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陈姨娘从修真界回来了/无上凰权/宅斗?陈姨娘修仙的!/贱妾被贬离府后,侯府上下日日后悔(芽芽学羽)


“看来,妹妹如今不管是对陛下心思的把握,还是在陛下心中的地位,都更上一层楼了。”
不然,不可能短短几句话,就让陛下改变了心思,还丝毫没有反感她一个后宫妃嫔谈论政事。
淑懿皇贵妃哼笑一声,娇俏地道:
“所以,这下你该放心让我去给你请厨子了吧?”
张氏笑着点头。
以她妹妹如今的身份地位,那慈航观的观主但凡是个聪明人就该知道:
此次她们若再敢不识抬举,便是得罪皇贵妃,只会给慈航观招来灭顶之灾。
想到此处,张氏倒有了另一层心思。
“兵权至关重要,若非你姐夫不良于行,说不定也能重新领兵,如此也让你和大皇子多几分保障。”
“那慈航观若是识趣,是不是也能叫她们观主把你姐夫的腿治好?”
裴骁的腿,这几个月在京城也是遍请名医,却依旧没有好转的迹象。
思来想去,也只有那慈航观的观主能真的治好他了。
淑懿皇贵妃听完,挑眉道:
“难道姐姐还想回到姐夫手握大权的日子?”
张氏有些犹豫:
“伯府如今都仰仗着妹妹你,我在府中的日子的确舒心。可我也不能只想着自己。”
“如今,你为了我,和嫡支交恶。咱们娘家也没一个立得起来的,若是你姐夫也一直这般赋闲在家,你和大皇子在朝中的势力就太单薄了些。”
“眼下战乱四起,正是武将立功掌权的好时机,若是错过岂不可惜?”
淑懿皇贵妃却是不以为然,笑着道:
“姐姐你真是关心则乱!你自己以前还劝我不要损了陛下对我的怜惜之心呢,如今怎么全然忘了?”
“这后宫,不争就是最大的争。陛下如今还春秋鼎盛,我和大皇子不需要在朝中有任何势力。”
张氏不由自主一怔。
先前她的确告诫过妹妹呢,最要紧的就是抓住陛下的心,如今却是被权势冲昏了头脑。
淑懿皇贵妃侃侃而谈,满脸胜券在握的自信:
“陛下说过,女子一旦争权夺利,就变得面目可憎。他就喜欢我这般淡然无争,满心只有夫君孩子的单纯女子。所以啊,我们在朝中越是势单力薄,陛下越会全心全意保护我们母子。”
“姐姐你说,这天底下,还有比陛下更好的依靠吗?”
张氏顿时完全打消了先前的念头。
的确,如同陛下和靖南伯这般,越是有本事的男子,越喜欢单纯柔弱的女子。
若非她家伯爷被慈航观设计伤了腿,而她又有妹妹可以依靠,如今只怕会下场无比凄凉。
她还是不要拿自己的馊主意来影响妹妹了。
“倒是我一时想岔了,好在妹妹你主意正。”
又是三五日过去。
“好极了!这可真是朕的及时雨啊!”
永安帝放下手中的密报,一改往日沉郁,面露欣喜。
他正在看的,是南都司礼监掌印太监兼南都内守备梁保的密报。
梁保在密报中揭露,南直隶都指挥使谭崧,与淞沪一战中的通倭奸细来往甚密,谭崧不仅一直收受通倭奸细们的贿赂,每次高达上千两,还纳了其中一位通倭千户的女儿做妾。
通倭一事,南都与淞沪人尽皆知,那四位通倭的千户,甚至明目张胆威胁郑元乃,说动了他们,都指挥使一定不会饶过郑元乃。
此事在当地影响极其恶劣。
除此之外,谭崧在任期间,与各府的卫所千户们勾结,贪墨军饷,奴役军户,欺压百姓,导致当地军户处于水深火热,当地百姓怨声载道。
这方面,虽然他还在搜集罪证,但在南都期间,也看到不少蛛丝马迹。
谭崧府上,就连小妾出门也是十余个仆从,一件首饰动辄几十两,极其奢靡。
并且,各卫所千户,逢年过节都会亲自前往谭府送礼。
据他所知,其中有些千户,送给谭崧的节礼高达上千两。
一开始,永安帝是有些诧异:
梁保这狗奴才,竟敢告谭崧的黑状,倒是有几分忠心与胆量。
要知道,谭崧不仅家世不俗,当年在他与太后相争时,也立下了大功。
让谭崧镇守一方,捞些好处,永安帝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通倭一事,谭崧也主动单独上了题本请罪,说自己失察,还好郑元乃当机立断处置了奸细,方才没有酿成大祸。
对于谭崧这般坦诚,永安帝是满意的,原本是打算罚些俸禄便罢了。
可如今,看到梁保的密报,他才发现,谭崧的所作所为,在南直隶当地影响有多恶劣。
简直与郑元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完全是丢他的人!
