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陈姨娘从修真界回来了/无上凰权/宅斗?陈姨娘修仙的!/贱妾被贬离府后,侯府上下日日后悔(芽芽学羽)


除此之外,吃的粗糙,没有肉也就算了,很多时候都是馊的冷的。
一开始她根本吃不下去。
后面饿得很了,也只能强忍着恶心往下咽。
除了这些物质上的短缺,她还必须忍受一些妃嫔的欺辱。
虽然没有高位的嫔妃露面,但一些位份低一些的小嫔妃,时常来冷宫,以嘲笑欺负她为乐。
她知道,这其中绝对少不了那些高位嫔妃的指使。
她们依旧是妃嫔。
而她是庶人,地位云泥之别。
不管她们让她做什么,她都必须做。
这些人扇她巴掌,踩她手指,剪她头发,叫她罚跪,想尽办法侮辱折磨她。
每一天,她都生活在恐惧与折磨中。
更让她绝望的是,系统再次失联了。
她没有任何翻身的能力与希望。
短短半个多月,她就已经快熬不下去了。
然而,没想到突然峰回路转。
这不过是最普通的一天,冷宫的大门却突然打开了。
一个在御前十分得脸的掌印太监,谄媚地带人跑到她面前。
“皇贵妃娘娘,陛下宣您去乾清宫!您准备一下吧!”
他体贴地让人给她带来了换洗的衣物。
顺带还训斥了冷宫外头这些奴才对她不上心。
那些原本对她爱搭不理的奴才们,此时纷纷跪地请罪。
淑懿皇贵妃心中激动不已。
这太监叫她皇贵妃!
陛下传她去乾清宫!
她以往多年的攻略没有白做,陛下心里还是有她的!
赶紧将自己收拾一番,又用面纱遮住长了冻疮的脸,她坐上辇子,前往了乾清宫。
她一路都在思考,见了永安帝要如何诉苦,如何流泪,引起他的怜惜与怒火,让她帮他狠狠报复那些欺负过她的人,以及她们背后的高位嫔妃。
这一次,她再也不想管什么纯善不纯善的人设了。
她恨极了这些在她落难时折磨她的人,只想让她们在加倍偿还她的痛苦后,全都去死!
然而,当她好不容易赶到乾清宫时,却发现永安帝不在。
“陛下呢?”
她急切地问道。
一个小太监上前,殷勤地道:
“回禀皇贵妃,宫外有人敲登闻鼓,陛下刚刚动身,前去登闻堂听冤了。”
淑懿皇贵妃皱了皱眉,有些生气。
登闻鼓设置在皇宫的南城墙之外,有专门的士兵看管。
其旁还有登闻堂。
大魏有祖制,百姓可敲登闻鼓直诉冤屈,天子无论在做什么,都必须立即前往登闻堂听诉冤屈。
当然,为防止刁民乱敲登闻鼓,敲击登闻鼓者,需先杖责五十。
能活下来,才可击鼓鸣冤。
也不知道什么人在敲登闻鼓。早不敲晚不敲,偏偏在她要面见陛下之前敲!
陛下先去了登闻堂,满脑子冤屈案情,哪还有什么谈论男女之情的心思。
不过,事已至此,她也只能先在乾清宫等着了。
永安帝之所以会去登闻堂,要从两刻前说起。
当时,他原本正在等待淑懿皇贵妃,却突然听到一阵震耳欲聋的鼓声传入耳中。
“哪来的鼓声?”
他有些奇怪又有些惊惧。
如此巨大的鼓声,必定近在乾清宫。
可谁敢在乾清宫击鼓?
除非是突然杀进来的叛军。
然而,他命人在乾清宫内外找了个遍,也没发现击鼓者的踪影。

后来,还是那“仙尊”出言提醒:
【陛下,方圆两里范围内都没有人击鼓,应当在更远的地方。】
正在此时,王忠进来通传:
“陛下,找到鼓声来源了,是登闻鼓!”
永安帝厌烦地皱了皱眉头:
“怎么又有人敲登闻鼓!”
