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如英心里并不紧张,若非没买庄子,她也不会买马,当初崔家住得远,她照样来回走,从侯府到家里这段路她走的可比许娘子多多了,但从没喊过累。可若去庄子,走路一个多时辰,来回两个多时辰,这一日才十二个时辰呀。
崔如英看赵掌柜急得都要冒烟了,忙道:“我娘知道了也就说我几句,应该也没啥大事。赵叔别怕,等晚上我娘回来了我和她说吧,今儿也是我非让你去的,就算我娘不高兴那也不关你的事。”
赵掌柜本想说自己不是这个意思,不过他的确就是这个意思。
许娘子是东家,买马又是件大事,他在铺子干活儿,若许娘子不高兴,他这活也不好干,好在崔如英说了不关他的事,那他就放心了。
回到铺子,赵掌柜不时往厨房看一眼,若是别人大抵也能觉出不对劲,不过许娘子和刘婶儿心大,愣是没发现,一直到打烊都觉得不对劲儿,也没问他今儿出门干了啥。
赵掌柜自然也就没说。
等晚上回到家,许娘子才知道家里多了匹马,枣红色的马正半卧着睡觉呢,马厩盖好了,里面有食槽水槽和拴马石,食槽放了干草,水槽里添了水。
崔如英拉着许娘子去看的,“娘你看枣红色多好看,又高又壮,我求着赵叔托熟人带去买的,也没花多少钱。”
崔如英说话算话,这事跟赵掌柜没关系的。
崔大山今儿回来得晚,和许娘子差不多时辰到的,看了马已然是惊呆了,而二丫他们还觉得马稀奇,在马厩旁边围着看,这可是匹马呀。
许娘子这会儿还没反应过来,崔大山在一旁皱着眉问:“这得多少钱啊,这可是马啊。”
崔如英笑了笑说道:“也没多少钱,娘你看有了马我以后去庄子就方便多啦,城西铺子离家里远,日后你过去那边还能坐马车,多好呀。等冬天天冷了,我也不用再走路去侯府啦。”
崔大山不信,“咋可能没多少钱,要是没多少钱,家家户户不都养马了吗。你这孩子……”
许娘子瞪了崔大山一眼,崔大山就闭嘴不说话了。
不过许娘子也没说什么,嘴巴张张合合,缓了好一会儿,最后她硬扯了一抹笑出来,对着崔如英道:“买也就买了,你去侯府是远,不过这么贵的东西你怎么不和家里商量商量怎么,说买就买了,哎……哎……哎,你说你这孩子,主意这么大。”
这么大的事,好歹商量一下呀。
崔如英心道,若是商量了,她还能买成吗。
许娘子肯定会说庄子不常去,如今家里住得近,去侯府也方便,用不着买马车。至于她去城西,那人长两条腿不就是用来走路的吗,远就远呗,她是去做包子的又不是去赚钱的,学什么大户人家买马车。
可崔如英想得长远,买完车了她手里还能有一千多两,到年底差不多又能攒够两千两,明年赚的钱肯定更多,肯定是又买铺子又买庄子。
京城这么大,哪里会那么凑巧都买到一块去,如果是一南一北,那得多远,时间全花在路上了。
这自然是有辆车方便。
为何不买骡子,马行里的确有骡子,可是看了马行里的马,就觉得马又高又大又好看,贵有贵的道理,而且崔如英手里有余钱,看了马之后骡子她就看不上了。
许娘子这会儿还没缓过来,看着这匹马只能在心底告诉自己,买都买了,还能退回去吗。
她和崔如英说:“买都买了,下回再有这样的事你得和娘商量商量,你和你爹说说咋喂马呢,这有马了车呢?”
