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下课了,楚玉娴依旧不解,崔如英是哪儿来的作业,她怎么可能拿得出来呢。
下了课,楚玉娴看了一会儿,崔如英依旧在那儿写。
她没法子也只能先回去。
崔如英写完两张大字,把后写的一张依旧用镇纸压上了。这回压得紧,不可能被风吹走,若有人经过,也不会不小心带走。
她只是怀疑有人拿了她的字,若这回的字也丢了,那必然是有人拿的。
至于谁拿的,楚玉珠连学都懒得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自然不可能是她。
回燕归堂放好东西,等吃过中午饭后,崔如英又跟李嬷嬷说了声,打算一会儿回家。
李嬷嬷道:“先等等,锦月一会儿去城南办事儿,顺带捎上你,给你送回去,也省着走那么远了。”
不是特意送,顺带而已,崔如英就点了点头,“那也有劳了,我在这儿等会儿锦月姐姐吧。”
锦月是陆云蓁的陪嫁丫鬟,平日也负责打理陆云蓁的陪嫁庄子和铺子,今儿出门就是办这些事。
崔如英不知,也没多问,她年纪虽小,也有童言无忌这一说,可问得过多惹人烦,乖巧坐了一路车,辞谢之后便直接回家了。
城南这片巷子还和以往一样,巷口坐着不少婆婆,聚在一块儿说话。
还是熟悉的地方熟悉的家,崔如英下了马车就往家里跑。
巷口的婆子还打趣,“三丫回来啦。”
崔如英脚步没停,“是呀,婆婆我先回家啦。”
自打崔如英去侯府后,多是两三日就回家一次,这还是头一回隔了六七日才回来。
崔如英还真挺想家的。
跑进崔家那条巷子,她才停下,平复了下呼吸慢慢走。
到家看见崔大山正往外走,赶紧喊了声爹,“爹!你上哪儿去?”
崔大山是算着女儿回来的日子,就是今天。今儿早上收摊还割了一块儿肉回来,还省着女儿回来再去买。
一大块五花肉,四斤重呢,就是不知道咋做。
崔大山这些日子也买过一次肉,跟着韭菜包了回饺子,还炒了次鸡蛋,放这几年,算是家里顶好的饭菜了。
上午,崔大山还望巷口望了两遍,还被坐在一起的大娘们打趣了番,“今儿许娘子回来呀。”
崔大山挠挠头,“我们家三丫兴回来,我瞅瞅。”
“三丫也跟着去了呀,那可了不得。”
崔大山道:“那人家和善,三丫是胡闹。”
崔如英去读书的事儿,被崔大山闷在了心里,还叮嘱家里孩子别往外说。家家户户住在一起,也能看出崔家日子好起来了。
有些人见不得别人日子好,还有包子摊儿,万一有人使坏就不好了,家里的好事儿崔大山不想往外说。
上午没等到,下午吃过中午饭又出来看了看,崔大山闲不住,想着女儿要回来觉都没睡,出去看看然后在院子里忙活,洗了鸡笼,拔了院子里的草,里里外外也都打扫了。
忙活一会儿又出去看看,结果还没出院门,就见女儿挎着个小包裹,从大门进来。
崔大山上下看看女儿,道:“正想看看你啥时候回来呢,瞅着高了点儿,还白了呢。”
崔如英:“就几天没见,哪儿有那么邪乎,今儿不下雨我肯定回来,上午上完课我吃了个饭就回来了,赶上三娘子身边的丫鬟来城南办事儿,还搭了马车。”
崔大山:“人还在不,给拿点儿东西去。”
崔如英笑着道:“早走了,这回是顺路。爹,我带回来了点心,还有羊奶。这天热,都是早上有羊奶,再热点恐怕带不了了,带回来该坏了。”
崔大山接过崔如英的包裹,“说了不让把侯府东西带回来……奶也不用,六丫早晚喝一顿,这都两个月了,米糊糊蛋羹吃得香,让你娘别担心。”
崔如英道:“我吃不完不拿回来也放坏了,爹你放心,不会跟人要东西,我也帮着做事儿呢,三娘子胃口不好,我做些包子吃食,不白吃人家东西。”
崔大山点点头,“在别人家里勤快点儿。”
有丫鬟也是,毕竟是住在别人家里,还是那么一大家,勤快点招人喜欢。
别的他就不多嘱咐了,这个女儿懂事儿,也比他和许娘子还会办事儿。
屋里二丫听见动静也出来了,见到妹妹笑了笑,“回来了,上学累不累?”
