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好爸爸(快穿)(人生若初)


林渔从原主的记忆中翻出一双儿女,老大林东七岁,老二林苗才五岁,都还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
原剧情中夫妻俩一走了之,兄妹俩就成了没人要的娃,得亏乡里人实诚,没看着他们活活饿死。
吃着百家饭,林东林苗好不容易长大成人,连书都没读过,不认得几个字。
从小受人白眼,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让兄妹俩钻进了钱眼里,只要能挣钱什么都敢干,。
他们又没有父母管束,正遇改革开放的浪潮,一脚踩到了泥坑里,一辈子都没爬上来。
被处决的时候,林东林苗还不到
三十岁,短暂而凄惨的一生走到尽头。
接收完所有信息,林渔忍不住叹息,这是一场时代造成的悲剧。
下一刻,他迅速打开厕所窗户,深吸一口气直接跳了出去。
“有人跳火车。”
“不会摔死了吧。”
“是不是小偷,大家快看看有没有少了东西。”
林渔将这些声音抛到脑后,他也是实在没办法,火车距离下一站还有两个小时,真等下车再买票都难。
他穿越过来的及时,火车驶出没多久,车速还不算快,现在跳下去走一个小时就能回去。
林渔一个翻滚,除了擦伤并没有其他伤口。
他翻身起来,毫不犹豫的往回走。
梅溪村中,林苗正坐在门槛儿上往外看,期盼着爸爸能出现。
这栋茅屋是夫妻俩结婚后才搭建的,家徒四壁,屋顶的茅草都掉了许多。
自打知道能回城,夫妻俩的注意力都在回城上,哪有心思管这栋破屋子,连跟两个孩子说话的次数都少了。
林东背着个大箩筐回来,里头装满了野菜,这是他大清早就上山采集的。
“哥,爸爸啥时候才回来?”林苗看到他就仰着头问。
林东抿了抿嘴,没法回答妹妹这个问题。
自打亲妈一去不回头,甚至写信跟爸爸离婚,兄妹俩就没少听闲话。
如今爸也走了,临走之前也是那番说辞,等安顿好了就回来接他们。
林苗年纪小不懂,林东却知道,他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大哥的沉默让林苗心中害怕。
林苗低下头吸了吸鼻子,眼泪一颗颗砸落在地上。
“爸是不是跟妈一样,也不要我们了。”
林东摸了摸妹妹枯黄的头发,说:“爸不在,哥也不会让你饿肚子。”
结果一说这话,林苗哭得更伤心了。
“以后我们就是没爹没妈的孩子了,哥,我害怕,他们为啥子不要我们。”
林东哪知道为啥子,他愤愤的想,都要回城,回城就那么好,城里头到底有什么。
兄妹俩抱头痛哭了起来,结果没哭两声,肚子叫得比他们的哭声还要响。
林东倔强的一抹眼泪:“饿了吧,哥给你做饭吃。”
家里早就没粮食了,林东将野菜洗一洗,切一切就往锅子里头倒。
就这样,林苗趴在灶台旁边也忍不住咽口水。
她使劲吸了吸鼻子,说:“哥,明天我跟你一起去摘野菜,我们也能养活自己。”
林渔拖着包袱回到家的时候,就瞧见兄妹两个正在喝绿糊糊,那颜色,看着就让人胃口反酸。
他一走进来,兄妹两个瞪大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他看。
“吃饭呢。”林渔尴尬的打了个招呼。
下一刻,林东撒丫子冲过来,像一个炮弹一样冲进他怀中,紧紧搂住他的腰。
林渔吓了一跳,却感受到腰部滚烫的温度,那是林东的眼泪。
林苗慢了一步,跑过来抱着他就哭哭啼啼起来:“爸,你可算回来了,我还以为你再也不会回来了。”
兄妹俩嘴上说得倔强,实际上都吓坏了。
失去母亲后再失去父亲,对于两个孩子而言是最残忍的事情。
这是原主造的孽。
林渔抚摸着两颗小脑袋,又把包袱里的窝窝头拿出来给他们吃:“吃这个吧,比野菜好吃。”
那是原主带着,准备路上当干粮的。
林东吸了吸鼻涕,将窝窝头让给妹妹,又小心翼翼的偷偷看他。
林苗却没想那么多,爸爸回来了,她就放心了,却不肯一个人吃独食:“爸也吃,哥也吃。”
“一起吃。”林渔将窝窝头掰碎了放进锅里头,搅和一下就成了窝窝头野菜汤。
低头尝了一口,林渔就直皱眉头。
在古代最难的时候,他也没有吃的这么差,这是人吃的东西吗,怪不得两个孩子都面带菜色。
想到如今农村和城市的生活差距,林渔十分理解夫妻俩为什么削尖了脑袋想回城,物质条件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可为了回城将孩子丢在乡下,从此以后不闻不问,这俩就不配当父母。
林东小口小口吃着,时不时抬头看一眼爸爸。
等吃完了,他忍不住问:“爸,那你不去京城了吗?”