想到此处,永安帝突然灵光一闪。
既然谭崧的所作所为在当地已经恶名昭彰,那他下令处置谭崧,定然会让当地百姓拍手称快,大赞他英明神武啊!
这不正是声望压过郑元乃的好办法么!
而且,郑元乃也是他钦点任命的,其到任后的所作所为,也可以算成他授意的!
再加上一个他派去的梁保……
事情完全可以变成,他早已洞悉谭崧在南直隶勾结淞沪府千户,盘剥军户和百姓,打算为民除害,才一明一暗安插了郑元乃与梁保二人。
郑元乃明里拯救淞沪军户,梁保暗中调查谭崧罪行。
如今罪证确凿,他铁面无私处置贪官污吏,简直堪称是一桩可以编成戏曲的千古美谈了!
如此一来,说那神灵是因为他这等明君显圣相助,就完全合情合理。
若将此事在全国大肆宣扬,百姓们也只会称赞他爱民如子,呕心沥血,天灾污名自然不攻自破!
这番设计,堪称完美至极!
唯一要倒霉的,便是谭崧这个都指挥使。
可他贪污受贿也是事实,不算冤枉,而且还能为君主解决一桩大|麻烦,也是死得其所。
当即,永安帝便果断决定:
严办谭崧的圣旨与嘉奖郑元乃的圣旨一起发!

第228章 永安帝以为,他成功愚弄了所有人。
第二天的大朝,永安帝便当着群臣的面,公布了梁保的密折,表示自己早就怀疑谭崧,特意派人进行了调查。
如今,既已查得部分罪证,便应把谭崧去官下狱,由南都城司礼监与京城大理寺共同派人查办此案。
而郑元乃顶着谭崧这个直系上官的压力,杀贪官奸细,解救受难军户,没有辜负他这个皇帝的嘱托,应在原本赏赐的基础上,再赏黄金千两。
满朝文武皆是震惊不已。
谁也没想到,永安帝竟然会突然查办曾经十分信重的南直隶都指挥使谭崧。
听这意思,竟是先前派梁保去南都,就已经开始调查谭崧了。
而郑元乃,也是永安帝的一步明棋。
当然,聪明人也不是没怀疑,这是永安帝为了洗刷天灾带来的污名故意设计的。
但兵部的捷报才刚到五天,永安帝若刻意安排这一出,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五天的时间,传信的人就算是跑死一百匹马,也没法从南都到京城走个来回。
更别提,梁保的密折还附了那几个奸细千户府上的账本,这确实像是早就在开始调查了。
所有人里,唯有礼部尚书袁松伯,先是疑惑,而后心中灵光一闪。
(前文关于袁松伯的辞官的剧情改动过了,仔细琢磨了下,以他的心智之坚毅,应该不至于轻易退缩,所以变成了“君要臣走,臣偏不走”)
郑元乃最开始成为淞沪参将,就是因为率领慈航观弟子杀死百余倭寇。
这一仗又有神灵的影子。
在果断杀死奸细千户,与都指挥使谭崧彻底交恶后,眼看着要被穿小鞋,都指挥使紧接着就倒了霉。
宦官梁保,一改与当地官员沆瀣一气的作风,挺身而出告发背景深厚的谭崧。
这布局风格,怎么看怎么像某位观主。
虽然不知道她所图为何,但永安帝为着名声,显然已经入了局。
而铲除谭崧,也的确是在为南直隶军民除害。
这般想着,袁松伯第一个站了出来,诚恳地称赞道:
“陛下爱民如子,用心良苦!”