崔如英:“还好,每日只上半天,不算累。二姐我带了点心回来,你快尝尝。大哥他们呢?”
二丫声音压低了些,“大哥在睡觉呢,四郎五郎出去玩了。”
年纪小的孩子贪玩儿不怕累,吃完饭就溜出去了。现在也知道只要把家里鸡喂好就行,哪怕崔如英回来也给他们留吃的,勤快得很。
崔如英道:“那你先吃。”
二丫点了点头,搁以前她绝对不会先吃,但是妹妹做菜先给她尝,点心妹妹也塞自己嘴里,反正多呢,先吃就先吃。
尽管吃过中午饭了,二丫还是先尝了一块儿。
崔如英这回带回来三小包点心,还有瓶羊奶。
二丫只是随便开了一包,吃到嘴里竟然是咸的,低头一看,里头还有馅料,不似以前吃过的。
二丫道:“还挺新奇,我只以为只有包子饺子馅饼能做咸的,没想到点心也能。”
崔如英道:“什么都分甜的咸的呢,街头卖的豆腐脑,咱们这边吃咸的,可还有甜的呢。”
还有咸甜杂在一块儿的,都好吃。
崔如英中午在燕归堂吃过了,坐马车回来不费力气,现在也不饿,把东西放好问崔大山啥时候包包子,“我娘还跟我说了个事儿,一边包包子一边说吧。”
崔大山心里还有些紧张,“啥事儿啊?”
崔如英不由一笑,“瞧你紧张的,是好事儿,娘让我和爹白日有空的时候去看看,看街上都有哪家往外租铺子的,咱家有包子摊,现在生意稳妥,可阴天下雨就出不了摊,等以后天冷天热的,也怕生意不好,所以想趁现在生意好租个铺子,日后也能多上些菜品。”
崔大山一愣,二丫本来在舀面准备和面的,闻言也愣住了,“铺子?咱们家?”
跟许 娘子还要解释说一大通,连哄带吓唬的,但跟崔大山啥都不用说,崔如英道:“这是娘说的。”
崔大山点了点头,“成,有空我跟你去看看。”
崔如英就知道,崔大山听许娘子的,只要许娘子没话说,他就没话说。
她把肉拿出来准备剁馅儿,一看家里有两块肉,一边是留着做馅儿的猪皮和前腿肉,还有一块漂亮的五花,看着三四斤重。
崔如英问道:“咋还有肉?”
崔大山:“这不想着你回来了,家里吃点好的吗。”
崔如英皱了皱眉,道:“你们自己在家吃就是,何必等着我。”
崔大山:“正赶上一块儿了,前些天包了顿饺子,昨儿和前天下雨也没出摊儿,家还炒鸡蛋吃了呢,你不在的时候我们吃的不差。”
刚开始还会吃肉那天把包子卖光,现在就不会想着,今儿没赚钱,随便糊弄着吃了。
崔如英这才点点头,把五花肉掂起来,这块儿肉好看,形状极其标准,她道:“要不然爹你和二姐做包子,我做晚饭,等你们回来吃?”