这件事林渔回来路上就想好了。
林渔在家中排行老二,他们家一共四个孩子,三个都下乡了,如今都闹着要回城。
他要回去,势必要带上两个孩子,到时候平添三张嘴,林家肯定不欢迎。
更重要的是,以现在的政策,林渔自己的户口落实都难,更别提两个孩子的,这年头孩子的户口都跟亲妈。
林家人口复杂,俩孩子又没有亲妈照看,到时候被欺负了都没处说理。
与其回去京城受人白眼,倒不如留在熟悉的地方,至少他的粮食关系在村里头,一年到头还能分到一些粮食。
至于高考,林渔也没考虑,虽说以他的能力参加高考不难,可问题是高考势必要离开家去学校,到时候就那么点补贴,他带着孩子怎么活。
林渔知道自己穿越的主要目的是带孩子,而不是发家致富当人生赢家,所以一直将主次分得很清。
林东林苗紧张的等着他回答。
林渔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爸想了想,觉得暂时还是不回去了。”
“如今户口不好转,咱在这边先好好过日子,等户口能灵活变动了,爸就想办法把你们都转到京城去。”
毕竟论发展,论教育,还得是京城好。
“太好了,爸不走了。”
俩孩子一听顿时欢喜起来,也没方才那么忐忑不安了,大口大口吃起野菜粥。
林渔只觉得灌了一肚子水,胃酸分泌都增多了。
再看两个孩子习以为常,林苗才五岁都会踩着凳子帮忙洗碗干活了,心底又是一片酸涩。
林家家底都掏空了,钱都被王梅带走,如今一穷二白。
最后那点钱也被原主用来买火车票,方才他看过米缸,都已经见底了。
吃过饭,林渔特意走了一趟大队长家。
大队长见他过来也是惊讶:“你不是请了探亲假说要回去看看,怎么没走?”
其实大家伙儿都猜测,林渔一回家探亲,估计是不会回来了。
不过最近知青们都闹得厉害,隔壁村还有不给请假就自杀的,老大队长也不敢管得太严格。
林渔解释道:“想了想去还是不放心孩子,叔,我家断粮了,你能不能先借我一点,等我有钱了立刻还你。”
老大队长放下旱烟:“成,你跟我来吧。”
他也没多给,只装了几顿饭的米:“也不用你还,等秋收后从口粮里扣就好。”
林渔自然是满口道谢。
老大队长又说了句:“回来了也好,两个孩子都是你亲生的,带着他们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人人都想要回城,可城里又不是哪儿哪儿都好,你说是不是。”
这话林渔只认同一半。
城里确实不是哪儿哪儿都好,但随着时代发展,拉开的差距却会越来越大,这是工业化发展造成的历史必然性。
“还以为他走了就不回来,没想到居然回来了,还算有点良心。”大队长评价道。
有了米,林渔第二天就熬了一锅浓稠的米粥,好歹胃里头没那么酸了。
倒是林东林苗有些不太敢下口,嘀咕道:“爸,其实可以多放一些水,要不然这些米吃不了几天。”
林渔拍了拍他们脑袋:“放心吃,待会儿爸去镇上一趟,想想办法找个活儿干,拿了工资咱家就不愁没米吃。”
兄妹俩惊讶的张大嘴。
镇上的工作哪儿是那么好找的,村里那么多人,就大队长儿子在钢铁厂里,还是个临时工。
林东更是担心,皱着小眉头说:“爸,你又要去镇上啊?能不能不去。”
他还是怕林渔一去不回。
这事儿林渔不能答应,这会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还未普及,就算能普及了,他一个外来的知青能分到多少地?
