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一回生两回熟,做过崔如英的那张,再做崔大山就快多了。
崔大山“妆台也差不多了,你回去看看,没啥问题,我就给送过去。”
有些地方需要组装,毕竟房门才多大呀,到时再告诉怎么拆,日后搬家床还能带走。
崔如英不禁道:“爹,你可真厉害,这么快就做好啦。”
崔大山不大自在地挠挠头,“做个一个就熟悉了,你一会儿回去再好好看看,不合适的爹再给改改。”
这么贵的床呢,总得让人买得舒心合意才行。
崔如英点了点头,她笑着道:“晚上回去我好好看看。”
崔大山道:“明天吧,晚上天黑,好些地方都看不清楚。”
崔如英感觉她爹考虑得还挺周全,“行,对啦,爹咱们是不是得置办年货了?”
今儿是初十,还有二十天就过年了。
前天腊八,崔如英还在侯府喝了腊八粥,今儿回来的时候,看街上人又多了起来,都在紧着置办年货。
崔家铺子倒是没煮粥,不过当日卤菜不要钱,生意也挺好的。
崔大山琢磨着道:“年货是得办了,还有给赵掌柜他们的年礼、咱们家走亲戚也得备一些东西。赵掌柜说咱们铺子营业到二十八,年初三就开门做生意,不过过年人肯定不多,可以让刘婶儿他们先放假,咱们自家看着铺子。”
崔大山到时候也会来,二十五放假初六才上课呢,现在离铺子更近,只有许娘子不在家,能忙活得过来。
崔大山这个月给了崔如英五十两,利润六十八两,留了十八两银子,再加上年前把床送去,钱结了还有八两,加上许娘子这回带回来的,也有三十两银子呢。
往年孩子们最盼着过年,那是因为过年的时候才能多吃肉,今年不一样了,虽然依旧盼着过年,不过是盼着新宅子和好日子。
崔如英伸手道:“爹,给钱,我去置办年货!”
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长假
年礼按一人半两银子置办,这是过年,肯定谁都盼着,所以要比中秋节礼更贵重。
崔家的亲戚不多,许娘子就娘家几门亲戚,住得远,从前又嫌崔家穷,如今基本上是不走动了。
崔如英算了算,有来暖房的几家亲朋,还有崔大郎的先生、书院饭堂的管事、酒坊的……以及崔大山时常去的粮食铺子的东家,这几家得送的。
给亲朋的年礼多是点心酒水,一家二百文,这也是按照各家给的回礼算的,足够了。
饭堂那边崔如英打算再从酥饴斋买些点心,有生意有往来的年礼自然要再贵重一些,就像崔家是酒坊的大主顾,中秋酒坊东家给送节礼,还是五香斋的月饼呢。
不过崔家回的也不差。
人情往来,向来是有来有回。
除此之外,就是崔家准备过年的年货了。
鸡鸭鱼肉,虽然到大年三十街上也有卖东西的,不过老百姓的天性如此,就喜欢买好多东西放在家里,看着喜气洋洋,觉得一年到头家里东西多,心里也满足。
崔如英打算明日再去京郊附近的村子看一看,当初说有熏的腊肉腊肠,而且铺子的酸菜也快用完了,得再去买点。
崔大山这回给了五两银子,不忘嘱咐道:“不够的回来再给你补,记得买两挂鞭炮,烟花有了也买点儿,咱们今年也放点儿。”
给宅子添点喜气。
崔如英哎了一声,“那我先去看看,明儿跟赵掌柜去村子转转,没准儿能便宜。”
库房的菜有被子围着,李丰收日日去看,倒是没坏,不过冬日生意好,估计坚持不到春日。
崔如英看看,能不能做些菜干儿馅儿的包子,她以前也吃过,里面放熟肉,吃着也挺好吃的。
这个等下回回来再试,这包子还有好多种馅儿呢,以后冬日没菜,还能做一些甜口的豆沙包。
不过崔家这铺子规模还是太小了些,哪怕包子吃得快,那有时客人来了还是得等位子,如今家里宅子也有了,等还上她的钱,也就半年功夫,崔家每月存个十几二十两,半年之后手里估计还有一百两,该打算存钱买铺子了。