要是有空,她也包包子。
这块五花肉不错,可以做个卤肉饭,家里还有鸡蛋一块卤着,等她走了还能留崔大山他们慢慢吃,或是当个早饭,总吃包子也吃够了,这都快四月中旬了,家里的红薯她也快吃完了。
崔大山正求之不得呢,平日他做饭,有时崔大郎二丫也做,东西还是那么些东西,也都是肉鸡蛋啥的,可是做出来的味道就是差了许多。
包包子他和二丫就成了,用不着三丫。
崔如英打算今儿直接焖一锅白米饭,然后用大锅卤肉。
不过光有肉还不够,崔如英又去街上买了几块香菇,除此之外,还有一样东西也必不可少,那就是胡葱,后人管这叫洋葱。
这东西不算贵,不过太辣眼睛,崔家只吃过一次,就没买过。
更何况家里就有院子,种小葱更好。
这东西差不多齐了,崔如英也开始忙活了。五花肉整条焯过水,然后切成手指大小的块,像那次做红烧肉一样,给煎金黄,把油脂给逼出去,省着拌饭吃太过油腻。
然后就该煮鸡蛋,炸胡葱酥了。
把胡葱切成丁,刚煎肉的猪油烧热一些,小火慢炸,等葱丁脱水变色,炸的金黄透着一丝红后捞出来沥干油。
把香菇丁跟着煎好的肉还有刚炸好的胡葱酥一起放到大锅里,加上酱油等调料香料,糖崔如英也放了一勺,能调味儿,调料炒匀然后加热水,小火慢慢烧着就好了。
鸡蛋没一会儿也煮熟了,剥开放在锅里一块儿卤着,鸡蛋崔如英都放了八个。
卤肉饭里胡葱酥是关键,做出来和红烧肉不一样,到时候直接盖在饭上,拌着吃就是了。
她买东西做菜时间也耽搁了不少,弄好这些,崔大山他们包子都快煎差不多了。
锅得留人守着,这菜别人还不会做,崔大山和二丫就挑着扁担去卖包子了。
两个人性子都老实,不过有崔如英在城东城西两处地方叫卖几天,崔记包子的名头也打了出去。
名声不小,不少人都记得崔记生煎包的味道,以及那个口齿伶俐的小姑娘,也不怎么用叫卖,包子也能卖出去。
一边各一日,买的人还真多了些,生意好了点,每日加上酱肉包,偶尔能到七百文钱。若是日日这样,一个月也有好些银子呢。
不过这个月下雨多,这刚要到下旬,就下了两日雨了。
下了雨后生意还更好了,还有穿得光鲜的一早赶去城南包子摊买酱肉包子吃,谁家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两文钱一个还好吃,有人一下子买六七个。
不过崔大山也没把这两件事儿想到一块儿去,只知道生意好了,却没想明白为何,就当财神爷保佑了。
崔如英也见现在生煎包煎的多了点,生意是好了。
崔大郎还没醒,崔如英就在灶膛边看着火,偶尔进屋看看六丫。
六丫中间醒了一会儿,许是带她的人多,崔如英不常回来,妹妹见她也不哭。
都两个多月了,这会儿正忍不住抬头,六丫像许娘子多些,也白,崔如英怕妹妹突然会翻身掉地上,厨房屋里来来回回地跑。
终于,崔大郎醒了。
崔大郎早上起得早,刚开始还成,时间一长就不像崔大山年纪大扛得住,下午总得多睡一会儿。
以往崔大山和二丫临走时会把他叫起来,但今儿崔如英在,能看着六丫,就一觉睡到了现在。
精神总算养足了,崔大郎眼里也有惊喜,“三妹回来了!”
崔如英道:“上午下了课就回来了,爹他们出去卖包子了。”
崔大郎笑了笑,“我来看着火吧。”
烟熏火燎的,他烧火。
崔如英点点头,“小火慢慢烧就成了,还差小半个时辰呢。”
崔大郎总烧火,知道大火小火之分,“我知道。”
崔如英回屋看着妹妹,给喂了几口羊奶,没一会儿六丫就又睡着了。从屋里出来,她看见崔大郎守在灶膛边,里面的火苗也在他眼睛里跳跃。
这是家里最大的孩子,每日早起包包子看妹妹,做的事儿是最多的,其实也是孩子。
崔如英喊了声大哥,大郎回过头,“怎么了?是不是六丫哭了?”