想靠着那几亩地养活孩子,送他们读书,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林渔没答应,只是保证:“中午你们自己做饭吃,别饿着,最多等到太阳下山爸爸就会回来。”
林东拦不住他,只能点了点头,心中惶恐不安。
林渔摸了摸小孩儿脑袋,知道这时候说什么都没用,只有时间久了,孩子确定他不会一走了之才能彻底安心。
吃过饭,林渔就进城去了。
林苗再次坐到了门槛上等着,这一次,林东也在她身边坐下来。

第43章 年代文炮灰的知青爸爸(2) 年代文炮……
林渔出发前说去镇上找个活儿干, 路上却很是发愁。
这年头压根没啥就业岗位,工厂一年到头就招三瓜俩枣,还都会限制户口, 只招收工人子弟。
尤其是现在知青开始回城, 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难以解决, 就业岗位再一次被挤压。
幸好林渔并不想争正式工,他只想找一个能过度的岗位。
再等两天, 到了八十年代初, 国家就会开放个体企业,到时候个体户不再是违法的事情。
林渔没指望今天就能找到工作,他打算先去镇上观察观察,找找机会熟悉情况。
等到了含山镇一看,林渔忍不住皱眉。
镇上倒是也有三个工厂, 一个饼干厂, 一个罐头厂, 还有一个是毛线厂, 但都已经两年没招人了。
除此之外像是供销社的岗位,那可都是热饽饽, 无数双眼睛盯着,不是谁都能进的。
绕了几圈,林渔就意识到找工作的难度。
中午随意找了个地方啃干粮,林渔心底琢磨, 实在不行,他就只能靠黑市养家糊口。
黑市有风险, 村里头又没有秘密,后面几年政策一会儿松一会儿紧的,他总觉得不够安全。
正琢磨着, 一辆解放牌汽车从他面前开过,咯噔一声抛锚了。
司机和副驾驶的人都跳下来检查,倒腾了好一会儿都没动静。
“坏了,启动不了,得叫车先拉回去再通知修理员。”
“那得费多少功夫,咱任务要完不成了。”
林渔眼神微动,将干粮往怀里头一揣:“师傅,我会修车,要不要帮忙看看?”
司机不太信任他:“就你?”
他打量着林渔的穿戴,看着像是个乡下人,但见他双目清澈,胸有成竹的架势,又有几分让人信服。
“这可是国家财产,弄坏了可是要吃官司的。”
林渔已经钻进了车底下检查起来,口中笑道:“放心,没经过你同意我不动。”
“师傅,这能成吗?”副驾驶的周国栋担心的问。
石建英刚才没能拦住,人都已经到车底下了,只能说:“先看看。”
“你去运输队喊一声,反正咱车一时半会儿动不了,我在这儿守着车。”
“哎。”周国栋撒丫子跑了。
林渔已经找到了问题,探出头来问:“哥,您这车是不是平时一刹车就抖动,踩油门就不抖了?”
石建英烟都不抽了:“哎,还真的,这你都看得出来。”
“以前是会抖,不影响正常行驶我就没管,谁知道今天忽然抛锚了,这不是耽误事儿吗。”
林渔笑道:“您这是节气门脏了,清洗一下就好。”
说完直接帮忙干了,找到了问题,清洗节气门就简单。
等他忙完了,石建英上车一试,果然能启动了。
他下车就道谢:“真的可以了,小兄弟,真没想到你还有这样的本事,今天可真谢谢你了。”
“你说我开车还行,修车总是记不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找到。”
林渔摆了摆手:“不用谢,都是同志,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这话说得石建英很不好意思,方才他还怀疑人家小兄弟呢,结果是个高手。
林渔又说:“刚才我检查的时候发现你这车不少零件都太久了,是不是一跑起来就咯吱咯吱响个不停,那就证明东西该换了。”
石建英很是赞同,一个劲点头:“谁说不是呢,我也这么说,可谁让零件贵,不跑到报废都不许替换。”
物资紧缺的年代,尤其是这样稀缺的东西,那都是要按计划配置。
林渔笑了笑:“不换也行,做个整体检查,该清洗的清洗,该保养的保养,这样车的使用年限也会增长。”
石建英眼睛一亮,连忙追问:“真的,你说的这个保养怎么弄?”