他其实很不耐烦去登闻堂听冤。
因为太后摄政的时候,就曾经用登闻鼓的方式,铲除了好几个忠心耿耿的帝党。
从那以后,他对来登闻鼓击鼓鸣冤的平民百姓就十分厌恶。
等他大权独揽后,稍微一暗示,王忠便去提醒了掌管登闻堂的小官。
从那以后,再无一人活着通过登闻堂的杖责,登闻鼓也沉寂了好些年了。
王忠面色凝重,道:
“陛下,这次敲登闻鼓的人,和以往都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永安帝不耐烦地道。
“据登闻堂的人说,没有人通过登闻堂登记,登闻鼓就突然被敲响了,更诡异的是,那鼓槌是自己动的!”
永安帝顿时面露惊异。
而且,此时想起来,这登闻鼓的声音大得有些不正常了。
乾清宫离登闻堂,至少有四五里,他不应该对那里的鼓声听得如此清楚。
正思索着,便听到那“仙尊”的声音传入脑海:
【陛下,定是渡厄神尊那邪魔!】
永安帝恍然大悟。
是了,除了她,还有谁有如此手段。
“那该怎么办?”
【不就是鼓声吗?她爱敲就敲,不去理会她就是了。】
“不行,按照祖制,有人敲响登闻鼓,朕必须要去听冤。”
【那就叫人把鼓划破,叫她敲不了鼓便是。】
永安帝看得出来,这“仙尊”极不想让他去直面渡厄神尊。
他原以为渡厄神尊逃了,完全没想到,对方竟然再次主动找上门来。
一时间,摸不清对方的意图,他也打算先拖延一下。
“王忠,你立即亲自带人去划破登闻鼓。要快,骑马去!”
永安帝命令道。
毕竟是登闻鼓,每次被敲击,都会吸引来好多百姓看热闹。
他希望尽快平息此事,免得物议扩大。
然而,王忠倒是去了,却很快就回来了,满面愧色地道:
“陛下,登闻鼓外头有屏障,所有人都无法接近,更别提破坏登闻鼓。”
“而且,登闻堂外已经来了数百个看热闹的百姓,还有许多人都正往皇宫方向赶!”
永安帝的脸色顿时就沉了下去。
事到如今,不管对方有什么阴谋,他不露面都不行了。
反正渡厄神尊伤不到他,他没必要如此畏首畏尾。
“起驾!去登闻堂!”
永安帝下令道。
“仙尊”顿时急了:
【陛下,万万不可,那邪魔肯定布置了陷阱!】
“就算她有陷阱又如何,有朕在,她就伤不到我们!”
“可若某些人继续这般消极畏战,朕就不敢保证不把它扔出去了。”
所有人都奇怪的看着永安帝。
似乎从刚才起,陛下就在低声自言自语。
不过,他是九五至尊,没有人敢质疑。
“仙尊”沉默了好一会儿,这才道:
【好!好一个永安皇帝,看来你是不把本座放在眼里了!】
永安帝丝毫不惧:
“休想再诓骗朕,朕已经什么都明白了,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到底要不要去对付渡厄神尊?”
他的威胁已经溢于言表。
【好,本座去!】
仙尊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恼怒与咬牙切齿。
不过,永安帝才不管它怎么想。
目前,他手中只有这“仙尊”是与渡厄神尊同一水平线上的,不管它愿不愿意,都得全力帮他对付渡厄神尊。
就这样,永安帝乘着仪驾立即赶往登闻堂。
走到离登闻堂大约还有两里左右的时候,他的脑海里再次传来仙尊的声音:
【本座已经看到了,是渡厄神尊施展了隐身术,正在亲自击鼓!】
【哼,让你看看本座的厉害!】
话落,原本振聋发聩的鼓声突然就停了。
永安帝有些惊喜:
“你做了什么?”
【她已经被本座打跑了!我们没必要再去登闻堂踩她设下的陷阱。】
永安帝可不赞同,他咬牙切齿地道:
“她既然会施展隐身术,那内承运库肯定也是她偷的!趁着登闻鼓召集了那么多百姓,朕定要将她的恶行公之于众!”
“她不是非要赈灾与朕抢民望吗?朕便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她是不择手段的邪魔歪道!”
说着,又意有所指地道:
“仙尊若不敢去,随便去哪里都行。”
“仙尊”没有回答。
然而,直到永安帝来到登闻鼓附近,他摸了摸脖子上挂着的玉扣,它依然还在。
这再次证实了一点:
这位“仙尊”很需要他的保护,以至于完全不敢离开他!
