍。他让张良莫要多想,只管在咸阳好生襄助韩非,服侍寡人。”
光是听一听嬴政的转述,李令月都能想到小张良会有多郁闷。
他如今在咸阳没什么人脉,好不容易才将这消息传出去,偏那韩王还醉生梦死,错把豺狼当恩人。跟错主公,便是这般下场,但愿小张良能早点想明白。
“小张良定然大受打击吧?不过,他小小一个人,居然能顺利将消息送到韩地,只怕少不了阿政你的‘帮助’。”
张良虽聪慧,不过仅凭他如今那点手段,放到嬴政面前是当真不够看。
嬴政颔首道:“韩国上下如今值得寡人看重的,唯有韩非与张良。”
他显然也知道,目前这俩人仍然心向韩国。但这俩人无疑都是良才美玉,为了得到这俩人,他不介意费些心思。
其中,让韩非与张良对韩王室死心,便是重要的一环。
“说来,寡人虽知张良是未来的‘汉初三杰’,但因他年岁尚小,寡人并未对他有过多关注。此次,他当真是给了寡人一个‘惊喜’啊。”
嬴政感叹道:“他小小年纪就这般聪慧,非但让寡人愈发想要将他收入麾下,寡人更是对汉初另外二杰生出了好奇之心。”
相似小说推荐
-
臣妻为后 (捌月) [古装迷情] 《臣妻为后》 作者:捌月【完结+番外】纵横中文网2025-1-6 完结80.2万字简介: 燕聿贵为帝王,不小...
-
转生成女郎蛛后和大圣he了(斗鱼) [BG同人] 《(西游记同人)[西游]转生成女郎蛛后和大圣he了》作者:斗鱼【完结】晋江VIP2025.01.16完结总书评数: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