如果永安帝肯一直做这样利国利民的好事,他想要称赞与夸奖,那他夸一夸也未尝不可。
永安帝看着袁松伯那尚且还残存着惊愕,却写满了赞赏的脸,心中难以抑制地生出了满满的快意和成就感。
这顽固的老匹夫,竟也有真心实意佩服夸赞他的一天!
他这顺水推舟的一出计策,果然妙哉!
连袁松伯都出言相赞,其余人更不必说。
相比之下,谭家及其背后亲故求情喊冤的声音,就完全被忽视了。
下了朝,永安帝便迫不及待地前去与淑懿皇贵妃分享了这一喜讯。
“爱妃,你可知道,袁松伯那老顽固,今日竟也真心实意地夸赞朕了!”
淑懿皇贵妃闻言,心中一滞。
袁松伯那老匹夫,可是参了她姐夫,导致靖南伯府的爵位被一撸到底,还被监禁半年的罪魁祸首。
她心中从没忘记这笔账。
往日里,陛下也是很厌恶袁松伯的。
如今竟因为袁松伯夸了他如此欣喜,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袁松伯向来名声极好,她自然是不会表露出对他的记恨与厌恶的。
她调整了表情,若无其事地笑着道:
“袁尚书毕竟是先太后一党的死忠,他能夸您,那必然是陛下做了了不得的事情,让他不得不夸吧。”
听到“先太后一党死忠”这几个字,永安帝心中那刚生出的一丝好感,顿时就烟消云散了。
袁松伯这等目无君王的老贼,只配用来提升自己的名望,并且做他手中杀人的刀而已。
“你说得没错,他不得不夸,只是因为朕在他眼里做了利国利民的好事,而非因为忠心于朕。”
“您这么一说,臣妾还真好奇,您到底做了什么呀?”
淑懿皇贵妃顺势转移话题。
永安帝便将他在朝上下旨查办谭崧,重赏郑元乃一事说给她听。
当然,也不忘说,这是他洗刷污名的计策。
淑懿皇贵妃脸上的笑容顿时就僵住了。
她前两天还信誓旦旦地跟姐姐说,她三两句话就搅黄了郑元乃升官的机会,姐姐也夸她对陛下的心思更加了若指掌呢。
结果,才过三天,陛下就再次当朝宣布晋升郑元乃,还赏了黄金千两。
此时此刻,她只觉得一种被打脸的尴尬与懊恼从脚底窜到了天灵盖。
她心中不甘,于是装作为永安帝抱不平:
“郑元乃如此藐视皇恩,陛下还厚赏重用他,可真是便宜他了!”
永安帝闻言冷笑:
“权柄越大,责任越大。他若守不好三府海防,朕自会问他的罪。”
“若守得好,那便物尽其用。”
淑懿皇贵妃顿时心中放松下来。
听陛下这意思,虽说依旧给郑元乃升了官,却没有忘记郑元乃的狂妄。
既如此,那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哪怕郑元乃真的立下大功升官,也迟早有兔死狗烹的一天。
两道圣旨,是与私底下的宣传动作一并进行的。
兵部尚书叫人写的那些锦绣文章,只是明面上的,面对的也只是读书人们。
除此之外,京城锦衣卫们也没少忙活,专门抓了好些个说书人,让他们按照锦衣卫的台本四处传扬。
没多久,大街小巷都开始盛传皇帝为民除害,拯救淞沪百姓与军户,最终感动神灵,让神灵在关键时刻出手帮助危难中的淞沪守军,取得前所未有的抗倭战果一事。
此事太具有传奇色彩,让百姓们兴致盎然,一时间成为京城最热议的话题。
不少百姓重新燃起了对永安帝的信心。
“陛下是打算对贪官污吏们重拳出击了吗?以后咱们有好日子过了!”
“陛下英明,明察秋毫啊!”
“希望陛下也快些整顿下咱们京城那些无法无天的权贵们!”
“连神灵都认可了,可见陛下真的是个好皇帝!”