许娘子左看右看,只有马没有车。
崔如英笑着抱住许娘子的胳膊,道:“马选个好点儿的,车明儿再看,买个旧的就行了。车夫也请了,一个月半两银子。”
许娘子点点头,跟马一比,车也不算什么了,请车夫的更是小钱。
只不过回屋之后,她忍不住长吁短叹唉声叹气,崔大山见她这样,不由道:“你说这孩子花钱也太大手大脚了,刚你还拦着我,就该说说她的,你也太惯着她了。”
许娘子听了这番话有些不满,她道:“你说她干什么,如英这孩子有福气,她说买什么指定有用。你没听她说嘛,是因为我去城西远,怕我累得慌,才想着买辆车呢。哎,她昨晚是说了想去庄子,今儿没去就是因为远。”
许娘子一边觉得崔如英主意大,一边又觉得女儿做这些肯定有用,还觉得女儿孝顺。
闺女有福气她是深信不疑的,如今连崔大山每月都能赚几十两银子了。
想了又想,躺床上的时候崔大山都睡着了,许娘子又把他扒拉醒,她问崔大山道:“你明儿问问马花了多少钱,哎,车就家里掏钱买吧,平日家里也能用得上,总不好闺女买的马车咱们一直用。”
崔如英一个月二十日在侯府,说起来还是许娘子他们用得多。
崔大山迷迷糊糊的,许娘子又拍了他一下,“成不成呀?”
第一百二十五章 丰收
崔大山这回是彻底醒了,他揉了揉眼睛,“成,你说啥都成,你说得也是,咱们家里用得多,不能全让闺女掏钱。”
崔大山欠女儿钱了还不知道如何是好呢,更别说白用一辆马车了,若他不出钱,恐怕崔如英不用马车放在家里,他最多也就管喂马擦车,用肯定是不会用的。
自己出了银子那才仗义呢。
许娘子这回满意了,安心睡去,等到次日刘勇过来,先带着崔如英去选马车了。
因为选的是旧车,只能次中选好,而且大体上也有些毛病,刘勇挑的这辆车厢破损了,但车架和轮子是好的,能修,半天工夫他就能把车修好了。
回崔家把马牵了,直接把车拉了回去。
车一共花了四十两银子,下午刘勇在崔家修车,崔大山也不去干活了,找了几块好料子,把车厢仔细修过,加上用的料子好,几年都不会坏。
崔大山还把买车的钱给了崔如英,“这是我和你娘的意思,家里也用车,不好让你全掏了,以后给车夫的工钱也家里来,马车先可着你用,你不用了家里再用。”
崔如英买车还占了大头,肯定是先可着她用。
崔如英点了点头,“那多谢爹和娘啦!”
这样一来只花了一百二十五两,不过剩下的一千两一百二十五两银子,被许娘子要去了大头,给崔如英留了五两银子,说给她存着。
许娘子忍不住唠叨几句,“花钱的时候好好想想,莫要大手大脚,如今点心铺子生意好,那还不知以后如何呢,有了钱不如先买田置地。”
那房契地契才是真的,马会老车会坏,昨儿买的马车今儿再往外卖,就卖不到这个价钱了。
崔如英笑了笑,嘴上连连应着,“娘说的我都记着呢,以后肯定三思而后行,省着花钱,把钱花在刀刃上。”
许娘子见她模样乖巧,嘴巴又甜,心里无可奈何地泄了气,不好再说什么了。她知道崔如英现在答应,转头就忘了,根本劝不住。
因为每月点心铺子都有利润,还是一笔不小的钱呢,崔如英若是花了她也没办法,如今她不在侯府,更不可能求夫人把这钱直接给她。
许娘子点了点崔如英的额头,“好了,有啥事商量商量。”
车买了自然是方便许多,晚上回侯府崔如英便是让刘勇给送回去的,约定好了十五的中午来侯府接她。
她十五放假,等第二天再和崔大山去庄子,这又拖了几日,直接从上旬拖到了中旬,再不去是不成了。
买车这事儿崔如英还没和陆云蓁说呢,毕竟只是桩小事。
每日上课下课写作业练字,时间过得也快。等到十五放假,陆云蓁告诉她要去城东办事儿,正好顺路可以把她捎带上,崔如英这才和陆云蓁说了家里买了马车。
陆云蓁笑了笑,“挺好,有辆车方便许多,也省着你自己来回跑了。”
京城是天子脚下,若非逢年过节街上没那么多人,也不会出事儿,不过崔如英还小,既然有钱非要走着吃苦作甚,买辆马车是正当的。
那会儿陆云蓁还总跟崔如英说,有了钱想想该怎么花,买辆马车就是有大用处。
陆云蓁觉得有辆马车方便,她出门都是坐马车,省时不说,在车上还能想事情,而且做生意的马车更是门面,都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有辆马车出门谈生意别人都高看一眼的。
知道崔如英买了车,陆云蓁就不管她了,带着丫鬟出了门。
崔如英这回不用走路回去,就没在侯府吃饭,收拾好东西直接出府了。
侯府门口的路宽敞,她张望着,看见刘勇把车停在了侯府前面的路边,他站在车旁等着。
他是个爱马的,用手给马喂了些水,又喂了两把干草,摸摸马头,明明不爱笑,可这会儿神色却温柔。
崔如英喊了一声:“刘叔!”