同时也充分证明,渡厄神尊根本无法伤害他。
如此,他还有什么好怕的。
永安帝自信满满地来到了登闻堂。
此时登闻堂外,已经聚集了数千的书生与百姓。
若非是在城北,这个数量只怕会再多些。
毕竟,登闻鼓响了快半个时辰,声音传得又远又清晰。
哪怕城北居住的大多是达官贵人,但某些街道还有部分服务于达官贵人们的商贩,还有许多茶楼酒楼,以及一家国子监,一家书社。
登闻鼓被敲响这种热闹,那是好几年都难有一回的。
不少商贩丢下了买卖,游手好闲的达官贵人家的子弟们带着仆人,还有那些茶楼酒楼的客人们,都不约而同朝这个方向奔来凑热闹。
国子监本有数百学子。
那书社也就是京城以文会友的圣地,时常都有许多书生在此谈诗论画,剖析时政。
还未入仕的书生们,大多还是满腔热血的。
他们本就关心时政,有为民做主的理想,听到登闻鼓响起,又岂有不来见证的道理。
永安帝抵达登闻堂时,看到的便是门外那一双双充满关切与好奇的眼睛。
在这之前,不少人亲眼看到了那登闻鼓无人自击。
并且,不管是登闻堂的人,还是后来那个太监带来的禁军,都试图靠近登闻鼓阻止鼓声,却根本无法靠近。
如此神异的景象,让所有人都觉得无比神异。
永安帝来之前,大家对此议论不休,最终得出一个结论:
“这必定是冤魂在击鼓!”
“不知生前有多大冤屈,死后才有这般深重的怨念!”
“真希望它的冤屈能得以伸张!”
众人对这击鼓的“冤魂”既怜悯,又好奇。
如今见到陛下前来,大家都殷切地希望陛下能为这“冤魂”伸冤。
然而,谁也没想到,众人参拜后,那高高在上的陛下说的第一句话却是满含怒火的厉喝:
“渡厄神尊,你这邪魔!昨夜抢走大皇子又盗走朕的内帑,竟然还敢来敲登闻鼓!”
“今日,朕便要向全天下百姓,揭露你的丑恶面目!”

“难怪如此匪夷所思,原来竟是神迹!”
“可陛下这话是什么意思,神尊抢走大皇子,还盗走内帑?”
“这也太胆大妄为了!”
“可你们不觉得奇怪吗?那可是神尊啊,陛下向来敬仰神尊,神尊为何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听着那些喧哗的议论,永安帝抬了抬手,道:
“肃静!”
“朕知道大家必然很疑惑,渡厄神尊为何做这种事——因为她根本不是神,而是邪魔!”
这话一出,登闻堂外的百姓们再次哗然,细一听,却全都是不信与质疑。
“可神尊从瘟疫中救了我们,从未听说哪个邪魔还能救治瘟疫的!”
“对啊,神尊对百姓多慈悲啊,多次变着法子给我们发物资发银子呢,哪个邪魔有这么好的心肠?”
“我听闻,神尊每次显圣,都是白光大盛,全身宝光的,哪有邪魔之象!”
永安帝听着这些话,不悦极了。
只怪他曾经将渡厄神尊捧得太高,如今竟是无人肯信她是邪魔。
不过,区区平民,都是愚痴之辈。
他们就算此时不信,等重复的时间久了,自然也会信。
他冷着脸大喝一声:
“肃静!”
“你们所说,那不过都是邪魔迷惑人的手段而已!”
“朕在此昭告天下,从今往后,任何人等都不许再供奉渡厄神尊,否则将被视为叛逆,满门抄斩!”
这话顿时让所有人心中一肃,噤若寒蝉。
哪怕大家心中还有许多疑惑,也不敢再多说一个字。
正在此时,一个清冷浩渺又庄严的声音,传遍当场。
“永安皇帝,你是不是以为,本座不在场,就可以任由你污蔑?”
“是神尊!”
有人惊呼道。
但想到永安帝刚才的命令,所有人再次噤若寒蝉。
永安帝心中大惊。
那“仙尊”不是说,她已经将渡厄神尊打跑了吗?她为何还会出现在登闻堂。
莫不是因为,这登闻堂真的有她设置的什么陷阱?
他强自镇定,大声反驳道:
“朕何曾污蔑你!朕说的都是事实!”
“事实?”