“没错,之前袁老也说过,天灾与陛下无关。”
读书人们比普通百姓见识更广,他们没那么相信神灵一说。
得知永安帝竟然为了淞沪的百姓与军户,专门调拨了太监与有为官员,暗中调查贪官的同时,又明里出手拯救了军户与百姓。
并且,此举让淞沪军队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不仅打败了倭寇入侵,还反攻倭寇老巢,解救出了上千受难百姓。
他们很难不承认这的确是英明之举。
若陛下今后也如在淞沪那般,明察秋毫,严惩贪官污吏,何愁天下吏治不清明,何愁军队战力不强盛。
对于永安帝此举,读书人也纷纷称赞,让永安帝下罪己诏的言论逐渐被淹没。
得知民间的舆论风向的转变,永安帝心情大好,心中充满了对自己成功愚弄了所有人的得意。
却没发现,随着他的卖力宣传,不少普通百姓,也深深地记住了渡厄神尊这个名号。
“原来真有神灵在人间行走巡视啊,祂叫渡厄神尊!”
“渡厄渡厄,这是解救苦难的意思,渡厄神尊,应该就是专门帮助咱们这些贫苦百姓解决苦难的神灵吧!”
“以后我也要多拜拜这位渡厄神尊,希望神尊能保佑我们全家今后再无苦难!”
以往拜的神佛,都虚无缥缈,谁也没真正见过。
可这次的渡厄神尊,却是朝廷也承认了真正存在的神灵,百姓们岂能不热衷。
由于庙里并没有这位神尊,一些百姓还自发地去打造了渡厄神尊的牌位供在家中。
没多久,京城市面上竟也有了渡厄神尊的牌位售卖。

第229章 一国之君的气量,无比可笑。
永安帝这一出设计里,可以说是除了南直隶都指挥使谭崧,各方都很满意。
当然,他们并不知晓,在这偌大的京城之中,还有一人听闻此事,尤其是得知渡厄神尊的名号后,心中十分惶恐。
那人便是曾经的饶州知府崔文海。
他因为成功遏制兴德县瘟疫,被永安帝大加赞赏,破格提拔成了三品的户部侍郎,专管民政,如今即将走马上任。
也就是说,以后要是哪里出现了瘟疫,他也要负责全权指挥。
原本,他也没有太过担心自己未来的差事。
毕竟,他已经从兴德县令处,悄悄探听到了对方控制瘟疫的整套办法和流程。
他自信,只要对瘟疫病人发现早,坚决地执行控制人口流动,隔离病人,消毒彻底,就能成功把瘟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
那个在瘟疫中真正出了大力气的神灵“渡厄神尊”再次出现了!
而且还传到了陛下耳中。
这如何不让人心惊。
要是让陛下知晓,兴德的瘟疫控制,并非他的功劳,而是全靠神尊出手相助……
那他就成了欺君之罪,是要掉脑袋的啊!
连日来,他时常半夜吓醒。
然后终于忍不住去集市上请了个渡厄神尊的牌位回家,早晚叩拜并祈求:
“神尊,兴德距离京城三千多里远呢,您老人家宽宏大量原谅小人一回,千万别让当初的事传到京城来!”
十多日后,查办惩治谭崧的旨意也先后传到了南都城和淞沪城。
捧着圣旨的梁保整个人都有些恍惚。
扳倒一个背景深厚的二品大员这么容易吗?
他原本是想着,先前收了谭崧的钱,没把淞沪几个千户通倭一事好好汇报给陛下,如今既然决定要扳倒谭崧,此事也是个好的筏子。
可这事都已经发生二三十天了,他此时汇报实在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于是,他又去搜罗了几个千户府上送礼给谭崧的账册,随着密报一起,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京城。
这样便显得他是为了搜罗更多证据才耽误了这么长时间。
对他而言,这仅仅是艰难征程的第一步。
后续只怕还要补充些更确凿的证据,再托人在陛下面前敲敲边鼓,才能够一举把谭崧拉下马。
他甚至做好了这期间被谭家人打击报复的心理准备。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他才迈出第一步,居然就直接把这事儿给办成了。
此时,他都难免怀疑,他是不是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成了陛下跟前的头号红人,所以他说的话才如此管用。
“梁公公,梁公公!”
宣旨钦差的呼唤叫梁保回过神来。
“上差请说!”
钦差意味深长地道:
“陛下说了,先前叫你暗中调查谭崧一事,你做得很好。等办完了谭崧的案子,自会厚赏于你。”
“是!多谢陛下!”
梁保嘴上虽然沉稳地应着,心里却是闹翻了天。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