买个大一点的,这铺子东家人不错,可以一直租着,大一点的铺子可以留着开分店。
这事崔如英还没和许娘子说,刚搬了家,家里还欠着钱,总得让许娘子多高兴几天。不过自家的铺子肯定是得有,不想法子做点儿啥,家里就满足于有宅子有铺子了,赚钱都没那么上心了。
崔如英下午在街上转了转,买了烟花爆竹,还买了茶叶点心干果糖块。干果没买太贵的,她先买了花生瓜子,后面又看北面送来的炒松子和栗子太香,崔如英一样买了两斤。
像别的开心果榛子,价钱更贵,崔如英就没买。
剩下的东西她打算明天去村子里看,过年村里养猪的都杀猪,肉买得多估计还能便宜些。
进了腊月之后天气更冷,冷风呼啸,前几日下过雪,背阴地方雪还没 化干净。
可崔如英不觉得冷,反而觉得心里暖和。
她把东西分了分,年礼送去铺子,剩下的都带回了家,晚上过了戌时崔大山他们也回来了,住了新家之后,四郎五郎一屋,二丫一屋,崔大山带着六丫睡,崔如英回来了,四个屋都得生炉子,炭火也废得快。
不过一想住这么好的宅子,费点儿炭火就费点儿炭火了。
崔如英到家就生了炉子,今儿中午回来她就看了暖房那日陆云蓁和楚玉珠送的贺礼。
楚玉珠送的现在就能用上,汤婆子有两个,灌了热水后放被窝里,不过暖手炉是放炭块儿的,崔如英没用。
等梳洗过后,把门关上,窗户留条缝,吹了灯崔如英就钻被窝了。
汤婆子热着,被窝里暖暖和和的。
她这屋的褥子很厚实,在床上躺着一点都不硬,被子也厚,把她人盖住能团成一个大卷儿。
她个头小,还是头一次一个人睡这么宽这么长的床。
好像可以随意滚,怎么滚都不会掉下去。
崔如英有些兴奋,天知道搬家之后,在侯府她日日盼着回家睡觉,可算回来了,又有点儿睡不着。
床真大,被子真好,屋里也好,外面静悄悄的,不用听崔大山打呼。
屋外透进来淡淡的月光,比起跟崔大山他们挤在一间屋子里,这可太高兴了
崔如英在床上翻来覆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的。次日醒来,屋里有些冷,炉子里的炭火已经烧完了,被窝里的汤婆子倒是还有些温度。
在被窝里懒了会儿,崔如英才起来。
家里安安静静,只有鸡鸣,她看了看旁边屋子,崔大山正在补觉。
等梳洗之后,崔如英去南街吃了个早饭。
街上行人都带着一团白气,她今儿吃的是阳春面,放了一个煎蛋一个卤蛋,吃完身上热热乎乎,去铺子转一圈儿,就带着赵掌柜去村子了。
这一日都在附近几个村子转悠。
崔如英这回给家里买了五十斤的猪肉,其中有五花排骨,还有两个猪大腿、猪蹄、大肠,足够崔家吃好久的。
另买了二十斤五花肉,给赵掌柜他们做年礼。
鸡鸭也买了,连着腌菜菜干咸鸭蛋,转悠一圈,钱差不多也花光了。
崔如英还去上次买菜的那几家看了看,便宜买了些柿饼子干货,腊肉熏鱼,还有从山上打的野兔子,都是熏好的。
村里人说回家只要切开蒸一蒸,如果有菜干把菜干铺下面,腊肉切片铺上面,等肉的油脂渗进去,又香又软又好吃。
赵掌柜跟着也买了些年货,这可是有过年的味道。
东西有的送回崔家,有的送去铺子,回铺子之后崔如英顺便把赵掌柜他们的年礼给发了。
点心、酒、猪肉、红糖,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加起来差不多五钱银子,是一个月的工钱。
赵掌柜他们笑得合不拢嘴,崔家铺子每次发节礼都是最早的。
崔如英见铺子没啥活了,就回去把家里收拾了收拾,东西规整好放厨房,晚上崔大山一看,“咋这么多东西。”
崔如英道:“看着便宜就买啦,爹我都收拾好啦,也不多吧,反正天冷也不会坏。”