那庄严神圣的声音哂笑一声,“本座承认,的确带走了大皇子。但你可敢告知众位百姓,本座为何会带走大皇子?”
说到此处,那声音蓦然带上了几分怒气:
“昨夜,本座发现你命人私下转移曾经许诺的救灾物资,本欲进宫寻你问个究竟,谁知竟发现你将大皇子献祭给邪魔,欲暗害本座!”
“你虽不吝啬亲生子,本座却不忍一个刚满一岁的孩童无辜丧命,自然是要救下他的!”
“为了不花用内帑的财物救济遭受雪灾的百姓,你简直丧心病狂!”
神尊的声音正气凛然。
围观百姓们发现神尊竟然在场,顿时胆子大了起来。
尤其是那些最关心时政的书生们。
“救灾的事情我知道,前日国师亲自上朝,请陛下借调内帑赈灾银七十万两,并救灾物资若干,赈济直隶,晋省百姓。”
“我也知道此事,这不是已经当场颁布圣旨定下来了吗?怎么听神尊这意思,是陛下要反悔?”
“七十万两,可不是小数目,陛下或许是心疼自己的钱了?”
“那救的可是数以百万的人命啊,怎么能心疼钱!再者,内帑的钱难道就不是民脂民膏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已,都说好了要拿去救灾,他怎么能反悔!”
那些普通百姓们,原本还不知道其中内情,如今知晓了,心中也愤怒不已。
他们都不需要什么证据,渡厄神尊说是这样,他们便相信。
永安帝眼看着形势转变,气得暴跳如雷:
“一派胡言!朕何曾勾结邪魔!何曾不愿意赈灾!”
渡厄神尊带着淡淡嘲讽的声音再次响彻登闻堂内外,让所有人听得一清二楚:
“本座可不像你,空口白话便污蔑于人。”
“丙字库的棉花,供用库的米粮,皆被人秘密转移了一大半,便是你不愿赈灾的铁证!”
正在此时,人群中大步走出一个劲若苍松的身影,他虽然两鬓斑白,却精神矍铄,声音更是洪亮铿锵:
“本官礼部尚书袁松伯,证明渡厄神尊所言句句属实!”
“本官刚从供用库来,几个仓库的米粮,确实已经被上千苦役,秘密转移了大半!”
“神尊当日在朝堂上,明明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过,那几个仓库的物资既然够数,便留在原地,她自有手段搬走!陛下若不是心中有鬼,又岂会密令户部尚书紧急连夜转移赈灾物资!”
袁松伯身后,又挤出好些个身着蓝色儒衫的书生,毫不畏惧地面向众人,道:
“我们也可以证明,袁大人所言,句句属实!丙字库,供用库的好些仓库都已经被搬空了!”
这些人,正是隐藏在京中的未曾熄灭的革新党火种。
在袁松伯回京后,逐渐聚集在他身边。
袁松伯昨日也是从他们口中得知,两库的救灾物资被秘密转移。
他亲自去查证后,今早便连衙门都没去,立即打算前往渡厄神宫禀告观主。
谁知道,一去就发现整个渡厄神宫外被禁军围得水泄不通。
他这才意识到,永安帝之所以有此举动,只怕是打算与观主翻脸了。
他不明白永安帝是怎么敢的。
并且,明眼人都知道,依靠神通广大的渡厄神尊去救灾,才能最快把赈灾的物资与金银送到灾民手中。
可永安帝竟然在此等关头与观主闹翻,简直是完全没把灾区百万百姓的性命放在心上。
袁松伯对这个帝王失望至极,当即就准备进宫找永安帝理论谏言。
谁曾想,还没进皇宫,便听到登闻鼓被敲响。
谁都知道,登闻鼓一旦被敲响,皇帝不管在做什么,都得立即前来听冤。
并且,登闻堂外定会聚集很多来看热闹的百姓。
在百姓们面前问这件事,肯定比在宫里问效果更好。
因此,袁松伯当即就改了主意,直接留在登闻堂外等永安帝现身。
不过,他事先完全没想到,敲登闻鼓的正是观主。
如今,听到观主列举证据,他立即便毫不犹豫站出来佐证。
永安帝气得手抖,咬牙切齿:
“胡说,全都是胡说!”
“袁松伯,难怪那邪魔提议让你总揽赈灾一事,原来你与那邪魔竟是一伙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