灶膛里劈里啪啦柴火烧炸的声音,他听不太清里面。
崔如英摇摇头,道:“不是。大哥,我以后估计都五日回来一次,给你背书吧,这些你以前学过,就当温故了。若是日后有机会再回去读书,就不必再花时间温习以前的书本了。”
崔大郎读书还是三年前,总不看,就算当初会背也早就忘了。
崔如英以前听崔大山和许娘子夜里说话,还有偶尔透出不能让大哥读书时惋惜的神色,也知道,大哥功课不错。
家里有钱肯定能再读的,十三岁不算晚,若是能考取功名,自然不会成亲太早的。
崔大郎愣了愣,看了妹妹好一会儿然后重重点了个头,“三妹,多谢你。”
少年眼圈微微发红,看了崔如英一会儿赶紧低下头往锅里添了根柴火。
崔如英道:“正好我背错的大哥也能帮我纠正,这两日不上课,还省着荒废,是我要谢谢大哥才是。”
崔大郎脸被火苗照得通红,“不是这样的,我知道你是为了我。”
若真的当自己是帮妹妹,那真是不知好歹了。
最开始得知妹妹能去读书时,他还有些失落,实在是太不应该了。三丫若非为了他,哪里会费事,如此说也是为了顾及他的脸面,怕他胡思乱想,他何德何能啊。
崔如英道:“我们是兄妹,当然要为彼此考虑了。而且大哥卖包子也出了力,赚钱不就是为了家里的日子好过吗。”
崔大郎点了点头,“明儿多包些,这两日都不怎么够卖的。对了,三丫,这里面是什么,闻着好香。”
崔大郎知道崔大山今儿买了肉回来,但不知崔如英做什么。
崔如英笑着道:“做了锅卤肉,晚上家里吃米饭,我一会儿蒸米饭去。”
崔大郎道:“我来就好。”
崔如英摇了摇头,“大哥累了一天了,我来吧。”
她怕崔大郎来,掺和小米一起蒸。蒸上饭,崔如英又回屋看了眼六丫,睡得正香。
天越来越长,以往崔大山和二丫都摸黑回来,这几日回来时天还没黑透呢。
今儿也早,但剩了四个生煎包,两人绕了一会儿没卖出去,崔大山大手一挥,“不卖了,回家。”
绕了半天肚子也饿了,再说家里还有好饭等着呢,剩四个就剩四个。
崔大山问二丫吃不吃,二丫摇头说不吃,崔大山也没吃,他还能走回家呢。
以前都是中午吃好饭,这回晚上吃,崔大山心里还有点痒痒,谁不想吃完就躺下睡觉,中午吃完饭还得干活呢。
二丫也觉得自己能忍住,回家就能吃肉了,她也不想吃生煎包子。
父女俩快步往家里走,二丫挑的小扁担也是崔大山拿着,刚拐进崔家的巷子,就闻到了浓郁的肉香味。
这会儿正是吃完饭的时候,各家各户烟囱都冒着烟,烟火气和饭香杂揉在一块儿,让人脚软,这香味儿走到崔家门口尤为明显。
崔大山脚步顿了顿,厨房亮着盏油灯,不过只一盏等,厨房还是有些昏暗。
四郎正踮着脚在碗柜前头拿碗和筷子,大郎把锅盖前压着的布给拿走了,正准备揭锅。
崔如英在炉子前面在盛米饭,崔大山心里有股暖意,就像在冬日里喝了口烈酒。
若是许娘子在就好了,孩子们在,他们娘也在,不过也快,等明年年底,也就不用喂奶了。
二丫的高兴就简单多了,卖了半天包子,回家有好吃的饭菜,那肯定高兴呀。
她直接跑了进去,“大哥,三丫!我跟爹回来啦!”
崔家向来都是早上中午吃得顶饿一点,晚上多是稀饭红薯,反正吃完就睡觉了,睡着了饿也不知道。
今儿晚上的饭,二丫是一边卖包子一边盼着的。
崔大山把门闩插上,“要吃饭了吧,正好我们也回来了。”
崔如英道:“正好好了,快进来准备吃饭吧。”
崔大山把扁担放在院子里,把里面的木匣子全都拿了出来,放到井边留着明儿再刷。
他洗干净手,进屋一看桌上还有个深褐色的小酒坛子。
崔大山问道:“哪来的酒啊?”
崔如英把米饭端上桌,“我出去打的,晚上饭菜好,爹你忙了这么久,喝点酒也暖暖身子。”
崔大山不禁想这日子也太美了吧,他转念一想又问崔如英,“你哪来的钱?”
崔如英:“回来娘偶尔会给我点儿,省着没花的就给爹打了壶酒喝。”
这钱里面还有回来买肉剩的,吃早饭剩的,崔大山给的,酒那么小坛子就花了八文钱,现在她只剩下十五文了。
相似小说推荐
-
少年番主角能不能远离我的生活(木倚危) [BG同人] 《(综漫同人)少年番主角能不能远离我的生活》作者:木倚危【完结】晋江VIP2024-09-24完结总书评数:1431 ...
-
圣母的恋爱模拟器(阿噗噜) [仙侠魔幻] 《圣母的恋爱模拟器》作者:阿噗噜【完结】晋江VIP2025-01-03完结总书评数:2179 当前被收藏数:6181 ...