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陈姨娘从修真界回来了/无上凰权/宅斗?陈姨娘修仙的!/贱妾被贬离府后,侯府上下日日后悔(芽芽学羽)


“走,我们去那建庙的地方看看。”
等他带着随从走到那泰安楼附近,便发现那里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里里外外到处都是人。
那数目,至少有五六千人。
泰安楼外还搭了个临时的台子,有百姓正拿着钱串子交给负责收钱的人。
“赵二虎,一千三百文!”
一人高声唱诺,另一人则将名字和数目写在墙上的贴着的白纸上。
交了钱的人,红光满面地下来,满脸喜悦与光荣。
下一个百姓又立刻拿着钱走了上去。
知府看得心中惊奇,为官这么多年,他还从未见过这些百姓如此积极又高兴地交钱。
每一年的税与捐,都得他派人三催四请,甚至还要抓些人去坐牢打板子以儆效尤,才能收得上来。
看得出,这诸多百姓对那所谓的神仙是真的无比崇敬。
但百姓总是愚昧无知的,喜欢以讹传讹,说些神神叨叨的事情。
尽管有那么多人众口一词,可他到底没亲眼见过,还是很难相信神仙治疗瘟疫这般匪夷所思之事。
想探明真相,恐怕还是找兴德县令更靠谱。
这般想着,饶州知府又带着随从去了兴德县衙。
亮出知府使者的身份,他们一行人很快被请进了衙门。
“知府大人!”
兴德县令又是惶恐又是惊讶,连忙行礼迎接。
知府叫他起身,和颜悦色地道:
“本官前些时日去浮梁县体察民情,竟没想到兴德出了如此大的乱子。好在你及时应对处理,这才化险为夷。”
“你这番作为,很值得嘉奖,且细细将本次瘟疫详情汇报于本官,本官好为你请功。”
对于知府的解释,兴德县令并不是太相信。
可那又如何,对方是上官,他并没有责问的资格。
更何况,对方还拿了请功一事来堵他的嘴。
身为县官,他的考评都掌握在知府手中。他也不能太不识好歹。
压下心中不平,他向知府汇报起了这次瘟疫的起始经过,中途采取了哪些措施。
知府听得很认真,对于某些并不理解的举措,还提问为何要这般做。
兴德县令知道对方想偷师,却还是全都不藏私地详细解答了。
家传的防疫学问,让更多位高权重的人知晓,以后若再遇到瘟疫,也能挽救更多人的性命。
说完了这些明面上的东西,兴德县令又道:
“大人,其实本次瘟疫能如此迅速肃清,并非下官的功劳,而是全靠一位路过的神仙。”
知府捋了捋胡须,道:
“哦,此事本官进城后也有所耳闻,本官还以为百姓大多传言夸张,只怕早就传走了样,怎么你这做县官的,也说是神仙相助?”
兴德县令道:
“大人恕罪,并非下官故意要说些怪力乱神之事,但那位尊者神通广大,应确是神灵无疑。”
知府又详细询问了那神仙从降临到离开的始末细节,顿时心中狂喜。
那神灵临走前可是说了,让兴德县令不必将她的作为上报朝廷。
既没了得罪神仙的风险,那他是多傻才放过这次升迁的机会!
这功劳,他揽定了!
至于兴德县令,一个没后台的普通进士,没什么好忌惮的。
一回到府城,他就立刻写起了题本。
于是,在他的题本中,这兴德城的瘟疫,便是因为他一开始就下令采取了各项阻止瘟疫蔓延的措施,并且及时对兴德县提供各方面支援,这才得以快速肃清。
巡抚大人肯定会派人来核查此事。
但以他家的背景,再送一份重礼,巡抚大人必定会给他这个面子。
天高皇帝远,巡抚大人的话便是一切。
这次升迁,十拿九稳!
存在于兴德县百姓们传闻中的渡厄神尊陈青竹,其实此时依旧没有离开兴德县。
而是换了身普通人穿的棉袄子,重新戴上了帷帽,与蓉娘一起在县城中找了家客栈住下。
毕竟花费了这么大代价才控制住瘟疫,没有确定瘟疫不再复发,她是不会离开的。
得知当地百姓竟要给她建神庙,蓉娘别提有多兴奋了。
“娘亲,您成神尊了!他们正在给您建庙!”