她放东西的时候顺便看了看床,跟她这个差不多,但也有细微的不同之处,比如雕花,楚玉珠喜欢蔷薇,上头都是蔷薇的花纹。
挺好看的,到时候晾晒好了,直接送过去。
崔大山还是觉得多,崔如英道:“大哥还回来呢,回家不得吃点好的呀,补补身子脑子才够用。再说便宜呀,虽然花超了点儿,但不用补多少钱,我就多花了一两。”
崔大山知道没花太多,这回不念叨买得多了,痛快给了钱。
崔如英把一些柿子饼松子栗子放她屋了,她也是怕太多别处放不下,她来保管就好啦。
不过夜里饿了,崔如英忍不住吃一些,吃完还得再刷牙。
但她不嫌麻烦,这柿饼子放炉子上烤一烤,更好吃,甜滋滋的。
月升月落,次日,崔如英在家里待到下午才回侯府。
一回去,楚玉珠就过来找她,追着她问床做好了没有。
崔如英:“做好了,做好啦,但是还得刷漆,得晾几日,过两日我爹就给你送过来。”
楚玉珠满脸担忧道:“那么大的床,是不是不太好送呀。”
崔如英说道:“是分开的,到时候给拼上。我爹办事你放心吧,肯定能给送来。”
楚玉珠抚掌道:“那太好啦,年前就能睡上新床!”
崔如英:“都不用等到年前,这回放假前估计就能睡上,希望别下雪,下雪路不好走,估计还得等雪化。”
天冷路滑,肯定是不好送东西的。
楚玉珠是喜欢玩雪的,不过一听这么说,也盼着老天爷别下雪了。
这又耐着性子上了两节课,十五那日下午崔大山过来送床和妆台,过来之后到燕辉堂给装上了。
孙惠茹见过许娘子,这还是头一回见崔大山,人看着就老实,做事儿一板一眼的。
床安好一看,的确好看,难怪女儿念叨这么久。
孙惠茹给结了后面的钱,又给自己定了一张,正好给了十两银子。
原先的旧床孙惠茹就托崔大山给带走了,怎么说也是好木料,就算不用还能烧火。
崔大山没想到送个床的功夫又定出去一张,这就拿了十两银子了,可真是容易,以前干这么多的活儿,也就几十文钱。
这离还上他闺女钱的日子又近了一步。
崔如英明儿还得上课,给崔大山带了些点心路上吃,就把人给送出去了。
楚玉珠可是高兴坏了,知道孙惠茹也定了床,不禁道:“我就说这床好看,过两日请月莹来玩,没准儿她也要。”
请人也得过几日放假再说,夜里飘了雪,晨起的时候地上已经一层了。陆云蓁和钱氏商量了商量,直接差人告诉黄先生,今儿不上课了。
也就还有两日,就当提前放假了。
黄先生年纪大了,过来也不方便,就留了作业。
崔如英是没想到腊月十六就放假了,雪光明亮,她和楚玉珠在她房里写作业,只不过楚玉珠坐不住,写一会儿就去床上玩一会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新鲜劲儿才过去。
崔如英一下午写了八张大字,晚上天黑得早,她把纸笔收起来,准备留到明儿再写。
黄先生留了四十张作业,这也写了一小半了。
崔如英又花了两日把作业写完,收拾好东西,十九一早就回家了。
回家过年去。
买东西,布置屋子,把年货没买全的买全了。
之后除了看书,就是隔一天去一趟铺子,她把二丫换下来了,自己在厨房包包子。
二丫正好能放几日的假。
二丫在铺子干活没工钱,总是在厨房里包包子,时间久了定然觉得烦。
崔如英也就这么一个姐姐,她不太希望二丫对家里的事太上心。
不过让崔如英一个月都顶上,那是不成的,于是商量着一人一日,若是谁有事儿了,姐妹俩再商量。
只不过忙习惯了,这一闲下来,二丫倒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
待在家的第一日,她把家里打扫一遍,衣服都给洗了,今儿却不知要做什么,等崔如英晚上回来,二丫道:“不然我还去铺子吧,你在家还能看书。”
崔如英:“怎么,在家里不好?”