刘勇把矮凳搬下来,崔如英好踩着上去,她还把崔如英背的包裹接过来放车里了,“小娘子来了,咱们是回家还是去铺子?”
崔如英道:“去铺子吧,城西那儿,晚上刘叔再接一趟。”
刘勇点点头,驾着车去了城西崔记包子。
崔如英路上跟他说了明儿得送他们去庄子,不会从庄子住,大概得在那待半日。
刘勇如今当车夫,自然是依着崔家来,连连点头说包在他身上,明儿一早就过来接。
说起来崔家还算事儿少的,平日只要把许娘子送到城西铺子去,晚上他再接一趟就行了,就没别的事儿了。
剩下的时间他能给人打马厩,接点私活儿。
一开始他也奇怪,只做包子生意还能买辆马车,崔家也没到太有钱的地步。但他认识赵掌柜,听赵掌柜说才知道许娘子曾在侯府做过奶娘,而崔如英如今依旧在侯府上课,很得侯府的世子夫人看重。
尽管刘勇人老实,不过赵掌柜还是多嘱咐了几句,“在这儿本分做事,别想那些有的 没的,崔家有靠山,若是得罪了你没好果子吃。”
刘勇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把崔如英送到铺子,马车停在了后门就走了,等晚上他又来接了一趟。
崔家买了马车,刘婶儿也能沾光,来的时候不顺路就算了,但是晚上回去都是给刘婶儿顺带捎过去,然后再回崔家。
今儿等把刘婶儿送回去,许娘子在车上还和悄悄崔如英说,“的确是有辆车好,方便多了,省着走路。”
人都是由简入奢容易,由奢入俭难,别看许娘子一开始想着人有两条腿不就是留着走路的吗,可坐了几日车,就真心觉得有辆车好了。
前日还下了雨,照样去了铺子一点都不耽误,鞋没湿还没淋雨。
不下雨的时候许娘子还能晚起一会儿,多带孩子。
前阵子许娘子把四郎送私塾去启蒙了,他自己上课自己回家,剩下俩孩子她和崔大山一人带一个。
多是崔大山带六丫,因为他的活儿少,那边人也多,谁顺手就能照顾一把。
而且六丫现在会走会跑会说话,也乖巧,比从前好带了不少。
五郎呢更是沉得住性子,自己玩都能玩好大一会儿,崔如英教了他摆树枝算术,还给让崔大山做了个沙盘,可以在里面写字画画,四郎很喜欢。
家里的孩子都听话,铺子生意好,崔大山和许娘子感情也更好。
不过许娘子是不打算再生了,她年岁大了,没精力再生一个。
而且崔大郎都十三了,过两年都该成家立业,若真再生一个,那孩子跟孙子差不多年岁了。
崔大山向来是听许娘子的,在这上头也是,回到家之后许娘子让五郎回屋睡觉,她给六丫洗了脸也就躺下了。
崔如英自然是自己睡一屋,隔几日没回来,屋里的荷花许娘子给换了几支,衣服也都洗好叠起来了。
被子似乎是晒过,闻着很暖和,还是回家好。
次日崔大山跟着崔如英去了庄子,庄子在城南,占地八十余亩,住了十几家庄户。
里面不全是田地,有个池塘,里面种了藕蟹,中秋那会儿还不肥,崔如英尝过,估计这回能捞些带回去了,
已经过了秋收的时候了,粮食都已经收完晒干了,就等崔如英过去称重,到时候上三成税,三成给庄户做佣金,剩下的才是崔如英自己的。
路上,崔如英忍不住掀开帘子朝外看去,田里已经看不见金色的稻田和麦田了,这一路田地里都空荡荡的。
马车穿过的小路,最后慢悠悠停在了庄子门口。这些从前都是庄户自家的田地,后来缺钱把田卖了,又给别人种地。
崔如英跟别的东家不太一样,别的庄子多是种粮食,但崔如英让六十亩地种粮食,剩下的二十亩种铺子能用得着的菜。
还留了地养鸡养猪,依旧是按分成给佣金。