林渔笑了笑:“这就得花时间了,一时半会儿可弄不好。”
石建英咂摸了一下这话里的意思,见林渔身上还沾着机油有些狼狈,顿时冒出一个念头来。
“小兄弟,待会儿你有事儿没,没的话跟我去一趟运输队。”
林渔露出犹豫的模样。
石建英拍着胸脯说:“今天你帮了我大忙,怎么样我都得请你吃一顿。”
还说:“你要是不去就是不给我面子,走走走,坐我的车去,一会儿就到了。”
林渔打的就是这样的主意,顿时露出笑容来:“那成,正好我没吃饭呢。”
这般一来,一切都顺水乘舟。
等从含山镇离开的时候,林渔拎着两包东西,那是运输队给的谢礼。
他跟着石建英去了运输队,吃了一顿饭,又帮忙检查了几辆车,很是露了一手。
只可惜编制的事情,石建英说了可没用,最后是能往他这儿塞了东西,遗憾的送他离开了。
林渔不急,也没多留,提着东西就回家了。
日头西斜,夕阳将整个梅溪村都染得红彤彤的。
林东跟林苗一直坐在门口等,坐得屁股都发疼了,依旧没看到爸爸的身影。
两个孩子的脑袋越来越低。
偏偏每个路过林家的人都要问一声:“这俩孩子坐在门口干啥呢?”
林东抿着嘴,闭紧嘴巴不回答。
林苗却怯怯的说:“等我爸回来,爸说太阳下山就回来了。”
村人一听顿时议论起来。
“林渔回来了,他不是请了探亲家说要回京城吗?”
“回来了,昨儿个还去大队长家借了粮食,说暂时不回去了。”
“还算他有点良心,要是他也走了,这俩孩子咋办。”
“王梅可真狠心,自己肚子里头生出来的孩子,说丢就丢,还说要跟林渔离婚呢。”
“就说知青靠不住,得亏他们俩都是知青,没祸害咱们大队的人。”
落到兄妹俩身上的眼神有同情,也有幸灾乐祸。
尤其是跟夫妻俩不对付的,故意大声说:“林东,林苗,你妈妈不要你们了,你们可得看好你爸,最好去哪儿都跟着,不然他要是再跑了,你俩只能当没爹没娘的小乞丐了。”
兄妹俩差点没哭出来。
“我家的事情用不着你操心。”
一道身影传来,林渔冷着脸走过来,瞥了眼那说闲话的婆娘。
后者打了个哆嗦,讪讪道:“不就是开个玩笑吗,你还当真了。”
“我就喜欢当真,以后你别跟我开玩笑。”林渔冷声道。
“爸爸。”两个孩子同时扑过来,一个抱住左腿,一个抱住右腿,忐忑不安的总算是稳定下来。
林渔掂量了一下,实在是太轻了,两个孩子都太瘦。
“走,咱回家去。”
林渔直接抱着他们进门,转身就把大门给关上。
说闲话的人自讨没趣,纷纷散去,只有被当面骂回去那个挂不住脸,嘀咕道:“还是男人呢,也太小气了,我说的不都是实话。”
“行了吧,林渔刚跑了媳妇心情不好,回头吵起来你也不讨好。”周围的人纷纷劝道。
林渔可不管别人说什么,进屋就先放下两个孩子。
“看看爹带了什么回来。”
林渔打开一个袋子,里头是一小袋硬糖。
那是石建英硬塞给他的,原本是给他自家孩子带的。
“是糖!”
林东都忍不住瞪大眼睛,林苗更是直咽口水。
往常只有过年的时
候他们能尝尝味道,平时是绝对吃不到的。
林渔往他们口中一人塞了一颗:“尝尝好不好吃。”
“好吃。”
林东笑眯眯的,心想糖哪有不好吃的。
一小包硬糖做成各种颜色,里头能尝到一点水果的味道,乍一看五颜六色还挺好看。
林渔收起来:“以后每天吃一颗。”
含着糖块,两个孩子成了林渔的跟屁虫,他走哪儿都要跟着。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