二丫道:“我在家里还得生炉子,费钱,而且我也不知道做什么,不如去铺子帮忙。”
还能帮家里做点事儿呢。
崔如英皱了皱眉,道:“二姐,家里赚钱是家里赚钱,可也不能总想着家里赚钱呀。你闲着可以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比方说读书识字,学学算术。”
崔如英回家几日了,也才去铺子,昨儿晚上回来一看,院子挂了好些衣裳,冻得梆梆硬。
她这姐姐……
除了家里的事,二丫总有自己事做呀。
难不成要当老黄牛,可不能养成这种习惯。
二丫一脸困惑,自己喜欢的事,她也不喜欢识字读书呀。
其他的,更是不知要做什么了。
认字她只认识方子上的,若是妹妹拿着书本教,她怎么都记不住。
说实话,她喜欢做菜,也喜欢做包子,看着每个包子上一道一道的褶儿一模一样,就觉得舒心。尤其是每个包子包好,上锅发起来,看着白白胖胖的就觉得心里就高兴。
二丫道:“如英,不然你教我做别的菜吧,我要在家,可以做好了给你们送去,就和你在家时一样,你也不用天天吃包子了。”
二丫只会包包子焖面这些,别的做不好。
崔如英:“……那也行。”
还能顺便认字,她直接写了几张方子,其中包括做豆沙包的,这是按照当初酥饴斋做玫瑰豆沙月饼的步骤熬的豆沙,不过其中少了熬玫瑰酱这步。
包子皮儿和崔家平日做包子的皮一样,为了区分,别揉褶儿,直接做成圆的,跟馒头一样。
什么时候卖这个还不知道,且先做着吧。
总归是能顺便认字就是好事儿,比光在家里洗一家人的衣裳强。
方子写下,二丫跟着崔如英认了几遍,“我好好学。”
崔如英看二丫眉眼的喜意不作假,看来是真喜欢做菜,这倒是让她想到了另一桩事。
如今崔大郎在书院读书,若是能考取功名,肯定是要一直读下去的,这样一来成亲自然会晚。
家里不缺银子,四郎五郎以后肯定也去读书的。
崔大山呢性子本分老实,家里铺子开了有些日子了,从她爹最开始包包子送包子,包揽铺子大小事到如今渐渐不管事儿,反而重新拾起木工活儿,也能看出来,崔大山在这做生意上头并不热衷,也帮不上什么忙,反而木工活儿做得很不错,也能赚钱贴补家用。
许娘子明年就回来了,倒是能在铺子帮忙,不过性子也老实,崔如英觉得也不宜管事儿。
她想得远,这铺子能赚钱,日后这铺子谁管着呢。
明年三月份有童试,不出意外的话,崔大郎会去试试,就算这次考不上,应该也会继续读,来年再试。
四郎五郎还小呢,许娘子崔大山也不成,崔如英自己有酥饴斋,还有小火炉,家里的铺子倒不如让二丫管。
也只能二丫管了。
毕竟二丫是厨子,开铺子怎么可能不会做菜呢。
至于崔大郎和两个弟弟,崔如英是觉得男儿志在四方,总要自己去闯一闯,不能依着家中。
能供他们去读书已经很不错了,就像崔大山也能依着自己的本事赚钱,他们也该如此的。
而女儿家嘛,在这世道做事总要难一些,而二丫的性子随了崔大山和许娘子没错,但也能掰一掰。
就如这两日这般,休息还要在家洗衣做饭,这就不好。
若是日日包包子赚钱,日后的铺子还要分给兄弟们,崔如英都不乐意。
崔如英笑了笑,“二姐,我觉得算账也得学。你说一个包子用多少面,包多少个馅儿,花多少钱,这些你总得知道吧,不然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包吗。
相似小说推荐
-
少年番主角能不能远离我的生活(木倚危) [BG同人] 《(综漫同人)少年番主角能不能远离我的生活》作者:木倚危【完结】晋江VIP2024-09-24完结总书评数:1431 ...
-
圣母的恋爱模拟器(阿噗噜) [仙侠魔幻] 《圣母的恋爱模拟器》作者:阿噗噜【完结】晋江VIP2025-01-03完结总书评数:2179 当前被收藏数:6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