一开始是有人不愿意种菜,粮食管饱,一年两熟能足够家里口粮,多出来的还能换银钱,可后来一听种的菜崔如英也会买,价钱还不低,况且很多菜一年能熟好几次,像土豆萝卜这些还压秤,比粮食收成好,吃了种吃了种,不比种粮食来钱少,自然就愿意了。
庄子和城里不一样,这边是田趣儿,没城内热闹。
下了马车,崔大山跟崔如英进了庄子,一眼看去就是悠闲的田园之景,有人在门口编篮子,有人围坐在一起说话聊天,还有人正摘菜腌菜,这些是崔如英要的,铺子里用不完的菜晒成干,家里冬日还能吃呢。
今年她想试试菜干馅儿的包子,所以多让庄户晒了豇豆干。做这个也简单,焯水之后挂上晒,吃的时候泡一泡,崔如英试过豇豆干蒸肉炖菜,很好吃的。
她来过两次,平庄户也总有人往铺子送肉菜,自是认得。
也不知谁听见动静往这边瞧了眼,紧接着就高声道:“哎!东家来了。”
崔如英走过去,笑着道:“这些日子忙,没工夫过来,这也等久了吧。”
劳作一年,都等着粮食呢。
人群中站出来一个高个子男人,他是庄户的管事,就他识字管着记账,跟崔如英说话的时候脸上堆着笑,“倒也不急,东家赶着月底之前来就行,到时官府有人来催田税。”
崔如英道:“那事不宜迟,我先看看账本吧。”
今年二月份开春种过一茬水稻,五月份收割后又种了稻苗,八月份秋收。其他的旱地种了麦子,五月份收了,之后就种了豆子,也刚收完。
从账册上看,庄子的亩产中规中矩,崔如英不会种地,更不知怎么才能让亩产高一点,所以看着账本上差不多,就没说别的,还跟管事道了句辛苦了。
管事笑着道:“种地干活嘛,都是应该做的,那一会儿过秤,把粮食给各家各户分了?”
崔如英道:“行。”
六十亩地的粮食,亩产三百多斤,也有一万来斤。
庄户找了俩秤称重分粮食,留出交税的,这还得多留点儿,剩下的才是崔如英自己的,再称七千五百多斤,跟账本上的差不多。
然后又收了菜干,跟庄户几家种菜的结了账,今儿的事儿还不算完呢。
崔大山得盯着把粮食送进仓窖,还有几样铺子常用的菜,不能坏了,得好好保存。因为往年不种菜,菜占的地方又大,所以还得再建几座仓窖。
粮食就在庄子舀米磨面,一时半会儿弄不完,只能先戴回去几袋子。
剩下的麦子慢慢磨,铺子做包子要用,如今庄子就能种麦子磨面,还省着去粮食铺子买了,先紧着麦子,磨完了直接送铺子去。
崔家卖包子,米用的少,但庄子种的水稻不少,光吃是吃不完的。
崔如英本想卖了,不过崔大山说粮食有用,外面米七八文一斤,若往外卖也就几十两银子。
说不准日后就能用上了。
崔如英还挺喜欢吃米饭的,对了,米饭。
她记得以前在家里做过黄焖鸡米饭,放香蕈干和青椒和土豆,做出来的有种不一样的味道,和小鸡炖蘑菇完全不一样。
可谓是香辣扑鼻,而且汤汁粘稠,光用汤拌米饭吃就已经很好吃了。若是来年买些新稻苗,肯定更好吃。
相似小说推荐
-
少年番主角能不能远离我的生活(木倚危) [BG同人] 《(综漫同人)少年番主角能不能远离我的生活》作者:木倚危【完结】晋江VIP2024-09-24完结总书评数:1431 ...
-
圣母的恋爱模拟器(阿噗噜) [仙侠魔幻] 《圣母的恋爱模拟器》作者:阿噗噜【完结】晋江VIP2025-01-03完结总书评数:2179 当前被收藏数:6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