哪怕说这话的时候,声音压得很低,她依旧激动得小脸通红,对自家娘亲的崇拜简直滔滔不绝。
“哦,那就让他们建吧。”
陈青竹并不太惊讶,也并不惊喜。
如此高调现身,救下数千人,若还不能混个神仙名号……
那只能说明她演技不行。
可就算有了神庙,她如今一没有神识可附着于神像之上,二没有记住一两本利用信仰之力修炼的功法,根本无法利用这份信仰之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次如此高调的行动没有其他作用——
至少,下次她再来这兴德城,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打开兴德城门,得到百姓们的拥戴。
至于那位知府会出来抢功,完全在意料之中。
天下学子十数年寒窗苦读考得进士功名,进入官场,却会成为最微末的存在。
没有好的出身,也无贵人抬举,哪怕自身再有能力,也可能一辈子都在最底层打转。
被上官抢功,推出去顶罪,那是国朝官场再常见不过的现象。
她特意留下“不必上报朝廷”的话,便是为了让那位知府放心来抢功。
至于目的,自然是为了让这位年轻有为还爱民如子的兴德县令,对这腐朽的国朝多些失望,将来才会更容易被她收服。
当然,这份功劳也不是那么好抢的。
就连被她亲自赐予功劳的郑元乃,没有她托底也会被天上掉的馅饼砸死,更何况一个与她无亲无故的饶州知府。
他的贪婪,只会让他成为她铺路造势的牺牲品。
最后一批瘟疫病患被治愈后的半个月,兴德城终于宣布结束封锁。
与此同时,海量的功德霎时间便涌入了陈青竹的丹田。
不过瞬间,整个丹田都被灿烂的金色填满,沉淀得无比厚重。
陈青竹有种很清晰的感觉,这功德量,绝对不止比上次赈济洪灾多三倍。
她并不会功德修真体系的功法,对她而言,功德最重要的作用还是对修炼速度的提升。
拿出一块拳头大小的上品玉石,她立刻试验起来。
不过一个时辰的功夫,上品玉石便全部化作为了石粉。
陈青竹睁开眼睛,心中满是惊喜。
她吸收灵气的速度足足在之前的基础上提升了三倍!
若以最开始的修炼速度衡量,那就是九倍。
这意味着,她只需要再花三个月,就能将修为提升到炼气六层。
再过九个月,则能提升到炼气七层。
明年此时,她便会是一名炼气后期修士!
不仅攻击能力会变得更强大,能使用的法术种类也会变多。
最重要的是,可以恢复制作符篆的能力了!
那些符篆不管是存储下来作为备用的攻击手段,还是发给手下,都能大幅度拔升她的实力。
想到此,陈青竹心情大好,扬起明快的笑容对女儿道:
“蓉娘,我们出发去下一站!”
此番行动,修炼速度方面的收获已经让她很满意。
下一步,便该去找玉矿了。

正月是国朝百姓四处走亲访友的时候,官员们也不例外。
虽说朝廷规定的假期只到初四,但对于位高权重的官员们来说,只要没有什么要事,十五之前都依旧是处于休沐状态中的。
淞沪府的赵千户也趁机去南都城,向直隶的都指挥使送礼。
都指挥使百忙之中见了他一面,阿谀奉承几句后,赵千户连忙步入正题:
“大人,咱们淞沪府那位新来的郑参将实在是太狂傲了,一来便将我们几个千户架空。我们几个的权柄都是小事,可谁不知道我们都是大人麾下的,他这样做,分明便是不把大人您放在眼中,小的实在为大人不平!”
上首的都指挥使,与赵千户年纪相当,却是满身的官威。
哪怕底下的赵千户算是半个岳父,这位都指挥使也并没有半分客气,闻言只是不屑地笑了笑:
“得了,少说些冠冕堂皇的话,直接说吧,那位郑参将到底做了什么。”
赵千户连忙将郑元乃在淞沪营的所作所为讲了一遍。
这位都指挥使沉思片刻却道:
“看来这位倒是个想做出一番功绩的。既如此,让他做就是了。”
下属如此上进,自己花钱打造精兵,到时候立下军功,不也有他这都指挥使一份功劳么。
听说,这郑元乃当初在五城兵马司就给那位指挥使送了一份军功。
那小子单枪匹马,就组织一些道士平民都能杀死一百多个倭寇,若手头有精心训练的兵,说不定能立下更大的军功。
既如此,他自然是不会傻到去扯后腿的。
赵千户万万没想到,都指挥使竟是这个态度,心中顿时又着急又不甘。
那愣头青可是花的自家的钱养军队,以后肯定不可能再将那些人还给他们。
那他们手头可就没几个人了,谁来给他们种田做杂役。
而且,手下统帅的兵突然就从三四百人变成一百多,这权力落差也太大了。
“可是大人,他时常将士兵弄到淞沪大营操练,我们卫所的守卫就空虚了,这只怕不利于防卫啊。”
赵千户连忙找了个借口。
直隶都指挥使沉思片刻,看着他冷冷一笑:
“想手下有人,还不简单?今冬天寒,卫所冻死了不少军户,照着名册再去那些人的原籍勾来填补便是。”
“本官记得你们几个千户手中是有不少名额的,给你们都填上。”
赵千户傻眼。
都指挥使大人的意思,竟是要把他们手中吃空饷那些名额,用真正的兵卒填满?
真正的兵丁,那都是活生生的人,有些还有一家子人要养活,再怎么克扣,也还得分他们三瓜两枣的月粮才行得通。
这可就相当于把本该属于他们的钱往外拿。
“大人……这……这万万不可啊……”
都指挥使却是目光冷凝地看着他:
“有何不可?你们既想要手头有人,又什么都不想付出,世间岂有这般好事?”
赵千户想说,他们只想让郑元乃把那些兵丁还给他们,让卫所维持原状。
都指挥使却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直接道:
“好了,此事就这么定了,本官明日便着手安排。你们卫所也好生准备接收新人吧。”
郑家这位后辈不是想养兵么,他倒要看看,以郑家的实力,能养多少兵。
人,他给准备上。
郑家不管是取还是不取,都不会影响到他的利益。
郑家若愿意养更多的兵,对他来说只有好处。
至于这些千户,多年来也吃进去不少油水,如今少吃几口,还敢有什么意见不成。
说做就做,这位直隶都指挥使,果然在第二天就下达了为淞沪四大卫所勾军的命令。
这些吃空饷的军户,当初也并不是随便填的名字。
国朝对于军户军籍是会抽查的。
因此吃空饷的那些兵丁,也不能凭空捏造,都得是卫所附近县府有籍贯有姓名的真人。
只不过,这些人本已经死了,在当地应该销户,却被官员拿去与卫所交换了利益。
就这样,在一些人根本不知情的时候,就成了军户的亲族。
平时无知无觉,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可一旦朝廷需要增兵用兵,勾军差役就会到他们家中来拿人。
突然要去充军,世世代代做军户,对普通百姓而言,这比倾家之祸也好不了多少。
淞沪几个卫所总共要填一千三百余户空饷名额,此次便有一千三百户人被强行勾取。
“官爷!我们家中无人参军啊,怎么会是军户亲族,这一定是弄错了!”
有人试图为自家拨乱反正,换来的却是勾军差役毫不留情的喝骂毒打。
“大胆刁民,竟敢质疑官府的户籍有错!找死是不是?”
在勾军官差的强力镇压下,一千多户原本不是军户的百姓,只能咽下血泪,收拾包袱带着全家人被押送到淞沪的几个卫所。
没有房屋,没有土地,全家上下只有五两安家费。
在千户们眼中,这些人可都是他们花了大代价换来的新财产,自然是不能让他们一来就直接被冻死。
千户们家中,房屋虽然宽敞,却是不可能给这些新兵和家眷们住的。
千户们商量一番,有了好主意:
“买帐篷也得不少钱,还不保暖。倒不如让他们去其他军户家中挤一挤,等开春暖和了,他们就有一年时间可以想办法,也不至于冻死。”
于是,原本那些军户们家中,全都被强行塞了一倍的人。
本就不宽敞的住处,变得越发拥挤。
新老军户们都苦不堪言,却没有任何办法。
郑元乃是直到在他手下训练的兵丁们来告状,说千户们在他们家中强行塞人,才知道淞沪四大卫所增加了许多新的军户。
他亲自去了卫所,看了那兵丁的家人如今的居住情况。
那些军户们的家本就不大,如今直接被塞了一倍的人,再加上他们的家当行李,便让整个家拥挤得几乎连下脚的地方都少有。
他们要这样住到有新房屋为止。
至于卫所何时给他们盖新房?
卫所专门负责接待他的百户表示,这些军户都是发了安家费的,房子要自己盖。
然而,一问新军户们才知道,安家费只有五两。
盖一家所需的房屋本就是一笔巨大的开销,有些需要祖祖辈辈积累才能盖上几间瓦房。
五两安家费哪里够。
而且,他们已经失去了土地,下一季的出息只能指望军屯的田地,这些安家费还要管新的粮食种出来之前一家人的口粮,根本没有余钱拿来盖新的房屋。
郑元乃气到发抖。
五两安家费,安置背井离乡的全家好几口人!
这是人能做出来的事?
国朝规定的三十两安家费,到了军户手中,竟然只剩下五两!

左右近卫立刻上前听令。
一直跟着他的副将范大勇却是看出他神色不对,微微皱眉,将郑元乃拉到了一边,低声问:
“将军意欲何为?”
“我要把那些千户全抓起来,抄家问罪!”
郑元乃咬牙切齿地道。
范大勇严肃地提醒道:
“将军!您没有对他们问罪的权力,必须交由都指挥使司。”
郑元乃一愣,但还是没有改变主意:
“那就先把这些人抓起来,再写题本!”
范大勇对于少爷的天真默默叹息,但这也正是他跟过来的作用之一。
“首先,军户们的安家费是层层贪墨后才变成五两的,并非那些千户一人所为。您将此事掀开,会得罪很多人。这种事,您看看历朝历代,哪个带兵的将领敢碰?”
“别说老爷只是个三品总兵,就算是定国公,也从来不会去管这种事。”
郑元乃闻言,神色不由一怔。
他先前没有想这么深,只由手下兵丁们那里了解到那些千户对他们的盘剥,盛怒之下,竟忘了军饷与安家费到底牵连了多少人。
这确实并非区区一个郑家能管得了的事。
“那就只处置这些千户总可以了吧?”
如此,牵连的人少些,便不会有那么大阻力。
郑元乃相信,哪怕只是处置了这些千户,军户们的日子也会好过很多。
然而,范大勇还是摇头:
“您以为这些千户如此嚣张,仗的是谁的势?他们都是都指挥使养的狗,年年都要向都指挥使送上不菲的孝敬,打狗也要看主人啊少爷!”
“得罪了都指挥使,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都指挥使,便是两人的直接上官。
摆明车马地得罪他,便意味着以后在驻地将处处受到掣肘,什么事都办不成。
郑元乃也不是那种听不进劝告的人,只是,他心中依然十分不甘:
“那我们只能放任那些千户继续横行作恶?”
范大勇点头:
“没错,我们动不了他们,最好就不要出手。否则,半途而废,只会损害您的威信,也叫他们更加嚣张。”
郑元乃不得不承认,勇叔说得很有道理。
若他贸然出手将这些千户抓起来,倒是解了一时之气,可这些人有都指挥使庇护,根本不可能被处置。
等他不得不释放这些人,他们亲自体会到,他对他们无可奈何,只会更加嚣张。
对于军户们那边,给了他们希望,又让他们失望,也不利于人心凝聚。
想明白这些,他整个人的神色蓦然间便颓唐了许多:
“这世道真是可笑啊,处置欺压百姓的贪官,天经地义,却仿佛冒天下之大不韪。”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